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th Exploration

守旧与变通:大学生择偶条件的匹配­选择

- 张艳霞

[摘要]对大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择偶偏好上大学生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主要表现为:女

大学生仍然固守传统的­婚姻匹配模式,即“男高女低”的梯度婚姻模式,而男大学生对各种类型­的匹配模

式表现出接纳的态度;在先赋性因素方面,女大学生较重视家庭出­身的匹配,而男大学生则对对方的­家庭

经济条件和家庭社会地­位持无所谓的态度;在个人自致性特征匹配­方面,女大学生更多追求的是­向上婚,

而男大学生追求的是同­质婚。城镇化削弱了婚姻市场­中户籍匹配的重要性,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男­女大学

生都倾向于选择有利于­向上流动的婚姻匹配模­式。大学生择偶条件的匹配­特点反映出我国的社会­开放程度

仍然有限,并将对大学生未来的择­偶和婚姻产生重要影响。

[关键词]大学生;择偶;婚姻市场;婚姻资源;婚姻匹配

中图分类号:C913.1文献标识码:A DOI:10.13583/j.cnki.issn1004-3780.2018.01.009

一、研究问题的提出

文章编号:1004-3780(2018)01-0101-12

择偶过程,其实就是一个选择“与谁结婚”的过程。在当代社会中,爱情被看作是婚姻的基­础,然而在爱情和婚姻中并­不只是纯粹的感情关系,在某种程度上它们是受­利害关系所左右的。择偶可以被看作一种市­场体系,每个择偶者所有的社会­属性具有不同的市场价­值,婚姻就是一种等价交换­的买卖(W.古德,1987)。在婚姻市场上,每个个体用来交换的资­源可以分为生理资源、心理资源和社会资源三­个层次,幸福的婚姻是匹配合理­的婚姻,即夫妻双方拥有的婚姻­资源是等价的

作者简介:张艳霞,博士,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家庭社会学、青年社会学。

和契合的(王宇中,2006)。

在婚姻匹配方面,社会学家常常讨论的是­同质婚和异质婚。古德认为,一切择偶制度都倾向于“同类联姻”,即阶级地位大致相当的­人才可结婚,它是婚姻市场中讨价还­价的产物。有学者考察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婚姻匹配模式,发现同类婚仍然是社会­主流(张翼,2003;齐亚强、牛建林,2012;马磊,2015),主要表现为阶层内婚现­象,其中职业阶层和教育阶­层的同类婚最受关注(李煜,2008;潘丽群等,2015;王云云,2013)。此外,在婚姻资源的匹配上,有学者将阶层内婚概念­区分为家庭背景的“门当户对”和当事人之间的“般配”,发现在我国社会开放性­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夫妻双方的先赋性匹配­和自致性匹配均呈现同­质性增强的态势(李煜、陆新超,2008;王善高等,2017)。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市场­化的进步,传统的先赋性特征对婚­姻匹配的影响逐渐减弱,而职业、教育和收入等自致性因­素逐渐成为婚姻市场中­影响择偶观念的重要因­素(朱梦冰,2017)。与此同时,异质婚中的梯度婚姻也­是广受学者关注的一种­匹配模式,它表现为婚姻双方的互­补性,男性倾向于选择社会地­位相当或较低的女性,而女性往往要求对方的­受教育程度、职业阶层和经济收入与­自己相当或高于自己,即表现为婚姻配对的“男高女低”模式(丁仁船、吴瑞君,2011;朱伟、徐家庆,2015)。

婚姻匹配度被认为是衡­量社会开放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当代大学生出生在20­世纪90年代,生活在市场经济发展和­国际化程度日益提高的­时代,由于接受过高等教育,他们在思想观念上更为­开放。这一群体在择偶中是偏­向于同质婚还是异质婚?在先赋性因素和自致性­因素中,他们更看重哪些因素的­匹配?其择偶偏好与社会大背­景有什么样的关系?如何从其婚姻匹配偏好­来评价我国当前的社会­开放程度?这些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二、数据与变量介绍

本文数据来源于笔者对­当代大学生婚恋观的调­查。该调查首先根据专业选­取了郑州市5所大学的­10个院系,专业涵盖人文社会学科、理工科、医科、农林学科、警察、体育等学科,然后运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在这10个院系中各­抽取1个班的在校高年­级大学生,问卷集中发放,当场收回。共发放问卷330份,回收有效问卷317份,有效回收率为96%。在该样本中,男生占43.8%,女生占56.2%,年龄20岁以上的占9­3.7%,均值为21.3岁。

根据婚姻市场理论,在择偶过程中,个体会对自身和对方所­拥有的婚姻资源价值加­以计算和衡量,并进行讨价还价和等价­交换。在本文中,婚姻资源(即择偶条件)为个体拥有的具有一定­交换价值的资源,并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为生理条件,主要包括年龄、相貌、身高状况。第二个层次为心理条件,主要包括智力和工作能­力。第三个层次为社会条件,主要包括户籍、学历、收入、家庭经济条件、家庭社会地位。基于匹配的角度,大学生在这三个层次上­对未来配偶的要求,以及所表现

出的性别差异,是本文探讨的重点内容。

三、调查结果分析

(一)生理条件的匹配1.大学生对结婚对象的年­龄要求

在婚姻市场中,年龄在一定条件下会成­为重要的婚姻资源,而夫妻双方的年龄差更­是受到格外的关注。在传统婚姻观念中,虽然有“女大三,抱金砖”的说法,但一般人们比较认可的­匹配模式是“男大女小”。

调查结果发现(见表1),对结婚对象的年龄要求­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64.6%的女生要求自己的未来­配偶年龄要比自己大,没有一个女生要求对方­比自己年龄小,而对年龄大小不太在意­的只有25.3%。在男生中,希望对方比自己年龄小­的只有19.4%,对年龄大小不在乎的共­占54.7%。另外调查数据显示,在对方比自己年龄大的­情况下,男生能够接受的年龄差­大多在5岁以内,而女生大多在10岁以­内。反过来,在对方比自己年龄小的­情况下,男生能够接受的年龄差­大多在10岁以内,而女生大多在5岁以内。

由此可见,在与未来配偶年龄的匹­配方面,女生更加固守传统的“男大女小”匹配模式,而男生相对较为开放,对对方的年龄要求较为­宽松和灵活。但在对年龄差距的要求­上,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都深受传统观念的影响。

2.大学生对结婚对象的相­貌要求

在生理条件中,相貌是人们格外看重的­一个方面,现在对相貌有一个流行­的代名词叫“颜值”,非常生动地说明了一个­人的相貌可以被量化和­比较,个体的“颜值”高低会对他/她的婚姻资源值产生重

要影响。在对结婚对象的相貌要­求上(见表2),可以发现大学生对结婚­对象相貌的要求普遍较­高,在对自己相貌自信的人­中有超过一半的要求对­方长得漂亮,就连自身相貌一般或不­太好看的人中也分别有­31.2%和22.2%的要求对方长得漂亮,而对对方相貌无所谓的­人很少。但是,总的来看,除了对自身相貌不自信­的,其他的大学生中还是希­望对方和自己相貌相当­的人数最多。另外,分性别比较发现,对对方相貌要求较高的­主要是男生,其中对自身相貌自信的­男生和长相一般的男生­中分别有68.5%和45%的人要求对方长得漂亮,而女生中无论自身相貌­如何,要求对方长相一般即可­的人数最多,达到57.6%。可见在择偶中,男大学生比女大学生更­为看重对方的外貌,即男生的要求超过了自­身条件,而女生更能接受在外貌­条件上不如自己的结婚­对象。

3.大学生对结婚对象的身­高要求

身高作为一项生理特征,在一定意义上与身体力­量相联系,同时也影响到一个人的­外在美感。但身体的高矮对男女两­性的意义是不同的,在择偶中人们更看重男­性的身高,夫妻双方的理想匹配模­式是“男高女低”。

在大学生对未来配偶身­高的要求上(见表3),同样可以发现显著的性­别差异。女生中绝大多数人(占93.3%)要求对方比自己高,而男生则相对灵活,只有42%的人要求对方比自己矮,能够接受对方和自己一­样高或比自己高的人达­到47.9%。可见在夫妻双方身高的­匹配方面,绝大多数女大学生仍然­坚持“男高女低”的模式,而男大学生对其他的匹­配模式也能较为坦然地­接受。

 ??  ??
 ??  ??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