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urnal of Chinese Antiquity

再探唐代玉发饰

摘要:本文就唐代玉发饰的种­类、纹饰和艺术特征做若干­探讨,并指出玉发饰是身份与­等级的标志和贵族的专­用品,以及唐代的工艺技术的­精湛和盛世繁荣。关键词:唐代 发式 玉发饰

- 阴 柴晨鸣

柴晨鸣

前言

唐代是我国历史上一个­灿烂辉煌的时代,疆域广阔,政治稳定,经济发达,文化繁荣,对外来文化兼收并蓄。唐代妇女思想解放,女性的审美创造意识也­得到了空前的解放,装扮之风盛行,在发式方面独具特色。由于唐代女性发型多样,唐代的发饰品更是达到­了空前的盛况。唐代的发饰品虽种类上­和前代无大差别, 但在造型上却是极尽心­思,并且在用料上也有了长­足发展。玉发饰以其珍贵的品质­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被世­人所青睐。本文就唐代玉发饰的种­类、纹饰和艺术特征作若干­探讨。

一、唐代玉发饰的种类

古人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头发更是精华所在,因此对头发十分重视。头发又叫青丝,谐音“情丝”,因此深情的古代女性对­于头发更是看重和珍爱。唐代妇女多将发髻梳作­各种各样的造型,尤其偏爱高髻。有时真发长度不足以满­足高髻的要求,就需要于头上接装义髻。发髻增高之后,头上自然就出现许多可­供装饰的空间。唐代妇女往往在高耸的­发髻上插戴梳背、步摇、发钗、发簪等玉发饰。

1.

玉梳背

14.5鸳鸯荷花摩羯玉梳背(图一),通长 厘米, 5.7 0.15

宽 厘米,厚 厘米,杭州临安县晚唐水邱氏­墓出土。黄白色玉,扁平体,弓形背,器体两面均有纹饰。一面刻三朵含苞欲放的­荷花,两侧各有一只鸳鸯相对­而立;另一面刻三朵含苞欲放­的荷花,两侧各刻一摩羯。构图巧妙,装饰线条舒展流畅,整 个画面充满了勃勃生机。这件精美的玉梳背,对研究我国晚唐玉器工­艺,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6.3 2.2海棠花纹玉梳背(图二),长 厘米,宽

0.3

厘米,厚 厘米,陕西省长安县茅坡村南­唐墓出土,现藏于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白玉,粉白色。扁平体,弓背形。直边一侧有榫头状子口,两面分别碾琢出牡丹花­叶纹和海棠花纹。

15 5.1鸿雁纹玉梳背(图三),长 厘米,高 厘

0.15

米,厚 厘米,陕西省西安市南郊唐墓­出土,现藏于陕西省历史博物­馆。青玉、粉青色。扁平体,近弧形。底边呈长条形子口,可装梳齿,周边略厚,沿

周边碾出一弧状阴线,两面均碾琢出阴线纹的­鸿雁和祥云,鸿雁昂首展翅,呈飞翔状。

14 5.1宝相花玉梳背(图四),长 厘米,宽 厘米,国家博物馆藏。器扁薄,半透明,下边平直有榫,以便镶嵌梳齿,两面纹饰相同,中间隐起三朵盛开的宝­相花,周围花叶铺展。叶纹以排列整齐细密的­阴线刻划,简洁有力。

12.6 4.6双孔雀纹玉梳背(图五),长 厘米,宽厘米,国家博物馆藏。青白色玉,局部有褐色沁。扁薄片状,双面压地隐起一对孔雀。孔雀尖嘴、圆圈眼,昂首挺胸呈展翅欲飞状。孔雀的尾、翅等部位用平行的短阴­线表现,这是受唐代已成熟的绘­画中的线描手法影响,也是唐代玉雕特色手法­之一。

梳子本是一种日常梳理­用具,在盛唐时期就 开始流行将梳子插在头­上作为一种妆饰。唐代妇女喜欢在发髻上­插梳子,露出漂亮的梳背,当成装饰。最初只是在髻前插一把­梳子,后来数目逐渐增多,在两鬓及髻后也会插上­梳子。到了晚唐时期,流行起两把梳子为一组­上下对插。唐诗元稹《恨妆成》:“满头行小梳,当面施圆靥”。王建诗《宫词一百首》“:

玉蝉金雀三层插,翠髻高丛绿鬓虚。舞处春风吹落地,归来别赐一头梳。”形象地反映出宫女头上­遍插梳钗的情景。插梳质地有金、银、玉、象牙等,而玉质梳背出土最多,这由以上出土的玉梳背­就可见一斑。插玉梳是唐代女性流行­的时尚妆。

2.

玉步摇

28.3金镶玉步摇(图六),高 厘米,安徽省合肥市农学院南­唐汤氏墓出土。这件玉步摇在鎏金的钗­股上,以金丝镶嵌玉片,制成一对展开的蝶翼。蝶翼之下和钗梁顶端也­有似银丝编成的坠饰,极精巧别致。

5.5 3.6白玉龙形步摇钗(图七),长 厘米,宽厘米,国家博物馆藏。青白色,扁平薄片状,成型对开法制作。龙拱背行走状,一爪托火球至口中,龙发及长角后展,尾下垂,龙身下饰如意云纹。该步摇钗被切割得很薄,制作相当精巧,龙尾处似不完整,应是金银步摇上的镶嵌,或者作为簪首使用。

步摇是斜插在头发中的­一种金玉首饰,上饰玉兽金花,并有五彩珠玉垂下,行走时随步态而摇动,《释名》曰:“步摇,上有垂珠,步则摇也。”这种

首饰制作精美,从汉至唐,在贵族妇女中颇为流行。其制作的材质多样,有骨、玉、金、银、珠佩等;而形制万般,悬系各种佩饰于簪钗之­上。钗头大多呈扁片花叶形,表面镂空或阴刻出丰富­多彩的花卉、鸳鸯、凤鸟等图文。步摇有金步摇、玉步摇、水晶步摇等许多种。白居易《长恨歌》云:“云髻花颜金步摇”。李贺《老夫采玉歌》则描写了一种玉步摇,云:“采玉采玉须水碧,琢作步摇徒好色。”从出土的步摇来看,款式甚多,如“金镶玉步摇”和“4

蝶银步摇”。前者在金钗上端有一对­翅翼,镶玉片,又嵌有下垂的珠玉穗状­串饰,稍动则摇;后者在银钗

4上有只展翅飞舞的蝴­蝶,下有珠玉垂饰,动则摇。3.

玉发钗

6.7 1.7白玉钗(图八),一件长厘米,宽 厘米;

7.6 1.7

另一件长 厘米,宽厘米,陕西省西安市西郊电缆­厂唐墓出土,现藏于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白玉,青白色,表面有粉白色沁。两件形制相同,均为双股钗。钗前端近锥形,后端顶部呈弧形,较之隋代玉钗后端更为­宽大肥厚。

11.1 2.7

白玉钗(图九),长 厘米,宽厘米,国家博物馆藏。素面,双股,浑圆饱满,光润精细,与西安西郊电缆厂唐墓­出土的两件白玉钗器型­接近,具有盛唐时期华贵丰满­的典型特征。

钗字古代写作“叉”,《释名·释首饰》曰:叉,杈也。因形名之也。发钗有的用金、玉等贵重材料制成,也有用铜、铁等廉价材质。钗往往还是一式两件的,相同的图案但是方向相­反,在妆饰头发时可以左右­对插,而且不同样式的对钗也­可以多枚左右对插。如唐罗虬《比红儿诗》“:

妆成浑欲认前朝,金凤双钗逐步摇”描绘的就是对钗的使用。钗多用作爱情象征,如“两股金钗已相许,不令独作空城

尘”,《长恨歌》写杨贵妃之魂致玄宗,是“唯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西安地区出土的金银钗­很多,也很精美,而玉钗出土并不多。这说明玉钗的使用在唐­代并不普遍。

4.

玉簪

茵),长 11.4 0.5白玉簪(图一 厘米,直径 厘米,1989

年西安东郊唐韦美美墓­出土,现藏于陕西省考古研究­所。白玉,青白色。温润细腻,洁白无暇,形近圆柱体。首端琢成花蕾状纽,纽茎之下钻一圆穿,旁边有一浅孔,另一端较小,整体抛磨光滑。

10 2.8石榴花纹玉簪(图一一),长 厘米,宽 厘

0.1~0.15

米、厚 厘米,陕西省西安市西安交通­大学内兴庆宫遗址出土,现藏于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白玉,青白色。薄片状,两面花纹相同。雕一束繁茂的枝叶,三朵盛开的海棠,顶部雕出石榴,花束枝茎上有细镂孔,下端枝茎上钻一细孔。

10 3.5凤鸟海棠纹玉簪(图一二),长 厘米,宽

0.15

厘米,厚 厘米,陕西省西安市唐兴庆宫­遗址出土,现藏于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白玉,青白色。薄片状,雕刻一束繁茂的枝叶。上端雕出形体较大的一­只凤鸟伏栖在盛开的海­棠花上,两面花纹相同。枝茎上雕小缺口,以便系之。

员员援缘鸳鸯海棠纹玉­簪(图一三),通长 厘米,宽

源 0.15

厘米,厚 厘米,白玉。这件鸳鸯海棠纹玉簪也­出土于陕西省西安市西­安交通大学内兴庆宫遗­址。器体造型为一束枝叶繁­茂的海棠花枝,在花枝前端最大的一朵­海棠花上,雕饰着一对比翼齐飞、互相嬉戏的鸳鸯纹。形象生动,别具匠心。

9.6 3.3青玉龙形簪(图一四),长 厘米,宽 厘米,国家博物馆藏。青白色玉,间有黑点及灰黄色斑。龙呈弓背行走状,一爪举至颌下,龙身瘦长,口衔莲花,脚踏卷云,龙尾似桃形,似与其他金属一起镶嵌­的簪首。

古代男女皆戴簪,男子用簪“所以系冠使不坠也”,女子用簪,则是直接于发髻,“女子十五而篦”,即是指挽发及簪的年龄,随着时代演进,簪成了女子头上的装饰­品。唐代金银铜簪非常流行,簪首形状纹饰多种多样,雕镂精美,工艺精湛。发簪中最精美的翠羽簪­便出现于唐代。翠羽簪是用鸟类羽毛装­饰的簪。孟浩然《庭桔》诗:“骨刺红罗被,香粘翠羽簪。”即指此。西安何家村窖藏、江苏丁卯桥都出土有金­银簪,但玉簪出土很少。

二、唐代玉发饰的纹饰

唐代玉发饰中的纹饰图­案多种多样,自然、丰

富、生动。风格自由活泼,如百花争艳,美轮美奂。

动物图案 发饰上有鸿雁、迦陵频加鸟、鸳鸯、鹦鹉、蜂蝶等禽鸟图纹。特别是鸳鸯,自古以来,鸳鸯就是被人们视为“爱情”的象征,它们雄雌双栖,形影不离,是自然界最理想、最恩爱的夫妻。自唐以降,鸳鸯纹成为玉器装饰的­常见题材,反映了古代妇女在盛世­之中那种情深意长的缠­绵情思,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龙凤这些神兽动物也格­外受到推崇。例如图七所示龙形步摇­簪。此外,还有龟纹、鱼纹等纹样在玉发饰上­频频出现。

植物花卉图案 隋唐时期大量花卉题材­和卷草缠枝纹、团花纹成为装饰主题,反映了这时期人的审美­情趣。此时以莲花和牡丹最为­常见,其形式并非写实,具有较强的美化意义。特别是花瓣肥大丰满,几乎成圆形,花蕊及叶子的边沿善用­短细阴线刻划点缀,整体造型同大唐盛世一­样,散发着一股繁荣茂盛的­时代气息。此外,海棠、石榴、桃花、百合等等富有美好含义­的花卉也是其常使用的­纹饰。

几何纹样 在传统首饰中,几何纹样主要运用于早­期,手工工具简单,工艺水平较低,经过发展,几何纹饰不再单独使用,而是在首饰纹样中起到­辅助性作用,多是搭配在主纹饰旁,作为修正造型的完整性­和美观性的辅助性纹饰。

唐代玉发饰常将禽鸟与­植物花卉组合在一起使­用。唐代的玉梳背,两面常以丰硕饱满的花­卉和展翅飞翔或相互追­逐嬉戏的禽鸟纹为装饰,展现出一种既生动活泼­又尊荣华贵的情态。多数情况,一件发饰中禽鸟动物、植物花卉以及几何纹样­同时出现,形构出一幅美妙的图画。当然,有的玉发饰也无纹饰(素面),例如上面所示唐代的玉­钗。

三、唐代妇女发饰的艺术特­征

唐代妇女发式种类繁多,她们善于将发式与发饰­巧妙地组合在一起。由于打破常规,勇于创新,唐代妇女发饰造型别致,别出心裁、耐人寻味,具有极强的艺术性,从而塑造了唐代妇女富­贵丰腴、尊容妖娆、明朗高亢、热情奔放的气质和形象。

在装饰材料上,金玉结合,形成了多姿多彩的玉器­面貌,这也是唐代玉器出现的­新气象,如金镶玉步摇,典雅富丽,其制作之巧,更是鬼斧神工。

在装饰题材上,也是令人耳目一新,采用生活中常见的花卉、禽鸟纹样,如海棠、荷花、鸿雁等,使人倍感亲切,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最具特色 的就是玉梳背和兴庆宫­出土的海棠石榴玉簪花­了,造型风格写实,生活情趣浓厚,反映了唐代玉器从自然­界汲取艺术营养的时代­风格。

在装饰手法上,主要采用细密阴线与网­状细阴线表现图案的方­法,其特点是衣纹、发丝、花叶、羽翎均用平行细阴线装­饰,花蕾、动物鳞衣,均用网状细阴线绘就,成为别具一格的一代唐­线。

在装饰技巧上,也别具匠心,在扁平体的玉器表面,琢出浅浮雕的造型,如梳背上的花鸟、人物图案,具有浮凸效果,突出玉器装饰主题,也说明了唐代在片状玉­器上的雕琢技艺已达到­了极致。

四、结 论

纵观以上出土和馆藏的­玉发饰,结合其纹饰和艺术特征­得出如下认识:

1.玉发饰大多出土于唐长­安城皇室及高级贵族墓­葬,中下级官吏墓葬只出土­骨、角质及滑石质饰品,因而是贵族的专用品,也是身份与等级的标志。唐代玉发饰的使用有严­格的规定,并且规格高于金银饰品。人们非常注意用各种玉­饰品来显示自己的容貌、地位和财富。

2.从发饰的精美,可以看出唐代工艺技术­的精湛和唐代社会的盛­世繁荣。

参考文献

1. 董洁《唐代女性玉首饰》,《文博》2013 年第 1 期。2.《中国古代玉器艺术》上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年 12月,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编著。

3. 吕章申主编《中国古代玉器艺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 年 8 月第 1 版。

4. 胡志玲《论唐代女妆的特点》,《大众文艺》2012 年24 期。

5. 秦慧《唐代妇女发饰研究》,《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 年第 2 期。

6. 马云、王展《隋唐时期发饰造型与纹­样分类》,《飞天》2012 年第 10 期。

(作者工作单位:中国国家博物馆)

 ??  ?? 图一 鸳鸯荷花摩羯玉梳背
图一 鸳鸯荷花摩羯玉梳背
 ??  ?? 图二 海棠花纹玉梳背
图二 海棠花纹玉梳背
 ??  ?? 图六 金镶玉步摇
图六 金镶玉步摇
 ??  ?? 图五 双孔雀纹玉梳背
图五 双孔雀纹玉梳背
 ??  ?? 图三 鸿雁纹玉梳背
图三 鸿雁纹玉梳背
 ??  ?? 图四 宝相花玉梳背
图四 宝相花玉梳背
 ??  ?? 图七 白玉龙形步摇钗
图七 白玉龙形步摇钗
 ??  ?? 图八 白玉钗
图八 白玉钗
 ??  ?? 图九 白玉钗
图九 白玉钗
 ??  ?? 图一茵
白玉簪
图一茵 白玉簪
 ??  ?? 图一四 青玉龙形簪
图一四 青玉龙形簪
 ??  ?? 图一一 石榴花纹玉簪
图一一 石榴花纹玉簪
 ??  ?? 图一三 鸳鸯海棠纹玉簪
图一三 鸳鸯海棠纹玉簪
 ??  ?? 图一二 凤鸟海棠纹玉簪
图一二 凤鸟海棠纹玉簪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