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th Exploration

当代台湾青年政治价值­观之实证研究

- 尚红娟

[摘要]台湾 15~39岁以下的青少年人­口占到社会总人数的三­分之一,他们是决定台湾未来的­重要政

治力量。本文通过实证调查发现:在李登辉、陈水扁“去中国化”教育的影响下,台湾18~34 岁的青少年群体在政治­价值观上体现出了更多­的“人造独”现象。具体表现为:政治立场上,凸显个人主义,试图以对“公平正义”的追求来构建台湾“民主”的先进;政治参与上,网络媒体成为关键性的­因素,参与政治性社团的积极­性不高;政治认同上,对蓝绿两党的态度都不­乐观,对两岸关系的认识模糊,较为重视“台湾身份”;政治意识上,以支持学运的方式赢得­执政当局的关注,倾向于“小确幸”的理想生活。

[关键词]台湾青年;政治价值观;政治认同;两岸关系

中图分类号:D675.8.69文献标识码:A DOI:10.13583/j.cnki.issn1004-3780.2018.01.007

文章编号:1004-3780(2018)01-0082-10

近二十年来,受李登辉、陈水扁的“去中国化”教育影响,当前台湾青年的国家、民族认同严重缺失,并对两岸关系的未来发­展造成严重阻碍。即便是2008年国民­党重新执政以来,两岸在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领域相继取­得重大突破与丰硕成果­的情况下,台湾社会“中国认同”的危机并未顺应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大趋势而­得到根本性的扭转(刘凌斌,2016)。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曾明确指出,“去中国化”教育是造成如今台湾社­会不安定的因素之一(新华网,2014)。

“赢得青年就是赢得未来­和希望”,台湾青少年是决定台湾­未来的重要政治力量,也是当前对台工作的重­点。据统计,2016年台湾“大选”中首投族有129万,新增投票人口有73万(中国新闻网,

基金项目:2016年上海浦江人­才计划资助项目 “台湾地区大学生政治社­会化之研究”(16PJC073)的阶段性成果。作者简介:尚红娟,博士,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台湾教育研究中心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台湾问题。

2015)。而且,2000年以来两岸议­题越来越容易成为引起“学运”爆发的原因。青少年的政治价值观反­映青年对所处社会的政­治现实与理想的基本评­价。源于海峡两岸社会政治­背景的差异,两岸青年在政治效能感、政治理想追求、政治现实的评价和两岸­关系发展等问题上的差­异也十分明显。基于此,在加强两岸青年融合,加速推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的进程中,全方位了解台湾社会变­迁中青少年群体的政治­立场、政治认同、政治参与及政治意识,对于我们真实了解台湾­青少年的政治社会化路­径及“人造独”的建构效果,改进对台湾青少年工作­的方式方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研究方法

目前对于“政治价值观”的内涵和研究对象的看­法主要有三种(王惠岩,2006):一是侧重从哲学角度出­发,认为政治价值观是价值­观在政治领域的具体表­现,是价值观的一个方面或­组成部分,但仍是抽象的政治信念­或是观念。二是侧重从政治学角度­进行研究,将政治价值观作为政治­文化结构中的一个层次,认为政治价值观就是政­治价值评价,是人们对政治世界的看­法。它包括看待、评价某种政治系统及其­政治活动的标准,并由此形成的政治主体­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的选择标准(李辉,2011)。三是侧重从教育学角度­进行研究,采用“政治观”的表述将其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部分,认为“政治观”是人们对政治基本问题­的看法和态度,是思想政治素质的集中­体现,突出强调其思想政治的­意义。本文对于台湾青少年政­治价值观的研究主要从­教育学角度展开,考察其对台湾社会基本­政治问题的看法、认同度和参与意识等。

本研究以18~34岁的青年群体为研­究对象。围绕两岸青年交流与合­作的问题,课题组先后于2015­年1月、11月,2016年12月赴台­湾,对台湾政治大学、淡江大学、成功大学、义守大学、铭传大学、东华大学、台中科技大学、台湾大学、台北市立大学、辅仁大学、开南大学、龙华科技大学以及台湾­社会青年团体,共计约250人进行了­面访。与此同时,还专门赴中国大陆台湾­学生数量较多的暨南大­学以及广州中医药大学,与台湾大学生进行了座­谈。此外,针对两岸的台湾青年分­别开展了民意调研,台湾地区委托民调公司­进行,样本量为1046份;大陆地区以上海为主,同时有北京、广州等地,主要以微信问卷和纸质­问卷形式,共收到300份问卷。结合数据分析与大量的­访谈内容,就台湾青少年目前的政­治价值观从政治立场、政治认同、政治参与及政治意识四­个层面进行梳理与分析。

二、研究分析

政治价值观是人们对所­处社会的政治制度和政­治生活的基本观点,是对政治现实和理想的­基本评价,它受制于所处的社会政­治环境,并集中表现于人们的政­治参与意识与愿望之中(黄凯峰,

2007)。基于区域分布不同,本研究试图将台湾岛内­和中国大陆的台湾青年­群体进行分别的研究。结合调研数据与访谈内­容来看,生活在两岸的台湾青年,其政治态度与行为方式,政治参与与社会认知的­确存在一定的差异,但也有很大的共性。以下就台湾岛内青年和­大陆地区的台湾青年进­行分别的论述。

(一)在台湾岛内的台湾青年­状况

台湾岛内的青年是“互联网一代”,门户网站是其获取资讯­的最主要媒介;电视则是其获取大陆新­闻最主要的途径,尤其是对网络电视的使­用极为频繁。台湾岛内青年的个人主­义倾向较为明显,对他们而言,目前乃至十年后,最为关注的都是就业收­入和个人发展前途问题;仅有10%的青年在业余活动中会­参与社团活动。

台湾岛内青年对社会新­闻、台湾政治的关注度高于­休闲娱乐、时尚文化;对台湾当前政治环境的­满意度不高,尤其是蓝绿政党间的恶­性竞争;认为贫富分化、经济的缓慢发展是当前­台湾急待解决的社会问­题。台湾岛内青年较为偏向­支持民进党,同时,也有超过三成的台湾青­年没有明确的政党偏好。台湾青年倾向于依赖公­民运动的方式来解决社­会争议,对“太阳花”之类的学运抱有一定的­幻想,将其视为公民社会发展­的“先进”产物。以下从政治意识与行为­方式、政治参与社会认知两个­层面进行具体分析:

1.政治意识与行为方式

(1)互联网是台湾青年获取­咨讯的最主要媒介80.79%的台湾岛内青年通过互­联网获取资讯,其比例远高于电视(占71.38%)、资讯交流平台(占33.22%)的使用。其中,电视是台湾青年获取大­陆资讯的最主要媒介(约占65%),对网络电视的使用频率­最高,其比例为61%,其它媒介依次为门户网­站(占60.47%)以及PTT、Facebook、line等资讯交流平­台(占21.77%)。使用较多的软件分别是­网络电视(占51.9%)、百度(占46.5%)、优酷(占39.6%)、微信(占28.5%)、淘宝(占26.5%)。(2)就业收入与个人发展是­台湾青年目前,乃至十年后都较为关注­的议题台湾岛内青年目­前最为关注的问题是个­人的发展,诸如就业与收入(占43.4%),好的发展前途(占29.1%)等,对于社会所提供的福利(占16.3%)、教育制度(占2.5%)等较为不关心。对他们而言,十年后,最为担心还是薪资收入­是否能满足个人希望的­生活方式(占50.1%),以及是否还能拥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占32.8%)。对于是否结婚,或者自己与伴侣的工作­地点,可能分隔两地的生活方­式都不是很在意(比例都在8%以下)。

(3)台湾青年对社团活动的­参与性不高90.4%的台湾岛内青年在业余­活动中,都未参与社团活动;对政治性团体的参与率­最低,仅为0.4%,参加学术文化团体的比­例较高(占3.7%)。

2.政治参与与社会认知

(1)台湾青年对社会新闻(占45.42%)、台湾政治(占39.49%)的关注度较高;而对时尚生活(占23.37%)、体育赛事(占18.33%)较为不关注。

(2)台湾青年认为,目前台湾社会发展面临­的较为突出的问题,依次是蓝绿政党竞争(占35%)、社会贫富分化(占32%)以及经济发展缓慢(占27%),对于教育发展较为满意,仅有6%的人认为存在教育改革­混乱的现象。

(3)近四成的台湾青年支持­民进党(占37.5%),对国民党的支持率为1­8.6%。同时,也有超过三成(占35.01%)的台湾青年对两党的认­同度都很低。8.3%属于中间派,他们会根据现实情况确­定自己的支持立场。

(4)台湾青年认为,公民运动(占57%)比政治协商(占32.8%)更能够有效地解决社会­争议。

(二)在大陆的台湾青年状况

在大陆的台湾青年业余­活动以休闲娱乐为主,对目前在大陆的生活满­意度较高;参与社团活动的积极性­较高,比较倾向于参加学术文­化团体。在生活中,他们获取信息最常用的­媒介是资讯交流平台,对大陆新闻的关注多于­台湾新闻,与大陆的同学或是同事­相处较为融洽。台湾青年对大陆社会的­融入度不高,其社交网络仍以台湾人­为主,继续留在大陆深造的意­愿比较强烈。

在大陆的台湾青年,对国民党的支持度高于­民进党,六成以上没有明显的政­党偏向。在他们看来,蓝绿政党的竞争、经济发展缓慢和政府治­理能力不足是阻碍台湾­社会发展的三大重要问­题。在大陆的台湾青年对政­治选举的关注度不高,政治参与度较低,“九合一”选举中仅有10%的人参与投票,对政党之类的政治性团­体缺乏一定的参与积极­性。台湾青年对于台湾社会­的认同度很高,较为重视“台湾身份”,并在一定程度上认为大­陆的发展落后于台湾。以下从政治参与与对大­陆的认知、政治认同与行为方式两­个层面进行具体分析。

1.政治参与与对大陆的认­知

(1)在大陆的台湾青年政治­活动的参与度不高在大­陆的台湾青年中超过六­成的人,业余活动都是以休闲娱­乐(占66.32%)为主,是学习充电、社团活动的两倍。尤其是23~28岁这个年龄阶段的­青年,对休闲娱乐的参与度最­高(占77%),陪同家人和参与政治活­动的比例则最低。但是,已婚青年则更倾向于陪­同家人(占39%)。18~22岁年龄段的青年政­治参与度最高(占9.4%)。

(2)学历越高,参与社团活动,尤其是政治性团体的意­愿越低接近一半(占47.2%)的台湾青年没有参与社­团活动。就参加的社团而言,学术文化团体的参与度

最高(占26.22%),经济业务团体(占16.8%)和公益慈善团体(占15.4%)的比例相当,宗教性团体的比例为1­0.14%,政治性团体的参与度最­低(占3.5%)。

其中,年龄越大,参与社会团体,尤其是学术文化团体、政治性团体的意愿越低。高中职及以上学历群体­而言,学历越高,参与社团活动,尤其是政治性团体、宗教团体的意愿越低;相反,参与经济业务团体、公益及慈善团体的意愿­越高。高中职学历群体的政治­性团体参与度最高(占13.3%),专科大学学历群体参与­度最低。

(3)在大陆的台湾青年较为­关注大陆的新闻39%的大陆台湾青年,在网络上较为经常浏览­两岸的新闻(占38.62%),对大陆新闻关注度的比­例为27.59%,高于台湾新闻的关注度(占19.31%)。(4)在大陆的台湾青年对目­前的大陆生活满意度较­高41.72%的大陆台湾青年对目前­的大陆生活表示非常满­意或者比较满意,较为失望和很失望的则­仅占到15.86%。约四成的台湾青年对所­处的大陆生活状态表示­一般。

对于自购房产一族而言,满意度最高,寄宿家庭一族的满意度­最低。以身份而言,学生族的满意度最低,研习族的满意度最高。以学历层次而言,拥有高中职学历的青年­满意度最低。就年龄阶段而言, 23~28岁的青年满意度最­高,超过50%,女性的满意度也远高于­男性。(5)台湾青年对大陆社会的­融入有待提高台湾青年­在大陆的生活社交圈仍­以台湾人为主,55%的朋友是来自于台湾,大陆的朋友占到三分之­一左右(占35%)。高中职学历的青年,其台湾朋友的比例达8­6.67%。三分之二的台湾青年目­前与周围的大陆同学或­同事相处得很好,关系非常融洽或较为融­洽的比例占到66%。还有近三分之一的台湾­青年表示关系一般,有距离感,很难融入,没有共同语言。13.5%的台湾青年对大陆社会­接触很少,表示缺乏共同语言,很难融入,与周边的大陆人群存有­一定的距离感。(6)台湾青年赴大陆的意愿­受他人影响较为明显台­湾青年来大陆学习或就­业的原因,受到他人影响或安排的­占24.65%,仅次于就业市场的吸引(占37.5%),24.9%的台湾青年赴大陆仅仅­是机遇巧合。其中,家长学历层次越高,台湾青年越易受他人影­响或安排。女性青年更易受他人的­影响或是安排,其比例是男性青年的两­倍;此外,18~22岁这个年龄阶段,特别是专科大学层次的­青年也最容易受到他人­的影响。(7)在大陆的台湾青年获取­信息最常用的媒介是资­讯交流平台在大陆的台­湾青年获取信息的三大­主要渠道,依次是资讯交流平台(占62.76%)、门户网站(占57.59%)、电视(占32.76%)。此外,与他人当面交流的频率­也较高(占25.52%)。相较而言,

他们对报刊和广播的使­用率较低,比例分别为14.48%和7.93%。其中,女性青年、已婚青年、在职工作者对电视的依­赖高于平均水平。而且,年龄越大,学历越高,对电视的依赖程度也越­高。(8)台湾青年继续留在大陆­的意愿较高有46.21%的台湾青年,继续学习或者就业的首­选地是大陆,其次是欧美,然后是台湾。年龄越大,继续留在大陆的意愿越­强(占48.78%)。65.52%具有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群体,尤其愿意继续留在大陆。有76.92%的台湾青年愿意继续留­在大陆研习,继续留在大陆工作的意­愿(占42.34%)低于继续就学的比例(占45.68%)。

(9)年龄越大,学历越高,受学校教育影响也越深,工作群体和已婚青年受­学校教育的影响也远高­于学生群体和未婚群体。

2.政治认同与行为方式

(1)对国民党的支持度高于­民进党在大陆的台湾青­年对国民党(占30.69%)的支持率远高于民进党(占7.59%)。但同时对于两党的满意­度都不高,六成以上表示没有政党­偏向(占61.72%)。初中以下学历较为倾向­于民进党。(2)台湾青年认为蓝绿政党­间的恶性竞争严重影响­台湾社会的发展在大陆­的台湾青年认为,台湾目前发展面临最严­重的三大问题中,认为蓝绿政党恶性竞争­的比例(占35.6%)远远高于经济发展缓慢(占19.20%)以及政府治理能力不足(占15.60%)。对于其他诸如国际环境、大陆发展的影响、社会贫富分化等问题,比例均低于8%。(3)台湾青年对政治选举的­关注度不高37.93%的台湾青年对政治选举­比较关注和很关注;持有一般态度的比例为­40.69%,超过五分之一的青年对­政治选举不关注或是不­太关注(占22%)。2015年的“九合一”选举,有近90%的青年未参加投票。就投票群体而言,年龄越大,学历越高,投票率越高,女性青年和已婚青年投­票率高于男性和未婚青­年。政治性活动仅占其业余­活动的5.9%。与此同时,在参加的社团活动中,参与政党之类的政治性­团体也仅仅占到3.5%的比例。

(4)台湾青年对台湾社会的­认同度很高有92%的台湾青年认为台湾的­居住条件较优于大陆,约35%的台湾青年认为大陆地­区的生活品质与台湾有­一定的差距。34%的台湾青年认为大陆的­生活水平比想象中的好­很多;23.18%的人认为大陆社会的经­济发展与台湾有相当的­差距。年龄越小,对台湾社会的认同越高;其中未婚群体的认同度­明显高于已婚群体;学生群体也高于工作群­体。

(5)约五成的台湾青年对于“大陆经历”1体会不深,其对于两岸服贸协议、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等两岸经济议题始­终没有意见。21.45%的台湾青年在去大陆后,对于两岸服贸协议、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等两岸经济议题的­看法略有调整,较为倾向赞成。18.69%的人明确表示坚持原有­立场;11%的人调整看法则是倾向­于反对。约四成的台湾青年对经­济议题不关心,始终表示没有意见(占43.6%)。

(6)“大陆经历”对台湾青年“身份认同”“国家认同”建构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大陆经历”后,有25.8%的台湾青年仍然坚持自­己是中国人,认为台湾和大陆是不同­国家的比例为19.08%,有9%的台湾青年表示调整为­较为赞成自己是中国人。台湾青年维持自己对身­份认定的原有看法主要­基于对台湾社会的热爱(占26.57%),与大陆人接触的感受(占18.45%)影响度高于其所受学校­教育(16.24%)的因素比例,被大陆社会经济发展所­影响的比例为12.18%。

三、研究结论2

基于上述对台湾岛内和­大陆不同区域的台湾青­年,在政治态度与行为方式,政治参与与社会认知方­面的分别研究,我们可以综合看出台湾­青年其政治价值观的共­性,以下分别从政治立场、政治参与、政治认同、政治意识四个层面展开。

(一)政治立场:提倡个人主义,追求“公平、正义、民主”的价值观

台湾青年个人主义倾向­明显,较为看重的是物质化的­追求,个人的就业收入与发展­前途始终是其关注的重­点。就业地与薪水是其关键­的考量标准;对欧美等发达国家,以及大陆北京、上海等发达城市的向往,主要原因是因为这些城­市看起来比较繁荣。

台湾青年较为重视个人­的生活状态,政治立场对其就业观的­影响不大。台湾青年对两岸的统合­议题关注度不高,他们认为,大陆对台的“优惠让利”与两岸关系的发展是两­回事。“大陆经历”对台湾青年的身份认同­及“统独”立场的形成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学校所受的“去中国化”教育以及他们对台湾社­会的热爱是其建构“政治认同”的主要因素。

台湾学生竞争压力不大,大学录取率与入学率都­很高。超过五成以上的台湾青­年,其业余活动以休闲娱乐­为主,学习充电的主动性不够。台湾青年对就业前景非­常的乐观。在他们认为,获取一份工作很

1“大陆经历”主要是指自愿参与大陆­官方或民间机构主办的­以增进两岸青年认识,加深了解为目的的各类­参访、联谊以及学术团体活动。包括个人到大陆求学、研习、就业等经历。

2文章的研究结论不仅­仅是对民调和问卷统计­分析的归纳,特别是结合了前后两次­赴台的访谈座谈内容,包括对大陆地区,尤其是上海和广州两地­台湾青年的调研。

容易,关键看是否符合自己的­兴趣和预期。因为台湾社会缺乏一定­的公平性,就业过程中有很多的“关系户”影响竞争的公平。基于此,台湾青年在一定程度上­对执政当局极其不满,对其目前的工作收入尤­其不满意。除非家里有规划,座谈到的多数学生对自­己的就业没有任何的想­法,就业后工作更换频率很­高,平均1.3年就要换一次,事实上也能很快再就业。

台湾青年中“学非所用”的现象普遍,多数学生的四年大学生­活以“混”为主,毕业后转行现象较多;同时,继续深造的人越来越少,认为读书的成本与毕业­后的年薪不匹配,硕博士招生难已经成为­台湾高等教育的一大问­题。

(二)政治参与:政治性社团活动参与度­不高,网络媒体是影响其政治­参与的关键性因素

超过一半的台湾青年每­天都去看“PPT”“TBS”。他们表示柯文哲之所以­当选台北市长与其团队­对网络媒体运作有直接­关系。在台湾高校座谈中,在校的学生表示,他们基本是通过网络媒­体的宣传了解候选人的­情况,由此决定了自己的投票­意向。

台湾青年获取资讯的最­重要媒介是互联网。“脸书”和“PPT”是台湾年轻人获取咨讯­的最主要渠道;尤其是后者,正反面资讯都有。“PPT”是台湾社会25岁以下­青年最主要利用的软件。

台湾青年参与社团活动­的积极性不高,以经济商务型、公益慈善型为主,政治性团体的参与度最­低。2016年前,台湾地区发展国民党志­愿者的成效很低,青年群体对国民党发展­前景有很大的担忧。

(三)政治认同:热爱台湾,本土化教育根深蒂固,对“台湾人身份”较为看重

台湾青年对台湾社会的­认同,不仅是对台湾这块土地­的热爱,更是发自内心对台湾社­会文化的认同。台湾青年普遍认为两岸­在生活方式、价值构成、理想追求等文化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多数台湾青年认为大陆­的生活水平以及民众素­质在一定程度上落后于­台湾。

台湾青年非常在意自己­的“台湾人”身份,尤其是在美国等国际区­域,希望不会被误认为是中­国人,自认为“台湾人”相较于中国及中国人的­国际声誉会好一点。李登辉的本土意识教育、“去中国化”已经让台湾的年轻人对­大中华概念模糊,对青年的台湾意识灌输­已经根深蒂固。两岸的青年交流在20­08年之后才开始有所­起步,工作的方式方法,交流的深度与广度,交流对象的个性化需求­可以进一步做细,做得贴切民意。

台湾青年对台湾社会的­发展充满自信,较为认可大陆当前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认为两岸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大陆发展得非常快速,貌似已经超过当前的台­湾,但是也不尽然。他们认为,自由贸易协定的签订对­台湾或许是一个转机,台湾对此不一定要有动­作,台湾未必会输给大陆。

台湾青年的国际视野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对于大陆,无论是地理历史以及人­文,还是社会制度、经济发展等方面的了解­非常有限。同时,对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社会情况了解也不是很­多,更多关注的是

台湾自身,他们走出台湾的意愿不­高。

(四)政治意识:对学运的支持度较高,寄希望于公民运动引起­政府及政党对青年群体­的关注

台湾青年对社会政治关­注度不高,参与尤其不足,业余生活中的政治活动­很少。但是,他们恰恰是容易被激起­的一股力量。“太阳花学运”中,很多学生和社会青年多­是即兴的参与,并非长久的、有计划的预谋,学运后,大部分人都很快回归正­常的生活。

台湾青年认为公民运动­比政治协商更能有效解­决社会争议。台湾的未来发展寄希望­于社会运动,通过如此方式来表达诉­求,让政府知道年轻人需要­什么。他们谋求政治出路,博得知名度,吸收新型的公民力量等,都是学运对于年轻人的­吸引。学运对于民进党和国民­党都是一种挑战,在他们看来,“太阳花学运”已经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争取中间选民的认同,学运的诉求与中间选民­非常相近。

台湾青年认为,“太阳花学运”的主要原因是对台湾社­会不满的发泄,要凸出执政者的无能;是对政府的不满,不是对大陆的不满。两岸往来的“红利”一直被少数人垄断,南台湾的人会如此考虑。南北部发展的差异,导致人民对政治议题的­看法不同。他们只是打着反对“服贸”的旗号,呼吁社会的公平正义,增加政府行为的透明度。

台湾青年认为台湾政府­治理能力不足,导致经济发展缓慢,社会贫富不均,加之政党恶斗,对蓝绿两党认同度很低,将之视为“烂苹果”。多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期许第三势力给台湾发­展带来生机。“九合一”选举放弃国民党的候选­人,是发泄自己不满情绪。对于自己经济状况的不­满,以投票的形式表达。马总统未能兑现当选的­诺言。

台湾青年对蓝绿两党的­满意度都不高。在大陆的台湾青年较为­支持国民党。在岛内的台湾青年较为­支持民进党,认为民进党比较亲民,喜欢沟通,易于接受新的资讯和力­量。国民党比较官僚,论资排辈。但是,多数年轻人更认同的是­候选人,而不是蓝绿的问题。普遍的来讲,是选人不选党。

四、对策建议

基于对当代台湾青年政­治价值观的实证调研,我们发现在当代台湾青­年的政治社会化过程中,学校作为政治教育的主­要载体,发挥了决定性的影响。台湾当局对课纲的多次­修订,尤其是20世纪李登辉、陈水扁时期的“去中国化”教育是塑造当代台湾青­年政治价值观、价值认同、两岸观的关键性因素。目前台湾青年的政治价­值观对两岸关系的发展­提出了很大的挑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国家的统一不仅仅在形­式上,更重要的是心灵契合”(中国青年网,2014)。因此,台湾青年是当前对台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两岸青年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发展对彼此减­少隔阂,增进认同十分必要。我们需要秉持两

岸一家亲理念,改进和完善两岸青年交­流的方式方法,在此过程中要尊重台湾­现有的社会制度和台湾­同胞生活方式,率先同台湾青年同胞分­享大陆发展的机遇,更好地发挥“大陆经历”对台湾青年构建“身份认同”的有效性;在扩大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实现互利互惠的过程中,逐步为台湾青年同胞在­大陆学习、创业、就业、生活提供与大陆青年同­胞同等的待遇,增加台湾青年同胞的福­祉(新华网, 2017);同时也要高度警惕当前­民进党的诸多“台独”化教育对未来台湾青年­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此外,在台湾青年政治社会化­的过程中,我们也要审慎思考如何­有效务实地发挥高校、民间机构在两岸青年文­化教育交流与合作中的­作用,在弘扬中华文化,促进心灵契合的同时,消解“台独”可能对台湾青年产生的­负面影响。

参考文献

黄凯峰,2007.当代政治价值观研究新­取向[M].上海:学林出版社:26.李辉,2011.当代中国青年核心政治­价值观的理论探讨[J].中国青年研究(06):24-30.刘凌斌,2016.台湾青年的政治认同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J].青年探索(01):97-102.王惠岩,2006政治学原理(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37.新华网,2014.连战:“去中国化”教育造成如今台湾社会­不安定[EB/OL].[2014-11-16]http://www. chinanews.com/tw/2014/11-16/6781622.shtml.

新华网,2017.习近平:有信心挫败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图谋[EB/OL].[2017-10-18]http://news.163. com/17/1018/11/D11EAF5500­01899O.html.曾盛聪,2001.海峡两岸青年政治价值­观异同比较[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05):1-5.中国新闻网,2015.2016年台湾“大选”投票人口增73万首投­族129万[EB/OL].[2015-09-17]http://www. chinanews.com/tw/2015/09-17/7528959.shtml.

中国青年网,2014. 习近平:“一国两制”会考虑台湾现实[EB/OL].[2014-09-27]http://news.youth.cn/ gn/201409/t20140927_5783281_1.htm.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