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uth Architecture

“城市复兴”视角下的古城更新规划­探索——以许昌曹魏古城城市设­计为例

——以许昌曹魏古城城市设­计为例

- /滕熙 张萍

Exploratio­n of Renewal Planning for an Ancient Ci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Urban Renaissanc­e: A Case Study of Urban Design for Caowei Ancient City, Xuchang

摘要 城市复兴是欧洲应对全­球竞争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出来的理论,以空间再生、活力复苏、社区复兴为主要目标,对于我国古城的更新具­有较高的指导意义。文章以曹魏古城为例,探讨城市复兴语境下更­新规划方法。提出通过空间结构、肌理形态、建筑风貌来恢复古城风­貌;通过活化利用现有历史­文化资源,激发文化旅游,打造高品质街巷空间以­及通过对社区重建和微­改造复兴社区,从中探索古城空间、经济与社会融合的改造­复兴方法。

关键词 城市复兴;曹魏古城;社区复兴;城市活力

ABSTRACT Urban renaissanc­e is a theory developed in Europe in response to global competi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With the aim of space regenerati­on, vitality recovery and community renaissanc­e,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guiding the renaissanc­e of domestic ancient cities.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planning method for urban renaissanc­e in a case study in a Xuchang ancient city. The design attempts to renew the historical image through remolding the spatial structure, urban texture and architectu­ral style. Meanwhile, the design should renew high-quality street spaces by means of the activ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existing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resources. The design may reshape community vitality through community reconstruc­tion and microrenew­al, to explore the reconstruc­tion and revival method for the integratio­n of the space, economy and society of the ancient city.

KEy WORDS urban renaissanc­e; Xu Chang ancient city; urban vitality; community revival 中图分类号 TU984.11+4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3969/j.issn.1000-0232.2018.04.040

文章编号 1000-0232(2018)04-0040-06

作者简介 1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高级规划师,电子邮箱:ya12081@126.com;2燕山大学建筑工程与­力学学院,讲师

1 背景

近年来,在应对全球竞争和可持­续发展背景下,城市复兴发展理念成为­广泛讨论的热点话题。在城市更新概念范畴下,城市复兴(Urban Renaissanc­e)不同于城市更新(Urban Renewal),也不同于城市再开发(Urban

[1] Redevelopm­ent)及城市再生(Urban Regenerati­on) 。

城市更新(Urban Renewal)是 1970 年代应对城市环境质量­下降而提出的。城市更新主要目标是改­善环境、恢复中心城区活力、强调公众参与[2]。

城市再开发(Urban Redevelopm­ent)是 1980 年代以来随着经济结构­发展变化,应对内城衰退提出的更­新。更多体现的社区内部产­生的自愿式更新模式,以改造环境、创造就业、促进邻里为主要目标[2]。

城市再生(Urban Regenerati­on)是在全球可持续发展理­念影响下为了重振城市­活力,恢复城市在经济发展中­地位而提出的。城市再生已经不再局限­于内城衰败地区,扩展至中心城区,目标是城市经济复苏,是在新自由主义思潮下­的结构调整。

城市复兴是在 1999 年在《走向城市复兴》(Towards an Urban Renaissanc­e)第一次被提出。英国副首相普里斯克特­认为,城市复兴就是用可持续­的社区文化和前瞻性的­城市规划来恢复旧有城­市的人文性,同时整合现代生活的诸­多要素,再造城市社区活力。重点在恢复城市的人文­性,再造社区活力,延续城市历史和文脉,让城市成为“有故事的建筑空间” [3-6]。

比较几个类似概念,城市复兴在可持续发展­理念基础上,融合了城市历史延续发­展、经济文化活力再造、社区综合更新等新理念。从目前我国古城正在经­历的复兴过程来看,国际经验有很多借鉴之­处,但由于我们所处的城市­转型阶段、政府机制和政策制度不­同,探讨中国城市复兴道路­有着特殊的意义。

2城市复兴视角下古城­更新思路及策略

2.1 目前古城更新规划的挑­战及思路

古城更新改造目前已有­不少实践案例,也有大量的文献研究,但古城更新规划还存在­以下3方面挑战:

第一,过度复古文化空间意象。大部分古城真正保留下­来的历史文化资源相对­较少,很多城市采取大量复原­古建筑形式,空间特色并不明显,削弱古城更新的意义。根源是缺乏对文化意象­的深度挖掘,缺乏对大区域自然环境、城市整体格局肌理的理­解,缺乏对小地段文化元素­和符号细节更新研究[5]。

第二,缺乏关注城市活力。目前,大多古城更新侧重对空­间审美的表达,过度追求保护往往缺乏­社会活力[7]。大部分古城更新有目标­缺乏行动,有规划缺乏策划,缺乏产业更新,也缺乏深入研究合适古­城产业更新的空间,比如对街巷商业空间价­值挖掘。

第三,忽略社区复兴。城市复兴不仅仅是经济­和文化环境更新,更是社区复兴,通过文献研究发现过往­的古城更新研究中侧重­于城市更新和城市再生,较少提及社区复兴话题,对社区关注不够。城市更新改造一般是自­上而下发起,更关注重点区域的建设。对于自下而上的关注不­充分不了解。古城由于长久环境衰败,部分居民外迁,低收入人群不断替代迁­入,导致逐步从熟人社会向­生人社会转变,造成空间与社会的逐步­分离。现有的更新改造手段明­显缺乏对此类问题的关­注。

从城市复兴的这种新更­新理念出发,笔者试着从城市历史意­向的挖掘、城市活力复苏、社区综合更新三方面出­发,通过曹魏古城更新规划­案例研究探索古城更新­的思路。

2.2意象再现:大区域总体更新融合与­小地段细节更新向结合

建设传统文化意象的城­市空间,唤起当地人的回忆和认­同意识、实现古城意象再现是古­城更新与一般城市更新­的本质区别。而空间是城市更新的载­体,空间意象首先应重点考­虑古城城市格局和肌理­的延续,其次应是重要城市节点­场景再现,具体策略上应是大区域­总体更新融合与小地段­细节更新相结合。

传统文化意象的再现,应需要尊重现有的建设­基本情况, 不是大规模重建,也不是过分强调保护,大区域总体更新融合通­过区域风貌的控制,保证古城风貌的整体质­量,总体更新不追求完全复­古的建设,应强调传统文化建筑元­素的融入现代功能空间,强调多元,新旧的融合。

小地段细节更新重点在­对最有代表性的城市建­筑物构筑物的保护和恢­复,如官衙、城门、文庙、考试院等建筑,以及主要的街道,山水形象界面的控制。通过城市建筑、环境再造来体现城市记­忆的情景。构建基于遗产碎片化现­状的整体保护方法,形成古城系统结构的真­实性[8]。

2.3活力复苏:功能多样性混合和重现­传统街巷商业空间

古城的可持续发展不仅­仅在于传统城市意象的­重现,更在于城市的活力复苏。活力复苏侧重点在于经­济文化活力,以混合功能、人性化环境和高品质化­公共空间来重振城市活­力[9、10]。而古城城市复兴,由于其具备的传统文化­优势,较之一般城市来说,更能快速改善城市形象,激发城市活力。活力复苏应体现在多样­性的功能混合和重现传­统街巷空间的价值两个­方面。

活力复苏首先来自多样­性的混合功能,吸引人气。简·雅各布斯认为:“地区内的基本用途必须­混合,能力吸引和留住人流,使人们能够使用许多共­同的设施”。老城区的功能低端单一,经济活力衰弱,难以满足现代居民需求[11、12]。这种物质空间极度低端­贬值与老城区的城市空­间区位优越形成经济租­金差(rent gap),使得空间干预和活力复­苏取得了根本的动力。因此,强调植入新的功能,与原有功能混合在一起,才能创走出共同具有生­命力的生活空间。

其次是重现街巷空间的­价值。在老城区的街巷是具有­独特的语境的重要公共­空间,它连接传统院落与公园­广场,兼具社会交往与商业活­动功能是多样的交流空­间,而人车混行、新建筑无序建设的现状­则极大地降低了空间品­质。因此,引导新建筑的有序发展、实现新与旧的融合,合理确定步行范围、创造尺度宜人的街巷空­间,是延续原有街巷空间的­价值的重要内容。

2.4 社区复兴:社区重建及微改造结合

1997年,布莱尔政府提出第一项­新政就是开展社区发展­计划 (Community Program):“城市复兴的重点在于社­区,鼓励社区与邻里、地方、区域乃至国家各层面互­动,共同行动探索社区未来­发展之路。希望城市成为经济动力­之源,将其能量由核心向外辐­射,不仅惠及城区居民,还惠及周边区域,实现整体可持续发展” [13]。社区复兴是针对日常生­活紧密相连的居民来说,关系到本地居民生活生­存所需,需要满足人性与交往的­需求。

老城区人口密集,居住环境品质不高,产业衰退,部分还存在破败的棚户­区。随着居民的收入水平提­升以及工作机会外迁,社区原有居民不断流失,留在社区大多为中低收­入

居民和外来租赁人员,社区不断被入侵和替代­衰败,社区层次分异日益严重。

社区复兴本质上是自下­而上改造,过去的自上而下的模式­采取简单异地迁出,容易造成社区纽带解体。社区需要对现状居民的­基本情况与诉求充分了­解,而非规划臆想中的改造。比如针对老年人居多的­社区,就需要增加老年人活动­中心和场地设施,环境改善中增加坡道减­少台阶等微环境设计。对居民急需改造的棚户­区等老旧贫困小区,可以采取全面改造“就近安置”疏解人口,建设保障房和商品房提­供多样的住宅,满足不同人群需要。对于有保留价值的社区,可尊重居民意愿,采取“微改造”模式,小规模渐进式,通过环境改善、适当补充公共服务设施­来提升社区品质。

除去空间环境和基础设­施改善以外,老旧贫困小区改造还需­要重点考虑原社区人群­的就业需求,适当布局配套商业提供­新的就业岗位增加收入,输血加造血维系社区结­构稳定。

3曹魏古城城市设计

3.1 基本概述

曹魏古城许昌古称“许”,是魏五都之一,现存许昌古城起始于宋,成型于明清,古城格局自明以后,城池的形制、大小、街道基本布局均无大的­改变。由于许昌城市不断扩张,古城功能和人口不断外­移,目前存在功能低端、棚户区散布、文化形象不佳等普遍老­城区衰败问题。如何保护历史文化资源,复兴老城区,重现古城历史地位是许­昌古城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14]。

2008年,当地规划主管部门曾经­组织编制了古城规划,提出控制高层、控制住宅,提升环境和提升文化品­质,提出要强化市级中心职­能,建设文化和商业中心。原有规划缺乏清晰定位­方向,比如市级中心职能建设­目标基本没有实现,文化和商业定位不准确­不清晰,造成实际 成效不佳,最终规划实施停留在街­道整治等层面。

本次古城范围界定十分­清晰,以护城河环绕为古城核­心区,面积为1.8km2,综合考虑建成区环境与­周边区域的协调关系,划定 3.9km2 的规划范围(图1)。

从历史根源上追溯汉魏­文化以及现代文化影响­力角度评估,确定片区定位为具有曹­魏文化特质的古城,目标成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形成许昌市人文形象名­片。3.2 古城意象再现

古城的意象再现在两个­尺度下进行谋划:在大尺度下通过空间结­构梳理、肌理形态引导、建筑风貌引导,小尺度下考虑重点地段­空间再造。

3.2.1 空间结构梳理

空间结构的梳理首先考­虑城市功能布局,从城市外围区域功能以­及现状分析入手,总体形成一环、两轴、四区(图2)。

一环主要指的是对护城­河两岸进行生态修复以­及景观重塑,打造外围景观环,形成古城内外景观风格­的过渡与分界。

两轴主要是依托连接4­个城门遗址东西大街、南北大街打造两轴,延续中轴格局和风貌,以许昌春秋楼、许州府衙等历史文化遗­址为核心,形成贯穿古城的曹魏风­情轴。

4个分区按照城市“南商北居,东文西绿”特点划分。古城南部毗邻许昌火车­站,是外来人流进入古城的­主要通道,可增加商业建筑,形成南部现代商贸商务­区。东部是联系古城与许昌­新城以及行政文化中心­的重要区域,可结合现状回族街区等­布局古城历史民俗建筑,形成东部民俗文化区。西侧是西湖公园,结合护城河的生态修复­以及文化宫改造,形成西部绿色休闲区。北部结合旧厂改造、棚户区改造,形成北部生态宜居区(图3、4)。3.2.2 肌理形态

依据古代宫城建制模式,规划总体形成“碧水环绕、

方城格局、中轴对称”肌理形态。

首先,以水为脉,依托建成的护城河生态­景观资源,打造 5.2km长环护城河曹魏­风情带;许昌城池的建设主要考­虑防卫作用规划将原有­的纯粹的水利工程内涵­延伸,重点建设沿岸景观环境,将原沿岸硬质堤岸改造­成跌落式亲水平台,突出两岸滨水空间价值,重现“一环碧水绕莲城”的空间意象。

其次,与古县城街巷图对应,保护古城方城格局。曹魏古城为丁字形街道­格局,东西城门间为贯通的东­西大街,北大街由北门向南与东­西大街相交。明清至今城内街道无大­变化,曹魏古城内至今共保留­29条古街。对于现存街巷按照步行­通道加以保留,并落实红线,强化控制,有效避免商业建筑对传­统肌理的破坏。

最后,对于街区地块,建议延续老城肌理空间­格局,适当恢复原有街区院落­肌理,鼓励新开发地块统一联­合开发、群体建设,形成街坊及院落。

3.2.3 建筑风貌

现状古城高度控制较好,然而整体风格特色不明­显,建筑风貌难以体现古城­特色。风貌较好的建筑主要是­现存保护较好的的历史­文物建筑,现有6处文保单位,以及近年来中轴附近新­建建筑(图5)。但大部分区域存在建筑­相对老旧,风貌欠佳的问题。棚户区建筑所占比例大­约为22.64%,大部分破旧且在 3层以下。

按照建筑风貌恢复意象,打造4大风貌分区:曹魏中轴风貌区,是历史文物集中区,重点进行步行街建设古­色古香的城市风貌;曹魏古韵风貌区,以现状建筑为主,通过风貌整治营造古韵­怡然的景观风格;根据“修旧如旧”原则,利用现代技术,充分考究汉魏建筑布局、格局、立面形制、构件形式、色彩装饰,复原古城风貌。曹魏新风风貌区,主要为棚户区改造抵扣,结合功能需求打造现代­古风的城市风貌,可采取“新汉魏风”建筑,萃取提炼汉代文化与建­筑的特征元素和建筑语­汇,通过 建筑设计,注重于传统建筑形式协­调,实现传统建筑符号的现­代表达。外围风貌协调区,通过建筑细部协调以及­景观协调等,实现与曹魏古城的风貌­协调(图6)。

建筑高度控制:总体采取梯级控高,整体控制高度在 18m以下,在许州府衙和许昌春秋­楼等不可移动文物等建­筑周边严控高度,向内依次递减,最高不超过文物建筑的­本地高度,并预留视觉廊道。重点地段高低起伏,前后错落坡顶柔化,景观统一。形成古城低,外围高,层级渐变的V型“盆地景”城市景观(图7)。

3.3 活力复苏

3.3.1 更新城市功能,复苏经济活力

古城内现状商业级别不­高,旅游及文化配套设施缺­失,无法凸显曹魏古城应有­的文化价值、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功能亟待优化提升。城市活力的复苏首先是­来自经济活力的复苏。利用改造契机,活化利用文化要素。对现有的商业空间重新­定位谋划,注入高附加值商业形态。

针对不同的改造模式,提出不同的功能复苏的­模式。针对重点地段的全面改­造地段,通过空间形态重塑,植入主题式的功能。在中轴线的中段,通过拆除沿街低端商业,建设立体式的步行空间,植入百年老店、老字号餐饮、文化体验馆、主题书画艺术店、婚纱等高品位的

文化空间。

针对微改造地段,通过功能鼓励或限制的­设定,引导功能的置换,比如结合街巷特点,形成十大特色街巷。在毗邻春秋楼的中轴线­南段,通过对现有功能分析,将底层的居住功能置换­为商业,联通春秋楼与春秋剧院,形成一体化的商业文化­街区。

3.3.2 活化历史文化资源,激发文化旅游

曹魏古城有许州府衙、许昌春秋楼等最具代表­性的历史文化线索,背后有着“挟天子令诸侯”、“任人唯贤”、“七步成诗”等一系列耳熟能详的曹­魏文化故事,具有较大的文化旅游潜­力。

历史文化资源具体活化­利用,可以通过博物展览、印象复原等静态展示;举办节庆活动、影视作品等动态宣传等­方式实现历史文化的古­今传承。

结合护城河内景点分布,串联旅游热点,形成特色旅游线路。策划亲水生态休闲游,打造风情各异的生态休­闲旅游线路,策划三国文化寻根游,以文化中轴为载体,串联春秋剧院、春秋广场、魏武广场、魏武井园、文庙等景点(图8)。

3.3.3 挖掘街巷传统商业空间,建设活力载体

规划以南北轴线为核心,保护和合理利用历史文­化街区,激发29条古街古巷的­潜力。通过业态策划,营造不同的主题的街巷,全方位展现许昌文化特­色,形成两街十巷的特色街­巷系统。街巷系统突出小尺度、特色化功能,形成动巷子、静巷子、书画巷、古玩巷子等特色商业空­间。

建设特色街巷空间重点­解决交通问题。首先通过设置交通环、建设大型地下停车场在­外围截留过境交通。内部结合规划功能组织,步行改造南大街、衙前街等道路,建设以历史步行街为基­础、贯通曹魏古城南北的完­全步行街(图9)。 3.3.4 社区重建

对规划区片区进行整体­摸查,从居民意愿和现状建设­情况综合评价,有必要对11个片区进­行社区重建改造,主要涉及棚户区居民7­949 户。

规划从区域角度出发,就地平衡,以社区单位构建新的社­区邻里。为居民提供多样的住宅­房屋,包括核心家庭、祖孙同堂家庭型、老年公寓等类型,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减少空间分异,促进融合。

采取混合利用土地模式,围绕社区绿地建设社区­中心,形成五分钟生活圈,提供邻里交往空间。并在建筑和环境上,植入曹魏风格元素,增强邻里识别性和归属­感。为低收入居民提供就业­是改造的关键。规划通过对现有的 25家破产停业工业厂­房用地进行盘整更新,增加文化商业功能,策划古城旅游接待、餐饮零售等服务业,为本地居民优先提供可­能的就业岗位,使促进职住平衡。规划区全域可提供就业­岗位5.31 万个(图10)。

3.3.5 社区微改造

社区优化结合城市更新­进行,自上而下的更新经常遭­到批评,认为忽视了居民的真实­需求。微改造是对现有保留社­区进行自下而上的更新,通过公共环境的改善与­设施完善,满足居民要求。“共谋、共建”是共同缔造的重要工作­路径[15]。共谋,首先我们需要真实的了­解社区情况,从社区需求及问题出发,才能找到解决办法。通过对居民的需求调查,发放问卷1370份,收回1070份,从调查结果显示,对曹魏古城教育医疗等­配套方面相对较为满意。居民问题最多的是交通­不便利,公共空间不足等问题。仅仅只有16.8%的居民认为交通便利,有近一半的人认为不便­利;对公共空间也不满意,只有1/3 的居民认为绿地和公共­空间满意;共建,针对交通问题,针对古城定位,减少过境交通、在外面设置大型停车场­以及增加公共交通,提升居民出行便捷舒适­感。在此基

础上划定步行街区,建设步行生活圈,促进更多的面对面交流­活动。

针对公共空间不足的问­题,通过抽疏见绿,增加绿化开敞空间。新增加45%开敞空间。从居民的“衣食住行游”等基本生活需求出发,通过对社区内部开敞空­间挖掘,以及拆除老院落老巷子­搭建临时建筑和构筑物,梳理出公共“微空间”,扩大交流场所,并与旅游策划的两街十­巷街巷系统串联形成整­体社区休闲空间[16]。

微改造的核心更多的是­推进社区与空间的融合,通过环境的改善,提升社区品质,减缓老城社区的衰败以­及带来居民外迁引发的­社区结构组织瓦解,促进维系人际互动,形成更稳定的“熟人社会”(图11)。

结语

城市复兴思潮对国外历­史城市具有极大影响,也是全球化背景下的追­求公平的城市运动。我国的古城更新改造实­质上对地方文化资本的­激活,存在空间意向缺乏深度­挖掘,城市活力以及社区意向­关注不够等挑战。

本文试着从许昌曹魏古­城案例中探索城市复兴­思想下古城更新改造,提出空间意象、活力再造以及社区复兴­等 3方面策略。意象再现,除城市结构、肌理、风貌等城市意象外,更需要从大区域总体更­新融合与小地段细节更­新角度挖掘文化意向空­间;活力复苏,关注古城产业功能,活化历史文化资源,重视传统街巷商业空间;从社区重建及社区微改­造等角度实现社区复兴,从而探索古城的城市复­兴模式。即城市复兴不只是空间­形象,也是空间与经济融合,更是社会与空间的融合。

致谢:项目组成员:朱志军、滕熙、韦娅、王庆乐、

蔡玉萍、岳晓琴、林晨微、何芹、周世魁。

图片来源

文中插图来自《许昌曹魏古城更新规划》规划文本。

参考文献

[1] 朱力 , 孙莉 .英国城市复兴:概念、原则和可持续的战略导­向方法 [J]. 国际城市规划 ,2007(4):1-5.

[2] 阳建强.西欧城市更新 [M].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12. [3] Andrew Tallon. Urban Regenerati­on and Renewal[M]. London: Routledge,2010.

[4] Zukin. Point of Purchase: How Shopping Changed American Culture[M].Routledge, 2005.

[5] 卢济威, 张力 .基于城市复兴的古城更­新——连云港海州古城城市设­计 [J]. 城市规划学刊,2016(1):80-87.

[6] 倪慧 ,阳建强.当代西欧城市更新的特­点与趋势分析[J].现代城市研究 ,2007(6):19-26.

[7] 卢济威,杨春侠,耿慧志 .新旧共生的水乡古镇复­兴探索——以杭州塘栖城镇中心区­城市设计为例[J]. 城市规划学刊 ,2013(4):109-113.

[8] 王军.“整体复建”重创后的古城复兴路径­探索——以大同古城为例 [J]. 城市发展研究 ,2016,23(11):50-59.

[9] 王一 ,卢济威.城市更新与特色活力区­建构——以上海北外滩地区城市­设计研究为例[J]. 新建筑, 2016(1):37-41.

[10] 王婷婷,张京祥.文化导向的城市复兴:一个批判性的视角 [J]. 城市发展研究, 2009(6):113-118.

[11] Jacobs Jane, 金衡山.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M]. 南京:译林出版社 ,2005.

[12] 宋云峰.《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及其对我国旧城区复兴­的启示 [J]. 规划师 ,2007(4):94-97.

[13] 罗翔 .从城市更新到城市复兴:规划理念与国际经验[J].规划师 ,2013(5):11-16.

[14] 李广勇.京汉铁路与民国时期许­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研­究[D]. 开封:河南大学 ,2015.

[15] 王蒙徽,李郇.城乡规划变革 美好环境与和谐社会共­同缔造 [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6.

[16] 刘炜,柯媛.湖北黄州古城空间形态­研究[J]. 华中建筑, 2017(12):93-97.

 ??  ?? 图 1 区位图
图 2 空间结构图
图 3城市设计总平面
1b
1a
图 1 区位图 图 2 空间结构图 图 3城市设计总平面 1b 1a
 ??  ?? 3
3
 ??  ?? 2
2
 ??  ?? 图 4空间意象图
图 5现状建筑风貌图 6景观风貌分区图 7建筑高度控制图
4
图 4空间意象图 图 5现状建筑风貌图 6景观风貌分区图 7建筑高度控制图 4
 ??  ?? 5
5
 ??  ??
 ??  ?? 6
6
 ??  ?? 9a
9b
9a 9b
 ??  ?? 图 8特色旅游线路
图 9特色街巷空间
图 10 现状棚户区分布图
图 8特色旅游线路 图 9特色街巷空间 图 10 现状棚户区分布图
 ??  ?? 8
8
 ??  ?? 11b
11b
 ??  ?? 图 11 改造前后用地对比图
11a
图 11 改造前后用地对比图 11a
 ??  ??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