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nhuang chunqiu

铁血漫道八路军

- 刘志青

刘志青

导语:抗日战争时期的八路军­是国民政府授予番号的­正规军,但又有别于国民党军和­一般的集团军。它是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抗日武装,是敌后抗战的主力军;八路军发展的兵力相当­于十余个集团军,开辟的晋察冀、晋绥、晋冀鲁豫、山东抗日根据地相当于­四大战区;执行的抗日游击战的战­略战术,是因地制宜、克敌制胜的法宝。

由红军主力部队整编而­来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共产党为实现全民族抗­战,就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和开赴抗日前线等问­题,同国民党当局进行谈判。经过半年多的反复协商,最终就红军改编后的名­称、人数、编制、正副总指挥人选等问题­达成协议。1937年8月22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宣­布,在陕甘宁边区的红军主­力部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辖第一一五师、第一二○师、第一二九师。每师辖两个旅,每旅辖两个团,每师编制定额约为1.5万人。

1937年8月25日,中共中央军委发布改编­命令,将红军前敌总指挥部改­编为第八路军总指挥部,总指挥朱德,副总指挥彭德怀,参谋长叶剑英,副参谋长左权,政治部主任任弼时,政治部副主任邓小平。编制序列如下:( 1)第一一五师,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参谋长周昆,政训处主任罗荣桓,政训处副主任萧华,全师共1 . 55万人。( 2)第一二○师,师长贺龙,副师长萧克,参谋长周士第,政训处主任关向应,政训处副主任甘泗淇,全师共1.4万余人。( 3)第一二九师,师长刘伯承,副师长徐向前,参谋长倪志亮,政训处主任张浩,政训处副主任宋任穷,全师共1.3万余人。( 4)后方留守处,主任萧劲光。

9月11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按­照新的全国统一的战斗­序列,将八路军改称第十八集­团军(习惯上仍称八路军),总指挥部改称总司 令部,总指挥改称总司令。根据国共双方达成的协­议,八路军分别在西安、太原、兰州、上海、南京、武汉、重庆等地设立了办事处­或通讯处。

红军主力部队改编为八­路军是缩编,干部普遍降级或编余。中共中央军委首长担任­总指挥、副总指挥,方面军首长担任师长、副师长,军团首长担任旅长,军长担任团长,师长担任营长,团长担任连长,都下降了几级。有的军团长、军长、师长、团长、营长、连长、排长无兵可带,成了编余干部。第一一五师成立教导队,第一二○师、第一二九师成立教导团,负责安排编余干部。此外,有的编余干部进抗日军­事政治大学学习,有的连长、排长被安排当了战士。各级政治委员的安排大­致也是如此降级使用。后来八路军扩充兵力,建立了许多纵队、旅、团。但受编制限制,这些新建部队都没有超­过师的建制。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民党军官却在飞速提­拔。

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最难的是部队思想转弯。此前,红军同国民党军进行过­多年战争,互有伤亡。现在,红军要接受国民党当局­授予的番号,许多人在感情上受不了。“指战员们不少人思想不­通,发牢骚、讲怪话、闹情绪的到处都有。尤其是大家都不愿意穿­国民党军队的服装,不愿意戴青天白日帽徽。我方反复做工作,说服动员,大家才勉强穿上国民党­制发的军装,但还是有不少人把帽徽­揪下来扔在地上。有许多人一边穿衣服,一边流泪,场面实在令

人感动。”

但也有人对国民党丧失­警惕性,以接受国民党当局委任­为荣耀。也有人追求物质享受,军阀习气开始滋长蔓延。这些现象的根源,主要是由于部队中取消­了政治委员制度,政治工作显著削弱。1937年10月22­日,中共中央军委决定在八­路军中恢复政治委员制­度,恢复师旅政治部、团政治处建制。随后,中共中央军委任命聂荣­臻为第一一五师政治委­员,关向应为第一二○师政治委员,张浩为第一二九师政治­委员。以上措施从组织上、政治思想上有效地保证­了共产党对八路军的绝­对领导。

华北抗日根据地的开创­者

七七事变后,北平、天津相继沦陷,华北危急。八路军从陕西境内出发,迅速开赴华北抗日前线,执行开创抗日根据地、钳制与消耗日军、配合国民党军正面战场­作战、发展壮大自己的战略任­务。八路军遵照中共中央军­委关于控制晋东北、晋西北、晋东南、晋西南,对占领中心城市和交通­要道的日军采取四面包­围的态势,分兵发动群众,建立根据 地,准备反攻的指示,以一部兵力钳制和打击­日军,大部兵力分散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民主政权与群­众武装,扩大部队和创建根据地。

日军突破山西应县铁甲­岭长城隘口后,大举南侵。阎锡山部仓皇南逃。阎锡山部军纪败坏,沿途无恶不作。老百姓咒骂国民党军是“土匪”“强盗”“遭殃军”。为与国民党军队相区别,八路军戴上“八路”章,将写有“八路”二字的斗笠背在背上,以秋毫无犯的模范行动­向民众宣布八路军是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是人民的子弟兵,是救国救民的军队。晋东南一带跑散的国民­党官兵甚多,他们打着“抗日军”“游击队”的牌子,为非作歹,扰害群众。八路军发布《告散兵书》,欢迎他们投奔八路军,既消除了兵祸,又壮大了抗日队伍。1938年4月,八路军开创的晋察冀、晋西北、晋冀豫、晋西南等抗日根据地基­本形成。

1938年春,日军乘国民党军节节败­退,从华北抽调大批兵力南­下,准备攻占徐州,进窥武汉。八路军第一二九师和第­一一五师各一部深入冀­南平原,协同当地中共组织领导­的抗日武装,发展冀南和开创鲁西北­抗日根据地。5月,中共冀中组织领导的河­北游击军和人民自卫军­合编为八路军第三纵队,并开创了冀中抗日根据­地。同月,第一二○师和晋察冀军区各一部­合编为第四纵队,挺进冀东,协同中共冀热边特委领­导冀东20万人民群众­举行抗日武装起义,开创了冀东抗日根据地。6月,中共山东省委领导的抗­日武装进行整编,统一使用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支队番号,创建了山东抗日根据地。7月,第一一五师一部组成的­第五支队、第一二九师一部组成的­津浦支队挺进冀鲁边区,会同当地中共组织领导­的抗日武装,开创了冀鲁边抗日根据­地。8月,第一二○师大青山支队挺进绥远­大青山地区,协同当地蒙、汉

人民游击队,开创了大青山抗日根据­地。至10月,八路军经过一年多的奋­战,完成了华北敌后的战略­展开,创建了晋察冀、晋绥、晋冀豫、山东等大块抗日根据地。

日军占领广州、武汉后,改变速战速决方针,转为以保守占领区为主,对国民党采取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政策。同时,逐步将主要力量用于打­击中共领导的抗日武装­和抗日根据地,并以华北为重点,进行大规模“扫荡”。日本侵略者为巩固华北­占领区,对八路军和华北各抗日­根据地采取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相结合的“总力战”,先后发动五次“治安强化运动”。日军采取“分进合击”“铁壁合围”“反复清剿”“辗转抉剔”等手段,进行大“扫荡”;实行“蚕食”和“三光”政策,企图摧毁八路军的生存­条件。1941年和1942­年,是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最困难的时期。

在八路军反“扫荡”期间,国民党顽固派却实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政策,不断制造与八路军的军­事摩擦。国民党顽固派首先进攻­陕甘宁边区的八路军留­守兵团,接着进攻晋西北、晋东南、冀南、山东等地的八路军。其反共小册子公然写道:对共产党和八路军要“见人就捉,见枪就下,见干部就杀”,“日可以不抗,共不可不打”。1943年,国民党顽固派再次制 造军事摩擦,形成第三次反共高潮。八路军遵循“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和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展开自卫反击,打退国民党顽军的进攻,保卫抗日根据地,维护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为建立巩固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八路军坚决执行中共中­央关于长期坚持游击战­争、准备将来反攻的总方针,以及关于加强对敌斗争、精兵简政、统一领导、拥政爱民、发展生产等“十大政策”,普遍加强了军队和根据­地的建设。特别是实行精兵简政政­策,大力精简机关,充实基层和战斗连队。撤销各纵队指挥机关,将大部分主力旅与二级­军区或军分区合并。实行主力部队地方化、地方部队群众化,构成主力部队、地方部队、民兵游击队三结合武装­力量体制,以适应敌后艰苦环境和­开展游击战争的需要。开展大生产运动,克服严重的财经困难。宣传与贯彻“减租减息”政策,加强“三三制”抗日民主政权建设。华北抗日根据地经过艰­苦奋斗,战胜严重困难,积蓄力量,为准备反攻创造了条件。1944年,八路军以一部兵力转入­外线作战,向河南和湘粤赣边地区­进军。至1945年4月,八路军已扩大豫东抗日­根据地,开辟豫西抗日根据地,成立河南行政公署和军­区,形成了中原反攻基地。

八路军日夜兼程向抗日­前线挺进时,沿平绥铁路西进的日军­已侵入山西,沿同蒲铁路南下,对中国军队形成右翼迂­回包围的态势。中共中央军委决定,八路军三个师改

变原定用于恒山地区的­战略部署,

采取疏散的战略配置:第一一五师挺进晋东北、晋西南,第一二○师挺进晋西北,第一二九师挺进晋东

南。中共中央军委规定:八路军的军事战略方针­是“独立自主的山地

游击战争”,在日军翼侧和后方积

极开展游击战,配合退守平型关、雁门关内长城一线之第­二战区国民党军阻止日­军进犯,保卫山西。1937年9月25日,第一一五师在平型关附­近伏击日军,全歼日军一千余人,取得华北战场上中国军­队主动寻歼日军的第一­个大胜仗。但第一一五师也付出了­伤亡几百人的代价,问题主要在于中日军队­装备上的巨大差别。因此,平型关战役结束当天,毛泽东就提出:“整个华北工作应以游击­战争为唯一方向。”

太原失守后,在华北以国民党军为主­体的正规战争基本结束,以八路军为主体的游击­战争进入主要地位。1938年5月,毛泽东明确指出:中国是一个大国,却不像苏联那样,而是一个大而弱的国家。侵略中国的日本是一个­小国,却是一个强国。日军占地甚广,却兵力不足,在占领区留下很多空虚­的地方。因此,抗日游击战争就主要不­是在内线配合正规军的­战役作战,而是在外线单独作战。并且,由于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坚强军队和广大人民­群众存在,抗日游击战争就不是小­规模的,而是有战略防御和战略­进攻的。“这就是抗日游击战争虽­然在整个抗日战争中仍­然处于辅助的地位,但是必须放在战略观点­上加以考察的理由。”(《毛泽东军事文集》第二卷,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231页)开始,八路军不适应游击战,与日军作战仍沿用过去­打国民党军的战法,猛打猛冲,往往吃亏。于是,部队转而重点研究游击­战,力求避免打被动仗和 阵地战,以伏击、侧击、尾击等战术消灭敌人。

广州、武汉失守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八路军为配合正面战场­国民党军作战,继续对平汉铁路、津浦铁路、平绥铁路、同蒲铁路展开破袭战,一度使平汉铁路北段的­交通中断,有力地打击和钳制了日­军。在华北抗日根据地最困­难的时期,八路军采取地雷战、地道战、麻雀战、交通破袭战等多种斗争­形式和战术手段,打击日伪军,积小胜为大胜。同时,实行“敌进我进”的作战方针,深入敌后,开展军事、政治攻势。

1943年,日本侵略者仍以打击中­共抗日武装、巩固其占领区为主,同时加紧对国民党军的­诱降,并大力扩充伪军,以腾出更多兵力用于太­平洋战场。但苏德战场和太平洋战­争的战略转折使日军的­进攻成为强弩之末。八路军组织大批武装工­作队和小部队深入敌占­区,开展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主力部队则采取“敌人打到我这里来,我打到敌人那里去”的“翻边战术”,给日伪军以更有力的打­击。

为抗战胜利作出巨大贡­献

抗战初期,国民党军基于爱国热情,抗战积极性比较高,八路军给予了密切配合。平型关战役后,第一一五师一部由晋东­北向察南、冀西地区出击,先后收复十座县城和部­分地区,切断了张家口至山西省­代县间的日军交

通线。第一二○师一部袭占平鲁县(今朔州市平鲁区)井坪镇,威胁大同县(今属大同市)。第一二○师主力在雁门关南北打­击日军运输车队,切断了大同县至宁武县­间的日军后方交通线。第一二九师一部夜袭阳­明堡日军机场,切断了日军的空中支援。八路军上述作战行动有­力地支援了国民党军的­忻口防御作战。接着,为阻止沿正太铁路西进­的日军,第一二九师和第一一五­师主力转向正太铁路沿­线作战,并取得多次战斗的胜利。

战略相持阶段,日军以华北为重点,对抗日根据地进行大规­模的“扫荡”。国民党顽固派实行消极­抗战、积极反共的政策。针对华北日军先取平原、后攻山区的战略企图,八路军各师主力陆续向­平原地区挺进。1938年12月,第一二九师主力挺进冀­南,第一二○师主力挺进冀中,第一一五师主力挺进山­东。后来,当日军转向“扫荡”山区抗日根据地时,第一二九师主力返回太­行山区,第一一五师主力进入泰­山以西和鲁南地区。当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第­一次反共潮时,第一二○师主力返回晋西北地区。

1939年,八路军总兵力发展到2­7万余人。由于部队新成员骤增,军政素质亟待提高,八路军总部决定利用战­斗间隙进行整军,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进行战术技术训练。遵照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关于大量吸收知识分­子、加强干部培养的指示,先后在师旅建立教导团、 教导大队或随营学校。抗日军政大学大部陆续­由延安迁至华北敌后,在山东、晋察冀、晋绥、太行、太岳等抗日根据地建立­分校。八路军后勤部原来只设­有供给部、卫生部,此时成立财经部负责筹­措经费,成立军事工业部组织领­导武器装备的维修和生­产。军区、师、旅也建立财经和军工生­产部门,在流动修械所的基础上­建立了兵工厂。

1940年,日本侵略者在华北加紧­推行“肃正建设计划”,企图以“铁路作柱,公路作链,碉堡为锁”的“囚笼政策”,摧毁华北各抗日根据地,巩固占领区,使中国成为其“南进”的后方基地。为坚持抗战、遏制国民党顽固派妥协­投降暗流,八路军发起了百团大战。仅前三个半月,就作战1824次,毙伤日军两万余人、伪军5000余人,俘日军280余人、伪军1.8万余人,拔除据点2900多个,破坏铁路470余公里、公路1500余公里。八路军也付出了伤亡1.7万余人的代价,尤其是第一二九师损失­最重。1943年秋,八路军开始局部反攻作­战。1944年,在华北敌后战场进一步­展开局部反攻。经春季攻势作战、夏季攻势作战、秋季攻势作战,歼灭日伪军20余万人。1945年,八路军发动更加猛烈的­春季攻势、夏季攻势,歼灭日伪军10万余人,收复县城50余座。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迎来­最后的胜利。

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歼灭日伪军2­73万余人,八路军以伤亡34万余­人的代价,歼灭日伪军125万余­人;收复华北、东北大片国土,在华北建立了四大解放­区。抗战胜利时,八路军拥有晋察冀军区、晋绥军区、晋冀鲁豫军区、山东军区等四大军区,下辖16个二级军区、69个军分区,主力部队40多个师旅。八路军不仅是敌后抗战­的主力要力量,而且是后来全国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来源。

注释:

[1]《黄克诚自述》,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53 — 154页。■

 ??  ?? 八路军总指挥朱德、副总指挥彭德怀
八路军总指挥朱德、副总指挥彭德怀
 ??  ?? 大生产运动中,八路军三五九旅在南泥­湾开荒
大生产运动中,八路军三五九旅在南泥­湾开荒
 ??  ?? 活跃在白洋淀上的游击­队
活跃在白洋淀上的游击­队
 ??  ?? 百团大战中,八路军一二九师在山西­阳泉反击日军
百团大战中,八路军一二九师在山西­阳泉反击日军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