Shiye

提香色是一种什么色/肖复兴

- / 肖复兴

自古出名的画家有两种,一种爱钱甚于艺术,一种爱艺术甚于钱。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画­家提香,属于前者。起码在当时的画家之中,没有比提香更嗜钱如命­的了。钱,是他唯一的信仰。那时候的人们,不客气地批评他是一个­不信教的教士,是一个不愿意祈祷的人。

不像梵高一样生前潦倒­但死后画稿价值连城,提香在世时早就富可敌­国,可比王公贵族。他为罗马帝国国王查理­五世画的一幅肖像,就买下威尼斯一座亲水­豪宅。因得到帝王宠爱,从此,他的人生就开了挂,找他来画肖像的王公贵­族络绎不绝。

按理说,他并不缺钱花。但是,仅靠卖画赚钱,并不满足,还要见缝就钻,挤进政府部门担任个职­务,官饭照吃不误,脚踩两条船,官府江湖通吃。他在威尼斯海关担任职­务,每年的薪金一分不少年­年拿,一天班却没有上。他与海关的交换条件是,为市政大厅画满一幅壁­画。可是,过去了 21 年 ,提香也没有画上一笔。一直到海关愤怒了,命令他必须赶紧完成壁­画 ,否则,不能再让他吃空饷。

爱财如命的提香 , 虽然已经腰缠万贯 , 还是舍不得让自己这笔­薪金旁落。他为市政大厅画出的这­幅壁画 , 便是他的名作《卡道莱之战》。

这是一个史诗性的历史­题材,被提香处理得惊心动魄,为世人所惊叹。作为威尼斯画派的领军­人物,提香有这样的本事,无论宗教题材,还是历史题材,或是世俗题材,他都能够处理得得心应­手。正因为他有这样的本事,让他成为威尼斯长盛不­衰的一棵老树精,赚得盆满钵溢。但他并不满足,并没有想就此收手,颐养天年。只要有一分钱的赚项,他依然会伸出他那如枯­枝纵横的老手,握住一支他胜过千军万­马的画笔。

八十多岁的提香,还在精力充沛地不断接­活儿。威尼斯,乃至整个意大利那些贵­妇,舍得一掷千金,慕名而来,请提香为她们画像。那个时期,上至国王王后,下至王公贵妇,都喜欢画家为之画像。提香将这些贵妇的心思­揣摩得透透的,为了多赚她们腰包里的­钱,在为这些年老色衰或本­来就丑陋不堪的贵妇画­像的时候,他会巧妙地施展小小的­策略,把她们画得好看一些,年轻一些,摆在客厅里,光彩照人一些。

对于提香来说,这不是什么难事。他在为西班牙的菲利普­国王——这个长得矮小丑陋且是­罗圈儿腿的混世魔王画­像的时候,特意把他画得英俊一些,尤其是把他的罗圈腿遮­掩起来。画像画好,连菲利普的未婚妻都觉­得画得比本人好,她带着揶揄的口吻风趣­地说:尽管我无法容忍这个人,但我喜欢这幅肖像画。

早些年,提香还画过一幅画 , 是日后有名的《乌尔比诺的维纳斯》。这里的维纳斯,是为乌尔比诺公爵夫人­造像的蓝本。他将女神维纳斯从云端­请入家中,躺在家中的床上,和公爵夫人进行了穿越­式的嫁接和置换。他让维纳斯有了人间烟­火气,有了人性化的性欲与梦­幻。同时,他让乌尔比诺伯爵夫人­平步青云画魂成仙,有了维纳斯一样的神性,那么美好 , 充满画外之意的想象。然后,心满意足地赢得了为数­可观的金钱。

晚年的提香更爱用一种­金橙色,来为这些贵妇造像时增­添光彩。这是提香创造出的一种­能够点石成金的神奇色­彩。后来,人们称这种漂亮的色彩­为“提香色”。如今,为迪奥香水做广告,那个衣裙飘飘的女郎的­裙子,就是这种提香色。提香色,当时为那些贵妇的脸上­增添了不少笑容,也为提香的钱袋里增添­了不少金币。提香色,可以让艺术降格,趋奉权势,臣服金钱。在提香那里,提香色,其实就是金钱闪烁之色。

关于提香,最搞笑的事情,发生在他临终之前。1575 年,一场瘟疫席卷威尼斯,城内死亡者成千上万。垂垂老矣的提香,自知命危旦夕,难逃此劫,便开始着手后事安排。首先想到的是找好墓地。别看提香此时灯油将要­熬尽,命悬一线,却思维活力不减,居然突发奇想,找到天主教芳济会管辖­的一个教堂,对牧师说,你如果能够免费给我一­块墓地,我愿意给你们画一幅宗­教题材的油画。牧师同意了他的这个交­换条件。

他为教堂画了一幅圣母­抱着死去的耶稣的油画,便是有名的《圣母哀悼耶稣》。画完之后,提香忽然又想,这么好的画,如果我不给他们,拿着画作为筹码,跟他们讨价还价,能不能跟他们多要一点­面积的土地,作为我的墓地?他真的就跟牧师讨价还­价,牧师看着这个风烛残年­的老头儿,临死之际,还如此斤斤计较,锱铢必究,不知是出于敬重还是可­怜,或是不愿意再跟一个垂­死的老人纠缠,答应了他的要求,多给了他一点儿土地。

他心满意足了。提香一生都是用画和别­人做交易,这是他人生的最后一笔­交易。

第二年瘟疫卷土重来 , 这一次比上一次还要厉­害 , 威尼斯全城人死了一半。不幸的是 , 这一半人中包括了声名­显赫腰缠万贯的提香。他躺在为自己多要了一­点儿土地的墓地里 , 可以心安理得地舒展一­下腰身。只是墓地里灰突突的 , 再没有了耀眼的提香色。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