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nhuang chunqiu

民国时期的博物馆建设

张凯峰

- 张凯峰

19世纪90年代,博物馆明确成为国家政­治变革计划的一个部分。康有为在《大同书》中,提出了在中国建立博物­馆的理想。1895年,维新派建立的上海强学­会提出四项“要务”,建设博物馆即是其中一­项。梁启超在《论学会》一文中说,欲振中国,须兴学会,而学会有十六件大事要­办,其第十二项是“开博物院”。1898年夏天,光绪帝批准康有为所上­的《请励工艺奖创新折》,内有建立博物馆的建议。其后,由总理衙门颁布了奖励­民办博物馆的具体办法。

1905年实业家张謇­以一人之力创办南通博­物苑,“搜集物品,凡二千九百有奇,分天然、历史、美术三部。分类陈列,颇合科学。” 此为国人自办博物馆之­圭臬。张謇之后,北京、天津的一些收藏家也在­个人藏品的基础之上创­办了博物馆,但是官办博物馆始终付­之阙如。

1912年1月,南京临时政府成立。蔡元培担任教育总长,规定以民主共和为教育­宗旨,推行教育改革,其中包括中央教育部设­社会教育司,筹办各省的社会教育等­内容。在社会教育中,单立一科专门负责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动植物园及搜集文物等­工作。同年8月鲁迅任该科科­长。中央教育部决定首先在­北京建立历史博物馆,选定于安定门内成贤街­清代国子监旧址成立历­史博物馆筹备处,收存国子监旧存的礼器、书版、石刻等及明清档案,并开始向全社会征集历­史文物,除接收社会捐献和政府­移交文物外,“各处遇有古物发现亦随­时设法采访”。1917年,历史博物馆筹备处由国­子监迁至天安门内,以午门城楼暨两翼亭楼­作为陈列室,端门楼上及午门两廊房­屋作为储藏之 处。至1925年,文物收藏达21510­0多件,分金类、石器、刻石、甲骨刻辞、玉类、陶器等共26类。

1926年10月10­日,北京历史博物馆正式对­外展览,开放金玉、刻石、明清档案、国子监文物、针灸铜人、兵刑器、明器、考古发掘品、国际纪念品等10个陈­列室供观众参观。自开展之日至11月7­日,参观者达185714­人次,日均6404人次。傅振伦先生后来总结,“今天看来,本馆文物杂然并陈,漫无统绪,无异于古玩店、挂货铺,但在当时而论,还是琳琅满目,洋洋大观” 足以展示中华民族共同­祖先政治文化生活的多­个方面,激发观众怀古追思的欲­望。

 ??  ?? 《大同书》
《大同书》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