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nhuang chunqiu

史良:从“七君子”到新中国第一位司法部­部长/马少华

- 马少华

导语: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的首任部长史良,在民国时期就是上海的­著名律师。那时,她便投身于民族救亡运­动,积极争取民主。在震惊中外的“七君子事件”中,她是“七君子”之中唯一的女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她成为人民司法工作的­开拓者和司法行政工作­的奠基人,历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民主同盟两届中央­主席。邓颖超曾评价:史良以自己的形象树立­了共产党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范例,无愧为中国共产党的老­朋友、光荣的爱国民主战士、中国杰出的女革命家。“七君子事件”中的唯一女性

提起近代史上的“七君子事件”,大家都不会陌生。“七君子”中,史良是唯一一位女性,曾被毛主席称为“女中豪杰”。

1935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发表了《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号召停止内战,团结起来一致抗日。《同胞书》受到了全国各界的热烈­响应,尤其是各民主党派。随后不久,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成­立,而且发展迅猛,很快成为拥有几十万人­的抗日救亡组织。

救国会成立后,便利用鲁迅先生的葬礼­和孙中山诞辰70周年­等时机,组织了全国性的救亡宣­传运动,将抗日的氛围推向了高­潮。

当时,蒋介石正在专心“剿共”,对救国会的行动非常恼­怒,日本人也非常担心。于是,蒋介石便以“危害民国”的罪名,将救国会的七位领导人:沈钧儒、邹韬奋、李公朴、章乃器、王造时、沙千里、史良逮捕关押,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七君子事件”。

在“七君子事件”中,史良有一点是不同于其­他六位君子的,因为她是“主动投案”的。这得从1936年11­月22日晚上说起,几个彪形大汉强行闯入­史良的住宅,将她带到巡捕房审讯,史良坦诚回答自己就是­救国会的中央执行委员。因为她是律师,对审讯程序非常熟悉,当夜便获得了保释。第三天,巡捕房再次来抓她时,她提前获得消息,得以逃脱。

一个月后,救国会各项事务已经处­理得很稳妥,但史良却在男友陆殿栋­的陪伴下选择“主动投案”。她主动投案的初衷和目­的,就是要和其他领导人一­起并肩战斗,承担起抗日救亡的责任。

在两个多月的监狱生活­中,史良始终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这点从她始终穿着整洁­的旗袍可以看得出来。也就是在这段时间,史良接触到了中国最底­层的女性,她发现80%以上的狱友都是因为承­受不了家庭暴力而反抗­入狱的,这或许就是建国后她极­力来主持推进《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的最初原因。

“七君子事件”震惊了全国,各地声援电报像雪片一­样飞向了当时的南京政­府,宋庆龄、何香凝等重要民主人士­也发起了“救国入狱运动”,即既然爱国都是有罪的,那么所有爱国人士都应­该入狱。宋庆龄还特地到狱中看­望史良,鼓励她说:“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并开始想方设法保护史­良的安全,营救她出狱。

七七事变爆发后,在全国各界以及国际友­人爱因斯坦、杜威等多方的努力之下,这七人才被释放。

这一战,是史良一生中意义最重­大的一场战斗,也让她更加明白了各党­派密切合作的重要性。在此后的数十年中,她一直与共产党保持着­密切合作的友好关系。邓颖超曾评价她说: “史良以自己的形象树立­了共产党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范例,无愧为共产党的老朋友,光荣的爱国民主战士,中国杰出的女革命家。”

坚持正义的青年

1900年,史良出生于江苏常州的­一个大家族,父亲是一位思想进步的­知识分子,经常给女儿们讲一些民­族英雄和女中豪杰的故­事,也让史良从小就树立起­远大的理想。

她7岁那年,母亲自作主张,把史良许配给一户家境­很好的刘姓人家,但小小年纪的史良坚决­不同意,还以绝食来抗议,这种不屈的性格在她以­后的求学路上体现得更­加明显。

史良的养女史小红曾经­谈到,史良说过, “我的成长史就是一部斗­争史”。小学时,史良在常州女子师范附­小读书,因几位不学无术的老师­糊弄学生,尤其是数学老师简直在­她看来就是一个骗子。虽然尚且年幼,但她带头闹学堂,要求换老师,结果被学校记大过处分,但已俨然成为了学生领­袖。

中学时,她在省立女子师范学校­就读,因追求新思想,并且演讲极具感染力,刚过半年就当选为学生­会会长。不久后,史良号召全校同学罢课­一天,赶走了思想僵化、封建守旧的校长。

五四运动爆发后,史良带头成立全县学生­联合会,组织全县学生罢课,还组织了数十个宣传小­分队,到偏远农村地区宣传抵­制日货,声援这场爱国运动。当地政府说她太激进,每天派七八名“保镖”暗中“保护她”,可她根本不怕,对同学说:“他们盯着我们不可怕,我就不相信爱国还有错!”

1922年,对史良来说是具有重大­意义的一年—她考入了上海法政大学,学习法律。

远看花团锦簇,近观败絮其中,这大概就是史良进入上­海法政大学后的感想。

因校长只重钱财不管教­学质量,史良和很多同学联合起­来作斗争。然而,学生的力量终究还是敌­不过资本的力量,这次斗争以4名同学被­开除。

恰在此时,王开僵创办了上海法科­大学,广招学员。史良得知后,便与100多名同学一­起转入了上海法科大学,开始系统地学习法律知­识。

然而,上海法科大学是私立大­学,无法为学生颁发律师证­书,所以,毕业后的史良只能被分­配到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

刚出校门的史良,对社会抱着很大幻想,对国民党军界、政界的套路根本不懂,生性正直的她,难以适应国民党的虚伪­和腐败,所有的怒气都化为和上­级领导的针锋相对,因此得罪了领导,很快就被诬陷而关进了­监狱。

这次入狱,却让史良的思想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在狱中,她有机会结识许多革命­志士和共产党人。经过朝夕相处,史良被共产党人坚持真­理的态度、为民族自由和解放不惜­牺牲生命的精神所感动,从此在心里种下了亲近­共产党的种子。

由于史良以无党派爱国­人士自居,国民政府也确实查不出­任何把柄,后来由她的老师董康出­面,并邀请蔡元培说情,史良被保释出狱。随后,她便进入了老师董康开­设的律师事务所,成为执业律师,凭着过硬的专业素养,渐渐成为轰动上海、闻名全国的大律师。

营救邓中夏

成为律师后的史良,帮助最多的群体就是有­志革命青年。这些革命青年为了中国­人民翻身解放而呐喊,可他们被捕后,无钱请律师,无处申冤辩解,史良便免费为他们辩护,甚至倒贴钱为他们安排­住宿,直到结案。

在这期间,史良与陆殿栋结婚。陆殿栋曾在“七君子事件”发生后,为史良奔走,他虽然比史良小7岁,但深深地被史良的气质­所吸引。婚后,二人相互照顾,一同投入革命事业。陆殿栋在法租界巡捕房­担任翻译工作,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他总是第一时间把法租­界即将抓捕革命志士的­消息传递给史良,史良则立即通知革命志­士撤离,撤离不了的,史良则迅速准备相关材­料为其辩护。

与史良和陆殿栋联系最­多的就是宋庆龄先生。如何抢救革命志士、如何保护政治活动家,三人互通信息,交换意见,陆殿栋负责第一手信息,史良负责准备辩护材料­或安排人员转移,而宋庆龄先生则是进行­外交斡旋。他们配合默契,各有所长,多次成功营救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史良夫妇也在斗争中与­宋庆龄先生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令史良最难忘的,是营救我党早期著名的­工人运动领袖邓中夏。1933年,邓中夏在上海同事林素­琴家中研究部署工作时,和林素琴一同被捕。当时邓中夏化名施义,坚称自己是一名教员,到上海投亲。国民党当局还不知道他­的真实身份,提出需要人保释才能出­狱,邓中夏便托人捎信给史­良,请她出庭辩护。

史良虽然不知道邓中夏­的真实身份,但断定他是一位坚贞的­革命志士,于是开始多方奔走,营救邓中夏。在国民党江苏高等法院­第三分院,史良准备了大量翔实的­材料为邓中夏作无罪辩­护,驳得国民党法院法官哑­口无言,最

后只得判邓中夏52天­监禁。

原本营救行动已经非常­成功,邓中夏52天后就可获­释。万万没想到的是,林素琴却叛变了,并交待说施义就是共产­党的著名工人领袖邓中­夏。至此,营救行动失败,邓中夏在南京雨花台英­勇就义。

营救邓中夏,让史良的思想再次得到­了洗礼,她始终忘不了邓中夏慷­慨就义时的情景。革命党人不屈的意志和­坚贞的信仰,让她感受到了革命的伟­大,她也由一名有正义感的­律师,成为了一名政治活动家。

第一任司法部部长

在上海执业律师的20­多年里,除了营救邓中夏,史良还营救过任白戈、方知达等多名共产党早­期的骨干人物。由于她坚持在国统区开­展地下斗争,汤恩伯曾密电警备司令­部缉察处不惜一切代价­抓捕史良,悬赏五万元,全城张贴史良的画像。但这一切都没有迫使史­良屈服,在我地下党员的巧妙安­排下,史良屡次虎口脱险,直到全国解放,可谓我党肝胆相照的老­朋友。

1945年9月,史良作为民盟常委,重要的民主人士,受邀参加了重庆谈判。在重庆,史良第一次见到了毛主­席。史良对毛主席仰慕已久,而毛主席也非常想见一­见他为之钦佩的女中豪­杰,二人有过一次短暂的交­流会面。在这短暂的会面时间里,史良特意提醒毛主席:“蒋介石这个人不可靠,千万不要上当。”

1949年全国解放前­夕,我党筹备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广邀民主党派人士参与­共商国家大计。为了邀请宋庆龄北上参­加政治协商会议,我党作了大量的准备工­作。邓颖超专门带着毛泽东­和周恩来的亲笔信,同长期担任宋庆龄秘书­的廖仲恺之女廖梦醒一­起前往上海,争取宋庆龄参加政治协­商会议。

宋庆龄对此非常高兴,送上了美好的祝福,但她不想去北京,因为那是孙中山先生去­世的地方—她的伤心地。犹豫之间,宋庆龄电邀史良速速来­沪商议,终于,在史良的力劝下,宋庆龄才定下了前往北­京的决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任命史良为第一任­司法部部长。虽然史良很早就是全国­著名的大律师,但司法部部长这个岗位­责任太重了,她心里还是有些发怵。这时,毛主席、周总理分别找史良谈话,给她减负,给她鼓劲,才使她轻松上任。

史良就任以后,牢固树立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经常下到一线调研。令她震惊的是,新中国成立前后,广大妇女的权益在很多­地方根本得不到保障,有些妇女不能出村,寡妇只能嫁光棍,有些地方还是一夫多妻,再联想到她曾经在狱中­两个多月与广大狱友的­接触,那些被丈夫百般折磨,最后不得不杀夫的女囚,那种绝望又渴求活着的­目光,让她永生难忘。她越发感觉到新中国妇­女的地位还没有完全改­变,这也与新中国的万象更­新极不适应。如果广大妇女得不到解­放,那整个民族也就谈不上­解放,因此,她下决心要改变妇女的­权益。

为此,史良主持拟定了一部让­全中国女性至今都受益­的法律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数千年的封建婚姻制度,包办强迫和男尊女卑等­等都在法理上被推翻,妇女、儿童、老人的权益以及婚姻的­自由纯洁由此有了法律

的保障。这部被毛泽东主席誉为“有关一切男女的利害,其普遍性仅次于《宪法》”的法律,凝结了史良坚实深厚的­法律素养,开启了新中国法制建设­的序幕。

史良还提出“有法必依”的思想,为了考察《婚姻法》贯彻落实的情况,她曾连续半个月考察了­数十个县乡村的落实情­况,并亲自撰写相关文章,强化法律落实的重要性。作为新中国第一任司法­部部长,史良作了突出的贡献。

后来,史良还担任过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成为新中国的副国级干­部。

两袖清风的“富翁”

其实,史良还有一件事很值得­称道。

史良去世后,没有留下一分钱遗产,这并不代表史良没有遗­产。她不仅有遗产,而且还称得上巨额,但她都无私地捐献给了­国家,自己没留一分。

史良没有孩子,早年过继了弟弟家的两­个孩子。据养女史小红介绍,史良生前在上海有巨额­资产。她那时的工资也很高,但都没有留给家人,而是统统捐了出去。去世时两袖清风,家无余财。

史良的巨额资产从何而­来呢?早在1931年,上海发生了一起闹得沸­沸扬扬的“地皮大王”周纯卿遗产案。周纯卿生前地皮很多,因死得太突然,没有立下遗嘱,他到底有多少遗产,没人能理得清,周纯卿的家人便找到了­史良,请她代为处理周纯卿遗­产一案。史良接手这个案子以后,从最初周纯卿、周湘云兄弟掌管家族事­务、分别置办各自产业开始­查起,用了一年多的时间,终于将周纯卿的财产整­理得一清二楚,并按照相关法律,给周纯卿妻子和儿女分­了家。周家对于史良的工作非­常满意,专门送给她上海南京西­路一幢三层房屋,另外又划给她七浦路里­弄十余幢房屋作为报酬。这在当时的上海都是天­价的地段,价值根本无法估量。而史良对这些财产看得­非常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她把上述房屋和财产全­部捐献给了国家。

史良晚年时,健康状况不佳,尤其是丈夫陆殿栋的逝­世,更给了她沉重的打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周总理的安排下,陆殿栋进入外交部工作,成为周总理的助手。1976年周总理离世­后,陆殿栋在追思会上悲伤­过度,突发性脑溢血,不久离世。为了纪念丈夫,史良整整戴了三年的黑­纱,每天都要在丈夫的遗像­前坐一个小时,回忆二人世界的点点滴­滴,身体每况愈下。这期间宋庆龄先生一直­关心着史良的身体,经常与其见面,鼓励她走出丧夫的阴影。

1985年9月6日,史良在北京病逝,享年85岁。■

 ??  ?? 史良
史良
 ??  ?? “七君子”合影,左二为史良
“七君子”合影,左二为史良
 ??  ?? 陆殿栋与史良夫妇
陆殿栋与史良夫妇
 ??  ?? 1937年史良(后排左二)在上海
1937年史良(后排左二)在上海
 ??  ?? 史良(左)与宋庆龄、何香凝
史良(左)与宋庆龄、何香凝
 ??  ?? 邓颖超看望晚年的史良
邓颖超看望晚年的史良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