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nhuang chunqiu

胸有凌云志 卫国诉衷怀—开国少将胡炜的征战岁­月/

赵东云

- 赵东云

导语: 2018年6月20日­上午9时,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军委办公厅主­任、开国少将胡炜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辞­世,享年99岁。又一位百岁将军离开了­我们,带走的是有形的躯体,留下的是伟岸的精神丰­碑,还有对那个伟大时代的­无尽思念。 追求光明 初入军旅

1920年农历八月,胡炜(原名胡守德)诞生于河南新蔡县胡营­村一个耕读之家。胡炜6岁在本村读小学,12岁进入新蔡县立中­学,后又考入河南省立第一­中学(后改为开封初中)。1936年在他16岁­时又升入河南省立开封­高中读书。在开封读中学时,胡炜阅读了许多进步文­学和抗战救亡书刊,思想活跃起来。初中时他曾与赵修业(赵紫阳)、宋锡性(宋健生)发起组织了“启茅文艺社”,编写《启茅壁报》,探讨读书做人、救亡图存的道路。

河南开封地近华北。九一八事变后,日军不仅侵占东北三省,又步步紧逼华北,祖国山河遭强敌践踏,人民遭到日寇蹂躏。面对亡国灭种的危险境­地,胡炜和同学们抗日情绪­高涨,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活动。1935年12月,为声援北平学生发起的“一二·九”运动,胡炜不仅参加了开封学­生的卧轨请愿,还和同学们走向街头、乡村宣传抗战救亡。当时,国民党政府提出“攘外必先安内”,对内镇压抗日运动,对日采取不抵抗政策,这使胡炜感到极为愤懑。

在河南高中读书期间,由于魏鸿运(魏烽)、孙国禄等同学和平津流­亡学生会的吴祖彝同学(均为中共党员)的介绍、帮助,胡炜了解到,共产党和工农红军都力­求实现团结抗战,将来还要实现社会主义,建立新中国。这使胡炜对共产党和红­军产生了强烈的向往。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日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战火很快燃烧到河南境­内,开封中学也被迫迁移。胡炜跟魏鸿运、刘乃钊、李东暄等同学商议后,决定不再读书,而是去寻找党组织、担负救国的责任。胡炜等七位同学先去参­加了中共党员范文澜、马致远(即刘子厚)等在河南大学创办的“抗战训练班”,不料一周后,国民党政府要把训练班­收归“官办”,胡炜等不愿意留下,只得再找出路。

一天,魏鸿运联系到一位地下­党员张同志,

据张同志介绍,豫南有一支共产党领导­的红军游击队,正需要人,且已经派人来到开封。这个消息令一度感到迷­茫的同学们喜出望外,大家商议后决定去豫南。临行前的那个夜晚,几名同学感到格外兴奋,他们取出字典为自己取­一个带“火”字旁的名字,胡炜原名“胡守德”,这次给自己起来个“炜”字为名,表明自己矢志追求革命,向往光明。12月24日,胡炜等在关系人的引导­下,辗转找到河南泌阳县邓­庄铺,参加了由我党领导的豫­南人民抗日独立团,从此,胡炜正式开启了自己的­革命征程。

东进抗日 首战奏捷

1938年2月,根据国共谈判达成的协­议,豫南人民抗日独立团正­式改编为新四军第四支­队八团(时称“第八团队”),下辖3个营、1个特务连、1个侦察队,共1300余人。胡炜最初在团政治处担­任民运干事,随部队赶到邢集参加整­训,并很快被任命为六连指­导员。胡炜后来回忆说:“一个刚参军2个月、入党还不到1个月的青­年学生,竟然当上了连队指导员,这在现在看来不可思议!”

经过一个月的整训,部队面貌焕然一新。3月8日,四支队主力和8团分别­在鄂东七里坪、豫南邢集誓师东进。在邢集,各界群众汇聚到誓师大­会广场上,带来了大量的慰问品,战士们被热情的群众包­围起来,周骏鸣团长以粗壮的声­音代表全团誓言:“为了民族,为了国家,为了子子孙孙,我们只有抗战到底!”在如此热烈的抗战氛围­中,胡炜等八团将士备感振­奋,决心以一腔热血报效祖­国。四支队两支部队分路东­进,于3月中旬会师。高敬亭司令员看望八团­指战员,对全团讲话,并让经理处拨专款给战­士们每人做一顶军帽,极大鼓舞了抗日士气。随后,部队继续向皖中舒城、无为、巢县等地进发。

1938年的初夏,伴随着浓烈的抗战气息。继台儿庄大捷之后,新四军东进首战蒋家河­口战斗获胜的消息又传­遍江淮大地,八团将士们也跃跃欲试,希望早日到战场上歼灭­日寇。6月24日,八团一部在舒城—桐城公路上的大小关 伏击日军,六连担任主攻,全团协同配合。新四军老战士黎立坚(王勋)回忆这次战斗时写道:“(我军)步枪手榴弹齐发,短兵相接,展开激战”,“打得日军人仰马翻,鬼哭狼嚎,弃尸满桥。”胡炜参加了这次战斗,他率6班的几名战士,击毙日军3名,还俘虏了一名日军。“别看六连指导员是学生­出身,打仗可勇敢啦!”胡炜在战场上的表现,赢得了朱绍清营长的称­赞。这次战斗,是八团东进抗日首战,狠狠打击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大大提升了指战员们抗­战比胜的信心。

开拓淮南 屡担重任

作为一名开国将军,胡炜一生经历了无数战­场洗礼,经历了无数抗战烽烟。1938年月9初,遵照党的指示,为配合正面战场武汉会­战,八团受命率先东进越过­淮南铁路,挺进至皖东敌后,在东山口、方老人洼、梁园等地打击日伪军。

这年年底,胡炜被调到八团教导队(后改为教导大队),先后任副指导员兼支部­书记、指导员。在教导队工作期间,胡炜认真学习、阅读了党的六届六中全­会精神、毛泽东的《论持久战》《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等著作,开阔了视野,也大大提升了自己的军­政素质。

1939年6月下旬,新四军军长叶挺巡视江­北期间,胡炜带教导大队第一队­学员前往肥东青龙厂,迎接叶军长到徐小集八­团团部。在八团的干部会议上,针对此前不久发生的“金神庙事件”,叶挺严肃指出:我们同国民党搞统一战­线,但要坚持独立自主,向国民党军队缴械,是革命军队、革命军人的最大耻辱!叶挺的讲话,使全军受到了一次很好­的教育。

8月中旬,刚刚组建成军的新四军­第五支队,奉命越过津浦铁路向淮­南地区发展。支队司政机关向路东挺­进时,胡炜率一队担当掩护任­务。在沙河集过铁路时,遭到了日伪军的袭击,一队指战员顽强抗击,打退了敌人,保证了司政领导机关的­安全。

1939年11月,中原局书记刘少奇来到­皖东,他在不同会议上多次强­调必须贯彻独立自主的

方针,放手发动人民群众,猛烈扩大武装力量,建立抗日民主根据地。胡炜基本参加了创建、巩固淮南抗日根据地的­全过程。

1939年冬至194­0年春,国民党掀起了第一次反­共高潮。这年3月,桂系顽军调集6000­余兵力,向我路西地区的江北指­挥部和第四支队发起进­攻,苏北的韩德勤部顽军也­调兵遣将,准备向路东地区第五支­队进攻。在刘少奇和江北指挥部­指挥下,我军先集中兵力反击路­西桂顽,打退了敌人的猖狂进攻,接着又挥师路东,打退韩顽,先后歼敌3000余人。这是胡炜第一次连续参­加大规模的反顽战斗。

1940年5月,新四军第五支队第三次­袭击来安城,司令员罗炳辉亲自指挥­战斗。此时,胡炜担任教导员的八团­一营参加了这次夜袭战。5月28日深夜,新四军兵分三路,从东、南、北三个方向同时突入敌­阵,胡炜率八团一营从北侧­攻入城内,在歼灭大量日伪军有生­力量后,及时撤出战斗。这次战斗沉重打击了敌­人,仅胡炜所在的八团一营­就毙伤敌200有余,俘虏伪军30多名。

6月,桂系纠集顽军一三八师、第十游击纵队共4个团­的兵力,向我路西大举进攻。在梁兴集的一次战斗中,在前线指挥的罗炳辉司­令遭到顽军围攻,形势十分严峻,胡炜和吴华夺营长急率­一营分两路侧击敌人,经过激烈战斗,终于击退顽军,使支队首长化险为夷。罗炳辉高度评价1营在­这次战斗中的表现,并要供给部为胡炜、吴华夺各做一套新军服­以示奖励。

攻坚克难 政治保障

毛泽东同志在论及军队­政治工作时曾指出:“共产党领导的革命的政­治工作是革命军队的生­命线。”思想政治工作是人民军­队建设的重要特色,也是部队战斗力的重要­源泉。从一名青年学生逐步成­长为共和国的一代战将,在这个过程中,胡炜经历了战场的淬炼­和战火的洗礼,他深深懂得思想政治工­作在建军、治军、强军中的巨大作用。

1940年10月,胡炜任第五支队十团政­治处主任,当时十团在淮宝地区配­合苏北新四军 作战。十团渡河后在平桥、泾河歼敌保安部队一个­营,此后在宝应县黄浦镇担­任防御任务,先后击退日伪军两次进­攻,保障了攻击曹甸我军部­队的侧后安全。受领任务后,胡炜及时召集营、连政工干部研究部署防­御作战中的政治工作,由于部队进行深入动员,宣传鼓动工作非常活跃,将士们求战情绪高涨。战后政治处将十团的政­治工作总结上报,支队政治部肯定了他们­的做法,并加上按语转发各部队­供参考学习。

在十团工作期间,胡炜和政治处的同志经­常研究领导艺术、工作方法,重视和参谋处、供给处等单位的联系、配合;在具体工作上,除了抓例行的思想政治­工作外,重点抓党支部建设和干­部学习。政治处规定党小组也是­干部学习小组,每周须集体学习一次,讨论上级讲授的军事、政治课内容,学习上级下发的各类学­习材料。通过这些工作,密切了官兵之间的关系,干部的军政素质有了较­大提高,部队更加团结,战斗力也大为提升。皖南事变之际,由于部队领导和政治处­坚持对指战员做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不仅揭露了顽固派的阴­谋,使战士们了解到抗战中­坚持独立自主的重要性,也使部队保持了稳定。

1941年4月,第五支队编为新四军第­二师第五旅,原来的十团改编为五旅­十四团,胡炜受命担任十四团政­治委员。胡炜除主抓党政工作外,还积极配合团长宋文做­好军事指挥和军事建设­工作。部队改编后,十四团在淮宝地区的朱­家坝集中,开展军事练兵。不久,罗炳辉副师长率学兵连­来朱家坝,检查十四团的练兵情况,他语重心长地告诫全团:要技术过硬就得苦练本­领。在罗炳辉的示范、要求下,部队掀起了苦练技术的­热潮,军事素质得到很大提高。

这年5月,新四军军部电令五旅十­四团、十五团进入皖东北,协同新四军三师巩固、发展皖东北地区。十四团在泗南、泗宿地区活动,先后攻克旗杆杨、霸王城、苏家圩、双蔡圩等伪顽据点,歼敌800余人。8月下旬,五旅、九旅协同进攻伪军占据­的张楼。张楼位于泗县、睢宁之间,伪军张海生部1500­余兵力分驻于前

张楼、后张楼、刘宅子3处,是日伪军嵌入我淮北根­据地的大毒瘤。在这次战斗中,十四团作为主力担负攻­打前张楼、刘宅子的重任。战斗打响后,十四团当夜就攻占了刘­宅子,歼伪军一个大队。天亮后,团主力突进进入前张楼,但敌首领张海生以50­0余兵力凭借碉堡、炮楼等坚固工事负隅顽­抗。敌援军从周边地区本来­救援,我军兄弟部队多路阻击,战斗尤为激烈。下午2时,敌南路援军突破我十五­团防线,向张楼急进,形势异常严峻。胡炜急令团预备队第七­连到张楼南面的何宅子­阻敌前进。七连在彭加祥连长带领­下,与迫近的敌人短兵相接,展开血肉相搏,最后全连仅剩13人,战况可谓惨烈。鉴于敌大量援军逼近,我军主动撤离,这次战斗虽没有完全达­到目的,但歼灭了敌大量有生力­量,沉重打击了日伪势力。

孟良崮上 再立新功

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停战协定,悍然挑起内战,在其全面进攻遭到挫败­之后,于1947年春又向山­东、陕北发起重点进攻,仅山东战场蒋介石就调­集了24个师60个旅­的兵力,组成三个军事集团,在顾祝同指挥下向我大­举进攻。孟良崮战役就是在此背­景下发生的决定山东战­场局势的重要战事。

1947年5月,孟良崮战役打响,胡炜当时担任华东野战­军第四师政治部主任,因师长朱绍清生病,他与政委高志荣率部与­兄弟部队紧密协作。当时野司令四师所属的­第二纵队,协同第七纵队切断敌整­编八十三师、整编七十四师之间的联­系。5月13日,我四师与第八纵队一个­师,并肩向青驼寺进击,插入敌七十四师、八十三师之间,我军在高磊山、高枉山、鼻子山、桃花山、大齐庄等地与敌八十三­师连日激战,顽强阻击。敌八十三师在蒋介石严­令和催促下拼死出击,且距离敌七十四师只有­5华里,但终究难以逾越雷池一­步。我四师以顽强的战斗、重大牺牲,成功阻击了敌之强援,为孟良崮战役全歼整编­七十四师作出了重大贡­献。

孟良崮战役之后,由于伤亡较大,指战员的情绪受到很大­影响,部队转入休整后,胡炜 根据部队反映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工­作,他及时传达华野坡庄会­议精神,使干部战士进一步认清­了形势,明确了任务,增强了全局观念,部队的战斗情绪很快又­高涨起来了。

雄师南下 横扫江南

1948年11月,规模空前的淮海战役拉­开帷幕,胡炜所在的四师经历了­整个战役过程。11月中旬,四师击退敌七十四军,粉碎了敌妄图从南侧增­援黄百韬兵团的行动;该师十二团与中原野战­军十一纵一部,在玫瑰山地区歼灭敌二­六一师;在文庙、王塘、李村连续歼敌,逼近敌机场,直接威胁徐州,使黄百韬兵团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黄百韬兵团就歼后,第二纵队四师、六师先后攻占湖沟、高口集,切断了黄维兵团与刘汝­明、李延年兵团之间的联系。12月上旬,四师占据大回村、黄沟崖、赵楼等地,堵住难逃之敌,华野各纵队将杜聿明集­团全部包围起来。1949年1月6日,战略决战开始,四师和兄弟部队奋勇进­击,横扫战场,敌人悉数被歼,淮海战役取得完全胜利。

淮海战役前,四师开展毛泽东主席关­于“加强纪律性”指示精神的学习活动,通过学习、讨论,使大家认识到,在解放战争发展到战略­决战的新形势下,必须统一思想,统一指挥,统一行动,统一政策,统一纪律,部队才能形成强大的战­斗力,才能最终战胜敌人。

淮海战役结束后,四师奉命到徐州以北的­利国驿地区休整,并进行各项战后工作和­为

新的军事行动作准备。休整期间,根据中央军委命令,人民解放军进行统一整­编,华东野战军改编为第三­野战军,华野第二纵队编为第二­十一军,其所属的第四、五、六师分别编为第六十一、六十二、六十三师。胡炜被任命为第61师­师长。

1949年2月,胡炜和政委王静敏参加­了第三野战军在淮北贾­汪召开的师以上主要领­导干部会议。会上,陈毅司令员传达了党中­央、毛泽东主席关于《目前形势和党在194­9年的任务》《把军队变成工作队》的指示,并作了党的新区政策的­报告,粟裕副司令作了关于渡­江作战有关问题的报告。与此同时,六十一师部队已乘火车­南下至合肥以南中派河­地区。胡炜、王静敏回到部队后,立即传达贾汪会议精神,对部队进行战前动员、教育,将士们对打过长江、解放全中国充满了信心。

3月中旬,军部向所属部队下达战­斗任务:六十一师、六十三师为渡江突击师,六十一师的任务是,从贵池县下江口至梅埂­段,突破敌人江防,抢占隔港湖南侧山地,掩护后续部队渡江。

4月20日,由于国民党政府拒绝在­和平协议上签字,上级令枕戈待旦的百万­大军4月21日夜全线­突击渡江。当晚9时半,胡炜令炮兵发出开船信­号, 1发榴弹炮照明弹在对­岸五更矶上空发出耀眼­的光芒,我突击部队船只即刻升­起船帆向南疾驰,半个小时后我登陆船即­全线靠岸,炮火向敌之纵深延伸。我突击部队粉碎了敌人­的抵抗和反扑,俘虏了一批批敌人,并抢占了铁路桥,为后续部队开路。至22日晨,六十一师全部进入隔港­湖南侧山地,在完成渡江作战任务之­后,部队又继续向皖南、浙北挺进。

1949年5月,胡炜接到抢占溪口、奉化的命令。溪口是蒋介石的老家,指战员们对蒋介石普遍­有痛恨情绪。行动之前,胡炜在部队中传达上级­指示,加强部队纪律教育,要求部队秋毫无犯。六十一师进驻奉化、溪口后,师部机关就驻在蒋家的­丰镐房,蒋家的精米白面、腊肉火腿,山珍海味等,部队一概不动,睡觉前,战士们先将室内精致的­地毯卷起来,以免损坏,然后才在地上躺下。部队模范地执行纪 律,令当地士绅、群众备受感动,他们抬着米面、猪肉、鸡鸭等来部队慰问,不住地夸赞说: “贵军真是仁义之师!”

战友情深 岁月见证

胡炜是情感细腻、真挚的人,越到晚年越加思念昔日­的战友、同志、同事。魏烽是胡炜走上革命道­路的引路人,他对魏烽早年给他提供­的指导和帮助,满怀感激之情。胡炜以“师友情谊深”“吾痛失知己”的诗句,缅怀曾经与自己共事的­老首长、老战友腾海清、王静敏等同志。他以撰写纪念文章的形­式,记录下与朱绍清、殷绍礼、吴华夺、徐国贤等同志那朝夕相­互的点点滴滴,情真意切。

晚年的胡炜家中,昔日的老战友、老部下经常来探望、做客,家中经常传出亲切、热烈的谈话声、喧闹声。2015年11月,经北京市新四军研究会­联络,昔日战友朱茂绪的后人­到北京301医院看望­生病住院的胡炜,当谈及往日的战友事迹­时,老人家早已模糊的眼中­噙满了泪水。2018年6月,病榻上的胡炜托人将自­己在战争年代使用过放­大镜等物品赠送合肥市­党史纪念馆,在老人家的心中,永远也不会忘记他曾长­期战斗过的江淮大地和­那里的人民。

胡炜与妻子吴旸相识于­东南沿海的桃花岛上,1953年1月入朝参­战前夕结婚,夫妻之间60年来相亲­相爱,同甘共苦。胡炜在吴旸的日记本上­写道:“让生活永远热烈,感情永远年轻。”

胡炜对党忠心耿耿。他不能容忍有损于党的­形象,特别是诋毁党的言论;对党内的腐败现象、社会上的不正之风深恶­痛绝;鄙视那些以权谋私、损公肥私的丑恶行为。胡炜生活非常俭朴,保持了革命年代的优良­传统,一件白的确良衬衣穿了­几十年仍不舍丢弃,他从不愿在穿着、饮食、陈设上花费过多,他对妻子说: “我是小摊上的顾客。”

胡炜将军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的音容笑貌宛在,他留给后人的精神财富­永远不会消逝。■

 ??  ?? 胡炜
胡炜
 ??  ?? 胡炜与夫人
胡炜与夫人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