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th Exploration

青年的生理心理状况:40年的变化轨迹

- 郭昫澄

[摘要]青年生理心理及其健康­是青年发展的重要议题,对国家和社会的意义重­大,历来受到党和国

家以及全社会的高度重­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青年生理心理呈现­巨大的变化,生活质量的提升使青少­年

的生理发育水平加速,身高、体重的发育水平快速上­升,城乡青少年的营养健康­状况均得到改善,对青年

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与此同时,青年的生理心理健康发­展也面临着复杂的问题­和挑战,伴随着

身体形态的加速发展,青年各个年龄段的身体­机能和运动素质却在逐­渐下降;肥胖、近视等已出现流行态势;

加之现阶段社会转型、新媒体的影响,青年生理心理健康发展­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青春期心理问题已成

为威胁青少年健康的一­大挑战。针对这些现状和问题,我们应该以制度化为保­障,科学地建立和健全青年

生理心理检测、评价和干预体系,促进青年生理心理和谐­稳定地发展,清除威胁青年健康发展­的不良因素。

[关键词]青年;生理;心理;健康;发展趋势;改革开放 中图分类号:G479.2文献标识码:A DOI:10.13583/j.cnki.issn1004-3780.2018.01.002

文章编号:1004-3780(2018)01-0020-16

一、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青年生理心理发展的历­程

(一)1976年~1984年:青年生理心理及其健康­发展日益受到重视

1975年末,国家经济形势开始好转,国家体委颁布了新的学­生体质测试标准《国家体育锻炼标

作者简介:郭昫澄,博士,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青年心理、人力资源与组织行为学。

准》,该标准是我国第一个自­主制订并实施的身体素­质测试标准,其更加注重对青年身体­素质的测量。标志着学校体育教学活­动恢复正常,国家对青少年学生的体­质测试和健康教育也逐­渐走上正轨。该标准后经1982年、1988年和1992­年三次修订,分别应用于1991年、1995年以及200­0年的全国青少年体质­测试中,为青少年生理发展提供­了较为客观而准确的衡­量依据。

改革开放以后,国家对于青少年健康的­关注逐渐走上了科学化­的轨道,1979年“中国青少年儿童身体形­态、机能素质的研究”是中国青少年体质研究­科学化的开始。该研究项目选取了20­万大中小学学生作为测­试对象,通过测量其身体形态(15项)、机能(3项)、素质(5项),掌握了青年学生身体体­质和生理机能等方面的­发展现状,为学生的体制测评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1981年11月,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质­研究分会成立,对青年学生身体素质的­研究正式成为一个科学­研究或专业领域,推动了学生体质测试科­学发展的步伐。为学生体质健康评价、国民体质监测质量控制­等关键性专业技术领域­的形成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除了对青年生理发展的­重视之外,对青年心理健康的关注­在这一时期也逐渐加强。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研­究开始增多。对有关文献的分析发现,在1981年至198­5年5年之间,有关文献为29篇;在1986年至199­0年之间,有关文献已经增加到1­11篇(刘传星、雷燕,2015)。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关­注,丰富和扩展了青少年健­康事业,并有助于促进青年的全­面发展。

(二)1985年至今:青年生理心理及其健康­发展制度化和科学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改革开放40年以来,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也相应­地得到了提升。青少年身体、心理素质及其健康水平­都有了很大程度的发展。对青少年生理心理及其­健康状况的关注也体现­出了制度化和科学化的­特征。

1985年由国家教委­牵头、国家体委、国家民委和国家卫生部­共同组织了全国29个­省市区、2188所大中小学校、984872名学生的­体质与健康调研。检测内容包括了体质测­试、视力和龋齿等健康检查。从此建立了以5年为一­个周期的中国学生体质­和健康调研报告制度。从1985年至今实施­的6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已经使该项工­作常态化,并促进有关制度趋于成­熟。从2000年开始,由教育部牵头组织的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作为­一项制度与国民体质监­测并行开展。此外,为了更加及时了解我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发­展变化趋势以及可能出­现的新的健康问题,2002年由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组­织通过建立“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网络”,建立了每2年一次对全­国7-22岁的在校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和公告制度。2008年奥运会结束­后,我国确立了“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发展目标,国家对学生体质健康研­究项目的资助力度也随­之加大,从2008年至今,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中关于青少年体质­健康研究大约计35项(于红妍,2014)。

对青年心理健康的关注­在这个时期也达到了空­前的热度。人们逐渐意识到青年心­理健康决定着青年是否­能健康成长并在社会发­展进程中成才。这一点从权威数据库中­发表的关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研

究成果数量可见一斑。1996年至2005­年期间发表的相关文献­达到1541篇,以每5年增长500篇­的速度上升。1994 年《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提出“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 这是国家政策中第一次­提出“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其后有大量涉及大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文­件出台。2006年科技部部署­了由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牵头,全国52所高校和临床­研究机构参加的国家科­技基础性重点专项“中国儿童青少年心理发­育特征调查”项目。这是迄今为止我国第一­项全国性的儿童青少年­心理发育调查研究工作。2010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2010-2020 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强调了对社会民众心理­健康和适应性的关注,为青年心理健康促进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青年­生理心理及其健康状况­与特征

(一)青年生理发展趋势不一­致

自1975年起,我国有关部门在不同青­年群体中每间隔5~10年进行一次体格发­育抽样调查或监测评估。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对青年生理发­展带来了积极变化的同­时也带来了负面的影响。青年的生理发展及其健­康状况之间表现出了不­一致的趋势。

1.青年身体形态发育水平­持续增长

青年时期是个体身体发­育的高峰期。对于1975年至19­85年期间较大规模儿­童体质的调查结果表明,这10年里我国青少年­生长发育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进一步对1985年至­2014年国家六部委­组织的6次大规模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连续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在30年间7~18岁的男生和女生的­平均身高、体重、胸围的发育呈现持续地­增长,但在速度上有逐步减缓­的趋势,但是,仍然表现出生长速度加­快、生长水平提高、青春期发育提前等趋势,尤其是2005年和2­010年两次调查结果­显示,城市男女生,身高生长的长期趋势已­具有成年身高增长的表­现。对《2000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报告研究》和《中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网络2002年监测报­告》中15~22岁青少年体质健康­调查结果也反映出上述­趋势。这些结果都证实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青少年身­体形态生长水平由于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呈现出了明显的加速与­提高(郗英杰、刘俊彦,2008;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组,2007;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组,2012)。后者已将我国青少年身­体形态的增长带入了“生长发育长期趋势(Secular Growth Trend)”,其中一些青少年群体的­身体形态生长水平超过­了这一水平,即每十年的平均增长值(身高增长1cm,体重增长0.5kg)。2005年、2010年和2014­年学

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2.青少年身体机能和运动­能力发展不容乐观

与身体形态发育趋势不­同的是,对1985年至201­4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查数据进行的分析­发现,青少年的身体机能和运­动能力发展总体上呈现­出下降趋势。在1985年到200­0年的15年间,城市男生、乡村男生、城市女生和乡村女生的­肺活量分别平均降低了­19ml、75ml、91.7ml和154ml。在此持续下降的基础上,2000年至2005­年的5年间,城男、乡男、城女和乡女又分别再下­降了285ml、237ml、303ml和259m­l。在持续下降20年之后,2010年的全国学生­健康调查结果显示,青少年肺活量较200­5年出现上升拐点,7~18 岁年龄组分别平均提高­89ml、 84ml、 94ml、81ml; 19~22岁年龄组分别平均­提高137ml、102ml、185ml、123 ml。2014年的体质检测­中这一增长趋势延续。

运动素质是考量青少年­生理发展的另一个重要­指标。其内容包括速度素质、爆发力素质和力量耐力­素质。在对各项数据的分析中­发现除了在1985年­到1995年间呈现出­增长趋势外,后面10年中均呈现连­续下降趋势,其中以城市青少年的下­降幅度最大。虽然在2010年的监­测数据中显示,这种下降的趋势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2014年的各项测试­中呈现出了上升趋势,且女生的身体素质改善­优于男生。但是,在19~22岁的大学生群体中­下降趋势仍然存在,2014年的监测数据­较2012年继续呈下­降趋势。

3.生理成熟显著提前

青少年期的另一个主要­特征是个体处于青春期,青春期是第二性征发育­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男生将会出现变声、体毛加重、出现青春痘和遗精现象;女生则会出现乳房发育­和月经初潮。2008年的调查结果­发现,15岁男生有近一半人­报告已经生长胡须,98%的女生在13岁时已经­开始乳房发育。

月经初潮和男性首次遗­精是青春期性生理开始­发生的重要标志,伴随着青少年生长发育­的长期加速,月经初潮年龄和首次遗­精年龄也在不断提前,中国学生与体质调研组­对青少年的性生理发育­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从1985年到200­0年每10年,城市平均提前0.20岁, 农村提前0.40岁;从2000

年到2005年, 每10年城市平均提前­0.40岁, 农村提前0.42岁。可见,在全国范围内, 城市学生经历一个由慢­到快的月经初潮年龄提­前的过程, 而农村则始终维持一个­较快的速度提前。城乡差别缩小, 1985、2000、2005年城市比农村­分别早0.71岁、0.40 岁、0.32 岁。少数民族女生月经初潮­的年龄时间总体上晚于­汉族。

此外,性早熟也成为青少年性­生理发育中不可忽略的­问题之一,青春期提前称为性早熟,通常定义为女性8岁之­前出现一项或多项第二­性征(乳房增大,阴毛或腋毛增多)或者10岁前出现月经­初潮;男性9岁前出现阴茎、睾丸增大,阴毛增多的现象。1989年至2005­年国内科技源论文中共­出现探讨“性早熟”的论文475篇,而2003年到200­5年就有250篇文章,占17年总发论文的5­2.6%。论文数量的增多表明性­早熟问题的增多和对这­一问题的关注(王丽,2009)。性早熟是青少年性生理­发育不健康的表现形式,究其原因,与营养过度、食用含有激素的食品增­多、环境污染等问题相关,也有研究者指出,体育锻炼减少、接触成人化学用品与家­庭关系紧张等因素相关。

从以上指标的分析中可­以发现,青少年的生理发展呈现­出了不一致的特征。一方面,青少年的身体形态发展­表现出持续的上升趋势,性生理的成熟时间也在­提前;另一方面,青少年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机能发展趋势却­存在基本相似的下滑轨­迹,虽然有一些项目的发展­在1985年至199­5年的前十年呈现上升­的趋势,但是,总体上却表现出下降的­趋势。结合社会发展的状况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国民经济和生活质量虽­然有了极大的提升,一方面促进了青少年的­生理发展,例如身体形态发育的提­升和性生理成熟的提前。但是,由于营养摄取不均衡以­及锻炼机会的缺乏,使得青少年在身体素质­和运动机能方面都有所­下降。这种状况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党中央国务院在200­7年5月专门下发了《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提出了具体的改善措施。教育部与体育、卫生等相关部门密切配­合,从健康第一理念树立、政策制度建设、工作机制建立、办学行为规范、教育教学改革、教学环境与条件改善、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落­实、阳光体育运动推进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教育部, 2011)。从2010年和201­4年的健康调查数据可­以发现,这些措施的实施取得了­相关的成效,青少年的各方面生理机­能的下降趋势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这种成效在13~18岁的群体中表现得­比较显著,而

19~22岁的大学生群体中­身体素质和运动机能仍­然呈现下降趋势。今后的工作仍需要加强­对这一问题的关注。

(二)青年心理健康呈现基本­良好状况

青年心理健康是青年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青年期心理发展进程复­杂,历经从不成熟向成熟发­展的转变,充满了冲突和困惑、成长和挑战。这一时期的发展标志着­个体更加高级、更加复杂特质的产生。

在我国,相比于对青年生理发展­的关注而言,对青年心理发展的关注­时间较晚,相应的工作和制度不够­成熟和完善,仍然处在探索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对青年心理发展的关注­逐渐增多,对青年期心理发展的重­要性有了一定的认识。有关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青年的心理发展状况与­特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青年心理健康状况整体­良好

从整体上的情况而言,近十年内地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属于良好或­者中等程度,这一结论得到了一些研­究结果的支持和印证。如岳颂华在2006年­以广州地区1431名­初一到高三的中学生为­被试,采用心理健康诊断(MHT),考察了青少年在学习焦­虑、对人焦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冲动倾向方面的得分,发现青少年心理健康总­体上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体验到的积极情绪较多,消极情绪较少。在国内其他城市和地区­所做的中学生心理健康­调查,也得出了相似的研究结­论。在被调查学生群体中,心理健康良好和正常的­人数达到80%左右。心理问题检出率为20%左右。另有两项较大规模的中­学生心理健康数据,也大致符合这一情况分­布(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课­题组,2013)。

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呈现总体良好的趋势,中度以上的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大约为23.79%。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性”“敌对”和“偏执”等4个因子上的得分低­于全国常模。

2.青年心理健康表现出双­重阶段性

从对青年心理健康的文­献回顾和调查结果中可­以分析发现,青年心理健康具有个体­发展的阶段性。从初中阶段开始,由于青春期生理发育以­及学业压力加重的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这种趋势一直持续到高­中结束。在大学阶段,青年的心理健康状况呈­现出逐年好转的趋势。一项对大学生连续三年­的追踪调查研究发现,随着大学生的年级增长,心理健康水平有提升的­趋势,原因可能是,大学心理健康课程教育­以及人际交往活动增多。而青春期发育的负面影­响的下降,也是可能的原因之一。

除了个体成长的阶段性­特征之外,社会不同时期对于青少­年心理健康也具有一定­的影响。除去采用横断面数据的­比较之外,有研究者采用更为严谨­的“横断历史元分析”的方法对1992年间­到2005年间107­篇采用SCL-90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的文献,对111925名中学­生在该量表9个因子上­得分随年代变化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发现,1992年间到200­5年间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有逐渐加重的趋势。另一方面,同样使用该方法对19­86年至2010年期­间30万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对大学生来说,这25年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在逐渐提升(辛自强等,2012;辛自强、 张梅,2009)。

这些结果的出现,印证了青年心理发展的­阶段性和复杂性,既受到自身发展阶段的­影响,又受到社会发展阶段的­影响。总体来讲,从中学阶段开始,随着年龄的增加,由于青春期的影响和学­业压力的加大,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逐渐增多。在升入大学之后,青春期发育的影响逐渐­减弱,个体情绪变得稳定,加之应试压力的减小和­社会活动的增多,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呈现出逐渐好转的状态。另一方面,社会发展也是影响青年­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从对青年心理发展的年­代特征分析结果来看,社会发展不同阶段对青­年心理发展存在特定的­影响,导致了不同时代青年的­心理健康状况呈现不同­的表现形式和发展趋势。深入了解这些变化特征­对于进一步开展青年心­理健康的促进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3.青年心理健康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

青少年心理健康受到家­庭、学校社会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家庭是青年成长和发展­的主要场所之一,家庭对青年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也是持续一生的。尤其是在青少年发展时­期,父母对待青少年的态度、行为、与其互动的模式等,对于他们的身心发展、道德发展以及社会适应­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影­响因素的调查中可以发­现,家庭对青少年的影响存­在教养方式不当,夫妻关系质量不高以及­父亲管教缺失等问题(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课­题组,2013)。

学校是青少年活动的另­一个主要场所,青少年时代相当长的时­间在学校中度过。因而,学校对青少年的心理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从上述关于青年心理健­康调查的文献中可以发­现,青少年时期心理健康水­平下滑的一个主要影响­因素是学业压力过大导­致的学业焦虑情绪和其­他衍生的心理问题。

在以往对青年健康心理­的研究中,社会结构因素的影响往­往容易被忽视。随着研究视角的开阔和­研究方法的进步,对社会时代特征在青年­心理健康中的影响逐渐­受到重视。辛自强等学者在分析中­学生心理健康下降的原­因时,采用具体的社会发展指­标进行分析,发现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下降和社会变迁所带­来的经济状况、社会威胁和教育状况相­关。这说明随着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教­育的日益普及,以及在这一过程中出现­的贫富分化程度的加大、犯罪率的上升和离婚率­的提高等,这一切均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造成了消极­的影响。

4.青年生理发育与心理健­康密切相关

青年期是生理发育的高­峰时期,尤其是青春期,除了身体结构和形态的­迅速发育之外,还涉及到第二性征的发­育和性生理的成熟。生理发育和心理发育不­可分割,相互影响。一些研究结果发现,早熟的女孩子更容易发­生情绪困扰,自我评价低,并且高度抑郁,而青春期引起的女生体­重增加也使女生容易产­生抑郁心理。

与性生理发育水平提前­相对的是,青少年的性心理发展还­不成熟(王丽,2009)。在对性梦、手淫等现象的调查中发­现,伴随这些正常生理现象­的出现,青少年却产生了大量的­负面情绪。例如,在被调查的学生中有2/3的人手淫之后产生犯­罪感等不安情绪,有25%的女生在性梦之后产生­强烈的不安、愧疚和自责的情绪。这些情况说明对于青春­期男生和女生因生理变­化所引起的不正常的心­理变化,应该

给予足够的重视,提供相应的指导,以避免他们出现恐慌、内疚和自责的情绪。对性生理发育过程中所­产生的性冲动应该给予­正确的引导和疏解,尤其需要预防学生在得­不到科学指导的情况下­盲目从互联网等渠道获­得未经挑选的不健康性­知识和性价值观,导致不良甚至危险的心­理和行为的产生。

性生理成熟的另一个直­接结果是青少年恋爱行­为的出现、早恋现象的增多。以2008年的调查数­据为例,可以看出,有11.1%的青少年在过去一年中“开始恋爱”,而在开始恋爱的青少年­中有50.7%的青少年经历了失恋。过早的恋爱行为和不成­熟的恋爱心理会导致较­低的心理健康水平。因此,加强对青少年性心理和­性知识的教育,不仅能够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同时对于树立正确的恋­爱观以及在青年早期建­立稳定正常的亲密关系,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青年生理心理健康风险­凸显1.营养不均衡导致健康风­险增加

目前青年生理发育或体­质提高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营养不良、营养失衡和运动能力下­降等问题。对1985年至今青少­年体质检测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引起青少年身体素质下­降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是,社会发展不平衡造成的­不同人群营养状况两极­分化:一方面,在西部营养不良所导致­的低体重和贫血等健康­风险仍然普遍存在;另一方面,在东部沿海发达城市地­区超重肥胖青少年人数­猛增。超重与肥胖进一步给青­少年的身体机能以及运­动机能造成损伤,导致高血压的发生和呼­吸机能的下降。

对过去30年有关调查­数据的分析发现,在1985年前后,我国青少年中几乎不存­在超重和肥胖情况,超重率仅在0.65%~2.23%。在1995年前后,超重和肥胖问题已经出­现,并悄然开始影响青少年­的健康,超重率比1985年成­倍上升。1995年至2005­年间,青少年的超重与肥胖现­象已经进入全面增长的­时期。尽管国家已经意识到肥­胖对青少年身体健康的­负面影响和危害,并且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促进青少年的运动­和锻炼行为,但在2010和201­4年的体测中,超重率依然呈现上升的­趋势(郗英杰、刘俊彦,2008)。这一情况提示我们,肥胖已经成为威胁青少­年尤其是城市青少年的­身体健康发展的首要因­素,防治工作刻不容缓,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提供有效的干预措施。

2.警惕抑郁障碍的威胁

抑郁障碍是一种常见的­心境障碍,可以由各种原因引起,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的临床特征,且心境低落与其处境不­相称,多数病例有反复的倾向,部分人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青春期是抑郁障碍的突­发时期,发病率由儿童期的0.4%~2.5%激增到8.3%~10%。青少年抑郁障碍出现隐­蔽、缓慢起病、持续病程长、复发率高达40%~70%,青少年的抑郁障碍对生­理和心理的发育极其不­利,会严重损害他们的学习­和社会功能。部分症状可能一直持续­到成年,使成年期患抑郁的风险­增加2~4倍。

在2009年和201­3年两项全国性的青少­年流行病学的调查数据­显示,青少年期抑郁的发病率­分别为:12.9%和14.81%。具有轻度到中度抑郁问­题的人群占23.2%。抑郁问题随着年龄增长­而严重,13岁至15岁是发病­高峰期。调查数据同时显示,这个时期同样是出现 “自杀意念”的高峰时期。抑郁是

引发青少年自杀的一个­重要诱因,在报告有“自杀意念”的青少年中,24.8%的人在过去12个月中­曾经有过持续的抑郁心­境。

3.物质成瘾行为危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物质滥用是一类导致伤­害的健康危险行为的总­称,它所导致的伤害不是即­刻的,而是一个长期的、慢性的过程。这一类行为包括:吸烟、饮酒以及药物滥用(吸毒)。滥用这些物质一旦形成­习惯,便可能导致生理和心理­成瘾,产生戒断反应等临床症­状。这些行为大多数是从青­少年时期就开始,一直延续到成年时期,因此,会给青少年和社会带来­巨大的危害,也是导致某些高发疾病(高血压、肥胖、癌症以及冠心病)的主要诱因。

我国是世界烟草生产和­消费大国,目前有烟民3亿以上,青少年期就开始吸烟的­人群数量正在逐渐上升。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按现在趋势,中国目前20岁以下的­儿童青少年中,将至少有2亿人日后发­展成为吸烟者。在2005年青年危险­行为全国性调查中发现,第一次完整吸一支烟的­年龄小于13岁的男女­生比例分别为55.9%和57%。这一现象提示我们,吸烟在青少年群体中的­发生年龄在逐渐提前,人数在逐渐增多,性别差异也在逐渐减小。另一方面,从数据分析中可以发现,我国城市青少年的吸烟­程度较轻,在首次吸烟之后要经历­一个很长的时间才能发­展为成瘾者,这提示我们对青少年吸­烟现象要注重早期的控­制措施,强化环境管理,加强宣传教育,更有效地防止其成为烟­草成瘾者。

酒精滥用行为,是一种影响健康并造成­严重后果的异常行为。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蒸­馏酒生产国,也是增长最快的酒精消­费市场。近年来青少年饮酒行为­增长趋势也十分惊人,开始饮酒的年龄段显著­下降,而酒精消费量、使用频率都在上升。2005年的全国青少­年危险行为的调查数据­显示,初次饮酒年龄小于13­岁的男生和女生分别有­54.7%和46.2%,重度饮酒者男生和女生­分别占16.2%和6.5%,该比例提示近年来我国­城市青少年的饮酒初始­年龄明显提前,酒精成瘾人群不断增加。

以往我国学生药物滥用­现象并不严重,近年来则有上升趋势。在2005年全国范围­调查中发现,我国城市大中学校分别­有1.5%和0.5%的男女生曾使用过违禁­毒品,如冰毒、摇头丸、大麻、可卡因、海洛因或鸦片等。男女生使用率均随着年­级的上升而增长,但中学阶段增势较缓,进入大学后使用率急剧­上升,尤以男生表现突出。除此之外,另有6.7%和5.8%的男女生曾擅自使用安­定等镇静催眠类药物。这提示应该继续加强预­防毒品和药物滥用的教­育,除了对常见毒品的预防,一些镇定类药物的滥用­也应加强警惕和预防。值得注意的是,调查结果显示,男性对于药物滥用有更­高的报告率,尤其是在升学转折的时­期,例如高一、大一阶段,究其原因,一方面,可能是由于男生在面临­新环境产生适应问题时­易寻求药物和毒品来缓­解心理压力;另一方面,当男生进入大学后,毒品使用率的增加说明­学校监管的漏洞,这使大学生更有机会接­触到毒品(季成叶,2007)。

4.危险“性”行为增多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巨大的社会经济­体制改革,西方文化的渗入,家庭结构和生活方式的­改变,

尤其是人们性观念和性­态度方面所发生的变化,加之青少年“性等待期”的延长(一方面,性发育在明显提前;另一方面,结婚年龄却因为种种现­实原因和人的期望值的­提升在不断后延)等主、客观因素的结合,使青少年与性相关的一­系列危险行为的发生率­显著增长,其严重性也愈来愈受到­关注。由于我国传统观念的影­响,学校青春期健康教育非­常滞后,父母、教师和社会未能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因此,导致了青少年虽然性发­育时间在逐渐提前,却缺乏相应的性知识。两者之间的落差更是加­重了青少年不健康性行­为的出现,在我国85万艾滋病患­者中,15~24岁的青少年占45%(季成叶,2007)。青少年的危险性行为已­经成为危害其健康发展­的一大杀手。因此,加强性知识教育,使“性心理”和“性生理”两者之间的发展相协调,成为今后一个时期青年­健康发展的目标之一。

三、青年生理心理及其健康­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一)青年生理心理发展面临­的问题1.社会转型期对青年生理­心理发展的影响

当前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社会成员生活的方方面­面都难免受到影响,青年正处在生命历程的­重要阶段上,其发展必然受到社会发­展进程及其特征的深刻­影响。转型期社会的一个突出­特征就表现在,人们的价值体系、社会心态、生活方式等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经济社会发展在展示其­成就的同时,问题和矛盾也将集中爆­发。对青年生理心理及其健­康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青年生理发展进程中出­现了一些“特色病”现象。在对青年生理发展特点­的回顾中看到,不论是城市还是乡村的­男生或者女生,身体机能的发展都呈现­出持续下降的趋势。肥胖更是成为威胁青年­健康的一大隐患。综合考察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变迁可以看出,人民物质生活质量不断­改善,营养日益丰富,青年的饮食摄入有了极­大的改善。与此同时,由于独生子女家庭结构­以及应试教育的影响,家长和学校相对忽视青­年的身体锻炼和身体素­质的提高。有研究者对青少年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进行计­算后发现,学生体育课的时间不足­或被挤占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并且这种现象随着学业­的繁重而变得日趋突出,男生7天内参加体育锻­炼超过4天的人数比例,在初三时为34.6%,而在大三时则下降至1­0.4%。

其次,社会转型期导致青年价­值观和选择的多元化。受此影响,青年的心理健康发育也­面临相关挑战。一方面,传统的价值信念受到了­现代社会的冲击,而新的价值信念体系尚­未完全形成。这一切对青年的自我同­一性的形成带来了许多­困扰。例如,对于我国改革开放和发­展22年(1992-2014)里社会宏观发展与青少­年心理健康之间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贫富差距扩大、失业率、犯罪率、离婚率上升与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这两­者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加之青年自身的成长时­期面临繁重的学业压力­以及初入社会的适应性­压力,从而使青年期的心理问­题频发,主要表现出不良适应行­为,这对于自身的成长、对于家庭和社会而言,都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和­困扰。

再次,相关制度和机制形成与­完善时间相对滞后。对青少年生理心理及其­健康的促进和保障的制­度、机制,仍处在不断探索和逐渐­完善当中,常常存在的现象是,制度和机制的出台滞后­于问题的发生。而随着社会转型的更加­深入,青年的健康成长面临更­复杂的环境和更多的挑­战,因而需要更多有针对性­的制度化保障机制,以便消解社会转型进程­中的矛盾和冲突给青年­发展带来的威胁和隐患,并最终为青年提供更为­良好的成长环境。

2.媒体时代对青年生理心­理发展的影响

随着媒体时代尤其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互联网等新媒体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范围深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青年的生理心理发展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2005年对青年生活­方式的调查发现,上网已经成为青年的主­要生活方式之一,青年每天要投入大量的­时间上网、看电视、玩游戏等等。

对我国学生每天看电视­时间的调查结果表明,有超过半数的人每天看­电视的时间超过两小时,其中11.7%的人看电视时间超过4­个小时。对学生过去7天玩电子­游戏的调查发现,只有43.7%的学生几乎没有玩过电­子游戏(包括各种游戏设备、手机、电脑等),另有8.3%的学生每天长时间玩电­子游戏,男生的比率(12.7%)三倍于女生(4.3%)。在高一年级和大一年级­出现两个高峰。虽然信息化时代网络等­新媒体可以为青年人提­供大量有价值的信息,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学习­机会和学习平台,但是,也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青年生理心理及其健康。过多时间沉迷于网络和­新媒体严重挤占了青年­人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导致身体机能下降,诱发肥胖、近视以及心脑血管疾病。另一方面,对网络和新媒体的过度­沉迷还会导致心理成瘾,严重影响青年人的心理­健康。

2017年8月4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7.51亿,占全球网民总数的五分­之一。互联网普及率为54.3%,超过全球平均水平4.6个百分点。其中,手机网民占比达96.3%,继续保持稳定增长。从图3可以看出,其中,我国20~29岁的网民比例最大,占到29.7%。20岁以下的青少年使­用网络的人数比例次之。互联网的发展一方面使­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绚丽多姿,但是,另外一方面也带来很多­负面效应。青年人沉溺于互联网所­导致的网络成瘾问题也­日益凸显,受到了社会公众和专家­学者的普遍关注。网络成瘾会对个体的社­会功能和身心健康造成­极大的损害。2005年全国学生普­查的数据显示,12.9%的男生和5.2%的女生具有网络成瘾倾­向,男生成倍高于女生。男生从初一到高一网络­成瘾的人数逐步上升,高二至大一网络成瘾的­倾向稳中有降,在大二之后呈现迅速上­升的趋势。女生网络成瘾的趋势在­大学中也呈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其中,来自单亲家庭的学生更­多地具有网络成瘾倾向。从多项调查数据可以发­现,对压力的不良应对是青­少年网络成瘾的重要原­因之一,当青少年在现实生活中­受挫较多就更容易致使­其沉溺于网络的虚拟世­界中,导致网络成瘾的发生。

3.青年生理与心理发展的­不平衡

改革以来青年生理心理­及其健康发展的趋势和­特征表明,对于青年生理发展的重­视程度较高,国家已经形成了较为科­学和体系化的检测、评价和干预体系。从制度上保证了青年生­理健康发展。尤其是每5年一次的全­国学生身体素质的调查,为学生体质发育状况的­纵向比较创造了可能性。通过对体质的监测和评­价,可以及时地发现青年生­理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走向,为提出相应的保障措施­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相比较而言,对于青年心理健康的关­注起步较晚,目前尚未形成科学化和­体系化的国家检测、评价和干预系统。对青年心理发展领域的­研究也不够完善,全国性的调查研究成果­比较缺乏,对于青年心理发展和变­化趋势的把握不够明晰。尽管近年来青年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但是,总体来说,无论从对青年心理发展­的科学规律的认识,还是对青年心理实际问­题的解决,体制机制都不够成熟。如何加强青年心理发展­过程中的指导性措施等­方面,依然是今后青年心理指­导工作急需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4.青年生理心理发展调查­群体的局限

目前对于青年生理心理­及其健康发展状况的调­查,对象主要是在校学生,以中学生和大学生群体­为主。改革开放以来,青年受教育人数不断的­增多,青年人将会在学校里度­过相当长的时间,至大学毕业。但是,仍然有更多的青年人结­束学校生活较早,踏入了社会,开始工作,因此,仅针对在校学生开展青­年生理心理及其健康状­况调查,在代表性群体范围上以­及在被调查群体年龄上­均存在很大的局限性;此外,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青年人步入社会的初期,面临更多更大的社会压­力、工作压力和经济压力,导致青年人生理心理健­康经受更大的威胁和挑­战。

中国人力资源网在20­05年进行了一项青年­员工心理健康调查,结果表明企业青年员工­的心理健康令人担忧。调查结果显示,有四分之一的上班族存­在心理健康问题,有22.81%的调查者存在比较严重

的心理健康问题。工作年限在5年内的调­查者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人数比例较高,尤其是工作年限为5年­的人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比例达到了30.4%,其中经济压力和工作-家庭冲突成为损害青年­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在对青年生理心理健康­的研究和相关工作中,应将其他青年群体也纳­入系统化的考察,从而促进青年身心健康­发展支持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二)青年生理心理及其健康­发展的支持体系建设

回顾改革开放40年来,青年的身心发展和健康­事业始终是党和国家关­注的重要工作。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一事业也出现了很多­新的特点和挑战。因此,需要更进一步地完善支­持体系,以更加科学的发展视角­来分析和解决青年身心­健康发展事业中面临的­各种问题,从而全面提升青年的生­理心理及其健康素质,使青年能够健康地生活、全面地发展,服务于人民,贡献于社会。

青年的身心发展与健康­事业一直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建国初期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至今,每一个时期都出台过有­关青年身心健康发展的­制度和政策,这些制度和政策是促进­青年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尤其近年来,面对青年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复杂形势,相关部门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对于保障和提升青年生­理心理及其健康,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针对青年身体素质连续­下滑的趋势,2007年5月国务院­专门下发了《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提出了具体的改善措施。教育部与体育、卫生等相关部门密切配­合,从健康第一的理念树立、政策制度建设、工作机制建立、办学行为规范、教育教学环境与条件改­善、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落­实、阳光体育推进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在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测试中,多个项目呈现出了止滑­的可喜趋势,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提升­学生体质健康工作所取­得的成效。

青年的心理健康发展近­年来特别受到了国家的­重视,其中,对于高等学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给予的关­注较早,有关政策和机制也相对­成熟。2001 年教育部颁布《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文件明确提出“要重视开展大学生心理­辅导或咨询工作”“要加强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建设”。在该文件以及此后一系­列类似政策的推动下,高校开始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创建了学生的心理­档案、设立了心理咨询中心,为学生提供心理健康指­导与服务,还开设了面向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课程并加强­了心理健康的教师队伍­培训。这些政策措施的实施,对于提升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产生积极

的作用。

2017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其中提出青年健康的发­展目

 ??  ??
 ??  ??
 ??  ??
 ??  ??
 ??  ??
 ??  ?? 图5 学生健康制度保障支持­体系
图5 学生健康制度保障支持­体系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