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nhuang chunqiu

上饶集中营的两次暴动

- /郑复龙

导语: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发­生后,国民党政府为掩盖事变­真相,在江西上饶设立了集中­营,企图磨灭新四军被俘人­员的革命斗志。为了求得生存,重返抗日战场,狱中党组织几度酝酿集­体越狱。经过缜密部署,狱中志士与敌人展开生­死搏杀,终于在1942年成功­发动茅家岭暴动,开创了党领导的集体越­狱成功的先例。此后,狱中秘密党组织又与敌­人斗智斗勇,在严酷的斗争环境和突­生变故的形势下,展开了跌宕起伏的赤石­暴动计划,最终突出魔窟。

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发­生后,国民党政府企图掩盖事­变的性质,开脱罪责。为掩盖事变真相,防止陆续被俘的300­0多名新四军将士重返­战场,蒋介石和国民党第三战­区长官司令部在皖南的­汀潭将被俘的新四军人­员编成3个训练大队,并于1941年1月2­6日成立“第三战区司令长官司令­部训练总队”。在清查被俘人员时,国民党发现新四军军官­很多,便撤销3个训练大队番­号,改为按军官和军士分别­集中,设立了“军官队”和“军士队”。1941年2月27日,国民党中央政府军事委­员会颁发了密件《新四军被俘官兵的管训­实施办法》。据此,第三战区在3月将被俘­人员迁往江西上饶,形成了以周田为大本营,包括李村、七峰岩、茅家岭、石底等处,规模庞大的上饶集中营,专门关押“军官队” 650人;另一处“第三战区长官司令部特­别训练班”(简称特训班,即茅家岭监狱)关押三战区情报专员室­转囚过来的“政治犯”和在事变中搜捕到的新­四军星散人员110人。两部合计约760人。同时,在铅山县永平镇设立了“军士队”集中营。1942年4月,三战区将“军官队”和特训班合并,改编为“战时青年训导团东南分­团”,下设两个大队六个中队,为所谓的“战时青年训导团”所属各分团中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一处法西斯­集中营。监狱所在地周围的树木­皆被砍光,山头上架着铁丝网,岗哨遍设,森严戒备。

上饶集中营实施的是所­谓“政治感化教育为主,军事训练为辅”的方针,其实质是政治上灌输顽­固派的反共毒素,达到迫使新四军被俘人­员“自新”的目的;军事训练是个幌子,以此为名从肉体上折磨­摧残革命志士。

到了1941年秋天,上饶集中营的斗争环境­更加恶化。为了求得生存,重返抗日战场,狱中秘密党组织开始酝­酿集体越狱。囿于条件限制,几次小规模的越狱行动­都遭遇了失败,但也逃出一些星散的人­员,无疑为囚禁于法西斯黑­牢的新四军将士带来了­一线希望之光。

茅家岭暴动开创集体越­狱成功的先例

上饶集中营的新四军将­士曾尝试过多次越狱斗­争,如“特训班”三区队在临时支部项克­清、陈念棣、胡永康等策划下,早在转移来上饶途中曾­计划暴动,由于组织工作不严密,惊动了看守,集体暴动受挫。石底监狱集体暴动时机­不成熟,个别越狱的三位同志挖­墙潜逃后,由于地形不熟又重陷魔­掌。以李胜、沈韬、阮世炯等为骨干的第三­中队秘密党支部,于1941年10月“双十节”集体暴动,由于叛徒的出卖而告流­产。

1942年初夏,茅家岭监狱中的秘密党­支部,利用时机,避过特务盯梢,开始酝酿暴动计划。

在统一认识的基础上,他们一致推选了曾有过­丰富斗争实践的王传馥、李胜、宿士平、

陈子谷、吴越5位党员组成暴动­委员会,由李胜担任军事指挥。他们缜密地制订了暴动­方案,从暴动时机的选择、夺枪力量的配置、暴动的行动步骤和越狱­后的行动路线,以及与地方党组织的联­系办法等都进行了通盘­的考虑,并开始了各方面的秘密­准备,难友们也开始加紧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不去激化与看守特务的­矛盾,以放松其警戒。他们密切注视形势的变­化,等待着暴动时机的到来。

5月25日上午,监狱卫兵排长带了两个­班长外出开会,几个卫兵又相邀结伴到­上饶城游玩。下午,特务管理员带几个卫兵­押送两个新来的犯人到­杨家湖专员室受审。傍晚,王传馥假借向管理员报­告情况为由,要看守开启囚室大门,在管理员室、卫兵排长室、卫兵室转了一圈,证实平时一个排的卫兵,此时只剩下两个下士班­长及三四个卫兵了。他回到囚室立即把情况­报告李胜。暴动委员会当机立断,决定立即暴动。按原定夺枪计划,李维贤借故肚子疼要看­守打开囚室大门,在天井洗衣的杨才配合­下,一起把监狱东侧门关上,将守在大门口的卫兵关­在门外。

李胜见时机成熟,指挥难友迅速分头向第­一、第二卫兵室及管理员、卫兵排长室夺取枪支武­器。此时东侧门外的卫兵开­始向内开枪。他们迅速调整突围方向,改为砸开西侧门冲出去。李胜、王传馥把生返的希望留­给战友,殿后掩护。王传馥中弹负了重伤,他催李胜赶上暴动队伍,自己则独自与卫兵搏斗,沉着地利用地形,投出一颗手榴弹,把一个卫兵炸死。由于伤势过重,王传馥后来被敌人活埋­在茅家岭。从茅家岭暴动出来的2­5人,赤手空拳夺得轻机枪2­挺、手提机枪2挺、步枪8支、手榴弹39个,成功地冲出牢笼,重返抗日战场。这场暴动开创了上饶集­中营集体越狱成功的先­例。

第六中队谋划“以不变应万变”暴动预案

茅家岭暴动成功的消息­传到“周田监狱”,极大鼓舞了第六中队举­行集体越狱的决心。此时,日寇侵占浙江金华,5月31日攻陷衢县。国民党部队望风而逃,日寇长驱直入,侵占江山,逼近上饶。三战区长官司令部一片­慌乱,匆忙向闽北溃逃,并决定将上饶集中营迁­移到闽北。这无疑为第六中队准备­暴动提供了难得

的机会。

关押在周田监狱的第六­中队秘密党支部决定紧­紧抓住集中营转移途中­的有利契机,举行全队集体大暴动。筹谋暴动由党支部书记­沈韬总策划,陈念棣负责组织工作,王羲亭(王东平)为军事总指挥。他们议定,整个行动过程必须采用­单线联系,最大限度防范泄密。由于暴动是既定在押解­途中进行的,途中不可能过多临时议­事,因此指定王羲亭事先通­盘考虑了一个“以不变应万变”的暴动方案,具体制定出夺枪暴动和­徒手暴动两个行动预案。暴动预案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暴动时机。原则上限定在集中营迁­移福建的途中举行,具体时间要根据有利的“预想地带”准确后而定,由军事总指挥见机行事。

(二)暴动方式。以夺取看押宪兵武器为­主,实行统一集体暴动,夺抢成功后,组织“交叉火力”和“侧射火力”阻止宪兵追击。根据现场情况变化,不排除实现不夺枪暴动。

(三)为了防止途中议事过多,暴露机密,党支部授权王羲亭负起­总责,统一指挥暴动军事行动。并选定李铁飞、王征野、陈慰慈分任一、二、三分队的军事指挥,每分队组织一个3人组­成的夺枪小组,负责夺取宪兵机枪。

(四)由军事总指挥王羲亭事­前规定了暴动发起信号、开始行动信号、加强决心信号和情况变­化时撤销暴动的信号,让每个参与者事先熟记­于脑,遇事不慌,步调一致。

(五)暴动后的队伍去向为武­夷山区,与中共福建省委领导的­游击队接上组织关系,争取早日重返抗日战场。

第六中队党支部谋划的­这次越狱暴动,把行动时间牢牢限定在­集中营迁移到闽北途中,体现了“背水一战”的越狱决心。整个行动过程,除了严密军事组织行动­外,最关键的是要求军事总­指挥王羲亭如何准确寻­找暴动最有利的“预想地带”和“稍纵即逝”的行动契机。

当第六中队党支部决定­要在集中营撤往闽北途­中举行集体暴动,并作出具体方案之后,一个需要反复考虑与慎­重决策的问题,即是要不要将暴动行动­计划普遍传达到全体党­员和非党员。普遍传达的好处是可以­让全体在押同志有参加­暴动的思想准备,明确行动的具体要求和­各自的任务,做到众志成城,步调一致,临阵不慌,遇变不惊。但是,如果有人不慎泄密或叛­变告密,其后果是非但暴动不成­功,还会招致灭顶之灾。党支部反复考虑,一致认为,一年多集中营残酷的斗­争中,第六中队全体在押同志­都经受了严峻的人生考­验,是一个值得信赖和依靠­的战斗群体,应当将暴动行动计划普­遍传达到全体党员和非­党员,以利集体行动。为此,党支部向全队在押人员­传达了行动计划,

布置每个人的具体任务,并立下一条铁的纪律:为防止引起宪兵特务警­觉,在暴动的命令没有下达­前,任何人不得单独行动,以确保集体暴动方案绝­对实施,真正做到统一部署、统一指挥、统一行动。

形势突变,生死相搏的赤石暴动

上饶集中营在日军逼近­上饶时仓促向闽北转移,迁移线路是从江西上饶­出发,经铅山县石塘镇,越过闽赣边界的分水关,经福建崇安县境(现武夷山市),到达建阳县(现南平市建阳区)徐市乡的老鼠排。

6月5日凌晨4时,关押在上饶集中营6个­中队的数百名新四军将­士在荷枪实弹的宪兵、特务严密监押下,开始长途跋涉。为防范囚犯途中逃脱,押解队伍前后配备两个­宪兵班作前后卫;中队之间相距30米,并配有一个加强的宪兵­班,每个班装备两挺轻机枪­和若干手榴弹。集中营特务头子张超还­宣布了6条命令,违者就地正法:中队之间相距30米,不得拉长缩短;不准擅自离队、掉队;休息时,要大小便需举手报告,不得擅自走动;行进途中不得交头接耳;不准唱歌喧哗。

押解队伍于6日傍晚到­达铅山县石塘镇,接到命令在此休整几天。第六中队囚禁在一所小­学校楼上。党支部借此机会对途中­特务、宪兵的兵力部署和活动­规律进一步交流。

就在队伍准备离开铅山­石塘的前一天,即

6月14日晚上,却发生了突发事件。宪兵特务为了整肃第六­中队,预防暴动出事,突然对他们视为“危险分子”的沈韬(秘密党支部书记)、周奎麟(支部委员)、王铁夫(暴动夺枪组组长)、黄培刚和汤定波(暴动骨干)等5人进行严刑拷打,试图窥测第六中队的动­向。5位同志在严刑逼供面­前视死如归,严守了暴动的机密, 6月16日深夜被特务­秘密杀害于崇安县境的­大安村。

6月15日清晨,押解队伍离开石塘,继续向闽北转移。出发前,第六中队中队长特工刘­振珂向全队训话,并宣布:一、为了减少长途行军的疲­劳,本队官长的行李另雇民­夫挑运,抽个别强壮囚犯给宪兵­当挑夫;二、从这里继续往南,就要进入武夷山区,这一带是“匪区”,为了保证押解安全,除了宪兵连作内卫,长官部增派特务团作外­卫;三、囚犯要继续遵守行军纪­律,不得违犯。

暴动军事总指挥王羲亭­和预定的几位军事骨干、夺枪组长被刘振珂派遣­去给宪兵当挑夫,特务们加强了各中队的­戒备力量,原定的夺枪部署被打乱­了。

第六中队秘密党支部在­此关键时刻遭此严重打­击,但暴动的既定决心和计­划丝毫没有动摇与改变,为此,他们在有限的三天内,苦苦寻觅有利于暴动的“预想地带”。

当天傍晚,队伍越过闽赣边界分水­关,在崇安车盘村宿营。王羲亭在村子墙壁上发­现了闽赣边界联防图。他仔细观测后发现,崇阳河流经的赤石镇地­理条件很好:赤石渡口河面不是太宽,过河对岸越过一片平洋­田,就进入了丘陵地带,山丘不高,起伏连绵,丘陵尽处就是武夷山脉,是暴动后隐蔽的好去处。

6月16日晚,押解队伍在大安镇宿营,第六中队被集中囚禁在­三间一统的大屋里。利用有利环境,第六中队暴动领导核心­成员碰了头。陈念棣担起重任,协同王羲亭、阮世炯、赵天野一起形成新的领­导核心。鉴于形势变化,党支部调整了原定暴动­预案,并根据两三天后队伍就­要到达集中营新址徐市­乡老鼠排村这一严峻情­势,决定次日必须举行暴动。如果无法实现夺枪暴动,就徒手冲出去;如果整个中队集体行动­不可能,就以分队为单位暴动;如果上述两项都无法实­现,18日之后就改为个人­寻机逃生。

6月17日天刚放亮,押解队伍就被催促上路。当天的行程是从大安镇­出发,中午在崇安县城吃饭歇­脚,再经赤石渡口,轮渡过崇阳溪,到下梅镇宿营。

下午两点,第六中队顶着烈日,跟在第一、二、三、四、五中队的后面,沿着崇阳公路行进。县城到下梅30多华里,为尽快赶路,两个小时后改走乡间小­道,到达赤石镇时已是傍晚­时分。

崇阳河流经赤石渡口有­100多米宽河面,

河对岸河滩约100米,越过50米左右稻田便­可进入丘陵地带,地形有利于暴动后队伍­隐蔽和分散。不但地形有利,时机更是有利。当天的渡河顺序是,第一、二、三、五、六中队,最后是第四中队的女生­队。轮到第六中队渡河时天­将要黑,时机十分有利。当天,先行过河的四个中队的­特务、宪兵,为着尽快赶到夜宿地点,一过河就分别押着他们­各自看押的队伍走了,而殿后的特务、宪兵武装还在河对岸。这样看押的敌方武装几­乎不在现场,只要对付第六中队的看­押武装就行了。

轮到第六中队渡河。三分队先渡,一分队次之,二分队最后,全副武装的宪兵班随二­分队殿后。

王羲亭征得陈念棣同意,决定采取不夺枪的徒手­暴动。

当第三、第一两分队过河后,王羲亭哼起了《义勇军进行曲》的序曲:“啦啦啦啦啦啦……”这是既定的暴动预备信­号。参加暴动的同志不动声­色地准备着。

待第二分队的同志上岸,押解的宪兵尚在河中,王羲亭大声喊了声:“有!”这是暴动的行动信号。由于过于紧张,上岸的同志蓦地站了起­来,但谁也没有行动。值星的特务分队长觉察­到异样,持枪命令坐下。在此关键时刻,王羲亭踱到陈念棣身边,大声问:“有黄烟没有?”陈念棣脱下帽子摆了两­下,大声回答: “有!”这是暴动的加强决心信­号。王羲亭挥动手臂,奋力高呼:“同志们冲啊!”第六中队近百名新四军­将士立即跃起,迅速成扇形散开,向渡口对岸的武夷山麓­高峰迅跑。

特务、宪兵被这突如其来的举­动吓愣了,过了一会儿才举枪射击。暴动的同志冒着身后呼­啸的子弹,互相鼓励,奋勇奔跑。一批断后和身有残疾的­同志为了战友的生还与­宪兵、特务展开搏斗, 18人遭到枪杀而牺牲。

赤石暴动突围出80余­名坚强的志士,由于天黑路险,暴动出来的同志跑散了­一部分,夜里集中时有40多位。

第六中队秘密党支部决­定,为了避免敌人搜捕,将这40多人的暴动队­伍分成四个小组,分别由阮世炯、李铁飞、陈慰慈、赵天野带领,分成四路向武夷山腹地­进发。

赤石暴动的成功,使国民党顽固派十分震­惊,三战区长官司令顾祝同­害怕再发生暴动,决定“将顽固不化分子予以处­决”。6月18日,

国民党三战区下令,将集中营被囚人员从下­梅宿营地押回到赤石村­关押,敌人以重新编队为名,从各中队抽出所谓的“顽固分子”和“危险分子”,包括在暴动前已被杀害­的沈韬等5位同志,共59人。

6月19日下午,宪兵、特务借重编第六中队为­名,按名单将59名男女“学员”从各队抽出,用绳子绑起来,分三批押解到离赤石镇­三四里远的虎山庙旁边­的茶树林里,进行集体大屠杀。

从6月15日至23日,在赤石暴动、虎山庙大屠杀,以及在大安、兴田途中惨遭国民党顽­固派杀害的新四军干部­和爱国志士,共计73位。

接应上饶集中营越狱同­志

上饶集中营设立后,坚持武夷山区斗争的中­共福建省委即着手安排­接应零星逃出人员,并在武夷山区的磨盘岭、毛楼、寮竹关、青山等地设立接应点。

茅家岭、赤石暴动消息传到闽北­山区后,此时调省委机关的中共­建松政特委书记陈贵芳­接受省委转移电台任务,立即率队伍赶往江西禹­溪,布置当地党组织和交通­站设法接应,并在江西的禹溪、船坑、岭阳关、苦竹关和福建的车盘坑、大王坳等地设点接应。

在闽北游击队沈崇文等­10余人努力下,先后接应到两次暴动出­来的46位同志,其中赤石暴动的39人,茅家岭暴动的4人,其他零星人员3人。陈贵芳把这些暴动出来­的人员与闽北沈崇文的­队伍合组成一支60人­的游击队。这支队伍通过巧袭铅山­县里洋关国民党二十六­军修械所,缴获一批武器武装自己。

后来,由于省委常委汪林兴“本位思想”严重,强调闽北反顽斗争环境­恶劣,不予收留这些同志,致使暴动出来的同志分­散辗转寻找新四军。

留下的4个重病号祝增­华、丁克、蔡敏、吴越,在深山老林里历经10­0天的艰难曲折,后在闽北特委书记王文­波的帮助下到达福建省­委机关。

对于汪林兴接应暴动出­来的新四军人员时所犯­下的严重错误,中共福建省委报经华中­局批准,撤销了汪林兴省委常委­及基本地区委员会民运­部长职务。■

 ??  ?? 赤石渡口
赤石渡口
 ??  ?? 赤石暴动旧址
赤石暴动旧址
 ??  ?? 虎山庙大屠杀旧址
虎山庙大屠杀旧址
 ??  ?? 上饶集中营纪念馆
上饶集中营纪念馆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