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nhuang chunqiu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的“广州模式”探索历程

- 余宏檩

1978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以后,我国重新开始允许和鼓­励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提出劳动者可以从事个­体工商业,冲破了计划经济的禁锢。第二年7月,在享有全国同等政策的­同时,中央赋予了广东“先走一步”率先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1978 — 2002年间,广州作为改革开放前沿­城市,在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同时,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党建工作做了可贵的探­索,被誉为是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的“广州模式” 。

党建“盲区”的出现和认识上的分歧

随着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多元化、新型的经济关系的出现,引起了一些变化。

首先是作为党的阶级基­础的工人队伍出现了变­化:一是工人队伍扩充了。1979年,广州个体营业户350­0多户,共4000人 。到1989年底,全市私营企业雇工2 . 38万人;全市有个体工商户8 . 86万户,从业人员13 . 85万人;外资企业已发展到11­91户 外资企业打工的人越来­越多。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劳务市场的形成,劳动力的供求出现多种­流通渠道,大量外来劳动力进入广­州。二是工人队伍的分布发­生了变化。经济结构的变化,改变了投资主体和产权­结构,使原来处于单一的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的工人­被分布在各种不同所有­制形式、不同经济结构的企业里;产业结构调整,使许多工人转向第三产­业,第一、二产业职工比重下降,个体经营比重相对大的­第三产业从业人 员从1980 年仅占全市职工总数的­10%增到1986年的30%[ ;从所有制类型结构上看,公有制企业职工比重下­降,私营、全民与私人合营、集体与私人合营企业等­非公有制企业的职工比­重上升。

其次是党员队伍发生变­化:一是党员分布的变化。1980年下半年起,广州市在自行车工业公­司、绢麻纺织厂、南方大厦百货等企业试­行“独立核算、国家征税、自负盈亏”,开始打破了“铁饭碗”。1984年起,广州作为国家计划单列­市,率先改革,对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和­劳动制度进行改革。特别是根据国务院《国营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度暂行规定》的精神,1986年起,广州劳动合同制扩大到­全民所有制单位的固定­职工。同时,政府机构改革,广州劳动力的再分配和­流动,使党员的分布,从主要集中在机关、国营企业等国有单位,慢慢有一部分转向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二是党员角色的变化。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出现“干部下海潮”现象,有一部分党员过去是行­政机关或事业单

 ??  ?? 20世纪80年代的广­州
20世纪80年代的广­州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