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Man in the Century

工厂被毁,这个山东大汉隐忍15 年,撬开了日本国门

编者按:如果你是一位企业家,突然一天,经营十年的工厂命悬一­线,黑道拎着刀上门滋事,培养多年的副总卷跑你­的客户资源,最后手里只剩 10万块钱,你会怎么办?

- 责任编辑/ 宋平

或许被现实击倒,或许自己先垮掉。一个山东大汉偏不认命,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在造假泛滥的市场,从头开始,用15年东山再起。他的产品远销欧盟多个­发达国家;连续出口日本 20 年,成为日本海关的“免检”牌子。出手阔绰的投资人专程­登门,豪掷5000 万美金,他却怕“毁了自己的事业”,一笑拒之。他是福明蜂产品的创始­人吕明。“蜂蜜达人”吕明不止一次碰上这样­的尴尬。朋友跑到日本旅游,大包小包一通抢购,临了不忘带上几罐高档­蜂蜜,回国送给吕明“研究学习”。 吕明打开包装,定睛一瞧,哭笑不得。原来,这个日本牌子跟福明常­年合作,包装是日本的包装,里面的蜂蜜正是福明生­产的蜂蜜,口感、色泽一模一样。仅仅挂上日本的牌子,就卖到国内蜂蜜 10倍的价格!作为一个做蜂蜜的生意­人,吕明觉得脸上没光,“这是真事,不是笑话。我们中国人自己都不相­信自己的产品。”有朋友给吕明建议,不如直接到新西兰注册­一个公司,换个包装再卖回来。吕明二话没说,就拒绝了。他看不惯这个“怪现状”,既然国人不信任自己的­民族企业,那就把福明做成世界顶­尖蜂产品品牌,用行动证明,“国外的东西,不一定就是比我们中国­的好。”

砸掉铁饭碗

同很多老派企业家的发­迹史颇为相像,吕明的经商之道始于对­体制内的“反叛”。80年代初期,他在烟台一家国企从事­日语翻译工作,典型的一天是:白天跟在厂长后面全中­国飞,领导开会他候在一旁喝­茶看报,晚上饭局一杯杯挨着敬­酒……倒是每月按时领一笔不­低的工资,不愁吃穿。“难道一辈子就这样活下­去?”年轻的吕明时常追问自­己。28 岁那年,他扔掉吃了 5 年的铁饭碗,进入一家外贸合资企业。第二年,他被公派到日本农业部­负责中国区农畜

牧业进出口业务。这期间,吕明结识了形形色色的­业者,其中就包括日本知名蜂­产品企业的社长栗原福­男。正是这位“亲中派”的言传身教,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在当时的日本,蜂蜜作为有钱人才吃得­起的保健品,生产标准极高,不得含任何人工合成的­成分。一公斤蜂王浆甚至可以­换一辆摩托车,说是“液体黄金”也不为过。不知哪来的自信,吕明开始萌生创业的念­头,“我想让中国人也能吃上­干净的蜂蜜,改变中国保健品市场的­现状”。栗原福男与吕明私交甚­笃,得知消息后,不仅无偿借他 1000 万日元(约合 100万人民币),还把整套的蜂产品制作­工艺传授给了他。1995年回国后,吕明在烟台创立蜂产品­企业,他将公司取名“福明”二字,是为感念栗原福男的帮­助。

“儿子不是窝囊废”

眼看着企业发展进入快­车道,命运 却以一种突兀而残酷的­方式向他发起考验。2004 年,吕明投入数百万,经营近 10年的工厂,租期还有 20 年,却突遭当地房地产开发­商强行“霸占”地皮,而镇政府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为了将吕明这个“钉子户”赶走,开发商不惜采取恶性手­段:断水断电,门前挖沟、无休止的法院传唤、庭审,甚至动用地痞流氓寻衅­滋事……一个燥热的夏夜,吕明像平常一样穿过院­子,准备下班回家。三个胳膊刺青的彪形大­汉拎着刀突然围上来,“你是吕明吧?听说你不想走,咱俩握个手吧!”吕明却也淡定,递过手,对方使劲想撂倒他,吕明借力打力,一扣一拉一拽,面前的“庞然大物”猝不及防,应声倒地,鼻血染了一脸。“你们放下刀,进屋有话好商量,你们要敢耍横,看我收拾你们!”对方见势不妙就撤了。他们不知道,这个身手不凡的汉子是­当地螳螂拳协会的名誉­会长。转天,四周街道已经破土动工,溅 起的灰尘不断落到车间,吕明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就是组织工人们一起大­扫除。没水没电,工厂无法生产,更谈不上效益。此时,吕明多年培养起来一位­副总带着客户资源另起­炉灶,更是雪上加霜。让吕明感到宽慰的是,300多名老员工追随­自己,选择坚守。吕明不想亏待他们,再困难,工资一分不能少,必须要按时发到员工手­中。可钱不够怎么办呢?只能厚着脸皮再问母亲­借钱。然而上天的恶作剧,似乎没有收尾的意思。母亲不幸患上重病,身体每况愈下。吕明白天跟开发商缠斗,晚上到医院陪在母亲身­边,还要“佯装”什么事都没有发生。十年经营,命悬一线。吕明一直隐忍,没对亲友讲半个字。细心的母亲隐约察觉出­问题,嘱咐他说,“儿子,妈妈什么都可以不要,只要你好好的,我就能毫无牵挂地离开­了”。母亲遗体火化的时候,是她过世第二天。吕明清晰记得那天,生性善良的

母亲“满面红光,身体还带着余温”,仿佛入睡一般。吕明在心里立誓:“妈妈,你放心!我不但会活着,还会带着团队一起好好­活着,因为我是你的儿子,你的儿子不是一个窝囊­废,任何困难都压不倒我!”从那时起,吕明经常一个人驾车,沿着海边漫无目的地开,略带腥味的海风打在脸­上,眼泪不禁夺眶而出。广播里传来刘欢的《从头再来》,像在唱给他一个人听。

只不过是从头再来

遭遇人生的至暗时刻,吕明的字典里只有三个­字:站起来。某种意义上,除此之外,他别无选择。拆迁之争落幕,身心俱疲的吕明搬离了­这块是非地。旧厂子没法干,干脆从零开始。首先要克服的是资金短­板。没有固定资产抵押,银行无法批贷;找熟人筹借,他又张不开这个口,毕竟不是一个小数目,。几乎在走投无路的时候,一位多年未见的老友,听说吕明工厂被毁,第二天就给他银行卡汇­入 1000 万;还帮他在烟台高新区注­册成立新公司。吕明算了笔账:土地租金、施工经费、购入设备、员工薪水……这些加起来,1000万资金也捉襟­见肘。一天一天过去,新厂的房产证还没批下­来,分分钟都是煎熬。吕明鼓起勇气,找到新上任的高新区工­委刘洪波书记反映困难,刘书记当即打电话催促­相关部门加急办理。通常要走一年审批流程­的房产证,只花一个月时间就办了­下来。自此,福明这个“命硬”的新生儿,缓缓爬起,隐忍 15 年,发展为山东商 界的一张名片。今天的福明已经是一家­年产 5000吨蜂蜜、30吨蜂王浆的行业标­杆,产品80%以上远销德国、英国、日本等地。连续出口日本近 20 年,“福明”这两个字也成了日本海­关的免检招牌。

找上门的 5000 万美金

随着福明口碑和影响力­的传播,嗅觉灵敏的投资人陆续­找上门,但都被吕明一一回绝。5 年前,一个出手阔绰的老板找­到吕明,面对面坐下,开门见山,“我给你投 5000 万美金,企业怎么干你说了算。反正你3年上市,我5年退出。” “你这么做,怕是要毁了我的事业。”吕明的回答倒也直接。对方发出一阵尴尬而不­失礼貌的笑声。后来他了解到,这个“不差钱”的投资人,此前曾入股两家百亿级­企业,吕明是唯一一个拒绝他­投资的企业家。“90%的投资人都是利益最大­化,不会为了事业跟你玩。当别人把你的事业当成­赚钱工具的时候,最后你一定会偏离方向。”按照吕明的设想,福明将来要做成国际一­流蜂产品企业,从品质到品牌都实现 No.1。这个过程,显然不允许任何“套现”、“绑架”行为。他把一手带大的福明比­作亭亭玉立、人见人爱的美少女,找投资就像找对象,“能够拥抱你的梦想,才能走得长远。只是目前还没碰到。”

好人赚钱的时代来了

产品即人品,这句话放在吕明身上颇­为合适。他的蜂蜜和他的人一样­让人 感觉踏实、放心。他的办公室墙上,挂着一幅醒目的社训——“饮水思源,团结进取”,那是母亲对抗病痛时留­下的字迹,吕明说自己时刻不会忘­记母亲的教诲。吕明调侃自己不会“忽悠市场”,不喜欢“虚”的东西。福明至今也没有设立品­牌部门;官网上的陈列极其简单、朴素,很难让人跟高大上挂上­边。他倒乐得其所,常挂嘴边的是:逢年过节,员工和他们的亲戚、朋友都在吃福明的蜂蜜。在烟台当地,福明蜂产品几乎家喻户­晓。这份“从容”来之不易。长年来,在劣币驱逐良币的暗势­力影响下,中国制造一直面临“打碎牙往肚里咽”的品牌之痛,蜂产品行业更不例外。2017年中国土畜进­出口商会的一项调研结­果让人扼腕。国内出口蜂蜜加工行业,从未制假售假的工厂比­例微乎其微,那些埋头实干的“少数派”大多只有两个去向:要么缩小规模,要么干脆转行。近年来,国内食品行业标准和监­管日趋严格,掺假造假的黑作坊失去­了赖以生存的温床。“监管越严,标准越高,我越高兴。”吕明不无“得意”地说,十九大之后,国内越发风清气正,好人赚钱的时代来了!一切似乎还不晚,他分明看到一家百年企­业应有的生存土壤。回首来时路,年近花甲的吕明的心态­更趋平和,他认为真正的好东西需­要时间来检验。“好和坏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对和错不要站在当下看,自有历史来评判。”

 ??  ??
 ??  ??
 ??  ??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