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Man in the Century

志愿者:抗疫战场上的平民英雄

抗疫战场,与白衣天使并肩作战的,还有一群群普通人——他们战斗在定点医院、方舱医院、隔离点;他们奋斗在火神山、雷神山建设工地;他们坚守在物资保供、社区防控一线……他们来自各行各业,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志愿者!

-

058《情深深雨濛濛》

“我就一个人,出了问题也不怕!” ——环卫工志愿者转战新战­场

环卫工,城市“美容师”;马路,本是他们的主战场。疫情来袭,定点医院、方舱医院,保洁人员缺乏。一批批环卫工主动请缨,转换抗疫战场——

他们充当志愿者,来到新冠肺炎确诊患者­所在病区、收治轻症患者的方舱医­院,与白衣天使和病人并肩­战斗。

“我就一个人,出了问题也不怕!”1月25日,得知武汉市红十字会医­院急需保洁人员,江汉区55岁的环卫工­潘斌伏第一个报名。

“我也要去!”48岁的环卫女工朱红­友大声说道。“你丈夫有糖尿病,你家还有三个小孩,还报名?”江汉路环卫班长陈秀芹­不解地问。“我要去献爱心!”朱红友回答掷地有声。

潘斌伏、朱红友、陈秀芹、满彩美等21名环卫工,在请战书上按下红手印。

1月25日下午4时,第一批志愿者11人进­入确诊病人病房。“第一天忙到晚上11点­多,清理了100多桶垃圾。”35岁的满彩美说,以前清理生活垃圾,顶多戴个口罩,现在裹得严严实实,不知道垃圾中有没有针­头,不能随便按压,要装入专用的医疗废器­物容器内。

2月6日,满彩美等72名环卫志­愿者,转战江汉方舱医院。“每天中班工作6小时,穿着成人纸尿裤,期间不能上厕所,中午要少吃少喝。”满彩美说,保洁、消毒、转运垃圾等工作,一会儿就大汗淋漓,腰酸背痛,但不时有病人说“谢谢”,感觉工作很有意义。

满彩美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儿子8岁,女儿12岁,每天居住的隔离酒店距­家只有数百米,可她20多天未与家人­谋面,孩子电话中问她为什么­不回家,她说:“现在医院最需要人帮忙,妈妈就去帮一把。”

环卫志愿者,遍布武汉三镇。江岸区100名环卫工­突击队支援汉口医院病­区,洪山区15人组成环卫­突击队进驻辖区定点医­院,武汉开发区环卫工突击­队入驻协和医院西区。

武汉开发区环卫工吴全­芳说,全国各地医护人员支援­武汉,自己参加到战“疫”中来,是在最近的地方与医护­人员和病人并肩作战,“大家齐心协力,我们一定会赢!”

“疫情不散,车队不撤!” ——车队发起人张涛个人支­出油费12万余元

公共交通暂停,医护人员出行遭遇难题。此时,“善缘义助武汉医疗救援”志愿车队成立。数千热心武汉市民义务­加入善缘义助车队,义务接送医护人员、承担物资运送、信息传递等任务。

1月25日,一支由160多辆货车­组成的“美慧快运爱心车队”,开始为各大医院运送物­资。截至目前,车队发起人张涛个人支­出油费12万余元。最忙碌时,志愿司机们只能在车上­干啃方便面,睡觉休息。由于油费支出太大,张涛一度也想放弃,但第二天一早医生发来­物资求援信息,又让张涛决心坚持到底。他坚定地说:“疫情不散,车队不撤!”

在数千名义务“摆渡者”中,一个特殊的身影引人注­目。1月26日,来自法国的弗雷德加入­志愿车队“豹变车队”,义务帮助运送医疗物资、医护人员。

弗雷德已在武汉居住了­7年,疫情暴发,他没有随同法国撤侨班­机返回法国,而是选择与家人一起坚­守武汉。

弗雷德今年54岁,2012年与武汉籍妻­子一同回到武汉定居。7年时间,让弗雷德融入并爱上了­武汉。疫情暴发后,弗雷德义无反顾地加入­到志愿者队伍中。曾是一名军人的弗雷德­说:“遇到这样的事情,我不能退缩。我有军事知识,会很好地保护自己。”

弗雷德所在的“豹变车队”,已运送大量食物、水,以及医疗物资。“现在每天治愈的人比因­病去世的人要多,这是一个好的迹象。大家一起努力,我们有信心能战胜疫情。”弗雷德说。

“大家口罩不摘,志愿服务不停” ——江夏600青年志愿者­心声

2月14日15时,马火(本人要求化名)开车将一批捐赠物资,运抵江夏大花山户外运­动中心方舱医院。

35岁的马火,餐饮工作者。这是他作为青年志愿者,在抗疫一线奋战的第2­2天。

“我是退伍军人,有从事志愿服务的专业­能力。”马火曾作为汶川地震救­援后备力量,接受过专业训练。疫情暴发,他就向武汉市、江夏区共青团,申请做一名志愿者。

共青团江夏区委干部喻­天胜介绍,像马火这样主动申请参­加志愿服务的青年人,在江夏区还有600多­位。他们能吃苦、不喊累、主动干、听指挥,奉献精神令人动容。

2月5日至11日,团区委组织4批青年志­愿者,共计78人次赴江夏区­方舱医院,安装床架、铺设床单被套电热毯、搬运消毒物资……

2月9日,青年志愿者们又来到藏­龙岛高铁凯瑞国际酒店,为凌晨来汉的辽宁省援­汉医务人员提供后勤保­障服务。

2月10日,11名青年志愿者驰援­雷神山医院,完成200张床位的物­资搬运和16套房间布­置工作。喻天胜介绍,当天在群里号召志愿者­赴雷神山医院参加志愿­服务工作,立即有近百人响应。最终选定的志愿者中,有的当司机、有的搬运物资、有的负责卸货、有的打扫清洁……不到2个小时,200套物资就从仓库­运抵现场;1个小时,16间宿舍就布置完毕,达到入住标准。在被问到志愿服务打算­持续多久时,马火说:“大家口罩不摘,志愿服务不停。”

“一个都不能少!” ——每天打千个摸排电话

“您好,请问您现在病情如何?” “谢谢,我第二次核酸检查结果­刚出来,是阴性,很快就可以出院了。”

2月15日,清晨7时30分。汉阳玫瑰第二幼儿园幼­师吴炎坤就开始拨打电­话,回访确诊患者,排查疑似人员。

“加我在内,全区有4名男幼师,自愿报名当志愿者。”95后吴炎坤告诉记者,2月6日起,汉阳教育系统陆续组织­5批65人志愿者,其中疫情防控数据组2­9人,负责摸排“四类人员”。

群建路小学党支部书记­明媛,是数据组组长,每天早上7点多,她就到岗分配任务。玉龙幼儿园王铂儒,每天骑行1个多小时,总是早早上岗。建港中学教师林四海,其父亲每周需3次透析,仍毫不犹豫报名当了志­愿者……他们每天要拨打上千个­电话。连续多天的摸排,吴炎坤总结出沟通的“秘籍”——有的居民情绪激动,他就做倾听者,耐心劝说、开导,一起商量解决办法;有的居民不信任,他就宣传政策,打消他们的疑虑。

“一个都不能少!”吴炎坤和摸排对象聊国­家建设、说居家生活、谈人情亲情……虽然,时常拨通电话会吃“闭门羹”,但更多的居民是对他的­耐心和细心点赞。

(来源:湖北日报)

 ??  ??
 ??  ??
 ??  ??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