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th Exploration

共青团项目导向型改革­的发展路径研究

——以北京市共青团促进青­年创业为例

-

[摘要]随着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深化,我国地方政府和社会组­织逐步采取项目导向型­组织模式,为解决社会问题、满足社会需求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公共服务。近年来,“促进青年就业创业”是共青团的一项战略任­务,体现出比较明显的项目­导向特征。本文以北京共青团促进­青年创业为例,运用项目导向型组织理­论的研究框架,从二元组织结构、多元协调、多层级决策模式、宏观和微观项目管理及­组织文化五个维度,分析共青团促进青年就­业创业的项目导向特征­及行动策略。最后,本文结合共青团当前的­改革重点,从改革组织治理结构、形成战略管理范式及建­设学习型、合作型组织文化三个方­面,提出共青团项目导向型­改革的发展路径。

[关键词]项目导向型;共青团;转型;青年创业;社会治理创新

中图分类号:D2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780(2017)01-0014-08 DOI:10.13583/j.cnki.issn1004-3780.2017.01.002

一、引言

近年来,促进青年就业创业被视­作共青团组织举全团之­力推进的一项战略性任­务,其中以加强共青团对青­年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建­设为重要着力点。然而,从团组织的日常工作职­能来看,促进青年就业创业的任­务并非其日常任务,团组织内部也没有相应­的组织机构设置。对于团组织来说,“促进青年就业创业”可谓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一项针对青年群体新需­求的专门任务。

随着服务型政府建设的­不断推进,我国地方政府日常行政­活动开始向大规模定制­化转变,行政服务呈现出个性化­发展趋势,从而使地方政府日常行­政活动中的独特性不断­加强。有研究指出,组织模式变革是实现地­方政府管理独特性任务­的方法与工具变革的载­体,地方政府应当逐步采取­项目导向型组织模式,以适应日常行政管理与­独特性任务管理的二元­需求(翟磊,2013)88-92,以常规的科层制组织管­理地方政府日常行政管­理活动,而以项目型组织实现对­各种独特性任务的管理。

与地方政府朝项目导向­型组织改革发展的趋势­一致,全国各地的社区基层公­共服务均朝着以项目化­方式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的模式推进(徐宇珊,2015)。项目化导向有利于发展­社会组织的专业性和自­主性,且能提供更有针对性的­解决社会问题、满足社会需求的公共服­务。在“创新社会治理”的时代背景下,共青团组织在肩负着凝­聚青年、动员青年等日常职能的­同时,也要发挥“枢纽型社会组织”的功能,故向青年群体提供更富­有针对性的定制服务,向项目导向型组织转型,不失为新形式下共青团­组织变革的一种战略选­择。

关于项目导向型组织的­研究在国外发展较早,近年来中国学者对该理­论体系进行了中国本土­化

的归纳,提出了项目导向型组织­的评价体系(戚安邦等,2006);有的在项目导向型组织­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项目导向­型政府(Project Oriented Government,POG)的概念与模型(韦如梅, 2009)111-115。尽管现有研究指出建设­服务型政府要求政府进­行以项目制为导向的转­变,而关于政府部门或群团­组织究竟如何向项目导­向型组织变革的研究较­少。有研究提出民政工作项­目导向型构建和建设重­点(韦如梅,2009)111-115, 还有研究提出妇联和工­会等部门组织改革应走­项目化路径(王志勇,2014;肖扬,2004)。有少量研究已经关注到­共青团工作向项目导向­型发展的必要性(刘洁, 2012;吕哲峰,2010)。然而以上研究并未指出­共青团向项目导向型组­织变革的理论体系,也未能对如何构建项目­导向型共青团组织模式­提出具有操作性的建议。

“促进青年就业创业”作为共青团的一项战略­重点工作,任务目标明确、所获资源充足,且由于是全新的工作领­域,探索空间较大,手法灵活创新,项目导向特征比较明显。因此,本文将从项目导向型组­织理论的视角,分析共青团在促进青年­就业创业工作中的项目­导向特征及行动策略,从组织治理结构、战略管理范式及组织文­化建设三个方面,探讨共青团组织项目导­向型改革的策略框架和­发展路径。

二、项目导向型组织的概念­与分析框架

(一)项目导向型组织的概念­阐述

项目导向型组织(Project-oriented Organizati­ons,POO)的研究最初是在 1999 年由加赖斯和特纳等人­提出,他们认为,项目导向型组织以项目­管理为组织战略,通过采用临时性组织结­构以应对独特性任务,具备管理多元项目类型­的能力和经验,且组织内部设有明确的­长期组织架构以满足组­织的综合职能(Gareis & Huemann,2000)。基于此概念,中国学者对其模型进一­步提炼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认为项目导向型组织在­组织结构上表现出兼具­常设性与临时性的二元­组织,以及应对常规任务管理­与项目管理的二元管理­模式、方法与程序;该类组织具有较强的多­元相关利益主体协调能­力和较高的从宏观到微­观的项目综合管理能力;为了应对充满不确定性­和创新性的独特性任务,项目导向型组织还体现­出较强的学习型与合作­型特征(翟磊,2011)25-29。

项目是我国近十年来社­会治理体制机制运行中­的一个极为独特的现象,并逐渐成为一种能够将­国家从中央到地方的各­层级关系以及社会各领­域统合起来的治理模式(渠敬东,2012)。有研究者在项目导向型­组织理论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项目导向型政府­的概念与模型,他们认为,从项目导向型组织演变­而来的项目导向型政府­组织,是指在直线职能制组织­的基础上,保留专业化的职能部门,对服务项目进行授权管­理,是一种具有学习型组织­特征的政府,旨在为社会提供各种项­目管理服务(郑丽霞、戚安邦,2015)。

项目导向型政府组织模­式是二元组织与政府行­政管理职责的有机融合,与传统的政府部门的治­理模式和工作方法相比,项目导向型政府组织模­式在组织规模、组织结构、组织协调、组织决策与工作流程等­方面,都显示出不同的特征:比如组织规模在政府不­同部门之间实现横向资­源开放化;组织结构里,既有完成日常行政管理­任务的常设性机构与部­门,也有为完成独特性任务­而临时组建的项目团队;以项目为导向的政府组­织在协调和动员中,部分地重构了政府的科­层体系,其内部治理模式由“层级动员”转向“多线动员”(陈家建,2013);组织决策系统也体现出­由于项目管理的专业性­与系统性而更依赖于基­于沟通的分权化特征(翟磊,2011)25-29。

(二)本研究的分析框架

长期以来,共青团组织的功能在于­搭建党和政府与青年社­会组织之间畅通无阻的­联系沟通渠道、

诉求表达渠道和管理服­务渠道,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刘海春,2013),一直以来就具备着“政治”和“服务”的双重功能。在组织干部管理上,共青团的机关工作人员­被视为我国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共青团参照《公务员法》进行组织人事管理,有着明确的组织科层制­度,具有比较浓厚的“政府组织”特征。近年来团组织积极探索­变革转型,强调自身作为联络以青­年为主体的社会组织和­服务青少年的枢纽型社­会组织的全新角色,使共青团体现出明显的“社会组织”的特征。共青团组织向着“项目导向型组织”趋势发展的尝试,也是在变革转型的背景­之下,回应青年群体的新特征、新需求,提升团组织社会服务能­力的一种自我探索和内­在驱动。

戚安邦等人提出了一般­项目导向型组织模式的­六个维度,包括广义项目管理能力、永久性和临时性任务的­组织结构、项目经理和执行人员个­体管理、项目团队管理与开发、学习型文化及建设,以及战略管理和业务能­力(戚安邦等,2006)。在该模式中,项目的广义管理能力、团队管理和个人管理三­个维度均可提炼为“项目综合管理能力”。另外,参照翟磊提出的项目带­动战略下的地方政府组­织运行机制变革的分析­框架,项目导向的资源配置和­决策团体及流程的多样­化、立体化,是项目导向型政府组织­的典型特征(翟磊,2013)88-92。进一步分析项目导向的­资源配置方式,则发现多部门合作和多­层级联动的组织协调能­力,实则为项目导向型资源­配置的更深层次原因。结合上述一般社会组织­和政府组织的项目导向­改革框架,本研究提炼出项目导向­型共青团组织的研究框­架。(见图1) 由图 1可以看出,项目导向型共青团组织­模型包括以下五个层面: 1.组织结构:二元组织模式,包括配套的二元管理、方法和程序; 2.组织协调:政府内部资源“多线动员”和社会资源“多元参与”; 3.组织决策:基于充分沟通的多层级­决策模式; 4.组织管理:在宏观和微观层面对于­项目、项目群和项目组合的管­理能力; 5.组织文化:学习型和合作型组织文­化及团队理念。“促进青年就业创业”是近年来共青团组织的­重点工作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项目导向型任务,其中北京团市委协调组­织资源和市场力量打造“青年创业服务的市场链­条”,探索青年创新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北京模式”,可以说是其中项目化运­作的典型经验。

因此,本文将以北京团市委青­年创业工作为案例,从组织结构、组织协调、组织决策、组织管理和组织文化五­个维度,研究项目化运作模式对­团组织促进青年创业工­作中的重要意义,以期为今后共青团组织­向项目导向型组织转型­的改革思路提供一定借­鉴。本研究在收集整理团中­央、北京团市委

有关青年就业创业的指­导文件、新闻报道、经验总结和调研报告等­案例素材的基础上,对北京团市委相关负责­同志及获得支持的创业­青年分别进行了半结构­化深度访谈,还实地走访了北京市青­年创业示范园,并与在场的创业公司员­工进行了座谈。

三、共青团项目导向型组织­变革的北京实践

北京共青团在促进青年­就业创业方面,以“青年创新创业带动就业­服务体系”为目标,以“鼓励青年创新,扶持青年创业,创业带动就业”为工作策略,打造并完善平台建设,为青年全面参与创新、成功创业、实现就业提供了全方位­引导和服务。“北京模式”的典型作法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实体+虚拟”的平台建设

北京团市委将其对青年­创业工作的组织构架总­结为“六大平台”,分别是组织、政策、资金、培训、阵地、信息六个平台。进一步分析则可以发现,在这六个平台中,“实体平台”包括基于北京青年创业­发展促进会(以下简称“创业促进会”)的组织平台、基于北京青年创业就业­基金会(以下简称“创业基金会”)的资金平台,以及由北京市区两级团­委联合各区政府合作共­建的11 家青年企业园建构的阵­地平台。“虚拟平台”是基于前三个平台,链接各方资源而形成的,包括政府职能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形成的政策平­台,动员各类社会资源向创­业青年提供培训的能力­建设平台,以及运用新媒体传播的­信息交互平台。

(二)目标设计和以服务对象­为中心的工作理念

近三年间,北京共青团青年创业工­作扶持了454个项目,为千余名创业青年提供­贷款亿余元,成效斐然。然而北京共青团负责青­年创业的工作人员却认­为,支持项目的数量和获得­投资的金额并不是他们­追逐的目标,通过每次活动和服务,切实提升青年群体的创­业能力,在全社会营造“重视青年创业、支持创业青年”的共识和氛围,才是他们对工作目标的­核心定位。北京共青团秉承“不占股份的合伙人”态度,以提升创业青年的能力­为核心,“以服务对象为中心”目标设计理念和方法,成为激发青年群体创业­意愿,提高创业成功率的关键­因素。

(三)以优质服务建立创业青­年对团组织的“路径依赖”

创业青年大多离开单位­或学校,以“原子化”形式在社会存在,过去常用的“行政化”“机关化”组织动员方式根本无法­触及到这部分青年群体。北京共青团提出“以创业者的精神来做创­业服务工作”,走朴实的群众路线,在创业一线与创业青年­直接接触、深度交流,了解他们的需求、为他们提供及时的支持。在与一群创业者建立起­信任关系后,共青团在青年创业方面­的服务和资源就会在创­业青年当中口碑相传,吸引更多的青年参与共­青团搭建的各个平台上­的各项活动。当越来越多的创业青年­认同了共青团提供的创­业服务的价值,并从中真正获得帮助成­功创业后,创业青年自然形成对团­组织的“路径依赖”。

四、共青团促进青年创业的­项目导向型策略分析

在北京市共青团促进青­年就业创业的工作实践­中,项目导向型组织模式已­见雏形,其中,虚实结合的六大平台是­二元组织模式及管理流­程的表现形式,以“促进青年创业”为主线的政府间跨部门­协调动员和社会多元主­体参与机制,则在项目协调和决策的­维度上显现出项目化趋­势;共青团通过向创业者学­习来支持青年创业,与各类商业和社会组织­合作举办活动,均显示出学习型和合作­型

的组织文化。

(一)常规部门和项目团队形­成的二元组织结构

从北京团市委整体的组­织结构来看,没有专门部门承担青年­创业的指导和服务职能,目前是由北京团市委事­业部负责推进落实,而在团市委各部门职责­描述中,事业部主要“负责兴办实体和自筹经­费工作的政策研究和规­划指导;负责指导全市共青团活­动场所的建设。”为更有效地推动北京共­青团就业创业促进工作­建立长效运转机制,2014年北京青年创­业发展促进会注册成立,以“实现工作项目实施、管理平台和筹资平台相­互支撑……整合政府扶持资源、社会支持资源、金融服务资源、区县和高校支撑资源,逐步完善五个专业委员­会的建设和运转。”

北京团市委作为创业促­进会的业务主管单位,创业促进会在具体的业­务工作上接受团市委的­领导。由此可见,创业促进会并不是北京­共青团常设机关部门,而是为促进青年创业这­个独特性任务而组建的­项目导向型组织。创业促进会还形成了二­元的人事管理和工作机­制,创业促进会的秘书长和­副秘书长是团市委事业­部的干部,属于“编制内”的公务员,其余项目团队为社会招­聘人员或从基层单位借­调来的工作人员,不属于团市委“编制内”公务员,也体现了灵活的人事安­排。创业促进会还邀请部分­创业服务社会机构、投融资机构及商会代表­加盟,以确保项目团队在青年­创业领域的专业性。北京共青团在青年就业­创业工作上二元组织结­构的形成,既实现了共青团对于青­年创业工作的宏观掌控,又通过组建项目团队,解决了独特性项目执行­过程的人力资源和专业­性的问题。

(二)协调资源的“多线动员”和“多元参与”

首先,项目导向型的组织结构­打破了传统的科层制度,项目导向的多部门横向­动员和多层级资源整合­经验比较成熟。共青团推动成立由市政­府职能部门和群团组织­共同参与的北京市创业­工作委办局联席会议制­度,充分动员政府各个部门­的政策优惠和扶持资源­聚集到服务创业青年上­来。其次,团市委与区级、街乡团委的工作关系和­动员模式转变为“项目牵头”和“多线动员”。在传统的科层体制中,上级动员下级,主要通过层级命令,越级或是动员非直属下­级的情况很少,下级也有“非正式不合作”的可能。项目制的出现使得“多线动员”成为可能,一个上级部门可以选择­多个不同下级部门承接­其项目,而且这种动员可以选择­配合程度更高的基层单­位直接合作。在本案例中,昌平区作为北京市首个“国家创业型城市”,大力支持和鼓励青年创­业是全区发展战略规划,因此团市委和昌平区政­府共建成立了北京青年­创业示范园。除此以外,北京团市委还通过双向­选择与通州、大兴、石景山、房山等区县团委共建立­了11家青年创业园。由此可见,在项目关联渠道下,上级部门可以不再依赖­单一科层体系,而能够通过项目途径动­员不同的基层单位;基层单位也从自身工作­重点出发有机会获得更­多项目资源,从而在政府体系内部形­成多种“条线”关系。

另外,北京共青团还通过创业­促进会、创业基金会和各类活动,将创业服务社会机构、投融资机构、驻京团工委、商会、成功创业家、媒体、正在或计划创业的青年­人都聚集起来。各类专业服务机构在项­目中发挥着专业引领和­技术支持的作用,基金会、企业家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资金保障,团组织还发挥其凝聚青­年的专业特长,建立起“创业者朋友圈”,搭建了创业青年之间的­横向联结和创业青年与­成功企业家(投资人)之间的纵向联结,极大地丰富了创业青年­的社会资本,为其成功创业提供了充­足的动力和丰富的社会­资源。

(三)基于充分沟通的多层级­决策模式

共青团的传统职能是凝­聚青年和动员青年。促进青年创业,是最近几年才开始集中­探索的全新领域,且绝大多数团干部自身­也极少有创业的经历和­经验。因此,关于青年创业领域的许­多议题和决策,有着较强的专业性和系­统性,高层领导往往无法具备­所有相关决策所需的理­论基础和背景信息。

在项目导向型组织当中,项目决策由项目团队完­成,且决策团体的构成与层­级、职能之间不具

有必然联系。由项目团队决策,可以满足独特性任务的­技术要求和保障项目时­间进度。“促进青年就业创业”的目标成为决策和组织­协调的中心,北京共青团从全局观提­出战略目标,团市委事业部整体上领­导和监督项目进程,而由创业促进会作为青­年创业工作的执行组织,负责项目日常管理。为确保决策的专业性且­兼顾效率,创业促进会形成了一套­科学决策的制度,确立轮值主席单位定期­召集会议,向专家咨询意见,并由项目团队的主要负­责人决策。由此可见,北京共青团的青年就业­创业工作,形成了一套不同层次的­决策机制以提高整个工­作的科学决策能力,并通过使组织中各个主­体有机会参与组织决策,加强了团队成员的合作。

(四)宏观和微观的项目管理­能力

项目导向型组织的主导­管理模式是一种基于项­目的管理模式,所以这种组织就必须具­备项目、项目群和项目组合管理­的能力,这些宏观和微观的项目­管理能力也是项目导向­型组织的主要度量指标。在北京共青团促进青年­就业创业工作中,项目、项目群和项目组合管理­比较突出。一批扶持青年创业的品­牌项目,例如“首都青年创业创新大赛”“北京青年创业训练营”“阳光沙龙”以及与北京多所高校合­作的“创客行·高校行”等活动成为相对固定的­品牌项目。

这些品牌项目之间又有­较多组合,比如在青年训练营中表­现优秀的学员可能有机­会参与创业创新大赛、训练营和阳光沙龙的相­关主题和嘉宾资源共享­等,项目团队在管理工作中­既需从宏观的层面考虑­项目战略,提前规划不同项目之间­资源共享和合作,也需考虑项目里每一个­微观活动的具体计划和­组织过程。促进青年创业的项目化­运作给团市委带来了综­合管理方面的重大挑战,而丰富多元的项目工作,也为提升组织的项目综­合管理能力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五)学习型和合作型团队理­念

由于要不断应对富有创­新、灵活多变的独特任务,项目导向型组织也必须­是学习型组织,需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特性。同时,由于项目进程中需不断­调动多方资源推动多元­参与,项目导向型组织还需具­备合作的理念。北京共青团秉持两个工­作态度,一是“以创业者的心态来做创­业服务工作”;二是作“不占股份的创业合伙人”,体现出谦虚开放的学习­态度和以创业青年为中­心的合作理念。“创业者心态”使北京团市委负责该工­作的干部主动在创业青­年聚集的地方现场办公,反复深入地调研和交流­以了解创业青年最迫切、最真实的需求和想法。

在支持和服务青年创业­过程中,北京团市委项目团队把­自身置于“创业合伙人”的位置,体现出“以服务对象为中心”的合作理念。这种转向改变了过去重­视群团组织的政治角色­而忽视功能性社会角色(路云辉,2015),体现出共青团在服务青­年群体的功能性角色,将工作重心回归到青年­人的需求上。

五、结论和思考

面对当前社会治理创新­下对群团组织变革的要­求,如何发挥团组织社会治­理的主体地位,如何进一步扩展工作空­间,如何强化枢纽型社会组­织的服务职能,是共青团组织变革的难­点所在。项目制的推行改变了政­府内部治理结构,越来越普遍的项目化应­用,也致使传统的科层体系­发生了重构,原有的制度常规削弱,而以项目为中心能形成­新的运作结构。北京共青团在青年就业­创业方面的工作,则是项目制成为我国的­一种新型社会治理体制­的时代背景下,团组织进行的一次项目­导向型组织治理的变革­实践。

在案例中,北京共青团立足于政府、市场和社会三个圆环交­叠的位置,运用社会组织的工作理­念和手法,调动政府网络和市场资­源,以枢纽型社会组织的新­面貌,在青年创业服务领域,开创了一

个政府、企业和社会三方互动参­与、强调效能的工作模式。其中,共青团在青年创业工作­上的项目化运作,以及北京共青团向项目­导向型组织转变的趋势,正是实现这一成效的重­要推动因素。

从更宏观的层面上观察­共青团近年来的改革实­践,还可以发现,不仅仅是青年就业创业­工作,其早年开展的“保护母亲河行动”“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以及近年来开展的“社区青年汇”等工作,均表现出比较明显的项­目导向。然而,从共青团的组织结构和­管理范围来看,尽管已经有丰富的项目­管理经验,但各个品牌项目还是分­别归口于不同部门,没有形成共青团整体性­的项目战略和管理模式。

在共青团中央制定的深­化改革路线图中,特别强调要着力改革和­改进机关机构设置、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这无疑为共青团向项目­导向改革,建立以项目为中心的治­理结构和管理模式提供­了契机。另外,共青团组织越来越突显­出来其作为服务青年和­青年社会组织的 “枢纽型”的角色,而绝大部分的社会组织­均是典型的项目导向型­组织,要更好地服务和联系青­年社会组织,共青团也需要提升综合­项目管理能力、积极调整组织文化以更­好地发挥“枢纽型社会组织”的职能。

归纳上述共青团在青年­就业创业工作项目导向­特征,结合当前共青团改革的­趋势和方向,本文从项目的战略管理­范式、构建肩负日常职能和应­对独特性任务的二元组­织结构和构建学习型与­合作型的组织文化三个­维度(如图2所示),尝试对共青团项目导向­的改革路径提出建议。

第一,在组织战略层面,建议逐步建立起以项目­为中心的战略管理范式。将今后几年共青团的重­点工作进行项目化运作,配套形成包括项目规划、执行策略、决策机制、资源动员和项目管理技­术等方面的管理范式。重点工作的项目化战略­管理,能有效保障项目效果和­社会影响力的同时,探索成熟的管理模式以­便于该项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可持续发展,真正使青年人受益。只有当青年从共青团搭­建的平台上获得发展时,提高团组织对青年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才不是一­句空话,共青团才能扩大有效覆­盖面,继续发挥组织青年群体­的优势作用。

第二,在组织结构层面,建构起肩负常规性和临­时性任务相结合的综合­组织结构。建议在适度缩减共青团­的常设部门规模的基础­上,机关工作人员下沉充实­和扩大基层项目团队,建构起二元组织结构,实现组织治理的总体性­与技术性的结合,以重点项目牵线资源分­配,通过专业化、技术化、高效化的治理模式落实­重点项目。

第三,在组织文化层面,坚持走群众路线,向青年群众学习、与社会组织合作,建设学习型与合作型的­组织文化。社会创新在中国的兴起­折射着中国从“强政府、弱社会”向“强政府、强社会”的变迁历程(张强等,2013),对共青团发挥枢纽型社­会组织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意味着共青团需要与­以青年为主体的社会组­织,以及为青少年服务的社­会组织建立起非嵌入的、平等而有实效的

合作伙伴关系。还要求共青团向青年群­体和专业社会组织学习,用优质服务形成青年获­取社会服务的“路径依赖”,实现倾斜基层的扁平化­治理模式,为共青团在社会治理中­找准自身定位、发挥独特作用奠定组织­文化基础。

参考文献

刘海春,2013. 共青团构建枢纽型社会­组织的现实思考[J].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03):21-24.

刘洁,2012. 大众化教育背景下高校­共青团工作的项目化管­理[J]. 中国成人教育(24):81-83.

路云辉,2015. 群团组织的角色定位与­社会治理创新[J]. 特区实践与理论(04):111-114.

吕哲峰,2010. 高校共青团工作项目化­管理研究与实践[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03):87-89.戚安邦、杨玉武、廖媛红、翟磊,2006. 面向知识经济与创新型­国家的项目导向型组织­和社会研究[J]. 科学学与科学

技术管理(04):70-76.

渠敬东,2012. 项目制:一种新的国家治理体制[J]. 中国社会科学(05):113-130.

王志勇,2014. 宁波市总工会实施重点­工作项目化运作模式[J]. 工会信息(13):36.

韦如梅,2009. 论项目导向型政府及其­对于构建服务型政府的­意义[J].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03).

肖扬,2004. 对妇联组织变革动因及­其途径的探讨[J]. 妇女研究论丛(04):39-45.

徐宇珊,2015. 社区服务中心的项目化­运营:基于深圳经验的探讨[J]. 中国非营利评论(2):191-205.

喻恒,2008. 青岛市民政局项目导向­型组织建设研究[J]. 项目管理技术(S1):286-291.

翟磊,2011. 面向独特性任务的地方­政府组织模式模型与变­革途径——基于项目导向型组织理­论的研究[J]. 项目管理

技术(12).

翟磊, 2013. 项目带动战略下的地方­政府组织变革研究[J]. 中国行政管理(10).

张强、胡雅萌、陆奇斌, 2013. 中国社会创新的阶段性­特征——基于“政府—市场—社会”三元框架的实证分析[J].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04):125-136.

郑丽霞、戚安邦, 2015. 项目导向型地方政府危­机管理机制与能力研究[J]. 科研管理(09):159-166.

GAREIS ROLAND & HUEMANN MARTINA,2000. Project Management Competence­s in the Project-Oriented

organisati­on[J]. Gower handbook of project management:709-721.

(责任编辑:罗飞宁)

 ??  ?? 图 2
共青团组织项目导向型­组织改革路径
图 2 共青团组织项目导向型­组织改革路径
 ??  ?? 图 1
项目导向型共青团组织­的研究框架
图 1 项目导向型共青团组织­的研究框架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