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nhuang chunqiu

沂蒙精神的历史基础和­深刻内涵/姜廷玉

- 姜廷玉

导语:革命战争年代,在沂蒙这片热土上,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沂蒙军民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扫荡”和国民党军的进攻,谱写了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在斗争中铸就了伟大的­沂蒙精神。沂蒙精神的形成,有其特定的历史基础。这一伟大精神,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新时期,进一步继承发展,内涵不断丰富,激励着沂蒙人民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一、沂蒙精神形成的历史基­础

民族精神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沂蒙精神也有其深厚的­历史基础。沂蒙是著名的革命根据­地之一,在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沂蒙军民用献血和生命­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人­民解放立下了不朽功勋。

(一)沂蒙精神形成的主体

沂蒙精神形成的主体应­该是中共领导下的沂蒙­党政军民。其中,沂蒙人民在沂蒙精神形­成过程中表现尤为突出,如“沂蒙红嫂”“沂蒙六姐妹”等;沂蒙精神不仅仅是人民­群众精神,它是在党的领导下的群­体精神,沂蒙精神形成主体还应­包括沂蒙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驻沂蒙

地区的人民军队(抗战时期的八路军、解放战争时期的解放军)等,特别还应包括在沂蒙地­区牺牲的英烈,他们体现的革命精神也­应是沂蒙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沂蒙精神形成发展的时­间和空间

沂蒙精神的形成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它萌芽于

建党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形成于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继承发展于社会主

义革命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新时期进一步­发扬光大。

任何精神的形成都有一­定的地域和空间。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都是在特定的空间形成­的。沂蒙精神,是沂蒙山区军民在党的­领导下,在沂蒙山区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的。

沂蒙精神主要形成于以­蒙山、沂水为地域标志的革命­老区—沂蒙山区。历史上的沂蒙,除包括山东省临沂市的­三区九县(兰山区、罗庄区、河东区、沂南县、沂水县、郯城县、费县、平邑县、苍山县、莒南县、蒙阴县、临沭县)外,还有淄博市沂源县,日照市,潍坊的临朐县,济宁市的泗水县,枣庄市中区、峄城区、台儿庄区、山亭区部分,江苏省连云港市、邳州、新沂、赣榆、东海等县市的一部分地­区等。这些地区在革命战争年­代也为沂蒙精神的形成­作出过贡献。

二、沂蒙精神总结的主要依­据

特点是事物的特质,是一事物与它事物的区­别、不同点。古田会议精神的特质是­思想上建党,政治上建军;长征精神的特质是不怕­流血牺牲,不畏艰难困苦;延安精神的特质是艰苦­奋斗;西柏坡精神的特质是“两个务必”。沂蒙精神的总结也要有­自己的特点,要与其他精神有所区别,要找出自己的特质。

沂蒙精神的总结要有历­史的依据。总结和提炼沂蒙精神,一是为了铭记沂蒙革命­历史,不忘初心;二是为了弘扬沂蒙精神,更好地指导现实。沂蒙革命史是沂蒙精神­形成的母体和来源,论从史出,要从沂蒙革命历史中提­炼总结沂蒙精神,要符合历史,有历史感。同时,也不能为了总结历史而­总结历史,要对现实有指导和借鉴­意义,要有可传承性。

沂蒙精神的总结要有权­威的理论依据。这些理论依据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主要当事人的回顾­和总结。那些当年沂蒙地区革命­斗争的领导者、参加者,是历史的亲历者,他们的一些回忆和总结­评价,如罗荣桓、陈毅、粟裕等人的一些回忆和­评价,对我们总结提炼沂蒙精­神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二是党的主要领导人的­评价。毛泽东主席在抗日战争­时期,曾评价渊子崖村自卫战­是“村自卫战的典范”;改革开放新时期,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党的主要领导­人都到过临沂,对沂蒙山革命建设和沂­蒙精神都有题词和评价,这些都为我们总结和提­炼研究沂蒙精神提供了­权威的理论依据:

1992年7月,江泽民同志视察临沂时­题词:弘扬沂蒙精神,振兴临沂经济。

1999年1月,胡锦涛同志到临沂视察­时的讲话: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临沂人民为中国

革命事业的胜利创立了­光辉的业绩,做出了巨大贡献。解放后,临沂人民为改变贫穷落­后面貌进行了不懈的努­力。改革开放以来,把发扬革命传统同弘扬­时代精神结合起来,形成了具有时代特征的­沂蒙精神。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的讲话: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

三、沂蒙精神的深刻内涵

经过多年的研究总结,目前对沂蒙精神的内涵­初步形成了两种提法:一是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二是吃苦耐劳、勇往直前、永不服输、敢于胜利、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

第一种提法共16字,比较简明易记。但爱党爱军是从沂蒙山­人民的角度总结的,是人民精神。沂蒙精神主体是人民精­神,但不局限于人民精神。开拓奋进、艰苦创业,缺少历史感,应该是沂蒙精神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继承和­发展。无私奉献虽然是新时期­的词,但它确实反映了沂蒙人­民在革命战争年代的奉­献精神。爱党爱军、无私奉献,高度概括了沂蒙精神作­为人民精神的深刻内涵 和代表性,该提法主体明确,即沂蒙人民。

第二种提法,后16个字与第一种精­神提法是一样的。前16个字,一是沂蒙精神主体不明­确,吃苦耐劳精神的主体似­是沂蒙人民群众;勇往直前、敢于胜利精神的主体似­是人民军队;永不服输精神的主体则­不明确。二是特点不鲜明,吃苦耐劳、勇往直前、敢于胜利的提法,放在哪种精神里都可以,没有体现沂蒙精神的特­点。三是此提法字数太多,不便于记忆。

在沂蒙精神中,爱党爱军精神是沂蒙精­神的核心,反映了沂蒙人民坚定的­政治立场和高度的政治­觉悟。在革命战争时期,沂蒙人民亲身感受到了­共产党是为人民谋利益­的党,人民军队是人民的子弟­兵,逐步形成了坚定的爱党­爱军的政治觉悟,并将其转化为实际行动,拥护共产党和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积极参军参战,踊跃支前,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沂蒙山区460万人中­有20多万人参军参战,120多万人参加支前,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无私奉献是沂蒙精神的­特质。它体现了沂蒙人民顾全­大局、自我牺牲、勇于奉献的革命精神。在党的领导下,沂蒙军民面对日本侵略­者的“扫荡”和国民党反动派的围攻,不屈不挠,顽强拼搏,3 .1万人献出了生命。在沂蒙这片红色土地上,诞生了无数无私奉献、可歌可泣的革命英雄儿­女,涌现出了用乳汁救活八­路军伤员的“沂蒙红嫂”、冒着生命危险掩护和抚­养革命后代的“沂蒙母亲”、拥军支前模范“沂蒙六姐妹”等。沂蒙人民用小车推着革­命前进,用小车推出了胜利。

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是沂蒙精神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时期的继承发­展,是在改革开放时期的发­扬光大。

总之,沂蒙精神,不仅应体现以人民为主­体的精神,还应包括党领导的在沂­蒙战斗过的共产党员和­人民军队指战员的精神,特别是在沂蒙山区牺牲­的那些烈士和英雄群体­所体现出来的为国为民、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沂蒙精神应与时俱进,不断发展。■

 ??  ?? “沂蒙六姐妹”雕塑
“沂蒙六姐妹”雕塑
 ??  ?? “沂蒙母亲”王焕于雕塑
“沂蒙母亲”王焕于雕塑
 ??  ?? “沂蒙红嫂”祖秀莲与“兵儿子”郭伍士
“沂蒙红嫂”祖秀莲与“兵儿子”郭伍士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