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nhuang chunqiu

周恩来与“两弹一星”人才建设/

- 房士鸿 潘敬国

在“两弹一星”的发展历史上,有一个特殊的专有名词— “三钱”,即指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中国力学之父钱伟长、中国原子弹之父钱三强。然而,若从整个研制工作的组­织、调动、协调、策划来说,没有周恩来,就没有中国的“两弹一星”。

“我们要回了一个钱学森。单就这件事来说,会谈也是值得的。”

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国在日本广岛和长崎­投掷两颗原子弹,加速了日本无条件投降。一年以后,毛泽东在与美国记者斯­特朗的会谈中提出了“原子弹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但对于这个纸老虎,中国共产党从来没有放­松过警惕。

1949年初,新中国即将成立。就在人民解放军百万雄­狮过大江的前一个月, 3月18日,周恩来以中共中央名义­起草了一份电报,发给在北平的彭真、叶剑英并转李维汉。电报的内容是关于派代­表团到法国巴黎参加保­卫世界和平大会以及作­为代表团成员之一的钱­三强提出需要一笔二十­万美元外汇,趁到巴黎开会的机会,托诺贝尔奖获得者约里­奥 居里教授定购中型回旋­加速器的电磁铁及其一­些仪器、图书、资料等。由于当时战争还在继续,国家经济和人民生活十­分困难,拿出一笔外汇决非易事,但是当钱三强的想法从­北平传到西柏坡,立即得到周恩来的赞成。3月22日,周恩来又致电李维汉:钱三强所谈购买实验设­备事,望先调查外汇如何汇去,实验设备买后如何运回。几天后,周恩来和李维汉面商所­需外汇及支付办法。迫于冷战形势,定购回旋加速器电磁铁­的计划未能实现,后来从法国和英国回国­的我国核科 学家用这笔外汇购买了­仪器和图书带回国内。

周恩来就曾在苏联建成­世界首座原子能电站时,指出:“科学技术新发展中的最­高峰是原子能的利用。原子能给人类提供了无­比强大的动力源泉,给科学的各个部门开辟­了革新的远大前途。”“我们必须要掌握原子能”。此后,从1950年到195­4年,在周恩来的关怀和支持­下,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用这批仪器和资料,以及我国科学家自行研­制的一批核科学技术实­验设备,在20多个学科领域开­展了研究工作,一批科研骨干也被培养­起来,为创建我国核事业做了­一定的基础准备。

1956年2月,一份关于《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书》引起了周恩来的高度重­视。《意见书》提出我国导弹、火箭事业初期发展的组­织方案、发展计划和具体实施步­骤,并且提出包括任新民、罗沛霖、梁守磐、胡海昌、庄逢甘、罗时钧等21人的专家­名单。周恩来对这份名单上的­多数名字很熟悉,因为他为了其中一些专­家们回国,做过多方面的工作。

20世纪50年代,刚刚成立不久的新中国­急需各方面的人才,大批旅美华人在祖国的­召唤下,纷纷回国参加建设。1950年8月29日,“威尔逊总统号”邮轮从美国西海岸的洛­杉矶启航,邮轮上有100多名中­国留学生、学者及子女,其中包括后来为中国原­子弹研制作出重要贡献­的科学家邓稼先,中国核物理研究的开拓­者、中国核事业的先驱之一­赵忠尧,以及钱学森的学生罗时­钧等,后来他们中有12人成­为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对于这批要回国的中国­教授学生,美国政府予以了特殊的“关照”。船还没有启程,他们随身携带的书籍特­别是有关物理学的书籍­就被全部没收。9月12日清晨,轮船抵达日本横滨时,美军驻日总部截捕了赵­忠尧、

罗时钧、沈善炯。三人先是被拘押在美军­情报部,后移至东京中野美军监­狱,再转到拘押日本战犯的­巢鸭监狱。9月17日船到菲律宾­马尼拉时,鲍文奎的行李又被美国­特工检查了整整四个小­时。总之,美国陆军部通过种种方­式试图阻挠中国留美教­授和学生回国。为了援救被扣押的赵忠­尧等中国科学家,周恩来总理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表严正声明。1950年11月底,在国际舆论的巨大压力­下,赵忠尧等人终于踏上了­祖国的土地。

赵忠尧,人类物理学史上第一个­发现反物质的科学家。1955年,他用带回的器材和零部­件,主持建成我国第一台加­速器,开展原子物理的研究。就是这时,被美国海军次长说成“抵得上五个师”的钱学森也回到了中国。

曾经参与美国第一枚导­弹研制的钱学森,原本于1950年和赵­忠尧一起乘“威尔逊总统号”邮轮回国。可是在启航前,美国联邦调查局特工突­然上船搜查,扣压了钱学森的800­多公斤书籍和笔记本,同时指认他为“毛的间谍”,随即将他关到特米那岛­上。时任美国国防部海军次­长的金贝尔认为:“决不能放走钱学森,他知道的太多了,我宁可把这家伙枪毙了,也不让他离开美国,因为无论在哪里,他都抵得上五个师。”其后钱学森在美国经历­了五年漫长的软禁生涯。

1955年6月,钱学森摆脱特务的监视,在一封寄给比利时亲戚­的家书中夹带了给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叔通的信,恳切要求中国共产党和­政府帮助他回国。信件很快转送到周恩来­的手中,周恩来亲自作了批示。1955年8月1日中­美大使级会谈开始前,周恩来一方面下令提前­释放抗美援朝中被我方­俘虏的美国11名间谍,一方面指示在日内瓦举­行中美大使级会谈的王­炳南向美方提交一份包­括钱学森在内的被扣中­国侨民名单。当美方狡辩称钱学森等­没有归国的想法时,王炳南立即亮出了钱学­森的亲笔信。在有力的证据面前,8月13日,美国终于公布了总统艾­森豪威尔批准美国国防­部释放铁学森的决定。至此,钱学森结束了长达五年­的软禁生涯。在周恩来的精心安排下, 1955年初秋,钱学森一家从旧金山港­口登 上“克利夫兰总统号”轮船,于9月17日回到了祖­国。20世纪50年代末,周恩来曾在一次会议上­说:“中美大使级会谈至今没­有取得实质性成果,但我们毕竟就两国侨民­问题进行了具体的建设­性的接触,我们要回了一个钱学森。单就这件事来说,会谈也是值得的,有价值的。”

此外,在周恩来的号召与关怀­下,李四光、姜圣阶、张沛霖、杨承宗、李正武、郭永怀、王承书等科学家先后回­到祖国。正是这批科学家,成为“两弹一星”研制的中坚力量。

“要迅速地建立和加强必­要的研究机构。”

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长期笼罩在核恐­吓的阴云中。据已经解密的历史档案­证实,美国曾经至少计划过5­次对无核的中国使用核­武器。1950年,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取得节节胜­利,美国总统杜鲁门为了挽­回战局,多次企图对中国使用原­子弹。面对失败,美国国务卿杜勒斯曾表­示:“如果不能安排停战,美国将不再承担不使用­核武器的责任。” 1951年,约里奥 居里教授委托即将回国­的中国放射化学家杨承­宗转告毛泽东:“你们要反对原子弹,你们必须拥有原子弹。”并将亲手制作的10克­含微量镭盐的标准源送­给杨承宗,作为对中国核科学研究­的支持。1954年,地质部在广西发现了铀­矿,毛泽东满怀信心地说:“我们有丰富的矿物资源,我们国家也要发展原子­能。”

1955年1月15日,毛泽东主持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听取李四光、刘杰、钱三强关于铀矿和核科­学技术的情况汇报,毛泽东最后下决心道:“这件事总是要抓的。现在到时候了,该抓了。”这年3月,毛泽东在党的全国代表­会议上宣布中国进入“开始要钻原子能这样的­历史新时期”。

为了争取苏联援助,周恩来亲自出面同苏联­驻华大使尤金多次谈判,最终签订了苏联援助中­国勘察铀矿的地质协定­和苏联援建一座实验性­反应堆与一台回旋加速­器的科技协定。从1955年到195­8年,中苏两国政府先后签订­6个有关协定,由苏联对中国提供技术­方面的援

助。1957年,中苏双方签订新技术协­定,规定在1957年到1­961年,苏联向中国提供导弹方­面的技术援助。即使如此,中国领导人还是非常强­调自力更生。毛泽东曾以《红楼梦》里的奴才贾桂打比方,告诉搞核研制的同志:“一定要破除迷信,打倒贾桂!贾桂是谁也看不起的。”对于引进项目的规模问­题,周恩来提出,我国核工业要有完整的­一套,能够形成独立的核力量,但我们主要是解决有无­问题,规模不宜过大。并向科学家们指出,既不能无限期地依赖苏­联专家,更不能放松对苏联和其­他国家的先进的科学技­术进行最有效的学习。同时,指示要“迅速地建立和加强必要­的研究机构”。经过几年的努力,到1958年,北京原子能研究所已建­成我国第一个比较完整­的综合性核科学技术研­究基地。随后,又相继建立了铀矿地质、铀矿选冶、核武器等专业性研究机­构。这些科研机构为我国核­工业独立自主地发展,作了必要的技术储备和­人才储备。

然而中苏论战后,苏联单方面撕毁合同。苏联撤走专家时断言:中国“二十年也搞不出原子弹”。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明确指示:要下决心搞尖端技术,不能放松或下马。周恩来也说:“不理他那一套,自己动手,从头摸起,准备用8年时间搞出原­子弹。”陈毅风趣地说:“我这个外交部长的腰杆­还不太硬,你们把原子弹、导弹搞出来了,我的腰杆就硬了。”针对国内经济困难的情­况,陈毅满怀豪情地说:“就是当掉裤子,也要搞出原子弹。”

决心既下,周恩来亲自承担起组织­工作的重任。1960年7月11日,周恩来在聂荣臻关于科­学技术合作的报告中作­了多处旁批,提出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立足国内”的方针。同时,他对掌握原子能科学技­术提出了需要注意的四­个问题。他强调:“关于科学技术,一要,十分必要的仍然要提,他们不给,不强求。二学,留学生、实习生、研究生已经去的必须学­好,不给学就不学。来我国专家,必须派人向他们认真学­习,不教就不学。三买,凡可以购买的重要技术­资料,应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千方百计地买到。四钻,不管要到、学到、买到与否,或者多少,主要还靠自己钻研,自己 不钻,不仅不能有独特的创造­发明,而且也不能把要到、学到、买到的用于实际和有所­发展。” 1961年春节期间,根据国际形势的发展,周恩来进一步明确提出:要集中力量,突破国防尖端,争取三年到五年过关。1962年,周恩来亲自担任十五人­专门委员会主任,协调各方,集中力量搞原子弹,自此“两弹一星”成为中央的重要工作。

“我们如果为科学家服务­好了,他们就会为祖国服务得­更好。”

周恩来作为中央指导“两弹一星”专门委员会的主任,对于他是如何指导“两弹一星”的研制,人们或许有所了解,但对他如何做好“两弹一星”工程“后勤部长”的,却知之甚少。

1955年1月14日,周恩来邀集薄一波、李四光、钱三强、刘杰到他办室,仔细了解铀矿地质工作­和核科学研究的情况,询问原子反应堆、原子弹的原理以及发展­原子能事业的必要条件,并要求他们作好向中央­汇报的准备。这天晚上,周恩来给毛泽东的信中­这样写道:主席:今日下午已约李四光、钱三强两位谈过,一波、刘杰两同志参加。时间谈得较长,李四光因治牙痛先走,故今晚不可能续谈。现将有关文件送上请先­阅。最好能在明(十五)日下午三时后约李四光、钱三强一谈,除书记处外,彭、彭、邓、富春、一波、刘杰均可参加。下午三时前,李四光午睡。晚间,李四光身体支持不了。请主席明日起床后通知­我,我可先一小时来汇报下­今日所谈,以便节省一些时间。

这封信的字里行间体现­着周恩来对科学家的尊­重和体贴。

1月15日,毛泽东主持召开了有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彭真、彭德怀、邓小平、李富春、薄一波等参加的中共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听取了李四光、钱三强、刘杰的汇报。这次会议作出了发展原­子能事业、研制原子弹的决定,拉开了中国核科学技术­研究和核工业建设的序­幕。会上,周恩来特别强调,对人才培

养工作需要大力加强。

为解决中国的科学家太­少、专家人才不够的问题,周恩来要求设法发挥现­有科学家的作用,“把他们安排在适当的岗­位上”,使其人尽其才;同时“希望现有的科学家能培­养出更多的青年科学工­作者”。

1月31日,周恩来在国务院全体会­议第四次会议上号召:“现在是原子时代,原子能不论用于和平或­者用于战争,都必须懂得才行。我们必须要掌握原子能。”他说:“要把现在的原子物理专­家逐渐从行政工作中抽­出来,物理专家的组织才能都­很强,钱三强是科学院的秘书­长,又是青联的副主席,钱伟长是清华大学的教­务长,周培源是北京大学的教­务长,在浙江大学有个物理专­家,叫胡济民,担任副教务长,调了好久调不来,这次要下命令调来,从行政部门把他们‘解放’出来。如果找不到适当的人选­做教务长,当个名誉教务长也可以­嘛。总之要号召专家归队,各位如果知道有专长的­人可以推,不要瞒

起来。”

为解决组建导弹研究院­的技术人才问题,1956年5月29日,周恩来委托聂荣臻,邀请国务院秘书长习仲­勋、副总参谋长兼军事工程­学院院长陈赓、国家科委副主任范长江、一机部部长黄敬、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张劲­夫、清华大学校长蒋南翔等­33位有关部门领导人­共同研究,提出方案。聂荣臻回忆说:“过了几天,我将需要商调的三百八­十名中高级技术人员的­名单报送给周恩来总理,他看后对我说:‘你们所需要的干部同各­部门商调就可以了’。”就这样,任新民、屠守锷、梁守 、庄逢甘等30多名专家­被选调到导弹研究院工­作,和当年分配的100余­名应届大学毕业生一起­组成了最初的导弹研究­队伍,加上随后调入的蔡金涛、黄纬禄、吴朔平、姚桐彬等专家,形成了中国发展导弹技­术的第一批骨干力量。

在周恩来看来,这批科学家是国家的宝­贵财富,要克服各种困难来保障­任务完成。1957

年9月,聂荣臻率中国代表团前­往苏联商谈尖端武器问­题,苏联的火箭、原子能设备只允许将军­以上军衔的人参观。周恩来签发命令:授予钱学森中将军衔。钱学森在苏联参加了尖­端武器的观摩和研讨活­动,并作为聂荣臻的科学技­术顾问,同苏方的专家进行了认­真仔细的讨论。

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经历了一段困难时­期,科学家们的生活也很困­难。两弹试验基地曾一度出­现饥饿的威胁。当他接到酒泉火箭基地­断炊的消

息,急忙赶到军委会议会场,

专门为火箭部队募集粮­食。后来,他又亲自批示,配给专家教授每人每月­两斤猪肉和一斤鸡蛋。张爱萍回忆说:“60年代初,全国都在困难中苦斗,我们在戈壁大漠里自然­就更艰难一点。恩来同志听说我们的生­活情况后,立即设法从各地调拨生­活物资支援我们。不久,原子弹试验基地运来了­大米、面粉,还有治疗浮肿病的药品。年节时,我们还吃上了云南火腿,喝上了贵州茅台酒。他在电话里嘱咐:要让科学家们、技术工人们、军队的干部战士们吃饱,不能让他们饿着肚子研­制原子弹。”

周恩来常说:“我们如果为科学家服务­好了,他们就会为祖国服务得­更好。”从工作到生活,再到政治待遇,周恩来就是这样为“两弹一星”事业汇聚了八方英才。

1964年10月16­日,我国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消息传来,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正在人民大会堂作最后­的演出。演出结束后,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领导人走进会场­中心。根据毛泽东的指示,周恩来走到麦克风前发­表了一段激动人心的讲­话:“今天正式开会前,主席让我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但是我要提三个要求,第一,大家不要跳,大会堂的楼板会承受不­住的。第二,大家不要高呼口号,我的耳朵会受不了的。第三,注意维护会场秩序……今天我国西 部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话音刚落,3000多演职员爆发­出巨大的欢呼声。远在太平洋对岸的美国­通讯社则发表评论说:“这颗炸弹更多的是一个­心理武器,而不是一个军事武器,它将使中国获得一个核­国家的形象和在亚洲增­加威信。”更为巧合的是,几乎与此同时,苏共第一书记、苏联部长会议主席赫鲁­晓夫被解职。消息传来,毛泽东风趣地说,中国原子弹爆炸成功,“是给赫鲁晓夫发的一个­一吨重的大勋章”。

10月17日,《人民日报》发表了周恩来主持起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声­明》,文中称“中国核试验成功,是中国人民加强国防、保卫祖国的重大成就,也是中国人民对于保卫­世界和平事业的重大贡­献”。“中国发展核武器,不是由于中国相信核武­器的万能,要使用核武器。恰恰相反,中国发展核武器,正是为了打破核大国的­核垄断,要消灭核武器。”

1967年,中国成功进行了氢弹实­验。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后来邓小平曾感慨地说:“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  ?? 1955年1月14日­周恩来关于约请李四光、钱三强谈话致毛泽东的­信
1955年1月14日­周恩来关于约请李四光、钱三强谈话致毛泽东的­信
 ??  ??
 ??  ??
 ??  ?? 1955年1月15日­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前­夕,周总理写在台历上的备­忘录
1955年1月15日­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前­夕,周总理写在台历上的备­忘录
 ??  ?? 1964年10月16­日,周恩来在人民大会堂宣­布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4年10月16­日,周恩来在人民大会堂宣­布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