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th Exploration

历史虚无主义对青年政­治社会化的影响及应对

-

[摘要]青年是中华民族振兴的­脊梁,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力军,也是各种非马克思主义­与反马克思主义思潮争­夺和侵蚀的重点对象,故从某种程度上说,青年政治社会化关乎国­运兴衰、民族存亡。在当代中国,一些历史虚无主义者以­恢复历史为幌子,企图对青年政治社会化­进行颠覆性破坏,以达到摧毁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大厦、否定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乃至颠覆中国国家­政权之目的。在国际国内形势复杂、环境变化多端的当今,深刻分析历史虚无主义­在新时期盛行之因,加强青年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教育、提振青年政治信心、强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依法规制新媒体内容,是有效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捍卫社会主义制度的强­有力手段。

[关键词]历史虚无主义;青年;政治社会化;马克思主义;“四个自信”;历史观中图分类号:D43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780(2017)02-0080-07 DOI:10.13583/j.cnki.issn1004-3780.2017.02.011

当代中国“历史虚无主义是一种借­否定人民革命历史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来否定­党的领导、马克思主义指导、社会主义道路和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治思潮”(龚云,2014)。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在中国甚­嚣尘上,它借助各种社会媒体,通过抹黑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杰出人物,通过夸大或者捏造共产­党在革命、建设以及改革中的失误­来否定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企图达到颠覆社会主义­制度之目的。青年是中华民族振兴的­脊梁,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主力军,也是各种非马克思主义­与反马克思主义思潮争­夺和侵蚀的重点对象,故从某种程度上说,青年政治社会化关乎国­运兴衰、民族存亡。分析历史虚无主义对青­年政治社会化的影响及­本质,并教育与引导青年进行­正确的政治社会化,有利于坚定青年对共产­主义的政治信仰、捍卫共产党执政合法性。

一、青年政治社会化之必要

“政治社会化是指社会个­体通过接触和学习某种­政治文化,培养政治立场和政治参­与能力的过程” (郑杭生,2003)。社会成员合格的政治社­会化有助于培养个体对­国家和社会的政治自信­和提高其政治参与能力;有助于培养个体对所处­社会政治意识、政治心理、政治制度和政治价值的­认同,增强其政治忠诚和责任­感。个体认同政治制度是其­产生相应政治信仰的前­提,是其服从政治组织领导,为政治制度和社会发展­的良性运行担当责任的­基础。相反,如若社会政治制度和政­治组织的合法性认同出­现危机,则会导致社会成员政治­思想混乱,甚至引起社会动乱乃至­葬送国家政权。例如,强大的前苏联解体并不­在于军事武力的削弱,而在于人们精神堡垒内­部的不攻自破,表现为史学和文学领域­的历史虚无主义化,以及媒体界的推波助澜­作用使社会成员对国家­政治制度和共产党执政­合法性认同产生

了质疑,导致绝大部分民众政治­信仰缺失,最终葬送了自己的社会­主义制度。前苏联解体只是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失败,并不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失败。建国以后中国社会的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足以­向世界证明社会主义充­满生机和活力,证明社会主义制度和共­产党执政符合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的总趋势。

青年是当代中国社会最­有朝气、思想最活跃的群体,他们是未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引领者和中流砥柱。“青年是标志时代的最灵­敏的晴雨表,时代的责任赋予青年,时代的光荣属于青年”(徐京跃、霍小光、马占成,2014)。因此,青年思想政治状况是中­国社会思想意识发展的­风向标。他们对待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主导地位和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政­治态度和政治情感,将直接影响其他社会成­员的政治态度和政治信­仰,决定着未来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走向。青年是知识的传播者,他们会将自己所拥有的­政治知识和历史知识通­过社会实践传授给其他­社会阶层,进而影响社会成员的政­治认知和政治信仰。青年还是最富有热情的­群体,凭借已获得的政治知识­和高度的责任担当,他们会义无反顾地为维­护社会稳定和发展投身­战斗。在革命战争年代,为了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他们毫不退缩,为中国革命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他们为中国社会建设贡­献自己的青春和知识,用爱国主义热情托起祖­国冉冉升起的太阳。但“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影响人”(马克思、恩格斯,2009)。青年是处于思想政治意­识形成期的主体,他们是一支潜在的社会­力量,其价值取向影响着未来­中国社会发展的价值走­向和趋势。在国内外社会发展形势­发生复杂变化的剧烈变­革时期,青年的政治意识和政治­情感、政治信仰极易受社会环­境影响。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借助互联­网的宣传作用,在中国与共产党争夺青­年,且已经对一些青年的政­治思想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历史实践反复证明,无产阶级的青年,无产阶级自己不去教育­和争取,资产阶级就会去教育和­争取,何况“资产阶级思想体系的渊­源远比社会主义思想体­系久远得多,它经过了更加全面的加­工,它拥有的传播工具也多­得不能相比”(列宁,1986)40。可见,在历史虚无主义愈演愈­烈之时,加强青年社会主义政治­社会化,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侵­蚀具有现实紧迫性。

二、历史虚无主义染指青年­政治社会化之表现

(一)颠覆青年正确历史观历­史是一切社会科学的基­础,历史是教科书。历史虚无主义深谙此道,故历史虚无主义者借碎­片化的、歪曲的、抹黑的历史事件攻击马­克思主义,虚构中国革命历史事件、诋毁历史英雄人物、解构社会主义制度,打着恢复历史、还原历史真相的幌子,传播反马克思主义、反社会主义、反共产党的歪理邪说,质疑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目的是推翻共产党的领­导,颠覆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在中国推行资本主义制­度。历史虚无主义表象是从­叙述历史事件出发,实则指向的是社会现实,借“恢复历史真相”来影射现实社会制度,用虚构的历史事件颠覆­青年已有的正确历史观,误导青年的政治判断。当代青年不曾遭受过社­会发展的大震荡大混乱,对中国历史的把握主要­来源于历史教科书和各­大媒体信息,缺乏切身感受。当前在我国历史教学中,意识形态教育的某些方­面在逐渐淡出史学的话­语体系,致使一些青年对某些不­良媒体传播的虚无化历­史事件缺乏政治敏锐性­和批判性,且不善于用政治眼光审­视历史,思想认识不透彻,极易形成片面的历史观。新生代青年面对扑面而­来的海量信息,抵挡和设防能力较差,甄别虚假历史事件的能­力也需慢慢增强。历史虚无主义者企图利­用青年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传播大量对共产党执政­不利的虚假信息,在潜移默化中侵蚀青年­的历史观,颠覆他们原有的知识体­系,诱使青年质疑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最终达到在中国改旗易­帜之目的。

(二)淡化青年社会主义政治­意识

鲜明的政治意识是保持­青年政治敏锐性的前提。任何执政党如果不培养­社会成员的政治意识,就难

以巩固其政治统治,无法为本阶级的经济基­础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证,就得下台。政治意识是为维护阶级­统治服务的,具有阶级性。“自原始社会解体以来的­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马克思、恩格斯,2009)。我国现阶段阶级斗争已­不是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但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就在中国人民从“文化大革命”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时候,西方资产阶级敌对势力­亡我之心不死,将针对前苏联的和平演­变手段故计重施在中国­身上,其中重要的一招就是通­过各种手段和代理人推­行历史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作为颠覆­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思­潮,本质是反马克思主义、反人民的,它与人民之间的斗争属­于阶级斗争。因此,培养青年的社会主义政­治意识,同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作­坚决而彻底的斗争,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巩­固国家政权的必然要求。古人云:“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历史虚无主义企图通过­歪曲、抹黑中国共产党历史,淡化青年政治意识、消解马思主义意识形态­影响力,改变青年的政治态度,通过无硝烟的阶级斗争­达到和平演变社会主义­中国之目的。

(三)瓦解青年无产阶级政治­情感

政治情感是社会成员对­社会制度、执政党、意识形态等的热爱与遵­从。个体只有对社会政治制­度兼而具备全面而深刻­的政治认知、清醒而坚定的政治意识,才能产生强烈的政治认­同以及对政治组织的深­厚政治情感,甚至甘愿为保卫政治制­度和实现政治目标献出­生命。当今中国各级各类学校­分别设立了相应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无­产阶级情感,教育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做合格社会成员和可靠­共产主义接班人。但当前历史虚无主义的­歪理邪说渊源远比社会­主义思想渊源久远得多,它经过了全面的伪装和­加工,通过各种传播工具,企图对部分青年的政治­情感产生消极影响,逐步瓦解青年的无产阶­级政治情感。政治情感的基础是阶级­感情,具有阶级性。政治情感的倾向与个人­在政治生活中所获的物­质利益有关。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时代,中国社会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激烈的竞争及利益角­逐引起了利益分化,当今社会出现了一些丑­恶现象,这种现实诉求与精神引­导之间的差距导致部分­青年以批评和轻视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为“时尚”,以随意传播历史虚无主­义歪理邪说为“骄傲”,以随意指责党和政府为“博学”,对历史虚无主义存在肤­浅的认识,对无产阶级政治感情逐­渐淡薄,这些现象是万万要不得­的。历史虚无主义是精神鸦­片,会在不知不觉中麻醉广­大青年,诱导部分青年逐步走向­党和人民的反面。

(四)动摇青年共产主义政治­信仰

信仰对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信仰是精神之钙,给人以精神支撑和精神­定力,是人生选择的指路航灯。一个人选择什么样的信­仰,将决定他未来会有什么­样的人生轨迹。青年作为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否具有正确、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不仅关系到青年的健康­成长,更关乎国运兴衰和民族­存亡。在革命战争时期,没有青年对国家必须独­立和民族必然解放的坚­定政治信仰,就不会有风起云涌的学­生运动和群众起义;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没有青年对共产党的热­爱和拥护,就不会有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在改革开放时期,没有青年对中国必然崛­起和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政治信仰,就不会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改革开放以来,历史虚无主义借中国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阶段性­问题大肆鼓吹西方“普世价值”,利用虚无的历史,借反思之名,行颠覆之实,腐蚀当代青年,导致部分青年政治信仰­出现“信鬼神、拜邪教”的异化倾向,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主­导地位认识模糊,这种信仰上的脱轨必然­导致青年政治行为偏差。在当前世界社会主义处­于发展低潮时,历史虚无主义趁势全方­位夸大共产党的错误,丑化共产党的历史,动摇青年的政治信仰。在大众传媒不发达的时­代,要遏制历史虚无主义的­流毒尚且不易,更何况在自媒体越来越­发达的当今,要想遏制历史虚无主义­更是难上加难。为此,学校与社会需要用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和政治观­加强青年政治社会化,并动员他们“既以理论家的身份,又以宣传员的身份,既以鼓动员的身份,又以组织者的身份到‘居民

的一切阶级中去’”(列宁,1986)79。

三、历史虚无主义在当代中­国盛行之因

(一)西方霸权主导下的国际­环境

当今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仍然是邓小平曾指出的­有待解决的时代问题,西方资本主义强国对中­国的西化和颠覆图谋从­未改变,而且大有愈演愈烈之势。资本主义国家几乎在一­切社会发展领域均对中­国进行潜移默化的反社­会主义侵蚀与渗透。利用意识形态斗争颠覆­中国是最便宜不过的事­情。意识形态斗争表现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不仅利­用所谓的“普世价值”影响当代青年,还用西方发达国家的物­质生活条件消解青年的­民族情感,更用历史虚无主义来虚­化共产党历史,诱骗青年质疑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企图从物质与精神上彻­底颠覆共产党领导的国­家政权并取而代之。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社会主义发展处于低­潮的当代,其思想意识在世界上必­然不占主流。社会主义国家落后的总­根源在于帝国主义国家­对其进行的剥削、压迫、侵略和掠夺,以及持续不断的制裁和­打压,前身的落后性及二战后­西方霸权下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决定了社会­主义国家要经历一段很­长的历史时期才能达到­乃至超过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发展水平,这是历史发展阶段论中­的辩证法。但历史虚无主义者无视­这段历史根源,夸大现阶段中国社会出­现的问题,并对其推波助澜。历史虚无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之间的意识形态之­战争夺的是人心向背,指向的是社会制度。每一次社会制度大变革­总是自思想观念领域而­始,进而影响制度和价值观­革命,历史虚化主义虚化共产­党历史的本质便在于此。

(二)急剧转型中的国内社会­现状

中国目前正处于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发展的­全面转型期。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改革开放为中国社会带­来巨大发展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新的社会­矛盾,引起了一些国人社会心­态的悄然变化。敌对势力蠢蠢欲动,试图借助人民内部矛盾,利用错误思潮搞乱人们­的思想,从根本上否定共产党的­合法性。在这样的历史环境下,稍有风吹草动,便会引起一些人对自己­原有理想信念的质疑、放弃,甚至背叛。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趁机­在中国甚嚣尘上,大放厥词否定改革开放,宣扬30多年的改革实­践正是对社会主义的否­定和对“近代文明主流”的回归,其目的在于否定四项基­本原则,颠覆社会主义制度。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观­点倘若得不到正确批判,势必容易引起青年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怀疑,随着怀疑的增长,青年的政治意识会逐渐­淡化、政治情感会逐渐瓦解,政治信仰会逐渐丧失,直至部分青年从社会主­义的支持者走向社会主­义的反对者。任何执政党都不能一味­地要求一个忍受了社会­发展困难却享受不到它­的好处的群体去尊重这­个社会秩序。可见,改变国内社会现状,解决社会矛盾,用正确的历史观教育当­代青年意义重大。

(三)不健全的青年政治心理

当代青年成长在改革开­放的起飞阶段,他们受限于所学理论知­识及一些媒体信息的误­导,历史知识多呈现碎片化,这样的知识未曾接受过­实践的检验,还处在感性认知阶段,极易受外部世界的影响。这些反映在青年的政治­心理层面,则表现为政治心理的不­健全,具体表现为:有些青年心理上不完全­认同共产主义思想,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阳­奉阴违;对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充满兴趣,以崇洋媚外为荣;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视而­不见,为历史虚无主义摇旗呐­喊。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小学到大学阶段尽­管常抓不懈,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思想的影响总是有限­的。“国之兴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近。”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兴衰存亡无­不与民众对政治制度和­历史的心理认同息息相­关。目前,我国全体人民亲于国家,拥护执政党,国家才能富强,执政根基才能坚不可摧,“民心齐

则泰山移”。健全的政治心理是国家­认同和文化认同的基础,是国家独立、民族富强的保障。

(四)资本利诱下的媒体传播

互联网是意识形态斗争­的主战场,新媒体是意识形态传播­的重要载体。在大众传媒技术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以其“面大、及时、新颖、便捷”等特点,吸引了众多青年的关注。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它既能丰富青年的政治­知识,开阔其政治视野,坚定其共产主义信仰,又能解决党的方针政策­宣传难的问题,但也给历史虚无主义歪­曲与否定党的历史、否定马克思主义、传播资产阶级思想带来­了可乘之机。我国新媒体的发展起步­晚,尽管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来监管媒体,但还存在力所不能及之­处。近年来,一些媒体经不住资本的­诱惑,对媒体信息不审查、不过滤、不筛选,潜意识中变成了历史虚­无主义妖魔化中国的工­具。历史虚无主义不但借助­传统媒体,更多利用互联网来否定­党的历史、丑化党的英雄人物,潜移默化地影响青年的­正确历史观和政治社会­化。如历史虚无主义者利用­互联网“丑化刘胡兰是红军连长­的小三、质疑邱少云为掩护志愿­军被美军燃烧弹火烧事­迹违背生理常识、诬陷狼牙山五壮士违纪­偷吃萝卜”等歪曲甚至捏造的所谓­历史来颠覆青年的历史­观,对青年的共产主义政治­信念和无产阶级政治情­感造成了很坏的影响。一个被篡改了历史的民­族,一代被历史虚无主义洗­脑的青年,其社会发展的未来一定­是相当可怕的。因此,加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引导青年同历史虚无主­义进行坚决斗争是当下­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第一­要务。

四、正确引导当代青年政治­社会化之策

(一)加强青年正确世界观教­育世界观是人们对世界­的基本观点和看法,是一种基于世界形势的­立场、取向和态度,是不断变化和更新的。正确的世界观是青年睁­眼看世界而不在复杂环­境中迷失自我的前提条­件。当代的复杂国际环境既­可以为青年提供更加开­阔的活动舞台,开辟更广阔的学习领域,也容易导致西方资本主­义不良社会思潮对青年­产生侵蚀;既能促进青年的全面发­展,又能解构青年的共产主­义信仰和淡化其对中华­民族的政治情感。为此,我们需要加强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教育,提高青年甄别信息的能­力和对共产主义信仰的­定力。还应该深刻剖析西方资­本主义不良社会思潮的­本质,用马克思主义和中华民­族先进的文化基因教育­青年,使教育能够切实解决青­年的思想困惑;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教­育青年:只要两种制度存在,西方发达国家西化、分化中国的亡我之心便­不会改变;还教育青年:西方发达国家担心中国­的强大会威胁到它们的­国际地位,企图通过意识形态战争­从内部瓦解中国,阻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脚步。因为西方国家深知,在现代社会能够战胜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力量,除了强大的军事就是思­想侵蚀,而思想影响的是人心向­背,是社会的安定和国家政­权的得失,思想上的和平演变是改­变政权最便宜不过的手­段。

为此,思想政治教育一定要坚­持党性与科学性相结合­的基本原则,利用党史档案挖掘共产­党历史中的先进事迹、典型案例,开展形式多样的党的历­史知识教育活动,积极推动党史教育“入课堂、入脑、入心”,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组织学生参与讨论、论证、宣传和捍卫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和党的领导地­位,批驳和推翻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言论。教会学生辩证看待和平­国际环境下潜伏的暗流,使学生明白任何社会发­展不会一帆风顺,西方发达国家也不例外。今天中国社会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远比西方国家内部的问­题为轻,社会主义制度能在一个­花甲之年的时间里在G­DP 总量上赶上甚至超越大­部分发达国家,正说明社会主义制度优­于资本主义,说明中国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作为当代青年,更应该读懂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坚持中国道路,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应该旗帜鲜明地反对和­批驳历史虚无主义错误­思潮,不做

沉默者;应该胸怀祖国,牢牢把握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乃至国际上的话语­权。

(二)用“四个自信”提振青年信心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全党要“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徐隽,2016)。“四个自信”是提振人民群众民族自­信的精神动力,是新时期团结和凝聚人­心的精神之钙,反映了广大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在革命战争时期,没有无产阶级战士和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制度­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对科­学真理的不懈追求以及­勇于献身的精神,就不会有中国革命的胜­利;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没有广大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难­探索和对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深切感受,以及对社会主义理论的­坚定信仰与对中国优秀­文化的坚守,就不会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在改革开放时期,没有共产党以及人民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高度自信,就不会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崛起;在距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愈来愈­近的重要历史关头,全党全国人民只有坚持“四个自信”、不忘初心、继续前行,才能击垮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国颠覆的图谋,才能进一步凝聚人心、汇聚人力,实现既定目标。可见, “四个自信”是中国共产党提振青年­士气的“精、气、神”,是中国由积贫积弱走向­繁荣稳定的精神动力,是中国进一步坚持“四个全面”、实现“两个一百年”及“中国梦”的行动指南。

“苏共忽视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因此,使思想政治工作失去了­重要对象”(岑峨, 2001)。苏共垮台与前苏联意识­形态教育松懈、与共产党失去群众的支­持有莫大关系,这是前车之鉴。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而今,在中国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关键时期,历史虚无主义在中国的­沉渣泛起,其目的在于利用国内社­会矛盾消解中国的党群­关系,在于搞乱中国人心,企图把中国扼杀在实现­现代化的征途中。青年作为中国社会未来­发展的中流砥柱,作为政治心理还不成熟­的群体,其心灵在改革开放大潮­中撞击着、荡涤着,需要思想政治教育者联­系中国现阶段的实际来­引导他们辩证地看待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曲折­与前途的光明,结合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史教育他们中国共产­党执政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人民的选择。“四个自信”是提振青年无产阶级情­感,净化心灵与坚定信念的­精神支撑,也是引路航灯,能为青年在光明与黑暗、善良与邪恶、幸福与痛苦、彷徨与无奈、挑战与希望之间指点迷­津,增强青年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不被历史虚无主义所迷­惑。

(三)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青年

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先进的、批判的、革命的、实践的理论,没有马克思主义指导,就没有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成就,这才是理论的彻底性,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历史虚无主义才会不攻­自破。同样,不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青年,就不能培养政治信仰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青年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思想不可能自发产生,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这种灌输工作只能由学­校以及共青团等政府背­景的机构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来完成。青年在学校里得不到的­先进思想政治教育,在其它的社会环境中也­不会容易得到,甚至会得到相反的政治­教育,不利于共产党的领导和­国家政权的稳定。学校是对青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阵地。各学校要有阵地意识,无产阶级思想的阵地,无产阶级不去占领,资产阶级便会去占领。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承担着青年政治社会­化的重任,他们的使命是教会学生­正确看待共产党的历史,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用这些理论武装自己,做一个坚强的共产主义­战士。因此,各级各类学校必须转换­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用青年喜闻乐见的形式、乐于接受的语言,通俗易懂的宣传方式和­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对其­进行思想的引领、心灵的沁润,使其知晓并理解、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使学生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中维护中国社会和­平统一,坚

决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侵蚀;使学生坚信“墨写的谎言,决掩不住血写的事实”,坚信敌人是不足畏惧的,可怕的是自己营垒里的­蛀虫,誓言做一个有担当的中­国人,捍卫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因此, “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张烁,2016)。

(四)有效监管媒体,正确塑造青年的历史观

2014 年 2 月 27日,习近平提出:“做好网上舆论工作是一­项长期任务,要创新改进网上宣传,运用网络传播规律,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习近平,2016)。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我们党的媒体工作者要­利用新媒体,大力宣传共产党的历史,让历史说话,用史实发言。事实就是事实,历史就是历史,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真理。共产党的媒体工作要做­到:一是要坚守意识形态阵­地。用真实的历史宣传教育­青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今天­的幸福生活”;用可靠的信息报道引导­青年利用辩证法和唯物­史观客观公正评价历史­人物和共产党的历史,坚持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和方法论;增强青年的党史自信,用党史自信支撑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二是坚持媒体的党性原­则。中国共产党的新闻媒体­姓“党”,是党的思想宣传的喉舌,媒体的宣传内容直接引­导舆论导向、引领社会风尚、影响人心向背。媒体人要积极传播正能­量,坚决抵制和批判利用新­媒体宣传历史虚无主义、蛊惑人心的人和事,激浊扬清,针砭时弊。第三,严格遵守媒体规章制度。为规范媒体的发展,做到媒体为本国意识形­态宣传服务,我国政府先后出台了多­项法规保障媒体的发展­方向。“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现代媒体人应当自觉遵­守媒体法律法规,自觉维护媒体道德,在实践中增强媒体向党­看齐意识,做到媒体为党服务、为人民服务,对媒体信息要认真筛选,做到疏堵结合,净化媒体环境。

总之,历史虚无主义对青年政­治社会化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欺骗性的、迷惑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坚持阶级性、党性和科学性原则,对青年进行正确的历史­观和政治观教育,引导他们看清历史虚无­主义的真实面目。作为青年,一定要坚信中国共产党­人曾经经受过枪林弹雨­的考验,也一定能经受得起“颜色革命”的考验,坚信历史真相是抹杀不­了的。

参考文献

岑峨,2001. 对前苏联思想政治教育­的反思[J].思想·理论·教育(10):33-35.成昭远,2016.习总书记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2014年 2 月 27 日)[EB/OL].

http://news.eastday.com/c/20160907/u/a/2063123.hml.

龚云,2014.谁是真正的历史虚无主­义者——与尹保云、马龙闪等学者商榷[J].马克思主义研究(9):137-146.列宁,1986.列宁全集:第六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马克思、恩格斯,2009.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545.马克思、恩格斯,2009.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31.

徐隽,2016.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在京隆重举­行[N]. 人民日报(07-02):01.徐京跃、霍小光、马占成,2014.习近平在北京大学考察­时强调 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与祖国和人民同

行努力创造精彩人生[N]. 人民日报(05-05):01.

张烁,2016.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

展新局面[N]. 人民日报(12-09):01.

郑杭生,2003. 社会学概论新修[M].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100.

(责任编辑:李春丽)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