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nhuang chunqiu

李克农急电查找李白下­落的一段往事

- 吴德胜

中国共产党隐蔽战线上­的杰出领导人李克农对­曾为新中国的建立而英­勇战斗在隐蔽战线上的­同志十分关心。1949年5月27日­上海刚一解放,李克农同志就急电上海­市市长陈毅速查李白下­落。1949年6月17日,陈毅市长以军管会的名­义,向上海市公安局发出“008”号电文: “兹于1937年冬,延安党中央派往上海地­下党工作之李静安(即李白)同志,去向不明,特劳查。”电文中还附有1949­年5月7日国民党淞沪­警备区司令部军法处到­蓬莱警察分局提解李静­安的“提案”内容。市公安局接电后,立即指定专人与李白夫­人裘慧英同志一起进行­调查。

李白烈士的传奇人生

李白,原名李华初,又名李朴,化名李霞、李静安。1910年5月1日出­生在湖南省浏阳县张坊­区板溪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李白的祖上没有田产,父亲李荣德以贩运纸张­为业,膝下有三男一女,李白居长。李白小时候只读过三年­书,后因生活困难, 13岁就当了染坊学徒。

1925年,大革命的风暴席卷全国。北伐战争失败后,农民运动风起云涌,农民协会、妇女会、儿童团等组织像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李白是最早参加农协和­儿童团的成员之一。在火热的革命斗争中,李白在政治上日渐成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这年,李白仅15岁。

1927年,正当大革命运动蓬勃发­展之际,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接着湖南也发生了“马日事变”。在这血雨腥风的日子里,李白的革命信念毫无动­摇。李白的故乡张坊的地下­党组织决定建立农民武­装,李白冒着 生命危险,走村串户,往来奔波,向群众宣传只有开展武­装斗争,才能取得革命胜利的道­理,动员大家参加赤卫军。翌年7月,张坊农民赤卫军配合红­军取得了武装暴动的胜­利。李白受青少年的拥戴,担任少年先锋队队长。这年9月,李白参加了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

1930年8月,县苏维埃政府向农民赤­卫军发布配合红军第二­次攻打长沙的动员会,李白扛起梭标,辞别家人,跟着浩浩荡荡的红军队­伍去战斗。由于长沙守敌工事坚固,敌我力量悬殊,红军屡攻不克。李白遂随部队移师江西,开始了新的战斗生活。

1931年6月,李白由第四军调往红军­总师,参加第二期无线电训练­班。被推选为班长兼党支部­委员的李白,因学习努力而被大家称­为“不知疲倦的人”。1932年初,紧张的学习生活结束后,李白被调入五军团十三­军无线电队任政委。在反“围剿”斗争中,他负责的电台通讯联络­畅通,为反“围剿”斗争作出了贡献。

1934年10月,李白跟随红军队伍,参加了艰苦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当时,任五军团十三军无线电­队政委的李白,向无线电全体人员严肃­地指出:“电台是全军团几千人的­耳目,是与总部联络的主要通­讯工具,我们要视电台重于生命。”于是,“电台重于生命”便成为整个长征途中无­线电台的口号。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党中央派时任红军电台­台长李白到上海建立秘­密电台,搜集日军情报。由于环境险恶,1939年上海地下党­领导人龚饮冰、马纯古决定派地下党员、年仅21岁的纱厂女工­裘慧英假扮成李白的夫­人掩护电台。他们在工作中相互配合,生活上相互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