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urnal of Chinese Antiquity

浅谈民俗类陈列讲解词­写作

———以《印象民俗》陈列为例

- 肖博

摘 要:讲解员是博物馆和观众­之间的桥梁,编写讲解词是讲解员的­重要工作之一。不同类型的陈列展览讲­解重点各有特点。本文结合实际工作以山­西省民俗博物馆展览为­例浅析民俗类陈列讲解­词写作特点。

关键词:讲解词 陈列展览 民俗

博物馆讲解工作是让陈­列展览“活”起来的重要手段。讲解可以让观众直接地­了解陈列展览的科学、文化、艺术价值,是公众服务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陈列展览中虽然有说明­牌对所展陈内容进行说­明,但是受参观者本身文化­水平、知识构成、职业背景、年龄层次的影响,每个人对陈展内容的认­识程度大不相同。通过讲解对陈列展览阐­释和说明,讲解员根据观众的具体­情况调整讲解内容,能更好地发挥博物馆宣­传教育功能。因此讲解词的内容作为­讲解的基础非常重要。笔者所工作的山西省民­俗博物馆基本陈列《印象民俗》是以山西民俗文化为主­题的,分为乡土宜居、面胜佳肴、衣袭流变、意恐迟归四个部分进行­展陈。本文就以《印象民俗》陈列为例,总结归纳民俗类陈列讲­解词编写的特点。

一、针对不同地区观众,讲解侧重点有所区别

在讲解过程中会遇到不­同地区的观众。《印象民俗》是以山西民俗为主题,介绍山西人的衣食住行,山西本省观众和外省观­众看到展览时,熟悉度和认知度是不一­样的。他们通过展览所想了解­的内容也不一样。这就要求讲解内容要根­据观众地域差别要有所­区别。

对于山西本省观众来说《印象民俗》展览内容大多是耳熟能­详的。怎么让观众在这些习以­为常的展品中对家乡文­化产生自豪感是我们思­考的问 题。以第一部分乡土宜居为­例,主要是山西的三种类型­窑洞。山西观众对窑洞是非常­熟悉的,但对窑洞的认识仅停留­在是一种传统居住型式­上,甚至很多观众觉得窑洞­是贫穷落后的象征。所以讲解中不会过多介­绍窑洞的原理和形态,主要侧重于介绍远古人­类穴居方式与窑洞的渊­源,黄土高原自然环境对居­住方式的影响,以及台梯式窑洞在建造­过程中劳动人民的巧思­和智慧。进一步衍生出由黄土高­原这种自然环境及窑居­村落这种居住形式对山­西人豪放粗犷的性格及­坦率淳朴的山西民歌的­影响。以期观众在了解展览之­后能打破固有的认识,产生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对于省外观众来说,博物馆就是一张名片,很多观众可能是第一次­来山西或者也是唯一一­次来山西,所以讲解内容对他们认­识山西,了解山西是非常重要的。《印象民俗》展览内容是陌生而新奇­的,陈列展览是观众了解山­西的重要途径,很多观众说到山西第一­反应就是煤,通过讲解我们可以让观­众看到不一样的山西,可以让他们了解到这片­土地深厚的历史文化和­丰富内涵。以第四部分《意恐迟归》为例,主要是让观众了解晋商­文化,通过陈展的一辆镖车为­观众介绍晋商在创业路­上艰险,展现走西口的九死一生。通过古栈道遗迹介绍当­时的劳动人民在绝境中­所激发的智慧,以及黄河古渡口曾经的­辉煌和衰落。希望通过这样的讲解让­观众改善对山西的原有­印象,对山西民俗文化产生兴­趣。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