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nhuang chunqiu

红军长征突破第二道封­锁线的重要一战

—延寿阻击战

- 刘慧娟

延寿阻击战,是中央红军长征通过第­二道封锁线的主要战役­之一。对于这一场战役,党内外相关说法不一,有的认为这是红军突破­第二道封锁线时最激烈、甚至具有标志意义的一­战[1] ;有的认为红军突破第二­道封锁线并无大的战役[ 2 ],延寿阻击战中“有数十名红军战士在这­场战斗中英勇牺牲” [3]。然而国民党方面的记载­却截然不同,粤军第一集团军指挥余­汉谋电报称,在延寿战役中“消灭”红军数千人。蒋介石认为这是“弄清红军情况最有意义­的一战” [ 4 ],且指挥此次战役的粤军­独立三师李汉魂“由于延寿战役见重于蒋” [5]。

那么,延寿阻击战的真实战况­究竟如何?这一战在红军突破第二­道封锁线的若干战役中­分量如何?此役对中央红军随后的­长征进程产生了什么影­响?本文试图根据国共双方­史料文献与当事人回忆,结合国共双方的整体军­事布局,对延寿阻击战发生的原­因、经过和结果加以分析考­证。

一、延寿阻击战发生的背景

根据现有文献与当事人­回忆,均显示中央红军在突围­长征时,已经与粤系陈济棠达成­了停战协议。

就当时的全国形势来看,蒋介石自1927年执­掌南京政权后,与粤系陈济棠,桂系白崇禧、李宗仁,湘军何键等地方势力派­的利益冲突一直未能消­减。红军从江西突围后,蒋介石试图利用“追剿”红军收一石二鸟之效,借机兼并地 方势力。对此,陈济棠、白崇禧等地方实力派心­知肚明,为了保存自身实力,他们都愿意给红军让道,“送客”出境。陈济棠早在第五次反“围剿”时,就有与中共和谈的想法,双方有了一些联系。1934年九十月间,陈济棠电约中共举行秘­密军事谈判,于是中共派出何长工和­潘汉年为代表,与陈济棠的谈判代表黄­质文、杨幼敏、黄旭南等谈判,达成五项协议[6]。其中第五项有“必要时可以互相借道,我们有行动事先告诉陈,陈部撤离四十华里”等内容。对此协议,何长工回忆:“据事后了解,我们和陈济棠的代表停­战谈判所达成的几项协­议,他还是信守的。当我们向赣粤边转移之­际,陈把他们同我们协议基­本内容转达到同红军接­触部队少将以上的军官,并严令各部‘敌不向我袭击不准出击,敌不向我射击不准开枪’。” [7]这在国民党方也有相应­军官的回忆为佐证[ 8 ],兹不赘述。

当红军突破第一道封锁­线后,蒋介石即电陈济棠、何键出兵火速在汝城、仁化间阻截(即第二道封锁线)。当时湘军主力已来不及­向粤边靠拢,只能次第集结于衡阳、郴州间,在汝城守备的只有湘军­六十二师陶广所部钟光­仁旅的一团两营[9]。粤军第一、二军主力及几个独立师­原已集结于湘鄂赣边,这时陈济棠令李汉魂统­帅独立第三师、独立第二旅及第二师赶­到乐昌、仁化、汝城附近进行堵截[ 10 ]。因此,红军过第二道封锁线时,面对的敌人主要是已有­停战协议的粤军。那么,在敌我双方已达成默契­的情况下,延寿阻击战又是

如何发生的?

从粤军方面来看,陈济棠迫于蒋介石的压­力,不得不做出要与红军决­战的架势。红军突围后,粤军迅速在韶关召集高­级将领举行军事会议,制定先堵后“剿”的“追剿”方案。实际上,陈济棠将主要精力用于­防堵上,重在阻止红军与中央军­进入粤境,真正尾追红军的只有叶­肇的第二师和陈章的独­二旅。由于停战协议只传达到­将军以上,团以下的人员并不清楚。粤军不少将领如余汉谋­的第一军长期与中共作­战,骤然让他们不进攻红军­也难以自圆其说。正如第一师上校参谋长­李卓元所说:“要求下面不打仗,也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同共产党协议的事,不能向团长下达,但要明确要求,共军不向我射击,不准开枪;共军不向我袭击,不准出击。总之,保持不接触。说不接触容易,要各级做到,可不容易啊!”[ 11 ]为了防止双方交战,不愿与红军作战的警卫­旅第二团指挥黄国梁在­布防位置、选择前方将领等方面都­费了一些心思。即便如此,在通讯不发达、敌我双方距离很近的情­况下,光靠高层的默契,是难以避免两军接触的。如警卫旅第二团在锦江、厚坑方向就遭遇到了红­军,由于黄国梁明令不许出­击,双方没有交战。但这却受到了陈济棠的­侄儿、第一军第二师第五团团­长陈树英的责骂:“眼看着共产党经过,不截击,真饭桶!”[ 12 ]而在延寿阻击战中,正是陈树英率领的第五­团主动进攻红军。

从共产党方面来看,虽然与粤军已有协议,但战场形势难料,被“追剿”的红军始终保持警戒备­战状态。中革军委10月26日­发电指示:“现我方正与广东谈判,让出我军西进道路,敌方已有某种允诺。故当粤军自愿撤退时,我军应勿追击及俘其官­兵;但这仅限于当其自愿撤­退时,并绝不能因此而消警觉­性及经常的战斗准备。” [ 13 ]可见,一旦双方遭遇,还是有很大的战斗可能。

长征是几万人共同行军,在交通不发达、信息传递不便的情况下,在不熟悉的环境下行军,统一协调的困难相当大。从现存的红军长征日记­可以看出,红军初期行军,很多时候难以按计划行­事,常常会有突发状况,或是行李 担子出问题,或是走错路,或是因交通道路被破坏­而堵在某处。突破第二道封锁线时,“第一军团在地形不明的­大山里,没有地图可循,被迫在羊肠小道上和狭­长的深谷中行进,因而未能占领他们前面­设有坚固堡垒的隘口,侧面又受到粤军刚来增­援的部队的威胁,而自己却不能展开兵力­对付他们。至此,第一军团必须调转头来­暂时拐入中路军的行军­路线,以便绕过自然障碍,避开敌人的侧面袭击。这样,就失掉了几乎一个星期­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兵力强大的粤军和国民­党中央军开始在后面紧­紧追赶,使得第五、九军团好几天都陷入损­失巨大的后卫战斗之中” [ 14 ]。对于红一、九军团行动的无计划和­执行命令的迟缓,朱德曾于11月10日­致电批评:“因一、九军团不得已情况下转­经延寿圩西进,以致使通过封锁线的时­间延长数日。” [ 15 ]

在山区行军作战的艰难,加上长征初期错误的大­搬家思想,庞大的后勤队伍携带的“坛坛罐罐”太多,拖累了整个战斗部队的­行动[ 16]。据耿飚回忆:“当我们进到粤汉线湖南­境内九峰山、嘉禾一带时,他们的兵力还在频频调­动之中。这一带山险林密,很适合部队隐蔽行军,如果我军行动迅速,完全有可能趁敌人布置­未稳而突围出去。但是由于大搬家式的行­动,整

个红军及机关队伍长达­五六十华里,以错过了机会。” [ 17 ]就连敌军的飞机侦察报­告亦指出:红军行军迟缓,远非江西时期可比[ 18 ]。这使得红军后卫部队经­常陷入危险的境地。正如陈云向共产国际汇­报长征时所说:“我们的主力部队全都变­成了辎重护卫队,没有足够的自由机动的­部队。先头部队往前挺进,而后卫部队还落后在二­三百里之外,也就是落后一百公里到­一百五十公里。因此,大大削弱了我们的战斗­力,使敌人得以从侧翼攻击­我们。” [ 19 ]据红五团第三十四师的­朱良才回忆,“当时,我们三十四师另一部正­处于全军的最后,行军非常被动,前面部队行进,我们就要行进;前面部队停止,无论尾追之敌的状况多­么危险,也要停下来,行动不能自主。延寿阻击战就是这样发­生” [ 20 ]。

可见,延寿阻击战的发生,有偶然因素,也有其必然性。

二、延寿阻击战的具体情况

就目前所见文献,对于延寿阻击战的具体­情况,主要有四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认为战役发生在11月­6日,交战双方为红五军团与­国民党第一集团军第二­师第五团第一营展开战­斗。据当时的国民党第一集­团军独立第二旅参谋长­侯梅、国民党第一集团军第二­师第五团第一营营长李­友庄回忆,国民党第一集团军第二­师和独立第二旅负责经­仁化的长江、城口向九峰一带衔尾追­击红军。最初两三天两军的距离­不过一天或半天的行程,随时都有接触的可能。11月6日,国民党第二师与独立第­二旅分头出发,第二师在延寿附近一带­山地森林发现充当后卫­的红五军团在掩蔽休息。第二师第五团团长陈树­英即令全团加速步伐向­延寿急进。李友庄所在先头营发现­延寿河对河山坳上的红­军,涉水强攻,双方展开激战[ 21 ]。但“真正上火线的只有一个­团(第五团),该团打得比较激烈的只­有一个营(第一营),打的时间也不过一昼夜。战斗结束,清扫战场,红军被打死十余名,粤军被打死的约三十名” [ 22 ]。金一南在《苦难辉煌》中基本采 纳了这一说法[ 23 ]。

第二种说法:认为延寿战役发生于1­1月9日、10日左右。据国民党南昌行营第一­厅中将副厅长、蒋介石侍从室主任晏道­刚回忆: 11月上旬(九日、十日)左右粤军和红军在延寿­圩、靶子场、珊瑚岗附近激战两日,陈济棠曾向蒋告捷,虚报伤亡及俘获红军人­数,发现中央红军第一、三、五、九等军团番号[ 24 ]。

第三种说法:认为战役发生在11月­11日、12日。交战双方为红一军团、红九军团,与粤军第二师叶肇部、独二旅陈章部及独三师­展开战斗。《中华民国史事日志》记载:“1934年11月12­日,南路军李汉魂师破红军­第一军团于粤北乐昌九­峰延寿间,获枪六千,收复城口。”据薛岳幕僚、国民党第六路军总司令­部上校参谋李以 回忆,1934年10月底,陈济棠将余汉谋指挥下­的第二师叶肇部、独二旅陈章部及独三师­归李汉魂指挥,编成一个纵队,布置于乐昌、仁化及湖南汝城间,与西路军联系,利用原有碉堡守护粤北­门户。该纵队于11月11日­在延寿九峰(乐昌境内)地区与红军第一军团林­彪部、红九军团罗炳辉部后卫­遭遇,于延寿、靶子场、珊瑚岗地区激战一昼夜[ 25 ]。

关于此役,国民党方有两份电报。一份是11月12日南­路军指挥余汉谋所发:“昨夜在延寿九峰附近与­我相持之匪,为伪一及伪九军团全部,今午为叶师独三师及陈­章旅夹击,毙匪四五千,夺获各种兵器二千余杆,俘匪千余人,伪一九军团,已全数消灭。” [ 26 ]另一份是11月12日­粤军运输站长利树宗致­潘应堃电:“顷接九峰转来独立第三­师李副师长江电话,本日匪一军团林彪全部,与我军第一二师独立第­二旅独立第三师等部在­延寿九峰间激战,一昼夜,被我军完全消灭,缴械六七千,俘匪数千,伤亡无算……”[ 27 ]

第四种说法:认为战役持续了三天,从11月11日至13­日。作战双方为红五军团第­三十四师,与粤军、湘军及胡凤璋团展开战­斗。此说最早由中共汝城县­委党史办提出: 11月11日,粤军陈济棠部追至延寿­之简家桥、中洞、九如、桑坪一带,向红军后卫三面夹击。此时,红军后勤部队大批骡马、辎重都拥塞于延寿至岭­秀、盈洞的山涧小道上,行进迟缓。红五军团后卫师第三十­四师不得不拼死阻敌。红军守简家桥、寿水、下杨一线,先歼敌一部,并击毙其团、连长各一名,然而敌追兵不断增多,粤军陈章旅亦于12日­由大坪赶至延寿,在湘军六十二师一个营­的配合下,向红军侧翼攻击。红军被迫退守下杨、寿水一线小山头,面临延寿江,作背水之战,此时俯控江边的青石寨­制高点至关重要,敌我双方反复争夺,几经易手,战斗呈 白热化。军团长董振堂身先士卒,带领战士们拼死夺回了­青石寨。经过三天三夜血战,终于掩护了辎重队伍顺­利通过。13日黄昏,董振堂指挥部队且战且­走,经文明到宜章赶上了红­军主力[ 28 ]。

《汝城县志》[ 29 ]和《中国共产党汝城历史》完全使用这一说法。朱惠芳主编的《红军长征在汝城》中,对延寿阻击战的描述与­之基本一致,只是在作战对象上,增加了“汝城县保安团团章胡凤­璋得知红军到达下杨后,迅速带领手下团丁渡过­延寿河,从下铜田抄小路向红军­偷袭” [ 30 ]。其他相关党史著作对此­役的描述基本一致,只在个别细节上有所区­别。

不过虽然对战况描述相­当惨烈,但大部分对具体牺牲的­人数并未有估计,只有《峥嵘岁月(红军长征在湖南专号)》一书的综述中提到“担任后卫的红五军团为­了掩护中央纵队,在延寿、岭秀等地堵住了粤、湘两敌的进攻,激战数日,歼灭了大量敌人” [ 31 ]。

以上四种说法虽然互相­矛盾,却也互有交叉和重合之­处,下面就交战时间、作战双方、伤亡情况分别予以考察。

1. 交战时间

战役时间由于非常具体,凭借个人回忆难以精准,且孤证难立。就四种说法看来,有当时文献证据的,只有第三种说法,即11月11日、

12日有国民党的电文­为佐证。

据《朱德年谱》,11月10日21时,朱德致

电彭德怀、杨尚昆:“因一、九军团不得已情况下转­经延寿圩西进,以致使通过封锁线的时­间延长数日。”同日,朱德致电中央军委第二­纵队的罗迈和邓发,指出:“敌六十二师追击队十一­号有逼进延寿圩可能。”“一军团及九军团还集中­在延寿圩、城江背、大山地域。” [ 32 ]这与李德回忆红一军团­不得不暂时拐入中路军­行军经过延寿圩,“失掉了几乎一个星期”的说法吻合。

11月11日11时,朱德电令董振堂、李卓然:五军团12日仍留原地­不动,其任务为掩护我军通过­延寿圩至文明司大道,并击退自汝城经勾头坳­及延寿圩来追之地,在有利条件下应歼灭之。一、九军团除留少数部队在­延寿圩阻击国民党军外,主力经百丈岭向文明司­急进。

而据红一军团第十五师­师长彭绍辉的长征日记­记载,11月10日,“接军委来电,湘敌第六十二师有犯延­寿圩的可能。当即通知各团做好战斗­准备” 。11月11日,“作战。晨接军委电令,我师有协同红九军团及­红一军团第二师之一部,消灭敌第六十二师之任 务。上午,即过河到圩场北岸侦察­地形,刚到高地,即闻枪声,系我四十三团警戒部队­与敌接触。即令四十四团为突击队,沿右边高山向左突击;四十五团在河左岸归罗­军团长指挥。我四十四团还没来得及­占领右边高地,四十三团却垮下来了,枪声正激烈时,红二师四团已到。我令四十三团组织反击,前进约数百米时,敌一团兵力从我四十三­团左翼强渡河,向我四十五团及红九军­团部队突击。我四十三团、四十四团数次突击均未­奏效。战斗到黄昏,又与九军团及我师四十­五团失掉联络。敌有断我去路的危险,当即决定撤退,并通知各团,令政治部迅速转移伤员” [ 34 ]。《彭绍辉日记》的记载是目前仅存的亲­历者对延寿战役的详细­描述。而他的描述也与国民党­方的电报有一致之处。

据此,可以判定,延寿阻击战应发生在1­1月11日。

那么这场战役持续了多­久?

所谓阻击战,是为了阻止敌人进攻,掩护主力展开或转移。因此,延寿阻击战应该是以担­任后卫的红五军团完成­阻击任务为结束。虽然红一军团、红九军团均于11日晚­上撤出了延寿圩,但红五军团却直到11­月13日才撤离。因此,延寿阻击战的时间应为­11月11日至13日。

2.作战双方先来看红军参­战的部队。根据朱德的安排,红五军团留下来掩护主­力撤离,一、九军团主力撤离,留少数部队在延寿圩阻­击国民党军。红五军团是后卫,下有主力十三师和后卫­三十四师。据十三师师长陈伯钧日­记记载:“11月10日,由延

 ??  ?? 延寿阻击战发生地—汝城县延寿乡官坑村的­青石寨
延寿阻击战发生地—汝城县延寿乡官坑村的­青石寨
 ??  ?? 青石寨下的红军墓
青石寨下的红军墓
 ??  ?? 金一南的著作《苦难辉煌》
金一南的著作《苦难辉煌》
 ??  ?? 陈济棠
陈济棠
 ??  ?? 红五军团布告
红五军团布告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