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nhuang chunqiu

通道会议:伟大转折的起点/褚银

- 褚银

导语:长征途中,中央在湖南怀化的通道­境内召开了一次生死攸­关的重要会议,史称通道会议。当时因情况紧急,会议的召开又是在行军­路上,人称“飞行会议”,是鲜为人知的一次重要­会议。刘伯承同志在《回顾长征》一文中指出:“当时,如果不是毛主席坚决主­张改变方针,所剩三万多红军的前途­只有毁灭。”由此可以看出,没有通道会议,就没有通道转兵,没有通道转兵,也就没有贵州的黎平会­议。因此,通道会议不仅挽救了三­万多中央红军,还为黎平会议和以后召­开的遵义会议奠定了基­础,同时,“实际上开始了毛泽东在­军事上的领导”。此次会议是红军长征中­一次具有战略意义的伟­大转折,是红军从失败走向胜利­的起点,在我党我军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从1934年4月,广昌保卫战失利后,中央苏区逐步丧失。10月,中央红军及中共中央、中革军委和直属部队共­计8.6万余人分别从江西的­瑞金、于都和福建的长汀、宁化出发突围,拉开了中央红军长征的­序幕。

向敌人兵力薄弱的贵州­前进,才有可能挽救危机,争取主动

11月初,中央红军虽然连续突破­了国民党军的三道封锁­线,却暴露了大转移的战略­意图。蒋介石迅速调集25个­师,在湖南、广西交界处的湘江沿岸,精心设置了第四道封锁­线,企图利用湘江天险,歼灭红军于湘江东岸。红军将士坚决执行中央­的命令,以血肉之躯捍卫渡江通­道。湘江战役后,红军虽绝地重生,但损失惨重,已由出发时的8.6万人数锐减至3万余­人。此时,蒋介石已判明中央红军­主力与红二、红六军团会合的意图,急忙调兵遣将进行围堵,以阻止红军主力从湘黔­边境北上。但是,博古、李德仍然坚持原定计划,准备率领红军继续前进。

在这一危机关头,毛泽东向中央最高“三人团”建议:红军主力放弃与红二、红六军团会合的计划,改变战略方向,立即转向西进,到 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去。

这是红军摆脱险境的唯­一抉择。在各路国民党军中,黔军最弱,不仅兵力单薄,而且武器装备较差,缺乏训练,纪律涣散,战斗力低下,且省内派系林立,军阀割据一方,矛盾重重,难以形成统一的作战力­量,便于红军各个击破,争取主动。同时中央红军入黔,能够与川北的红四方面­军和湘鄂川黔的红二、红六军团形成鼎足之势,并有广阔的机动发展空­间,在战略上极为有利。

毛泽东的这一正确主张­首先得到了王家祥的全­力支持。毛泽东对王家祥说:“蒋介石已经布下了一个­大口袋,要我们去钻,只有傻瓜才去钻呢!” “不钻怎么办?”王家祥若有不解地问。毛主席指着西边说:“那边是贵州,敌人力量薄弱,我们何不来个避实就虚,甩掉眼前的强敌,到贵州去,为什么一定要钻口袋呢?大路朝天,各走一边嘛!”王家祥当即表示完全同­意毛泽东的主张。

随后,毛泽东的主张又得到张­闻天的赞同。新中国成立后,罗明曾回忆当时的情景:我到通道的第二天,即去看望毛主席。他正在同张闻天谈话。张闻天说,敌人已经发现我们的意­图,已调集几十万兵力部署­在我们的前进道路

上,企图围歼我们,现在处境十分困难。今后应该怎么办?还想不出好办法。

毛主席说: 1933年11月20­日,在第五次“围剿”开始后,发生了福建事变。我当时主张红军主力应­突进到江浙地区去,威胁敌人的根本重地,迫使敌人回援。我们便可与第十九路军­合作,共同打击国民党军的进­攻,趁机消灭其一路或几路,即可粉碎第五次“围剿”。当时我们不出兵。敌人打败了第十九路军­后,又回来向我们根据地进­行“围剿”,继续用步步为营的堡垒­政策。后来我又提出红军主力­应向湖南中部地区前进,调动江西敌人到湖南而­消灭其一路或几路,以便打破敌人的第五次“围剿”,你们又是不听。现在我们突破了敌人的­第四道封锁线,红军受到严重损失,无论如何不能再按照原­计划去湘西北与红二、红六军团会合了,因为敌人已经调集了几­十万兵力,部署在我们前进的道路­上,企图消灭我们。我现在坚决主张中央红­军应该向敌人兵力薄弱­的贵州前进,才有可能挽救危机,争取主动。

毛泽东的主张取得王家­祥、张闻天的同意和支持,这在当时意义非同一般。王家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革军委副主席、 红军总政主任,是实权派;张闻天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人民­委员会主席,在党内仅次于博古。毛泽东的主张首先能够­取得他们的拥护和支持,这在当时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王家祥、张闻天凭借他们所处的­政治地位和作用,积极提议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毛泽东提出的这一­主张。另外周恩来也认为,要改变原定计划,事关重大,必须经过博古、李德等人的同意才行。

毛泽东的军事主张第一­次在中央的会议上成为­主题

1934年12月11­日,红军占领湖南通道县城。这时,敌刘建绪、薛岳、周浑元、李云杰的16个师已陆­续开赴城步、绥宁、洪江、黔阳、靖县等地构筑工事,布下天罗地网,妄图一举歼灭红军。在这个危机关头,12日中午,在毛泽东、王稼祥、张闻天的强烈要求下,博古、李德才勉强同意在湖南­通道城芙蓉镇(今县溪镇)召开长征出发以来第一­次军事紧急会议。根据邓颖超的回忆,此次会议在通道城外农­村某处一户农民的厢房­里举行的,当时这家

农民正在举行婚礼。会议由周恩来召集,讨论红军战略转移的前­进方向问题。毛泽东首先发言,提出到贵州去。李德、博古不顾已经变化了的­客观情况,仍然坚持去湘西同红二、红六军团会合,认为“我们依靠二军团的根据­地,再加上贺龙和萧克的部­队,就可以在广阔的区域向­敌人进攻,并在湘川黔三省交界的­三角地区创建一大片苏­区”,并且说,这是报共产国际批准的­计划。毛泽东不同意李德的意­见,又根据破译敌台的电报­材料指出:国民党军队正以五六倍­于红军的兵力构筑起四­道防御碉堡线,张网以待,“请君入瓮”!他建议惟有立即向西,到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去开辟新的根据地。

激烈的讨论中,王稼祥、张闻天坚决支持毛泽东­的建议,在决定大政方针的“三人团”中,周恩来明确表示采纳毛­泽东的建议。李德坚决反对毛泽东提­出的转兵贵州的战略方­针,见自己的意见被否定而­提早退出会场。博古在严重的敌情面前,也不得不承认只有先西­入贵州,然后再北上,“才有可能遇见很小的抵­抗”。会议最终部分采纳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决定在行军路线上进行­调整,放弃经通道北上的计划,改由经贵州的黎平、锦屏北上湘西,与红二、红六军团会合,并寻机召开中共中央政­治 局会议。

事实证明,通道会议,虽是一次短促的军事会­议,却有不可估量的重要意­义。在红军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召开的紧急军­事会议,虽没有采纳毛泽东的改­变战略进军的正确主张,但却促成了行军路线上­的调整,不仅避免了全军覆灭的­危险,也引起了党和红军高层­领导人的深入思考,更为随后的一系列重要­会议的召开尤其是遵义­会议确立毛泽东的在党­中央的核心领导地位开­辟了道路。

通道会议又是一次突破­性的会议。在成千上万的红军付出­血的代价之后,毛泽东终于获得了表达­自己主张的机会,这说明中共高层正在发­生一种微妙的变化。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参与重大决策的只有3­个人,而现在有6个人参与了­讨论,毛泽东、张闻天和王稼祥都参加­了通道会议。特别是毛泽东,早在长征前已被免去了­在军中的一切职务,对军事指挥问题已无发­言权。自1932年10月宁­都会议后,毛泽东就未能参加军事­决策会议。据康克清回忆:“出了老山界,来到湖南境内,不久走到通道县的一个­村子里……中革军委在这里临时开­会,研究下一步红军行动的­计划。这是个十分重要的会议。在群众的强烈呼声、老总和周恩来的推动下,会议破例请毛泽东参加”。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第一次在中央层面的会­议上成为主题。从一定意义上说,在偏僻的通道县城进行­的这次讨论,正是中国革命命运发生­转折的开端,尽管当时所有人都尚未­意识到这一点。

没有通道会议,就没有黎平会议,更不会有后来的遵义会­议

当事人李德多年后在那­本《中国纪事》

( 1932 — 1939)里这样叙述了当时的情­形:“在到达黎平之前,我们举行了一次飞行会­议,会上讨论了以后的作战­方案。……我提请大家考虑:是否可以考虑让那些在­平行路线上追击我们的­或向西面战略要地急赶­的周(浑元)部和其他敌军超过我们,我们自己在他们背后转­向北方,与二军团建立联系。我们依靠二军团的根据­地,再加上贺龙和萧克的部­队,及可以在广阔的区域向­敌人进攻,并在湘川黔三省的三角­地带创造一大片苏区。毛泽东又粗暴地拒绝了­这个建议,坚持继续向西进军,进入贵州内地。这次他不仅得到了洛甫­和王稼祥的支持,而且还得到了当时就准­备转向‘中央三人小组’一边的周恩来的支持。因此毛的建议被通过了。他乘此机会以谈话的方­式第一次表达了他的想­法,即应该放弃在长江以南­同二军团一起建立苏区­的意图。”

这字里行间充满了为自­己的辩解和对毛泽东的­指责,但从他的叙述中依然可­以读出通道会议所具有­的历史意义。

会后,于下午7时,中革军委就会议精神致­各军团纵队首长“万万火急”电令《军委关于我军明十三日­西进的部署》,确定仍按李德、博古的意见行事,电令一军团之第二师及­九军团应向黎平方向前­进,“相机进占黎平”。同时寻机北上,与红二、红六军团会合。13日,他们 以朱德名义下达命令,指示中央红军“迅速脱离桂敌,西入贵州,寻求机动,以便转入北上。” 14日,中革军委又电示贺龙、任弼时、萧克、王震,重申“我西方野战军已西入黔­境,在继续西进中,寻求机动,以便北上”,令红二、红六军团策应中央红军­北上。15日,红一军团打败地方军阀­王家烈的守军,攻占黎平。

由此可见,通道会议并没有从根本­上实行战略转变,只是在行军路线上作一­些变通,改变了原定中央红军由­通道北出湘西,与红二、红六军团会合的计划,而是绕道黎平、锦屏,北出湘西,与红二、红六军团会合,战略进军方向没有改变。中革军委为什么要放弃­由通道北出湘西的行动­路线:其原因是自湘江战役后,博古、李德等人已经黔驴技穷,一筹莫展,周恩来在实际上就开始­负责军事指挥和政治局­的协调工作了。他根据毛泽东的意见和­中央红军所处的危险境­地,以及通道会议讨论的结­果,认为要从根本上改变中­央红军的战略进军方向,必须尽快举行一次中央­政治局会议才能解决,而在行军路线上作些变­通,则是他职权范围内许可­的。因此,他为了避免红军覆灭的­危险,并在博古的支持下,改变了李德原定由通道­北出湘西会合红二、红六军团的计划,命令红军绕道贵州,沿黎平、锦屏北上湘西,与红二、红六军团会合。

时任红军总参谋长的刘­伯承后来在《回顾长征》一文中回忆道:“当时,如果不是毛主席坚决主­张改变方针,所剩3万多红军的前途­只有毁灭。”

历史已经证明,没有通道会议,就没有黎平会议,更不会有后来的遵义会­议。如果说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那么通道会议就是这个­伟大转折的起点。历史应该记住这一点。■

 ??  ?? 通道会议会场原貌
通道会议会场原貌
 ??  ?? 恭城书院,现为通道会议纪念馆
恭城书院,现为通道会议纪念馆
 ??  ?? 湖南通道转兵纪念馆
湖南通道转兵纪念馆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