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Man in the Century

拒绝“傲慢与偏见”式的凝视

- 责任编辑/ 星霓

在某外国品牌因为一个­以“起筷吃饭”为主题的宣传片引发物­议沸腾之际,一部《你真的懂中国的筷子吗?》的短片在中国社交平台“铺天盖地”刷了屏。“一双筷子,承载着中国人的情感和­记忆”——2014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播出的这则公益­广告,“以小见大”表达了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含蓄隽永。

齐,物之情也”,我们坚信不同国家、民族的思想文化各有千­秋,无论是筷子还是刀叉,长城还是卢浮宫,大雁塔还是金字塔,只有姹紫嫣红之别,而无高低优劣之分。中国人还说“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只有包容多元多样的文­化,才能让世界更精彩,让不同国家求同存异、协同发展,最终实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当今世界极具影响力的­文学和文艺批评家、美国学者萨义德在其著­作《东方学》中,提出了“凝视”这个词汇。曾几何时,西方是“凝视的主体”,东方是“被凝视的客体”。在后殖民主义时代,这种“凝视”在西方文化界被视为理­所当然,“凝视的主体”以一种居高临下的优越­姿态认为,东方什么样由他们来定­义,东方人的观点无足轻重。在某品牌“起筷吃饭”宣传片及“始作 俑者”后续言论中,这种“凝视”就表现得很露骨。只是,时移世易了,今日之中国,有表达、定义“中华文化”的自信,不会听凭对中国的“傲慢与偏见”成为强加于人的新标签。

文化的优秀、国家的强大、人民的力量,就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看历史——中国有五千年的文化积­淀、 传承、创新、发展,无论是小小的一双筷子­还是独具一格的中式建­筑,或是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在生产生活中形成和传­承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等,中华文化和东方智慧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看现实——经过 4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在与世界各国的交­流融通中,不仅分享了全球化带来­的发展成果,更增进了国家与国家、人民与人民之间的友谊,今天的中国正以更加开­放的襟怀拥抱世界,因为“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发展也需要中国”。

人类社会的进步史,就是一部相互尊重、同舟共济的发展史。如果故步自封、夜郎自大,还是习惯戴着有色眼镜­去“凝视”别国,就跟不上时代潮流,就会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世界大势脱节,终将沦为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的“孤独者”。

 ??  ??
 ??  ??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