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th Exploration

大学生创业团队特征与­创业结果研究

-

[摘要]为了探讨大学生不同创­业阶段团队中的关键要­素对其创业结果的影响,我们从组织生命周期的­视角,采用质性分析的方法,对Z大学两个大学生创­业团队进行个案研究,结果发现:在想法期,校内创业环境对创业团­队的影响表现为:容易激发学生的创业激­情,但会影响到其理性评估­创业的想法,同时使命导向的成就型­创业动机的成功性更大;在启动期,普遍不受启动资金的影­响,但“想法-团队 计划书-启动”的步骤容易使团队忽略­原创技术等要素的重要­性;在成长期,机构内部要素,即团队文化、管理能力等对于创业结­果影响比资金等要素的­影响更重要;在成熟期,高校创业团队容易受毕­业、融资和机会等的影响。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团队;校内创业;组织生命周期;组织生命特征

中图分类号:C91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780(2017)01-0022-07 DOI:10.13583/j.cnki.issn1004-3780.2017.01.003

创业教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为教育的“第三本护照”,创业教育对于提高大学­生的创业和创新能力、缓解就业压力有着重要­的作用。随着201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的鼓励性政策出台,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开­始关注大学生群体的创­业。

大学生群体创业的时机­多样,有的是在高校毕业后创­业,也有的是在校就读期间­开始创业。在国内的文献中,对于校内创业团队和校­外创业团队的研究并无­明显区分。在已有对校内/校园创业的研究中,讨论的主题集中在“创业教育”“支持体系”“支持平台”“校园文化”等方面,而对于创业团队的研究­文献并不多。范露峰等(2014)曾对校园创业团队的构­建做过分析,对构建团队的动机类型、时机以及关键点做过一­些总结。而他将团队构建的动机­按照“兴趣驱动、能力储备、就业驱动和自我实现”来分类对于其他学者的­研究有借鉴意义。

与毕业后的社会创业和­其他社会团队的创业相­比,校内大学生的创业,无论是在创业成员自身­所处的环境,还是学校提供的支持方­面,都与校外有很大的不同。有创业者总结校内创业­的优势,认为它包括:低风险高回报、丰富的校园资源、易获得的客户群体、系统的创业培训及导师­资源等(Steimle,2016)。然而,即便是在同一个校园内,甚至在同一个创业社团­内,同样类型的项目,其创业结果却不尽相同,本文尝试从组织生命周­期的视角,来分析校内创业团队在­不同阶段的特征,以及这些特征对于创业­结果的影响,同时,从实践指导意义上来讲,本研究希望为校内创业­团队对于评估自己的组­织特征及注意事项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格林纳于 1972年已将组织生­命周期理论发展得相对­成熟。 他认为,一个组织的成长大致可­以分为“创业、聚合、规范化、成熟、再发展或衰退”五个阶段。他的分析维度侧重于每­个阶段的组

织结构、领导方式、管理体制、员工心态等特点(Greiner,1972)。其后,不断有学者对生命周期­理论开展了研究。1983年,邱吉尔和刘易斯根据管­理和规模的维度,提出了企业由“创业阶段、生存阶段、发展阶段、起飞阶段和成熟阶段”所构成的五阶段成长模­型(Churchill,1983)。1984年,米勒和弗里森(Miller & Friesen)在自己的研究中采用的­企业生命周期模型是一­个五阶段的模型:即“诞生、成长、成熟、变革和衰退”,他从环境、战略、组织结构、决策四个方面来展开分­析(Friesen,1982),至今该模型在商业咨询­中仍被广泛应用。到了 2001年,苏姗·肯尼·史蒂文斯(Susan Kenney Stevens) 出版了《非盈利组织能力建设:基于组织生命周期的变­革管理指南》一书,在书中组织生命周期被­总结为七个阶段,即:想法期(或称为意愿期或点子期)、开始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转变期和终结期,而她的分析维度是项目、管理、治理、财务资源和管理系统(Stevens,2001)。随着管理科学的不断发­展,有学者对该理论提出了­质疑,如罗伯特·菲尔普斯(Robert Phelps)等就提出,企业的发展并不会遵循­一个刻板的成长轨迹,由于企业、行业内的差异和复杂性、地域等环境的影响,无法将所有企业的成长­轨迹用一个模式去解释(Robert Phelps, 2007)。尽管生命周期理论存在­不足,但它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视角去分析一个组织的­生命历程,不管其分类标准或者剖­析维度有何差异,它仍然在很大程度上概­括了所有组织发展的基­本轨迹,即:组织均会经历诞生、成长、成熟的过程,而贯穿始终的是不同的­理论各自采用的分析维­度。

本研究所涉及到的案例­为校内的创业案例,即案例主创人员全部为­校内学生,均处在创业期。由于史蒂文斯(Stevens)的组织阶段分期定义清­楚且比较符合校内创业­团队特征,因此本研究所采用的生­命周期将基于史蒂文斯­的七阶段模型,结合校园创业特征进行­取舍,最后将分析案例的组织­生命周期划分为想法期、启动期、成长期和成熟期四个阶­段。校内创业的案例,由于周期短,在校内成功的案例会处­于成长期或成熟期,如不成功则会进入终结­期。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希望揭示的是创­业进程中的个案发展历­程及特征,并在过程分析中进行解­释,分析对象为具体的个案,因此采用案例分析法比­较适合。

(二)案例选择

一、研究设计

在案例的选择上,由于校内的创业易受在­校时间的影响,故笔者侧重选择能充分­体现前四个阶段的案例。为了排除环境、政策、文化等明显外部因素的­干扰,本研究选择了同在Z大­学的两个不同案例,这两个案例是不同创业­结果的典型代表,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目­前校内创业团队的一些­基本特征,以下是案例的基本情况。

案例A:创业团队A源起于Z大­学的学生扶贫协会,团队的7个成员最开始­都属于扶贫协会的学生,所属年级跨度从本科一­年级到博士一年级。团队最开始的想法源于­可汗学院(注:可汗学院是由孟加拉裔­美国人萨尔曼·可汗创立的一家教育性­非营利组织,该组织的宗旨在于利用­网络影片进行免费授课——作者)的运作模式,想开发一些针对贫困地­区学生的微视频课。W集团有意支持该团队­的想法,但团队自己在操作过程­中发现很难,转而针对高校大学生为­了让其更好地适应校园­生活而开发的系列网络­微课。该团队尚未注册就通过­Z大学的创业平台获得­了500 万元的天使投资承诺,但仅在第一批50万资­金到账后团队内部就发­生了分歧,团队解散,未使用完的项目资金退­回给投资人。在这过程中团队成员没­有发生变化。

案例B:创业团队B的核心成员­相识于Z大学的创业课­程上,最初团队的4个核心成­员达成了一个共识,那就是希望做一款基于“Match(匹配)”逻辑原理的球类运动(壁球)服务APP。经过4个月时间该团队­完成了产品的研发和试­用工作。随着技术和市场的需求,团队成员从最初的四五­个人逐渐发展到9个人。目前该组织已经完成注­册,开始正式进入产品运营­和管理阶段。主创人员目前就读大三,打算今后继续对该产品­进行维护和开发。截止访谈日(2015年 2 月 27日),机构并未进行实质性的­融资,原因是团队目前还可以­承担自身的运营费用,前期的融资支持方被其­拒绝。

(三)研究过程与分析框架

笔者分别对两个案例的­主创成员进行了访谈,每个团队的访谈时间为­90分钟以上,在对语音访谈内容转录­后,对人工编码结论进行了­分析和提炼,最后确定了分析框架,以生命周期为不同的讨­论节点,分析两个团队在不同阶­段的特点。基于以上的分析结构,本研究希望回答以下问­题:1.校内创业团队在创业的­不同生命周期有何特点? 2.这些特点对于创业的结­果有何影响? 3.在创业不同阶段需要从­哪些方面反思组织内部­的特性,从而提高创业的成功率?由于本文采取的是案例­分析的研究方法,因此其结论不可避免地­存在自身的局限性,结果并不一定具有推论­效果,主要是达到一种解释性­的目的。

二、研究发现

仅从案例本身要素来看,案例A应该更符合一般­意义上的成功校园创业­的条件:项目需求来源于长期的­实践过程;团队信任来自于长期共­同工作的团队,且一直稳定,从成立到解散都没发生­过变化;产品本身已经有一定的­样本可以参考,并非从零开始;而且更重要的是,有资金支持。然而,就是商机、资源和团队(李闻一、徐磊,2014),这些学者们一致认为可­控的因素,恰恰却带来了意料之外­的创业结果,这是为什么呢?笔者先分析校内创业团­队在不同创业阶段的特­征,然后在讨论部分阐述不­同特征对创业结果的影­响。

(一)校内创业团队在想法期­的特征

想法期阶段的特征是一­切只停留于想法,并没有形成实质性的组­织或团队,该阶段动机尤为重要。从动机到开始创业并非­一个必然的过程,个人因素(如对风险的偏好,对不确定性的耐受力等)和外部环境因素(如创业大环境和政策的­支持,家庭的支持等)均会影响到动机是否最­终能落实到行动(Tim Mazzarol,1999)。

在案例A中,创业动机萌生于在工作­中“希望做一款与农村教育­相关的微课产品”的想法;“在扶贫过程我们发现可­能有这样的需求,最初的想法是源自于可­汗学院的模式”。但问题是“在我们团队中并不是所­有人的都想创业,有的就是为了好玩”。案例B的核心团队缘起­于创业模拟课,主创人员说:“在课堂模拟阶段,我们自己是有使用需求­的,在模拟课堂结束后,我们觉得可行,所以有了想把它变成现­实的想法”。

可以看出,在想法期,案例A关注的只是自身­的兴趣而不是源自于自­身或特定群体的需求,也就是说,团队成员对兴趣的关注­度大过于对创业本身的­追求。案例B在想法期更关注­创业的可实现性,有更强的“要实现创业”的自我实现方面的诉求,更注重 “现实需求、可行性、可实现性”等体现使命感的元素。

作为Z大学的学生,与社会创业的团队相比,从外部环境因素来看,他们更容易获得支持,如: Z大学有活跃的高校学­生创业联盟以及系统的­创业课程的培训;在联盟的平台上,校友们分享既往创

业的经历很容易激发在­校学生的创业意愿,而系统的创业培训给予­了他们许多操作上的自­信,这些因素使得他们更容­易从动机转为行动。同时这样的环境也有不­利的一面,在创业激情的影响下,创业者往往容易低估创­业的艰巨性以及在创业­过程中可能碰到的其它­困难。

(二)校内创业团队在启动期­的特征

启动期的标志是开始有­团队形式的组织在运作­相关的事情。而创业的启动有很多关­键的要素,如时间、地址、商业模式、财务基础、技术、团队构成、市场定位等,这些都需要慎重考虑(Onwuka, 2015)。在我国,大学生创业团队基本上­没有自己的资本,他们大多是通过做出好­的《创业计划书》来吸引投资者对其进行­投资,再利用投资资金作为资­本创建公司,创造经济效益,所以他们基本不会考虑­资金、财务基础等因素。从我国目前的大学生创­业团队来看,其组织机理路径基本是:只要某个人得到一项产­品或技术专利,或一个新点子,他就会去着手组成所需­要的团队(耿英刚, 2014)95-97,直接进入启动期,即“比较独特的想法—团队—计划书—启动”等一系列步骤。

在案例A中,可汗学院的成功模式使­得他们的启动相对容易,而且,团队也是既往工作学习­的伙伴,有过其他项目合作的经­验,这些便捷性使得他们忽­略了一些其他的关键要­素,比如市场定位,技术要素等。而案例B因其创意的原­创性,故其只能参考市场已有­的“匹配”模式,这反而使得他们愿意在­市场定位、产品技术等方面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如从产品技术的梳理到­完成一个初步产品的终­端上线,用了将近三个月的时间,因为他们认为“用户体验很重要,产品是要面向用户的”。

类似案例A的做法在校­园创业中很常见,这是因为高校学生本来­有学业需要兼顾,选择比较成熟的商业模­式更容易操作一些。此外,与社会创业团队相比,校内创业团队多由没有­任何创业或就业经验的­学生组成,同时由于不考虑地点和­资金等投入,较低的创业风险使得他­们更愿意把高校创业作­为创业经验的积累,而不是营利或者生存的­必需品(如案例A提到的“好玩”),这使得他们从想法期到­启动期的行动比较迅速。案例B则相反,正是没有可以完全复制­的模板,启动期考虑的因素比较­多,尤其是在产品技术和市­场定位方面,他们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去考虑启动的关键要素。

(三)校内创业团队在成长期­的特征

成长期的标志是机构开­始了服务的提供但组织­的管理并未完善。关于企业成长期的研究­大多将影响组织成长的­因素分为内因和外因两­大类,外因主要包括政策法规­的影响、财务因素和人力因素等;而内部因素主要是团队­文化、管理能力以及市场和技­术的核心竞争力等(Bouazza et al,2015)。

案例 A并没有坚持到成长期,在获得了第一轮融资的­部分资金以后,团队就解散了。主创人员在访谈中提到­团队和产品都出现了问­题,资金主要影响的是团队­的资源控制和管理权。“团队一开始是一位博士­生带着我们,后来我们慢慢发现其实­他也不是特别能胜任领­导团队的能力,他想自己做决策的时候­多了,所以慢慢就有了分歧”。第二是产品技术,“我们自己在技术方面特­别不占优势,需要去技术外包,但跟外面技术人员沟通­我们的想法的时候特别­困难,沟通成本很高而且效果­不好”。可见,内部因素对他们的影响­非常大。相反,案例B在这个阶段已经­完成了赛事服务试水和­产品迭代等工作,比较顺利地进入了成长­期。在影响因素方面,案例B的团队更注重内­部因素的影响,如他们吸引了能带来客­户资源的教练加入到他­们的团队。

与社会创业团队相比,国内高校创业团队有自­己的特征。耿英刚认为我国大学生­创业团队多由一些私交­很好而愿一起创业的伙­伴组成的,多是靠人际关系来寻找­共同创业的伙伴,或者因有相似的理念和­观点、基于对某一技术的狂热­而组成团队(耿英刚,2014)95-97。李欢等(2016)曾总结过高校创业团队­的特征,包括团队成员更具创新­性和更具热情度,成员之间的特长互补,以及团队不稳定等特征。这些特征在成长期会影­响团队文化,由于在这个阶段组织的­管理尚未完善,很多的

决策都是“人治”而非“法治”,决策漏洞更容易在这个­阶段出现,尤其对于刚迈入成长期­而准备进入快速增长期­的创业组织而言,在这个阶段尤其应该完­善企业文化及管理制度­等。由于同时面临毕业等影­响,有的团队在进入成长期­后会面临核心人员退出­的情况,这种情况下靠管理制度­和机构发展策略来引导­团队就显得尤其重要。

(四)校内创业团队在成熟期­的特征

成熟期的机构已经在市­场份额、机构管理等各方面比较­完善。案例B已经进入了成熟­期,正在逐渐实现盈亏平衡,第一轮的融资已经完成。在团队管理方面,主创人员计划在新一轮­融资(2016年 8月底以前注资)完成后对团队进行拆分,分为创始人团队和全职­操作团队,创始人团队主要进行战­略和规划设计,全职团队负责日常运营;创始人团队管理更多靠­共同的目标和理想,全职团队的管理则主要­靠绩效和期权激励。目前的盈利主要来源于­主办方的服务购买,还没有形成标准化的收­费模式;资源支持主要还是靠创­始人团队来做。整体来看,在此阶段的创始人依然­频繁使用“目标、理想”等字眼来强调最初的动­机;对产品的迭代更新仍在­进行;团队的管理是更为高效­但并不刻板的优化管理,而资源方面是在更多地­考虑资源渠道。整体工作相比较于上一­个阶段更具有操作性。

与社会创业团队相比,高校创业团队能进入成­熟期的很少,因为能进入成熟期的团­队基本上都需离开高校­而进入社会。与社会创业团队相比,高校团队在这个阶段主­要会面临两个独特的挑­战。第一,是创业团队离开高校进­入社会的问题。有些团队的主创人员在­这个阶段由于各种原因­会退出,如何应对团队主创人员­的离开可能带来的风险­是整个团队需要共同考­虑的问题,完善制度管理是重要的­手段之一。第二,是高校创业团队在成熟­期会面临融资问题。如何选择合适的融资机­构以及融资时机,对于团队很重要。如前所述,与社会创业团队不同,大部分高校创业团队在­前期都不考虑资金的,大规模融资可能使得创­业团队丧失本身的控股­权利,从而失去对创业企业的­管理权和决策权。

三、结论与讨论

对于上述两个案例的不­同创业结果,组织管理理论提供了相­应的解释。

(一)创业想法期的特征对创­业结果的影响

大量的文献证明了发起­人的动机和外部环境对­于开始创业和创业的结­果都非常重要,如发起人个人对成就感­的追求、风险偏好的不同特征,以及外部需求环境对创­业的刺激等都会影响创­业的结果(Virginia Barba Sánchez,2012)。既往文献中对于团队创­业动机讨论比较多的是:生存型创业、改善发展型创业与机会­创新型创业(顾桥等,2005)。考虑到校内创业团队的­现状,笔者认为比较符合大学­生创业特点的动机分类­是涂敏霞在其研究中的­动机划分,即:生存型动机、跟风型动机、功利型动机、成就型动机和混合型动­机(涂敏霞,2013)。在本研究中基于兴趣的­动机,即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和基于使命的动机皆可­归类为成就型动机。创业兴趣能使创业者之­间形成很强的凝聚力,但相比起基于兴趣的动­机,使命/愿景驱动下的动机能使­团队走得更长远。约翰兄弟(John Brother)曾经说过,对于一个组织来讲,使命是将愿景和战略结­合起来的有效工具,而愿景是通往成功的指­南针。愿景 /使命对利益相关者有更­强的激励作用,能更好地驱使行动者更­关注现实(John Brothers,2012)。

在 Z大学,由于有大量的社会投资­机构资源的进入,跟风型动机和功利型动­机在校园内是更为普遍­的存在,而这两类动机在校内创­业中的评价和结果都不­甚理想。值得注意的是,创业教育和培训本身并­不能刺激大学生的创业­意愿,只是会让大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创业的可行性和­自身是否适合创业(Shen,2013)。

(二)创业启动期的特征对创­业结果的影响

和社会创业团队一样,高校创业团队对于启动­期的关键因素应该予以­高度的重视。在创业时间、地址、商业模式、财务基础、市场定位等诸多因素中,由于政府和高校的创业­支持,财务基础对高校创业团­队的影响是最小的,而影响比较大的是技术­和市场的定位。创业咨询领域的资深人­员曾提到了选择复制市­场已有模式的风险(Wilds,2014)。市场已有模式看起来省­事,这容易给创业人员一种­错觉,但如果作为自己的创业­事业一旦启动,这种“省事模式”会需要更多的投入,毕竟服务或产品的独特­性和竞争性以及对技术­的要求都是需要比较多­的精力去投入的。因此,具有技术原创性的创业­基础更容易获得成功。

(三)创业成长期的特征对创­业结果的影响

在影响企业成长阶段的­诸多要素中,就校内创业团队而言,内部因素(团队文化、管理技能以及市场和产­品的竞争力等)对成长期的影响要比外­部因素(政策法规,资金和人力等)大。在人员构成上,团队的同质性和异质性­的组合各有利弊,而高校团队中异质性组­合比同质性组合更多。石磊(2008)认为,团队构成的多样性能够­产生多种观点,利于创新和互补,且有助于创业团队解决­所遇到的问题,最终有益于创业绩效;而杨俊等(2010)则也提出了异质性不利­于团队内部的沟通与交­流,而且容易引发内部冲突。而根据福布斯的团队组­建逻辑,案例B更符合“工具性组建逻辑”的特征,即为满足创业的需求,通过组建团队来满足创­业所必需的资源、技能及知识等以便形成­互补(Forbes et al,2006);而案例 A更符合“人际型组建逻辑”的特征,即社会网络驱动下的非­理性组建,但这两种逻辑并不是互­相排斥的;案例A的负责人在最后­的总结中还特意强调了­团队领导人的性格特质­也很重要,他认为案例B的负责人­具有更务实及结果导向­等个人魅力,而他们自己团队的负责­人在磨合中表现出来的­是越来越不适合作为团­队的负责人。

此外,关于团队的规模,一种观点认为,创业团队的规模与团队­绩效之间存在正相关,其主要理由是团队的规­模越大,其掌握的关系网络和可­获取的资源也就越丰富;另一些研究者却发现,创业团队的规模与团队­绩效之间并无关系或者­存在负相关。他们认为,团队的规模越大,越容易产生诸如内部沟­通不畅、认知和情感冲突等问题,由此带来整个团队内聚­力和任务绩效的下降,而团队规模过小是低效­的(Nieva,1985)。在这个具体的案例中,案例 B更符合“小团队高效率”的特征。

在团队文化的建设中,沟通机制与信任模式至­关重要。案例A之所以出现后来­团队中的信任危机进而­解体,是因为随着创业活动的­开展,创业团队信任的内容,逐渐从团队成员相互之­间的理解和信任,转变为对于团队成员关­系结构的信任,而团队信任也逐渐从个­体之间的认知与情感信­任,转变成为对于整个团队­合作规则的制度信任(秦志华等,2014),案例A缺乏的就是这种­制度的信任。由好伙伴组成的高校创­业团队,在困难和分歧面前,由于更少的违约成本和­失败成本,团队是很脆弱的,在这种情况下,规则的建立和理性的决­策机制对于创业的成败­很关键。

(四)创业成熟期的特征对创­业结果的影响

校内创业团队在成熟期­最容易受影响的是团队­的稳定性和融资资源及­融资时机。团队问题在成长期已经­有过详细讨论,不再赘述。而校内创业团队,如Z大学,来自校友的资源就非常­多,对创业者而言,自身拥有的经验、知识、技能及社会关系都是其­重要的资源。首先,合理利用和整合这些资­源无疑会大大提高创业­的成功性;其次,对于外部资源的正确认­识非常重要。根据资源依赖理论,关键资源的不可替代性­造成了组织在竞争中的­差异,决定组织市场地位的也­是对稀缺资源的控制(周冬梅,2011)。而对于资金、资源,进入的时机和方式也很­关键。校内创业团队由于其“想法 - 团队 - 计划书 -启动”模式,使在后期其对于资源的­进入显得尤其慎重。资金过早地进入可能会­导致自主性的降低,而资金的过晚进入则可­能会错失融资的良机。因此,在不同的组织阶段要注

意评估对资源的类型、需求量和需求时机、以及潜在的资源可能带­来的风险。

参考文献

范露峰、吴禄先,2014. 校园创业团队构建浅析[J]. 电子制作(17):203.

耿英刚,2014. 大学生创业团队的结构­分析——以武汉理工大学为例[J]. 当代经济(03).

顾桥、梁东、赵伟,2005. 创业动机理论模型的构­建与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12):93-94.李欢、季潇潇、陈佳、黄天成、简逸旻,2016. 大学生创业团队结构与­影响要素研究[J]. 市场周刊(理论研究)(03):

87-88.

李闻一、徐磊,2014. 基于创业过程的我国大­学生创业行为影响因素­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07):149-153.秦志华、冯云霞、蒋诚潇、郭志辉,2014. 创业团队信任的形态结­构与变化规律研究[J]. 管理学报(05):712-719.石磊,2008. 论创业团队构成多元化­的选择模式与标准[J]. 外国经济与管理(4):52-58.

涂敏霞,2013. 穗港澳台青年创业的意­愿、动机及机制的比较研究[J]. 青年探索(03):21-28.杨俊、田莉、张玉丽,2010. 创新还是模仿:创业团队经验异质性与­冲突特征的角色[J]. 管理世界(3):84-96.周冬梅,2011. 创业资源获取与创业网­络关系动态演化研究[D].北京:电子科技大学.

BOUAZZA ASMA BENZAZOUA,ARDJOUMAN DIABATE,ABADA OTHMAN,2015. Establishi­ng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Growth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in Algeria[J]. Americ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 (2):101-115.

CHURCHILL N. C. LEWIS V,1983. The Five Stage of Small Business Growth[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61). FORBES D. P.,BORCHERT P.,E. ZELLMER-BRUHN M.,SAPIENZA H. J,2006. Entreprene­urial Team

Formation:An Exploratio­n of New Member Addition[J]. 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2).

FRIESEN DANNY MILLER,PETER. 1982. A Longitudin­al Analysis of the Corporate Life Cycle:A Methodolog­ical

Perspectiv­e[J]. Magement Science(28):1013-1034.

GREINER E,1972. Evolution and Revolution as Organizati­ons Grow[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50).

JOHN BROTHERS ANNE SHERMAN,2012. Building Nonprofit Capacity:A Guide to Managing Change through Organizati­onal Lifecycles [M]. San. Francisco:Jossey-Bass.

NIEVA V. F. FLEISHMAN E,1985. Team Dimensions:Their Identity,their Measuremen­t,and their Relationsh­ips[M].

Washington,DC:U. S. Army,Research Institute for the Behavioral and Social Sciences.

ONWUKA EMMA,2015. Top 10 Factors to Consider When Starting a Small Business [EB/OL]. http://www.

naijaonlin­ebiz.com/factors-to-consider-when-starting-a-small-business/.

ROBERT PHELPS RICHARD ADAMS JOHN BESSANT,2007. Life Cycles of Growing Organizati­ons:A Review with

Implicatio­ns for Knowledge and Learning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nagement reviews(1):1-30.

SHEN SU-CHANG CHEN HSI-CHI HSIAO. 2013. Can the Entreprene­urship Course Improve the 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s of Students ?[J]. Internatio­nal Entrepise Managment Journal(11):557-569.

STEIMLE JOSH,2016. 7 Reasons to Start a Business while in College [EB/OL]. https://www.entreprene­ur.com/ article/273689.

STEVENS SUSAN KENNY. 2001. Nonprofit Lifecycles:Stage-Based Wisdom for Nonprofit Capacity[M]. Longlake:

MN:Stagewise Enterprise­s.

TIM MAZZAROL THIERRY VOLERY NOELLE DOSS. 1999. Factors Influencin­g Small Business Start-Ups:a Comparison

with Previous Research[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treprene­urial Behaviour & Research(2):48-63.

VIRGINIA BARBA S NCHEZ CARLOS ATIENZA SAHUQUILLO. 2012. Entreprene­urial Behavior:Impact of Motivation Factors On Decision to Create a New Venture[J]. Investigac­iones Europeas de Dirección y Economía de la Empresa: 132-138.

WILDS ANNA. 2014. 4 Factors to Consider Before Starting a Business while Keeping Your Day Job[EB/OL]. https://

www.entreprene­ur.com/article/241158.

(责任编辑:李春丽)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