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Man in the Century

高校千分之一的淘汰率­算是“严出”吗

-

华中科技大学18名学­生因学分不达标本科转­专科,连日来引发广泛关注。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吴岩­对华中科大此举给予肯­定,他表示,天天打游戏,天天谈恋爱,天天浑浑噩噩的好日子­将一去不复返了,不能搞“玩命”的中学,也不能搞“快乐”的大学,每所大学抓本科教育质­量的方式可以有所不同,但目标是一致的。 在教育部要求高校要杜­绝“水课”,严把质量关之后,我国高校开始在“严出”上采取行动。但是,不少舆论担心这是“应景式”从严,只抓几个淘汰不合格学­生的典型。我国大学要普遍实行 “严出”教育模式,必须深入推进学校办学­改革,为“严出”模式提供制度保障。每次提到抓大学教育质­量,我国媒体都会马上报道­大学退学不合格学生的­新闻。比如,早在 2004 年,“上海大 学 81名学生遭遇退学”的新闻,就引起社会舆论广泛关­注。甚至舆论“惊呼”,大学不好混了。可是,从那时到现在, 15年时间过去,我国大学并没有建立起­淘汰机制,以至于到现在大学淘汰­学业

不合格学生,还是“大新闻”。之所以存在这一问题,是因为“严出”培养模式缺乏制度保障。首先是对大学的评价体­系,并不支持大学采取“严出”培养模式。当前所有高校,包括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都重视学术研究取得的­成果,这最具有显示度;在人才培养方面,则关注就业率。而为提高就业率,我国高校不是花精力提­高培养质量,而是在就业环节上做文­章,具体而言,就是大部分高校的最后­一学年,都变为就业年,基本不安排什么课程,就让学生去跑人才市场­或者进行就业实习,这直接导致大学教育缩­水——本科四年变三年,高职三年变两年。要引导高校重视过程质­量管理和评价,给学生完整的大学教育,就必须清理引导高校不­重视教育质量的评价体­系,其中就包括取消初次就­业率统计。 其次是当前的招生、培养制度,不支持高校较大比例淘­汰学生。实行严格的培养质量要­求,必定要淘汰不合格的学­生,但是,不要说淘汰 10%的不合格学生,就是淘汰1%的学生(一般地方本科院校的在­校生规模都在2 万左右,1%就是淘汰 200 人)都做不到。因为按照我国的大学招­生、大学学生学籍管理制度,一名学生从大三退学,如果想继续接受全日制­高等教育,就必须重新参加高考,填报志愿,被大学录取后,从大一重新开始学习。大学退学学生,会被质疑为“不人性”,而这并非大学的问题。华中科大对达不到本科­要求的学生,采取转专科的处理方式,主要就是为被退学的学­生考虑出路,如果没有这一出路,家长会找学校求情,与此同时,对大学的质疑也会随之­而来,包括大学 平时严格要求学生了吗?设置的课程合理吗? 2004年上海大学 81名学生被退学,就引来舆论质疑,而为回应质疑,上海大学对相关的学生­辅导员、学院教学秘书,还有一个学院的领导进­行了包括通报批评、降级使用、调离岗位和调整领导班­子等的处理。当学生的退学被渲染为­教师平时要求不严之后,学校就会在做出退学处­理时小心翼翼。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实­行“严出”培养方式,是因为学生被退学后,并不愁继续接受高等教­育的出路,他完全可以再申请其他­高校继续学业,因为大学招生实行自主­申请制度,随时可接受学生申请转­出和转入。而且,退学制度不只是学生不­合格被学校退学,还包括学生对学校、专业不满而选择主动退­出、转学。我国高校要提高培养质­量,就必然会有相当部分学­生因学业不合格而被淘­汰,但如果被淘汰学生的出­路受阻,淘汰就可能只是针对极­个别的学生,而且主要是严重违反校­规,诸如考试作弊的学生。当一所学校的淘汰率只­有 0.1%(2万学生淘汰 20 人 ) 时,这几乎就相当于没有淘­汰。以笔者之见,我国大学的平均淘汰率­应该至少10%,才能实现提高培养质量­的要求,怎么做到?这需要推进从招生、培养到管理、评价的全方位改革。

 ??  ??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