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nhuang chunqiu

劈波斩浪 坦骨东海——传奇将军林遵/李薇

—传奇将军林遵

- 李薇

导语: 1949年8月,为夺取全面胜利,中共中央研究制定了解­放全国的战略规划。考虑到渡海作战、夺取台湾的需要,毛泽东电召华东军区海­军司令员张爱萍进京汇­报人民海军的备战情况,随行的还有一位原国民­党海军少将、现在的华东军区海军第­一副司令。在中南海,毛泽东亲自迎接并紧握­着这位副司令的手,高兴地说:“你是林则徐的侄孙,久闻大名啊! ”这位军人,便是在抗战期间重创日­寇舰队,后奉命收复南海,并亲率国民党海军第二­舰队起义的传奇将军林­遵。从戎报国,重创日舰

林遵,原名林淮,字遵之。1905年生于福建闽­侯(今福州)的一个海军世家,父亲林朝曦曾供职于北­洋水师,任艇长和海军电雷学校­学监,参加过中日甲午海战,舅父也在海军供职。林氏家族在抵御外侮、振兴中华的道路上前赴­后继,矢志不渝,尤为推崇祖辈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爱国情怀。受家庭的影响和熏陶,林遵自幼便树立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并对海军情有独钟。

1921年,林遵随父前往南京金陵­中学学习。1924年,年仅19岁的他满怀振­兴中国海军、血洗甲午之耻的雄心壮­志,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烟台­海军学校,并在那里结识曾创办“新海军社”、主编《新海军》月刊的中共党员郭寿生,成为《新海军》的忠实读者。第二年,随烟台海校学生一同转­学福建马尾海校,并于1928年从该校­毕业,分配到南京鱼雷枪炮训­练班实习。1929年,林遵作为国民党优秀海­军干部,被选派前往英国格林尼­治皇家海军学院深造。1934年毕业回国,历任国民党海军枪炮员、航海官、副舰长等职。1937年3月,作为孔祥熙的特使团成­员,以海军武官的身份赴英­参加“英皇乔治六世加冕典礼”。5月,奉命赴德国学习潜艇技­术。1939年回国,出任国民党海军“永绥”舰代副舰长。时值全面抗战爆发,林遵毅然给妻儿留下遗­书,以必死之心投身抗日洪­流。

众所周知,中日两国海军实力悬殊。全面抗战打响后,中国海军虽“迅速集中长江”实施重点防御,但因缺少制空权,主力舰船在日机的狂轰­滥炸下蒙受重创,损失惨重。为阻止日

军沿长江西进,国民党海军战时总司令­部把失去军舰的水兵重­新组织起来,对日军发动大规模的水­雷游击战。起先,布雷队员们使用固定水­雷,按照划定雷区,“节节布放,收效颇宏”,曾一度斩断日舰的水上­交通运输线。而日军随后增加兵力进­行扫雷工作,并在沿江各地增设据点,加强巡逻防范。中国军队为掩护雷区安­全、阻止敌舰遂行扫雷,由中国制雷厂基于轻坠­水雷的原理创设了漂流­水雷,不需雷坠即可随流漂行,触船即炸。此举配合固定水雷,形成攻守兼施之效。

1940年1月,中国海军组建布雷总队,开始实施漂雷游击计划。林遵临危受命,出任第二布雷游击总队­第五大队少校大队长,在长江中游的贵池县活­动。布雷是一个极度危险的­过程。林遵将布雷队员编为三­五人一组,先从后方领取漂雷,昼伏夜出,潜行通过敌占区,用人力携带或者小车隐­蔽推运等手段,将重达两百斤的漂雷送­至江边。在找不到民船可用的情­况下,他亲率队员泅水避开日­军瞭望哨,接近日舰,布下漂雷,从而击沉船舰,给骄狂不可一世的日军­舰队以沉重打击,创造了世界海军史上前­所未有的新战法—布雷游击战。国民政府先后授予他陆­海空军甲种乙等奖章和­光华甲种二等奖章。执行任务期间,林遵受到解放区民众的­掩护,并与新四军联合抗日,默契合作。对这样一支军纪严明、坚决抗日的队伍,他由衷地感到钦佩。

国际舞台,重新亮相

抗战期间,我国海军主力战舰全部­倾覆,沿海遭日军严密封锁,外来军用物资只能通过­海运抵达印度或缅甸,再经滇缅公路转运回国。但输送物资的舰船经常­遭遇日本潜艇袭击。1943年,根据中美《租借法案》,美国向中国赠送护航驱­逐舰两艘、扫雷舰四艘、海岸巡逻舰两艘,中国派官兵接受战舰作­战训练并随舰担任护航­任务,简称“美赠八舰”。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八舰”的护航任务随之取消,中国政府命令“八舰”在返国途中访问古巴、墨西哥、日本等八个国家并慰问­当地侨胞。时任中国驻美国大使馆­海军上校副武官的林遵,被临时调任国民党海军­驻美国舰队指挥官,负责率领在古巴关塔那­摩美海军基地进行战术­科目训练的八艘军舰,以及一千多名受训中国­海军官兵 启 程 回 国。临行前,美国海军又增派一艘补­给舰“玛米”( MAMI)号护送,准备在航途中随时补充­燃油物料,同时借给林遵作为指挥­官座驾舰。该舰在到达中国后,也移交给我国,改称“峨眉”号。其他军舰,护航驱逐舰“Wyffels”号

命名为“太康”,舰长梁序昭;“Decker”号命名为“太平”,舰长曹仲周;扫雷舰“Lance”号命名为“永胜”,舰长蒋谦;“Logic”号命名为“永顺”,舰长高举;“Lucid”号命名为“永定”,舰长麦士尧;“Magnet”号命名为“永宁”,舰长徐亨;巡逻舰“PCE- 867”号命名为“永泰”,舰长王恩华;“PCE- 869”号命名为“永兴”,舰长齐鸿章。

1946年5月上旬,“八舰”舰队以我国海军前所未­有的威武阵容离开关塔­那摩港,首先驶向第一站古巴首­府哈瓦那,继由巴拿马的科隆港向­南,通过巴拿马运河后抵达­巴拿马城。出巴拿马湾后,沿中美洲西岸外向西北­航行至墨西哥的阿卡普­尔科港,然后再驶往美国西岸的­圣地亚哥和洛杉矶长滩­港,经檀香山、珍珠港后,再向西经中途岛补充油­水物料和配件,续航至日本的横须贺港。中国舰队首次以战胜国­的姿态,出现在日本东京湾,官兵们身穿海军制服,军容严整。林遵此访受到沿途政府­首脑的亲切会见以及广­大华侨的热烈欢迎,标志着中国海军在阔别­国际舞台三十余年后重­新亮相。

1946年7月,“美赠八舰”圆满完成访问和慰侨任­务后顺利归国。国民党海军总司令桂永­清电令:“峨眉”号驶往青岛,“八舰”直接前往南京,接受打内战的任务。不久,各舰即改用我国海军编­制,调整人员并提升军衔等­级。

劈波斩浪,收复南海

林遵内心是强烈反对内­战的。就在他极为苦闷、彷徨无计时,国民政府行政院通过海­军总司令部,委派他率领一支舰队前­往南海执行特别任务。原来,抗战胜利后,根据1943年12月­签署的《开罗宣言》和1945年7月签署­的《波茨坦公告》,中国政府于1945年­10月25日收复台湾­后,即着手准备正式收复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

经研究,行政院决定将西沙、南沙群岛划归广东省管­辖,并由海军派军舰和人员­前往。1946年10月,海军总司令部下达进驻­命令,旋即组建南海进驻舰队。由此,林遵得以遂愿避开内战­战场,成为这支足以载入史册­的舰队总指挥官。舰队由太平号护航舰、永兴号巡防舰和中业、中兴号两艘大型登陆舰­组成。根据航行计划,舰队的第一目的地为广­州,第二目的地为海南岛,最终目的地为南沙群岛。

10月29日,进驻舰队从上海吴淞口­起航, 11月2日驶抵广州虎­门。林遵和副指挥官姚汝钰­带领参谋林焕章、张君然,以及太平号舰长麦士尧、永兴号舰长刘宜敏、中业号舰长李敦谦、中建号舰长张连瑞,登岸拜见了广州行辕主­任

张发奎和广东省主席罗­卓英,报告了舰队的航行计划,并请广东省派遣视察、测量和驻岛人员登舰。11月6日,舰队秘密离开广州, 8日到达海南岛南端的­三亚港,9日移泊榆林港。然而,进驻南沙群岛却困难重­重。

一是缺少航海资料。时任太平舰少校副舰长­的何炳材回忆:“当时西沙群岛的航海资­料和航法可在航路指南­查到,但南沙群岛的航海资料­和航法,不论中外航路指南均无­阐述,只说这是‘危险地带’。”更为危险的,一是南沙海区没有灯塔­或任何航标,海面上常有战争遗留的­漂雷出现;二是航行海域气候恶劣,西沙、南沙海域春季风力一般­在4、5级,夏秋季多雨多台风,而冬季多强风,风力可达7级以上;三是气象预报不准,当时,在抗战期间遭到严重破­坏的南海气象站尚未恢­复,无法给舰队及时提供准­确的气象预报;四是航行途中缺少避风­锚地,南沙群岛底质多为碎石、沙子和珊瑚,容易走锚。

经过反复的论证研究,进驻舰队兵分两路同时­登陆。林遵率太平、中业两舰进驻南沙群岛,副指挥官姚汝钰率永兴、中建两舰进驻西沙群岛。11月中旬,林遵两度率舰出海。但是由于当时正处于东­北季风剧烈时期,风浪过大,航行受阻,两次尝试都不得不中途­折返。

面对这样的情况,林遵决定,先进驻西沙群岛。11月24日凌晨,姚汝钰率永兴、中建两舰驶抵西沙群岛。29日上午,基本完成进驻工作,并将主岛更名为永兴岛(以所乘军舰舰名永兴号­命名),随后与广东省政府接收­官员、中央各部代表以及驻岛­人员树立纪念碑。碑的正面镌刻着“卫我南疆”四个大字。紧接着,永兴、中建两舰又完成了西沙­群岛的地图测绘工作。至此,收复和进驻西沙的任务­初告成功。12月9日,海面风力稍弱,林遵率太平号和中业号­第三次向南沙群岛进发。12月12日,两舰在南沙群岛西北方­面锚泊,实现登岛。上岛后,舰队官兵与随行政府接­收代表一同举行了隆重­的进驻仪式,并拍照留念。官兵们发现岛上西南部­有座日军修建的纪念石­碑,上方绘有太阳旗,下方刻有“大日本帝国”。林遵立即下令将侵略者­宣扬战功的石碑摧毁,在原址上重筑石碑,正面刻有“太平岛”(以所乘军舰舰名太平号­命名),背面刻有“中华民国三十五年十二­月十二日重立”,左旁刻“太平舰到此”,右旁刻“中业舰到此”。至此,收复和进驻南沙群岛的­任务顺利完成。曾被法国和日本侵略者­先后侵占的南海诸岛,再次回到祖国的怀抱。

更为重要的是,此次随舰出行的著名地­理学家郑资约,以国民政府内政部方域­司接收专门委员的身份,主办南海诸岛建碑、测图及地理调查诸事宜。在回到南京以后,他与内政部方域司的同­仁一起,以南海勘测数据为基础,重新审定和绘制了南海­诸岛地图,并向行政院呈请核准颁­布。其中包括南海诸岛位置­图、西沙群岛图、中沙群岛图、南沙群岛图、太平岛图、永兴岛—石鸟岛图以及《南海诸岛新旧名称对照­表》,为南海断续国界线获得­国际社会的承认提供了­国际法依据。

1948年2月,中华民国内政部公开发­行《中华民国行政区域图》,向国际社会正式宣示了

中国政府对南海诸岛的­主权。

笆斗起义,投身光明

从人迹罕至的南海归来,林遵并没有逃离内战的­漩涡。1948年2月,他被任命为海军海防第­二舰队司令,驻防长江地区,配合国民党陆军抵御人­民解放军南下。中共方面如要解放全中­国,必须首先突破国民党的­长江防线,而争取林遵起义,一则可以分化瓦解国民­党长江防线中的“钢铁堡垒”、加速渡江战役的胜利;二则可以为组建新中国­的人民海军创造条件。

1948年9月,中共驻上海地下组织找­到时任国民党《海军月刊》社长的郭寿生,转达周恩来希望由他争­取林遵起义的任务。经过数次会晤面谈,话语逐渐投机。面对国民党的贪腐和专­制,林遵愤慨异常。他对郭寿生表示,“国民党不垮台,是无天理”。对国民党下达的“于必要时炮击江岸”的命令,他说:“作为一名指挥官,他的良心尚存的时候,下令炮击生他养他的同­胞和国土,于心何忍!”郭寿生见时机成熟,便和盘托出中共希望林­遵率舰起义的计划。后来,林遵在回忆起这段往事­时,深有感触地说:“与中共党的组织建立了­直接联系,我如同在长夜中看到了­曙光,黑暗里见到了光明。”此后,林遵便利用自己手中的­职权,筹划起义事宜。

1949年月4 23日 凌 晨, 林遵突然接到桂永 清 的 命 令,要求他率领全部舰艇下­撤上海。形势非常紧迫,是遵命起锚下驶,还是抗命率舰起义,成败在此一举。林遵当即赶回南京东北­笆斗山长江江面的第二­舰队锚地,召开第二舰队舰艇长联­席会议,决定整个舰队举行起义。最终,惠安、永绥、楚同、太原、安东、江犀、联光、吉安、美盛,这9艘军舰,连同第一机动艇队的1­1艘艇,以及第五巡防艇队10­艘艇,共30艘舰艇,以及海军官兵1271­人,在林遵的领导下宣布起­义。这是解放战争中最大的­一起国民党海军集群起­义,被毛泽东盛赞为“南京江面上的壮举”。

也就在这一天,第三野战军前委根据中­央指示,决定在江苏泰州白马庙­成立华东军区海军。林遵所率的起义舰艇和­官兵成为建设人民海军­的重要力量。此后,林遵一直担任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海军第一副­司令员,后历任军事学院海军教­授会主任、海军学院副院长、东海舰队副司令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海军­少将军衔,荣获一级解放勋章。这位曾经的国民党海军­少将,最终成长为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海军少将。

1979年7月16日,林遵在上海病逝,终年74岁。遵照他生前的遗言:“我一生爱海军,爱海洋,又是东海舰队的副司令,坦骨东海,正是死得其所。”这位传奇将军的骨灰撒­在了他热爱并为之战斗­过的那片深海里。■

 ??  ?? 林遵
林遵
 ??  ?? 年,林遵率第二布雷队第五­大队在铜陵附近击沉日­本军舰的战报
年,林遵率第二布雷队第五­大队在铜陵附近击沉日­本军舰的战报
 ??  ?? 1940
1940
 ??  ?? 抗战期间,记录着林遵获奖情况的­记功薄
抗战期间,记录着林遵获奖情况的­记功薄
 ??  ??
 ??  ?? 1948年林遵任国民­党海军海防第二舰队海­军上校时的任命文件
1948年林遵任国民­党海军海防第二舰队海­军上校时的任命文件
 ??  ?? 起义的第二舰队“永绥”号
起义的第二舰队“永绥”号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