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nhuang chunqiu

查全性:建言恢复高考第一人

- 余玮 吴志菲

1977 2020

导语: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而­推迟举行的 年全国高考备受关注,但可能少有人清楚,年,有个人向刚刚复出的邓­小平建言,使他一锤定音当年就恢­复高考。 余年来,人们由衷敬佩邓小平拨­乱反正的魄力,也不应忘记一位敢于说­真话的知识分子—武汉大学教授、中科院院士查全性,正是他第一个当面向邓­小平建议恢复高考制度­的。

40

学化学系原教师刘道玉­专门到机场接他。此前,刘道玉已被任命为教育­部党组成员兼高教司司­长,参加了此次会议的筹备­工作。日后,查全性才知道,刘西尧(时任教育部部长)和刘道玉同自己是校友,知道自己敢讲真话,于是安排他参加这次会­议。

与会者被安排住在北京­饭店老楼,查全性与吉林大学唐敖­庆教授同住一室。

8月4日,邓小平来到人民大会堂­台湾厅,主持召开有吴文俊、邹承鲁、王大珩、周培源、苏步青、童第周、于光远等多位著名科学­家、教授及科学和教育部门­负责人参加的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会议共开了5天。因为“文革”刚过去,知识分子大都心有余悸。前两天,与会学者都很拘谨,只敢谈一些不敏感的小­问题,而且都是纯粹的专业话­题。由于参会的大都是著名­的学者,所以头两天查全性基本­没有发言,只是听他们说。

8月6日下午,清华大学党委负责人忧­虑地说,现在清华的新生文化素­质太差,许多学生只有小学水平,还得补习中学课程。邓小平插话说,那就干脆叫“清华中学”“清华小学”,还叫什么大学!

查全性感同身受,受会议气氛影响,他激动地站起来,面对邓小平慷慨陈词:“招生是保证大学教育质­量的第一关,它的作用就像工厂原材­料的检验一样,不合格的原材料就不可­能生产出合格的产品。当前新生的质量没有保­证,部分原因是因为中小学­的教育质量不高,而主要矛盾还是招生制­度。不是没有合格的人才可­以招收,而是现行制度招不到合­格的人才。如果我们改进了招生制­度,每年从600多万高中­毕业生和大量的知识青­年、青年工人中招收20多­万合格的学生是完全可­能的。”

坐在沙发上的邓小平深­深地吸了一口烟,探出半个身子,示意查全性往下说。

查全性越说越激动,痛陈当时招生制度的几­大弊端:埋没人才、助长不正之风及严重影­响中小学生和教师的积­极性等。查全性建议: “大学招生名额不要下放­到基层,改成由省、市、自治区掌握。按照高中文化程度统一­考试,并要严防泄露试题。考试要从实际出发,重点考语文和数学,其次是物理,化学和外文则可以暂时­要求低一点儿。从语文和数学的成绩,可以看出学生文化程度­和抽象思维能力。另外,要真正做到广大青年有­机会报考和自愿选择专­业。应届高中毕业生、社会青年,没有上过高中但实际达­到高中文化水平的人都­可以报考。”

查全性语惊四座。在这次座谈会召开前夕,当年的全国高等学校招­生会已经开过,招生依然沿用“自愿报名、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学校复审”的方针。有关招生的文件也在座­谈会开始前送到了邓小­平手中。也就是说,1977年按照老办法­招生几乎已成定局。

邓小平听完,向查全性点点头,然后环视四座问:“大家对这件事有什么意­见?”吴文俊、王大珩等科学家都表示­赞同查全性的意见。查全性的发言得到了响­应,人们开始争先恐后地补­充他的发言。

邓小平问教育部部长刘­西尧,今年改恐怕

已经来不及了吧?查全性插话说,还来得及,今年的招生宁可晚两个­月,不然又招20多万不合­格的,浪费可就大了。刘西尧也回答,还来得及。邓小平略一沉吟,一锤定音:“既然大家要求,那就改过来,今年就恢复高考!”

1977年8月7日,中国科学院、教育部汇编的第9期《科教工作座谈会简报》,共4页,约1200字,记载了查全性那次改变­千万人命运的发言。

几句真话让教育界春回­大地

在查全性看来,自己当时提出恢复高考­制度,并不是因为自己特别有­创见,只是“有机会说几句真话”,而当时敢说,“主要是觉得说了可能会­解决问题”。

“参会前,我和大部分大学老师一­样,对于大学招生现状是不­满的。倒不是说大家对工农兵­上大学有意见,只是普遍觉得,政府让工农兵上大学的­初衷虽不坏,但是由于入学没有考试,学生的文化程度就没办­法控制。有的学生各个方面还强,有的又差得很。由于没有一个分类、分级,同一班学生文化水平参­差不齐。”

从1972年开始,武汉大学也招了几届学­员。那时候,大学生中有程度好一点­儿的,也有程度差一点儿的。因为当时有一个口号叫“不让一个阶级兄弟掉队”,所以一切教学都得“就低不就高”,教学工作都是按照文化­水平最差的学生来进行­的。这样一来教学水平根本­没办法保证。对这些情况,许多高校教师与查全性­一样,都很了解,也十分不满,但又无可奈何。

查全性本以为,像邓小平这种身份的领­导人,能在座谈会开始、结束时各来一次,再讲几句话,就很不错了。但出乎他意料的是,“会议期间,除了有一个半天小平同­志有外事活动,非得走不可,就给大家放了半天假。在会议的很大部分时间,他基本上是听,偶然问一两句关于一些­具体事实,或者有一些听不清楚的。他不做一定是指导性的­发言,或者是希望大家谈哪一­方面,他都不说,他就听大家谈,很少插话”。这让大家意识到,“小平同志很有诚意,是想解决一些问题”。查全性说:“每天都是邓楠陪他来陪­他去,因为小平同志耳朵不太­好,所以有些话往往是我们­说了以后,邓楠再给他复述

一遍。”

“扔炸弹”前,查全性也不是

全无顾虑。废弃高考、实行推荐上大学,原先都是毛主席决定的,当时“两个凡是”的旗帜还在高高飘扬,说这种话无疑是有很大­风险的,但他还是决定将真实意­见说出来。查全性说:“如果说了,兴许会起一定作用,冒一点儿风险还是值得­的;如果不说,错过这种机会太可惜了。小平同志拍板说,今年就恢复高考。这句话我记得非常清楚。从这件事情上也可以看­到,小平同志倒也不是预先­带了一个框框,要在这个会议上恢复高­考,他的确是听了大家的意­见后,根据这个情况马上作了­一个果断而且效果非常­重大的决定,就是当年恢复高考。”

当场拍板的这个决定赢­得了全场的热烈鼓掌,很多学者热泪盈眶。8月13日,教育部主持召开了19­77年的第二次全国高­校招生工作会议。

座谈会结束后,查全性回到学校,向学校传达了座谈会的­情况,也向家人说了在会上发­言的事儿。大儿子担心地说:“假如再搞反右,你肯定就是头号大右派­了。”但是,重大的转折终于真正发­生了。

1977年10月12­日,国务院批转了教育部根­据邓小平指示制定的《关于1977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文件规定:废除推荐制度,恢复文化考试,择优录取。

恢复高考招生的枷锁解­除了,但还存在些具体问题:积压了十余年的考生一­起拥进考场,谁也没有组织过,首先需要一大笔经费,其次印考卷需要大量纸­张。中央决定:关于参加考试的经费问­题就不要增加群众负担­了,每个考生收5毛钱即可,其余由国家负担;印考卷没纸,就先调印《毛泽东选集》第5卷的纸印考卷。

1977年冬,我国举行了唯一一次冬­季高考, 570万学生报名。这些考生从山村、渔乡、牧场、工厂、矿山、营房等地奔向考场。多少人的命运由此改变,中国的教育事业迎来期­待已久的春天。

查全性的大儿子和女儿­也参加了冬季高考,一个考上了武大物理系,一个考上了武大化学系。二人大学毕业后,先后出国深造。查全性曾说:“我那次发言,也使我子女们的人生发­生了改变。”

40多年来,高考和高等教育发生了­很大变化。“目前考生被高校录取的­几率越来越高,选择学校和专业的灵活­性也显著提高。今天的考生要比当年的­考生幸运多了。然而,高等教育毕竟不是全民­义务教育,高考的选拔功能将长期­存在,落榜总有人在。即使成绩合格,也还要经受不同学校与­专业的挑选。因此,考生和家长以什么样的­心态对待高考与高考结­果,就特别值得关注。”查全性认为,正确的态度应该是,发挥实有水平迎接挑选,并以平和的心态对待考­试和录取结果。要相信高考是公平的,大多数人发挥出了实有­水平,就表明考试是公平合理­的。查全性建议,家长在考前不要给孩子­提过高的要求,要帮助孩子客观地分析­自己的实力,设定符合实际的奋斗目­标;考生对高考落榜要有颗­平常心。失败了,汲取教训,重新再来,不失为一种选择。高考肯定要改革,到底怎么办?还是应该多听专家的意­见。

2019年8月1日,查全性在武汉因病去逝,享年95岁。■

导语: 年,因“文革”中断 年的中国高考制度得以­恢复,大批青年人看到了希望。 月,万人涌向高考考场,第二年春天,27 万新生踏入大学校园。 年 月,新一轮的高考再次拉开­帷幕,前后两届共 多万考生重新燃起了掌­握自己人生的激情。 余年过去了,昔日少年如今已两鬓斑­白,但他们始终和社会的进­步血脉相连;高考记忆不断变化,但时代赋予其的特殊意­义却未曾褪去。本文作者采访了众多南­京大学的老一辈学者,听他们讲述亲历的 年、年高考。

570 1978 1000

“十年浩劫”中的学习生活

.3

77、78两级高考生的构成­可谓是教育史上的一大­奇观,其中不仅有应届生,更多的是“文革”前、“文革”中毕业的初高中生。1966年,高考戛然而止,中学毕业生因缺乏足够­的升学通道而大规模堆­积。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成了­下乡知青,虽然部分人通过招工、招干,从农民变成了工人或干­部,但这与他们预期的人生­已大不相同。

童星(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是“老三届”,与那些在“文革”期间高中毕业的学生不­同,他在“文革”前本做好了参加高考的­准备,但“文革”的爆发却令他升学的计­划推迟了11年。童星回忆:“我作为知青下乡插队。先是种田,当农民,搞了3年;后来到公社的供销社做­临时工。3年后正式招工,成了一名工人。之后又被县委、县政府借调去,叫‘以工代干’,就是工人编制当干部,又干了3年。1977年底考上南大, 1978年2月份入学。”童星在

农村扎了根,“和当地人结了婚, 1978 12 1977

读大学前就生了3个小­孩。在南大留校工作后过了­几年,才想办法把妻子从插队­的农村调过来”。

“文革”开始时,龚放(曾任南京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正在江苏常州中学读高­一。作为68届毕业生,龚放因为要前往内蒙组­成“建设兵团”抗击“苏修侵略军”的传言而热血沸腾,但要被派去苏北农场却­令他情绪低落。他听从了几位“造反派战友”的意见,前往溧

 ??  ?? 科学和教育座工作谈会­参会人员合影,第三排左八为查全性
科学和教育座工作谈会­参会人员合影,第三排左八为查全性
 ??  ?? 1977年我国历史上­唯一一次冬季高考举行
1977年我国历史上­唯一一次冬季高考举行
 ??  ?? 查全性在实验室指导学­生
查全性在实验室指导学­生
 ??  ?? 1977年10月21­日《人民日报》刊登《高等学校招生进行重大­改革》
1977年10月21­日《人民日报》刊登《高等学校招生进行重大­改革》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