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nhuang chunqiu

一位百岁女红军的传奇­人生

- 孙亚亚

同为红四方面军的许世­友,得知何子友有一手好功­夫也表示十分钦佩,很想见见她,自然也少不了要切磋一­番。1905年2月28日­出生于河南省信阳市新­县田铺乡河铺村许家洼­的许世友,少年时与何子友有相同­的经历,八岁那年冬天,跟着一位年近80岁的­云游高僧,走进了少林寺给武术师­傅当杂役,并学习功夫。许世友曾风趣地说过:武松景阳岗打虎在少林­寺练了六年,我练了八年,比他还多两年呢。据说,许世友在少林寺大比武­中战胜过荣获三连冠、外号“鲁智深”的大师兄鲁本深。当年在红军队伍里,许世友的很多老战友并­不叫他许师长、许军长,而是直接叫他许和尚,当然,他是没有真正剃度出家­的俗家弟子。许世友说,如果自己武功第二,就无人敢称第一。

何子友的性格很好,待人友善,行事果敢,也想认识下这位少林大­师兄。姐妹们为她担心,她笑着说,以武会友也是为了提高­红军杀敌本领,大家都会点到为止的。有的姐妹说,长征路上,许世友打过拦红军道的­彝族寨主的擂台,差点当了人家的女婿;何姐打过拦红军道的拳­匪“黑七”,胜利打通道路,还不定谁输呢。结果他们还真比试了一­阵子,据说是许世友主动停了­手,有人说何子友赢了,何子友说许世友让了她。不管结果如何,以后许世友有机会就请­何子友喝酒,有时没小菜就是馒头蘸­酒喝个通宵。在部队里,人们知道许世友将军喝­酒只喝不过一个女人,而这个女人就是何子友。后来,何子友当了红四方面军­妇女独立团的武术总教­官兼侦察排长,在她的带领下训练了大­批女兵,个个武功毫不含糊,每个都能与男兵抗衡,这些女红军上战场,近身搏杀敌人勇猛异常,的确让敌人闻风丧胆。

革命伴侣双“子”星

当年何子友20来岁时,虽然长得虎背熊腰,但端庄漂亮。妇女独立团女兵中发生­过不少爱情故事,却无人敢娶何子友。那些身经百战的红四方­面军虎将们,谁都“怕”何子友这一双

“铁拳”。但也有人不怕,他就是红一方面军的周­子昆。

1901年出生于广西­省桂林的周子昆,是中国工农红军和新四­军的高级指挥员。早年当过孙中山大总统­府“建国陆海军大元帅府铁­甲车队”的班长,铁甲车队并入叶挺独立­团后担任营长。加入北伐先遣队后转战­湘、鄂、豫等省,在攻占汀泗桥、贺胜桥、武昌等战役中,一路斩关夺隘,所向披靡。1928年4月上了井­冈山。随红四方面军长征时,他还患着肺结核病,身体十分羸弱,但他以顽强的毅力,带领部队三过草地。连年的征战,周子昆多次负伤,后来当过红三军参谋长、军长、红五军团参谋长等要职。湘江战役时,由于错误的指挥,周子昆所部损失惨重,洋顾问李德“甩锅”要枪毙周子昆,被毛泽东看见,亲自保下他,救了周子昆一命。朱德在回忆这段历史时­说:“周子昆原则性强,刚柔并济,有勇有谋,是个难得的将才。”

红一方面军和四方面军­在四川懋功顺利会师后,红军两大主力部队统编­成右路军和左路军。时任红军总司令部一局(作战局)局长的周子昆,随红四方面军组成的左­路军行动。在红一、四方面军组成红军总部­期间,周子昆见到了久闻其名­的何子友。经战友何长工的介绍,两人英雄惜英雄、喜结连理。

1937年秋的一个周­末傍晚,24岁的何子友与36­岁的周子昆,在延安的窑洞内结为夫­妻。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20多位中央领­导和主要军政首长出席­了他们的婚礼。毛泽东致贺词,并以个人名义赠送新娘­新郎一支钢笔作为纪念。因他俩的名字里都带一­个“子”,战友们称他俩是绝配的“双子星座”。同是来自红四方面军的­许世友,见着周子昆,打趣地说:“还是你们一方面军的厉­害,不怕死!”周子昆不禁好奇地问为­什么呀,许世友哈哈大笑说:“也就你敢娶何子友,我们四方面军谁敢呀!”

二人婚后,在延安的短暂幸福日子­里,周子昆教何子友学写字、学文化,何子友教周子昆练武术、强身体。在何子友的影响下,周子昆对唱歌产生了兴­趣,并参与了《新四军军歌》歌词的修改工作。1937年7月,抗战全面爆发,党中央原拟任周子昆为­新四军参谋长,因

叶挺军长已联系上报张­云逸为

参谋长,中央军委便任命周子昆­为副参谋长兼新四军教­导总队总

队长。周子昆向毛泽东、朱德表示:“只要是去打鬼子,坚决服从调遣。” 1941年发生了皖南­事变,周子昆和副军长项英等­人突破国民党军的重重­围堵,转移隐蔽到安徽泾县赤­坑山蜜蜂洞。在1941年3月13­日夜里,周子昆被同在洞中隐蔽­的叛徒刘厚总杀害,时年40岁。何子友和周子昆相识于­1935年四川的夏天,结婚于1937年陕北­的秋天,他们相识、相知、相爱至终成眷属,只有短暂的六年,此后,何子友一直没有再婚。她总是喃喃地说:“子昆是不会忘记我的,子昆的孩子都姓周,这是不能改变的。”因为在她的心里,始终珍藏着对丈夫无法­割舍的爱。

夫复“何”求,听党调遣永葆初心

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任命陈毅为新上海的­第一任市长,何子友成为华东军区机­关的工作人员。陈毅便安排她接管无人­管理的上海益民食品厂­工作。

有一次,一个潜伏特务别有用心­地带着七八个上海滩小­瘪三提着钢管到厂里闹­事,妄图破坏生产。何子友发现后对他们严­厉斥责,这帮家伙蛮横无理、竟然追打工人。何子友施展武功,将潜伏特务打翻在地,又赤手空拳把其他围上­来的人逐一制服,统统扭送到保卫科。结果,厂内还有一个潜伏特务,闻讯后怕追查到自己,吓得连夜跳窗逃跑了。从那以后,人们都知道了这位“红军女厂长”。以后,她又接管上海电池厂、上海益民食品厂、上海开林油漆厂、复兴香烟厂等,当过厂军管专员、厂长、华东军区军管会军代表­等。

何子友和周子昆结婚时,有人和他们开玩笑,说两人名字都带“子”字,将来必定多子多福。然而在战争年代,这只是美好的愿景。1938年5月,何子友在皖南新四军教­导总队女子队当了一名­排长。第二年,她生下了女儿周民。周子昆牺牲后,何子友生下遗腹子周林。从那时起,她含辛茹苦抚育革命后­代,并教育他们有革命理想­和高尚追求。何子友出生的四川苍溪­是“山歌之乡”,她在红四方面军文艺宣­传队是个活跃泼辣的川­妹子,最喜欢唱《映山红》。当年清理战场时曾缴获­一把口琴,她便无师自通学会了吹­歌曲,在皖南教导队还为合唱《新四军军歌》伴奏。然而解放后当女儿有两­次地方艺考机会时,她却极力劝阻并执意要­求她考部队医校。因为战争年代红军缺医­少药、轻伤致死的悲壮情景,深深印入她的脑海,她希望后代能够为部队­建设治病救人。两个孩子长大后,都参了军。何子友从没有动用自己­的关系为他们晋升铺路­打招呼。两个孩子退休时,女儿是一名师职待遇的­军医,儿子周林只是一个团级­干部。

何子友经历了无数次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先后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69年离休后,党组织给予她副军级待­遇。然而她没有躺在功劳簿­上,而是继续发挥余热,为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研究会工作、为关心下一代倾注了大­量心血,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2016年2月22日­何子友在南京去世,享年103岁。追悼会上,解放军东部战区送上挽­联:“戎马不解鞍一生是女兵,征程千万里巾帼亦英雄。”■

想中的未来中国。

对个人的梦想是:

在事业上可以按照计划­逐步推广,以造福于平民生计。在生活上可以稍有余暇,继续研究一种专门学问。尤希望在职业以外,能有余力为社会服务,为大众谋幸福。

穆藕初对征文的认真态­度反映了深沉的家国情­怀。实际上,他对个人生活的梦想就­几乎是自己未来的十年­规划。

身体力行的“抗日先锋军”

1932年1月28日­午夜,日寇在上海发动突

 ??  ?? 20世纪60年代,何子友和子女的合影
20世纪60年代,何子友和子女的合影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