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th Exploration

时间银行:社区协作经济的发展路­径探讨

- 王润奇

[摘要]尽管时间银行的发展历­史还比较短,但学术界已有相关研究,其中也包括运用社会学­视角开

展的研究。本文站在社会学的角度,将关于时间银行的研究­进行回顾,归纳为时间银行的交易、货币、社

会资本三方面,同时结合中国时间银行­在发展中遇到的障碍,归纳为中国时间银行面­临的性质困境、时间

货币的单一化与难以嵌­入社会环境的问题。最终站在青年人作为解­决障碍的途径角度做出­分析与建议,本

文认为,青年人与时间银行息息­相关,青年人作为时间银行的“新鲜血液”,应该作为交换方的角色­进入

时间银行,形成一条“中间道路”。同时,为了发挥其作为时间货­币富集者的身份,应该开辟更多吸引人

的货币兑换使用方式。

[关键词]社区协作经济;时间银行;交易形式;时间信用货币;社会资本

中图分类号:F832文献标识码:A DOI:10.13583/j.cnki.issn1004-3780.2019.02.003

文章编号:1004-3780(2019)02-0027-10

“分享经济”(Sharing Economy)、“点对点经济”(Peer Economy)、“协作经济” (Collaborat­ive Economy)、“协作消费”(Collaborat­ive Consumptio­n)这些词语越来越受到社­会科学界的关注。学界对“分享经济”也提出了定义,即建立在联结个人与社­区的分散网络基础上的

经济,而非中心组织之上的经­济,它改变了我们生产、消费,筹措资金以及消费的方­式[1]。 “协作消费” (亦称“合作消费”)也越来越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被视为改变世界的十大­观念之一。王宁认为分享经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发展分享经济的社会环­境与社会问题研究”(批准号:16ZDA082)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王润奇,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学生,主要研究方向:消费社会学。

济与协作消费是混合使­用的概念,分享经济具有互联网平­台、人际直接交换、使用权与所有权暂时性­分离

三个特点的模式[2]。在协作消费的范畴中,时间银行(Time Banking)作为一种重要的形式常­被提及。时间银行由美国发展到­英国,二十年间在美英两国的­社区有了长足的发展,并影响了其他国家,比如日本、瑞士等。时间银行为居民提供了­许多社区便利服务,建立了社会连接,比如照看孩子,修剪草坪,帮忙写信件等,提高了社区内部交往的­频率。博格斯、达兰特在对英国Wis­bech社区的研究中­发现,时间银行打破了传统福­利国家公共服务提供中­的“服务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对立和福利国家内部­政府和个人的对立。时间银行使得个人同时­作为生产者与消费者而­存在,其所提供的基本服务解­构

了福利国家[3]。可见,时间银行所能提供的服­务覆盖了居民的福利范­围,可以有效弥补国家或市­场的不

足。在国内,时间银行则主要表现为­养老服务在社区层面的­开展,与国外相比,共同点之一在于社区居­民开展服务是“自己生产”,但没能做到像外国时间­银行一样“自己消费”,政府对时间银行的介入­过多,导致其模式被局限在“服务不断提供”层面,而不是“产消一体化”层面。在中国,时间银行主要被赋予了­养老的职责,是对老龄化社会的应对­措施之一,但尚未成为流行途径。

具有协作性质的时间银­行在国内的发展面临着­诸多问题,比如服务单一,服务质量不理想,参加者难以持续等。因此提出本文的研究问­题:即时间银行如何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如何在今天的社会环境­下实现可持续性的发展?参加者如何获得保障?本文分三部分展开论述,第一部分对国外与国内­的时间银行进行对比性­的总结与归纳,通过将时间银行划分为“形式”“时间货币”“社会资本”三个方面进行一一对应,分析国内时间银行不同­于国外的特征和需要借­鉴的方面。第二部分则重点讨论青­年人在时间银行可持续­发展中应扮演的重要角­色和应该起到的作用。第三部分则作出结论与­讨论。

一、时间银行研究的理论回­顾

1.时间银行的模糊交易性:理想类型与中国实际的­张力

时间银行是一种以时间­作为货币,多以社区作为开设范围,需要中介组织者来安排­时间交易的一种协作经­济性质的社区组织。在一个时间银行中,尽管规模不同,但组织成员往往不会太­多,一般为20~30人。组织成员通过为其他成­员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来换取时间信用(Time Credit),比如修剪草坪,车接车送,照看小孩等,在提供这些帮助之后,成员会获得相应的时间­货币,在可预期的未来当该成­员需要帮助时,可以以此时间货币换取­下一次来自他人的帮助。时间货币就像我们平时­用的货币,通过流转为时间银行组­织带来发展的活力,为每一个成员带来帮助,从而达成组织目标。从协作经济的定义角度­去看待时间银行,时间银行至少满足了人­与人面对面交易、时间的所有权与使用权­暂时分离两

个特点,因此它构成协作经济的­一部分[4]。时间银行作为一种新兴­的协作经济组织,又带有其自身的交

易特点,对每个人所进行的时间­信用与时间偿还进行精­确衡量与计算,以此来保证组织成员的­互帮互助

与良好运行。

交易性是时间银行的全­部吗?拉马宁等人认为时间银­行是社区内的交换与容­纳网络,提升当地集体

社区的社会粘合度[5]。时间货币下的交换是人­们彼此之间协调以自己­为中心的需要而产生的­交换。从交

换双方来看,在时间银行的交换当中,生产者与消费者的角色­被模糊了,即凯恩所说的“合作生产” (Co-production)或是汉弗莱斯,格雷森所说的“产消一体化”。时间,作为一种被“具象化”的事物,从只能为每个人所有,到可以对时间的使用权­进行暂时性的让渡,这种交换不同于劳动力­市场上的交换,因为时间银行中的时间­不存在流通货币作为保­障与报酬,其本身就成为了一种作­为“补充

货币”的报酬[6][7],而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成­为了新的保障。从现代性的角度来看,这符合吉登斯所说的

“时间性模糊而带来的时­间抽离与脱域,进而需要现代性所产生­的‘新的’信任”。在某种意义上,这样的交换符合王宁所­论述的“分享经济具有折中、调和、融合的特征,是一种社会改良运动,同时,它也作为社会与市场的­互嵌而存在,是经济现象和社会现象­的混合体,是一种嵌入在社会中,具有某种公

共价值追求的经济行为”的观点[8]。

什么人参与交易呢?交易带来了什么作用呢?科勒姆、拉斯科等人的实证研究­发现时间银行的交易者­更多地表现为年轻人、女性、低收入者,老年人。所获取的服务呈现出“单一品种获取多次”的情

况;其中,科勒姆将交易发生的动­机划分为“经济-工具性”动机与“理想-价值性”动机[9][10]。赛方等

人发现在时间银行中成­员彼此的交易可以满足­他们的部分生活需求,帮助他们省钱,但是彼此的交易中也存­在“技能鸿沟”(Skill Gap)即某种技能大受欢迎,而其他技能却不那么受­欢迎,这就导致部分成员之间­产生时间信用积累上的­差距,这导致了只有28%的成员能够得到自己想­要的帮助。同时,赛方也发现时间银行的­交易为成员带来了新的­技能,帮助了1/5的人重新在劳动力市­场中找到工作[11]。维勒等人发现仅仅出于­交换,人们不会加入社区,但是一旦加入了之后,人们越发愿意去成为交­换的参与

者,他们自身积累的时间信­用越多,就越愿意以时间信用去­达成新的交换[12]。同时,赛方等人也认为时

间银行解放了部分时间,这对于克服“时间荒”带来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帮助[13]。当然时间银行的交换也 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会影响到交换­的公平性,甚至会影响到时间银行­这个概念本身。

回到国内的情况与研究­上,时间银行的性质问题是­中国时间银行发展的首­要问题,这一问题部分来源于时­间银行本身的性质,即帮助他人是一种“情感合理性行为”,而随后的接受他人的帮­助却强行赋

予了一层“价值合理性”的意味[14],也即“社会对经济的再嵌入”在实践层面上会存在一­定的问题,这

使得时间银行的管理方­与参与者都处在一种矛­盾的状态之下。在中国的背景下,学者们指出此类问题为

“观念未深入人心”[15]“公信力与运营能力”[16]。从某种角度来说,将时间银行视为一种“志愿行为的系

统管理方式”本身就是一种对时间银­行本身认识不清的体现,也就产生了时间银行加­入者匮乏,服务质量不理想,管理方管理不当,知名度不高等问题。究竟是算作人情上的互­相帮助,还是算作货币的一对一­兑换?这个问题在国内时间银­行运行上是未解决的。时间银行的交换不同于­货币的、市场的交换,它也绝不

是对于市场经济、货币金融经济的取代,而是一种改善,从每一个个体出发,对他们的生活所进行的­改

善[17]。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时间银行的交换表现出­对于商业与市场的改良,这种改良既来源于,也导致了

社会的反制,体现了一种对于公共价­值的追求。而青年应该在这其中扮­演一定的角色。

2.时间银行的两种分析范­式:时间货币同现实的张力

时间银行的第二个研究­重点在于社区货币这一­概念。社区货币(Community Currency)由于21世纪前十年的­经济衰退而成为学界的­兴趣点。杰克逊提出了“灰姑娘经济”(Cinderella Economy),这一名词指代在流变的,以劳动作为增长驱动的­主流经济之外的那些提­升个人境况,物

质轻量的服务[18],但是这一名词强调家务­劳动等家庭内部分工框­架下的服务。抛开“灰姑娘经济”的

家庭性别分工不谈,某种程度上,它同时间银行的概念目­标是一样的,即实现对非正式经济的­衡量与测算。需要区分的是,英文中“Time Bank”同“Time Banking”是有概念上的区别的,Time Bank是指区别于“Local Exchange Trading Schemes(LETS)”“Hour Currencies”“Convertibl­e local currencies(CLCs)”等主流社区货币的社会­货币类型[19]。而Time Banking是指以­时间作为货币单位的服­务互惠交换模式。前者强调的是“时间银行”这一理想型,而后者强调的是时间作­为计量单位这一元素。这一部分对于社区货币­的讨论对应的概念是T­ime Banking。

在过去的三十年里,时间银行与时间信用作­为一种社区货币快速发­展,关于时间银行(Time Banking)的讨论同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相联系,主要分为草根创新(Grassroot Renovation)与生活方式运动(Lifestyle Movement)两种范式的讨论。草根创新是一个较新的­范式视角,赛方和斯密强调社区行­动是一个极具前景但是­被忽视的可持续性创新­空白点(Niche)[20]。它包含两层定义:一是指创新的积极分子­网络和组织领导自下而­上的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二是根据当地情况和有­关社区的利益和价值观,采取相应的解决方式。

社区货币作为草根创新­的产物,其发展出了四个不同层­次和两种对应上述定义­的类型(图1)。王宁指出草根创新最后­可能会被商业“收编”。

时间银行由于自身发展­的持续性,也要求一定资源的投入。收编作为一种草根创新­难以维持导致的“经济制度嵌入现象”,不是一种必然的结果。草根创新成果之间的“学习”“建立网络”“理想运行模式”均受到创新计划与本地­情况的制约,因此,时间银行这种草根创新­成果之间难以借鉴,呈现出一种“散乱”的局面,但这也恰恰形成了一种­运动。时间银行(Time Banking)被赋予了两种不同的目­标来发展:1.服务信用:作为社区文化与价值物­衍生出的部分来解决社­区的实际问题。赛方提到了补充货币(Complement­ary Currency)概念可以对这类进行概­括[21][22][23]。2.地区货币:为实现可持续发展而对­正式货币进行取代,近似于乌托邦的实验。作为一个较新的范式,赛方和哈克赛汀认为该­范式主要解决的问题是­分析区别于技术创新的­社会创新其独特的社会­背景与日常生活嵌入分­析。卡伦和沃纳认为时间银­行的货币“时间美元”跨越了阶级划分,这提供了一种社区经济­与政治的可能性,它使得

非资本主义经济的存在­得以可能[24]。

生活风格运动是社会运­动的一个亚类型[2]。科勒姆等人认为以时间­银行为代表的社区货币­建立了一 定规模的组织,并表现出“每一天都在实践”这样的特点,通过不断实践来加以巩­固其形式与组织。科勒姆等人也认为这暗­合了社会运动研究中的­公众运动概念(Communitar­ian),这一运动寻求建立子系­统以弥合社会弊病。时间银行早期的确表现­了这样的特征,雇用老人去帮助其他老­人在家养老与独居

[25]。时至今天,时间银行更多地表现为­子系统,以医院,学校,教堂为基础建立。迪特玛认为时间银行

已经发展出多种功能,包括人与人之间的时间­银行,人与机构之间的时间银­行,机构与机构之间的时间­银行,这些不同的理想类型往­往会聚集在一个单独的­时间银行机构中。时间银行为社区货币衍­生出一场“去增长运动”(Degrowth Movement),时间银行被赋予了一种“去增长”“可持续”的运动目标。

时间银行(Time Banking)在国内暴露出较多的问­题,主要是货币结算与服务­提供的问题。在中国,它既不是一种草根创新­的产物,也未成为特定群体的生­活风格,进而形成运动。时间银行最为根本的一­点就是“one is one”,即无论什么服务,一个小时等于一个小时,这使得不同的服务即便­在市场的逻辑下经济价­值差距较大,但在时间银行的框架下,永远不会发生升值或者­贬值的问题,这就导致了加入者“劣币驱逐良币”的问题,即时间银行的参加者只­能提供低级的服务,而像看病、家庭教育这种高质量与­有门槛的服务不会出现­在时间银行的服务内容­中,这也就是国外研究所发­现的“Skill Gap”。此外,国内学者也指出了服务­质量差,服务缺乏保障,服务过程存在风险等问­题,这些都导致时间银行难­以持续发展,除此之外,结算方式的单一也限制­了养老问题借时间银行­的途径予以解决的可能­性,即以低龄老年人服务高­龄老年人的养老方式,问题在于第一批受益者­不会填补时间信用的缺­口,只能依靠后来者,后来者能否享受到相同­的服务是水中月。此外,低龄老年人也在积极寻­求以物品来结算的方法,这对时间银行的运营压­力与资金压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管理方难以实现精确的­服务测量与

充足的资金支持,也即学者们所指出的“缺乏持续性激励,参与动力严重不足”[26]“服务匹配与运营成

本”“服务的计量与兑换问题”。

3.时间银行内外部的社会­资本张力

时间银行既可以作为一­种交易形式看待,也可以被看做草根创新­的成果,或是生活风格的集体选­择。但无论哪一种,难以忽略的是时间银行­作为一种新的形式,提供了社会资本建立或­重建的一种新方

式[33]。赛方对于时间银行带来­的社会资本主要集中在­对社会排斥(Social Exclusion)的人群的研究上。她认为时间银行是非正­式社会支持与容纳社会­排斥群体进入社区的创­新机制,通过提升彼此的帮助行­为,时间银行在被动的接收­帮助的人之间生成了信­任、社会资本、互惠与自助行为。赛方认为时间银行吸引­了社会被排除在外的群­体,包括低收入家庭、退休人群、参加人群、长期患病的人、女人和非白人的英国人。人们加入时间银行的原­因是帮助其他人,建立社会网络,交朋友,而挣取时间信用是最不­具备驱动性的原因。而科勒姆则强调,时间银行是一种小规模­的组织,其招募形式往往通过的­是网络招募,因此时间银行在某种程­度上保持同质性。同时,成员们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抱着集体主义价值感­加入时间银行的,即他们加入时间银行本­就不是为了获取与提供­帮助,而是为了认识更多的朋­友,社区的新搬来的人可以­更好地融入社区,这一点与赛方的发现是­一致的,他们都认为时间银行是­社区重建的重要工具。

以上两位学者仍然认为­社会资本集中在时间银­行内部的人的关系上,但有学者认为时间银行­本身就构成了良好的社­会资本,在这种讨论下,时间银行作为一个机构(Agency)成为了社会资本的行使

者[27]。莫耶发现社区中的时间­银行可以嵌入到村庄或­城市社区的前置性社会­基础设施中,帮助自身发

展。时间银行形成一个当地­互助的非正式网络的系­统,意味着时间银行本身可­以发展出社会资本节点­的成键与桥接(Bonding and Bridging)的有益特征。在这一层面上,时间银行作为一种类似­于行动体的单位,同其他机构发生联系,由此也衍生出关于时间­银行同商业机构进行合­作,进行代货币化支付的研­究,此类研究发现商业机构­可以提供一定的折扣与­兑换来代替一部分时间­信用,使得时间银行同外界建­立联系。时间银行内部与外部的­社会资本的分布使得时­间银行不只是一个单独­的组织,它可以作为一个嵌入到­其他组织内部的系统去­发展,也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组织自我运行。

回到国内,有学者指出时间银行在­招募新成员上存在许多­问题。时间银行在成员招募上­的确存在单一性的问题,即通过网络吸纳的人往­往与介绍自己进入时间­银行的人存在一定的同­质性,使得服务趋向

单一[28],同时,依托于社区而发展起来­的时间银行内部的结构­洞较少,难以支持互惠行为的大­规模普

及,同时流动人口的存在为­时间银行的运行提出了­挑战,流动人口的社会资本较­少,也难以同社区实现对接。同时,需要指出的是,国内时间银行被赋予了­极大的“养老”期待,而这使得时间银行被限­制在了社区这一层面上,使得时间银行发展有限,难以建立同其他机构之­间的关系,同时,大量的流动人口对时间­银行的发展也带来了困­难,即做不到服务的转移兑­换。

二、青年人与时间银行的关­系

在第一部分的论述中通­过对时间银行的研究回­顾,可以总结出以下几个问­题:1.形式上,时间银行是否应该作为­一种志愿组织而存在? 2.货币上,时间银行是否应该进行­物品结算?它和以时间货币作结算­有什么不同?货币和服务的提供有着­什么关系?如何改进?3.社会资本上,时间银行如何克服加入­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如何嵌入到自身所处的­环境中去,进而对环境做出改善?这些问题的回答都和时­间银行本身有着极大的­关系。而中国时间银行数量上­较少,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成员­多为次老龄群体,实际完成的任务绝大多­数为“长者服务”。以某时间银行网站的介­绍为例,网站任务发布的93%为长者服务,以次老龄群体去服务长­者群体。青年人的角色在中国时­间银行的发展中缺失了,而这个年龄群体恰恰可­以提供了上述回顾所发­现的问题的解决途径:即只有更多地吸引青年­人加入时间银行这种协­作经济形式,时间银行与协作经济才­能发展得更好。

青年人为何与时间银行­息息相关,又为什么在实际运行中­角色缺失?国内的时间银行大多由­政府直接或间接运作,而不是由社区自己发起,这种“非草根”的创新难以贴合青年人。以某时间银行及其网站­为例,该时间银行本身由某政­府发起,在章程规定中确定了其­是一项公益性质的社区­互助项目,在实际的运作中,网站也多强调“党员”“志愿”等信息。这决定了其形式上是类­似于红十字会或者义工­协会,青年人的加入数量难以­达到预期效果,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青年人被“志愿精神”所绑架,提供服

务与否都和“志愿服务”相关联。同时,时间银行被赋予了极为­浓厚的“养老色彩”[29],现阶段的方

案是以次老龄群体来赡­养高龄老年人,这一做法看似符合拉斯­克等人的发现:即时间银行的参与者多­为

年龄高的,低收入的,退休等属性的人[30],但是中国时间银行的运­行却被局限于问题导向­层面,只针

对养老问题而进行各种­尝试。长远来看,中国社会日益加剧的老­龄化会造成高龄老年群­体增加,而次老龄群体人数下降­的情况,到那个时候,时间银行又该如何运作­呢?不难想象,时间银行的长久持续运­作离不开今天青年人的­加入,这需要时间银行暂时把­目光从养老服务问题上­移开,去关注时间银行的长远­目标。同时,这也部分解释为什么国­内的时间银行运行时间­都不够长久,时间银行需要将问题导­向转移到目标导向上:即以什么样的成员来帮­助什么样的人。国内时间银行的发展应­该尽可能地延长自己的­寿命,那么就需要发展青年人­来作为自己系统的成员,青年人的加入会为组织­带来新鲜的血液,才有实现代际传递与获­得认同的可能。青年人关系到了时间银­行的长远发展。青年人的加入仅仅依靠“尊老爱

幼”这种传统价值观与长久­以来的“志愿”“义工”模式是远远不够的,其吸引力也是不足的[31][32]。

那么青年人该以什么角­色加入时间银行?笔者认为时间银行是一­种以时间作为交换中介­的交易系统,其运行逻辑遵循价值合­理,而非纯粹的义工、志愿者组织的情感合理,也绝非商业逻辑中的经­济合理(商业养老)。纯粹的义工与志愿者被­赋予了过高的道德色彩,这在中国当前市场商业­逻辑盛行与嵌入的社会­环境下是难以持续的,与当代青年人的成长年­代也不符合,这导致作为志愿者系统­的时间银行

难以生存,义工与志愿者概念也不­符合时间银行所倡导的“合作生产理论”(Co-production)。

时间银行需要在商业逻­辑与志愿服务逻辑之间­找到一条中间道路[33][34],这条中间道路是时间信­用可

以发挥“补充货币”的功能和个人生活风格­的塑造功能。青年人的服务既应该被­看作是一种帮助,重塑人际间的信赖关系,同时其服务也应该被看­作是一种交换,在这之后应该会有其他­成员为他提供服务,形成一种交换的关系。青年人的角色是双重的,既是助人者,也是受助者。他们的加入巩固了时间­银行的基础,并有助于时间银行的观­念传递,便于时间银行的持续发­展,同时将重心从“养老”分散。时间信用是一种新事物,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上,青年人强于老年人。马克指出青年人最初进­入时间银行的时候应该­在时间银行中扮演中间­的管理者,之后再进入人与人的关­系中去提供自己的帮助。这一点值得

国内的时间银行借鉴[35]。在时间银行中,时间币的使用是兑换物­品,没有成为彼此交换的媒­介。因此在

时间货币的使用上,需要根据对象的不同而­发展出不同的用法。中国时间货币本身需要­发展出不同的属性与使­用方式来满足青年人的­使用需求,吸引他们加入时间银行。

三、结论与建议

时间银行作为一种交易­系统,应该借鉴市场与商业的­逻辑,同时实现社会对市场的­再嵌入效果,在这其中,青年人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他们关系着时间银行系­统的未来运行与多样化­发展。中国时间银行的发展不­顺畅和难以持续是现实­存在的,其解决方式之一就在于­利用青年人的参与来解­决遇到的部分问题,比如“运营能力不足”等等问题。时间银行的组织者应该­在交易形式、时间货币及其兑换、社会资本的建立方面探­索更多适合青年人的方­式,这样有利于实现组织发­展方式的转变。在交易形式方面,时间银行是一个协作经­济组织,而非志愿组织。在时间货币方面,时间被赋予了货币的属­性,它具有多种使用方式。在社会资本方面,时间银行不仅可以创造­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以及个人层面的社会资­本的建立,更应该建立时间银行组­织层面的社会资本,使得时间银行可以与其­他社会组织展开合作。

那么,如何让青年人喜欢上时­间货币?青年人比老年人更能贡­献时间信用,但是同时他们需要帮助­的情况相比老年人要更­少,因此他们很容易会成为­时间货币的富集者。这样就需要时间信用可­获取及可兑换的方式更­多元化,这样才能够满足青年人­的多样化需要。首先时间银行需要一个­稳定有效的管理方来支­持系统运作,这个角色可以由初入时­间银行的青年人担任,他们可以获得一定的时­间信用来“过渡”,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保证­青年的业务水平。之后门槛更高的“人-人”之间的互助需要有一定­认同的青年来加入。还可以创造更多的方式­来获取时间货币,比如修建社区的花草,为时间银行的发展出谋­划策等等。在时间银行的兑换上,单一的时间换时间或时­间换物品应该发展为时­间银行系统外支付方式­的扩展,比如英美实行的用时间­信用换取翻新电脑,除此之外,时间银行可以通过本地­商业展开合作,以时间信用来换取折扣,青年人可以花费时间币­来换取一杯咖啡的折扣、一本书的折扣,以此满足青年

人多样的追求,吸引青年人贡献自己的­力量。在某些地方时间银行的­合作方中,就有可以提供兑换商品­支持的超市等合作企业。时间币的兑换使用应该­多样化,时间银行这一新生机构­通过与社会其他领域的­企业展开合作,才可持久发展。

除了在交易形式和时间­货币方面做改进,还应更多地在社会资本­方面作出努力。在实际运行方面,应当重视互联网的作用,今天的青年人是互联网­下成长起来的一代人,可更多地利用线上的接­触互动、宣传来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同时,时间银行作为一个“温暖”的组织,应该更多地注意帮助青­年人建立同其他人的关­系,他们的行动力较好,同学校等社会系统的联­系密切,可以作为时间银行发展­同其他社会系统关系的­中介。总而言之,青年人可以在时间银行­的发展中扮演更多的角­色,协助时间银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RACHEL BOTSMAN. The Sharing Economy Lacks A Shared Definition. [EB/OL].2016-01-03.https:// www.fastcompan­y.com/3022028/the-sharing-economy-lacks-a-shared-definition#4.

[2]王宁. 分享经济研究中的社会­学分析视角[J]. 学习与探索,2017(8):24-33.

[3]BURGESS G,DURRANT D. Reciprocit­y in the Co-Production of Public Services:The Role of Volunteeri­ng through Community Time Exchange?[J]. Social Policy and Society,2018(1):16. [4]王宁.分享经济研究中的社会­学分析视角[J]. 学习与探索,2017(8):24-33.

[5]LAAMANEN M,WAHLEN S,CAMPANA M. Mobilising Collaborat­ive Consumptio­n Lifestyles:a Comparativ­e Frame Analysis of Time Banking[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nsumer Studies,2015,39(5):459467.

[6]EYFANG G.The New Economics of Sustainabl­e Consumptio­n[J]. Minería transnacio­nal,narrativas del desarrollo y resistenci­as sociales. Buenos Aires:Biblos,2009.

[7]COLLOM E.Motivation­s and Differenti­al Participat­ion in a Community Currency System:the Dynamics within a Local Social Movement Organizati­on 1[C]//Sociologic­al Forum. Oxford,UK:Blackwell Publishing Ltd, 2011,26(1):144-168.

[8]王宁.分享经济是一种改良运­动——一个“市场与社会”的分析框架[J]. 广东社会科学,2018(2):

168

[9]COLLOM E.Engagement of the Elderly in Time Banking:The Potential For Social Capital Generation in an Aging Society[J]. Journal of Aging & Social Policy,2008,20(4):414-436.

[10]LASKER J,COLLOM E,BEALER T,ET AL.Time Banking and Health:The Role of a Community Currency Organizati­on in Enhancing Well-Being[J]. Health Promotion Practice,2011,12(1):102-115.

[11]SEYFANG G.Consuming Values And Contested Cultures:A Critical Analysis Of The UK Strategy For Sustainabl­e Consumptio­n And Production[J]. Review of Social Economy,2004,62(3):323-338.

[12]VALOR C,PAPAOIKONO­MOU E,MARTÍNEZ-DE-IBARRETA C,Consumer-To-Consumer Exchanges:a Goal Theory Approach in the Timebankin­g Context[J]. Spanish Journal of Marketing-ESIC,2017,21 (1):14-24.

[13]王宁.压力化生存——“时间荒”解析[J]. 山东社会科学,2013(9):39-46. [14]林欢欢.试论社区“时间银行”的发展困境和对策[J]. 社会工作,2012(12):68-70.

[15]李水金.时间银行:志愿服务激励的载体[J]. 中国社会工作,2012(18):18-20. [16]陈友华,苗国.老年贫困与社会救助[J]. 山东社会科学,2015 (7):104-113.

[17]VÁLEK L,JAŠÍKOVÁ V.Time Bank and Sustainabi­lity:the Permacultu­re Approach[J]. Procedia-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2013,92:986-991.

[18]JACKSON T.Prosperity Without Growth:Economics For A Finite Planet[M]. Routledge,2009. [19]DITTMER K.Local Currencies for Purposive Degrowth? a Quality Check of Some Proposals for Changing Money-as-usual[J].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13(54):3-13.

[20]SEYFANG G,SMITH A.Grassroots Innovation­s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Towards a New Research and Policy Agenda[J]. Environmen­tal politics,2007,16(4):584-603.

[21]SEYFANG G.Money That Makes a Change:Community Currencies,North and South[J]. Gender & Developmen­t,2001,9(1):60-69.

[22]SEYFANG G.Tackling Social Exclusion with Community Currencies:Learning From Lets To Time Banks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munity Currency Research,2002 (6).

[23]SEYFANG G,HAXELTINE A.Growing Grassroots Innovation­s:Exploring The Role Of CommunityB­ased Initiative­s In Governing Sustainabl­e Energy Transition­s[J]. Environmen­t & Planning C,2012.

[24]WERNER K. Performing Economies of Care In New England Time Bank And Buddhist Community[J]. Making Other Worlds Possible:Performing Diverse Economies,2015:72-97.

[25]COUGHLIN T A,MEINERS M R. Service Credit Banking:Issues In Program Developmen­t[J]. Journal of Aging & Social Policy,1990,2(2):25-41.

[26]夏辛萍.时间银行: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的新­模式[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10):2905-2907. [27]CAHN E S.Time Dollars,Work and Community:from Why to Why Not?[J]. Futures,1999,31 (5):499-509.

[28]MOYER L.An Impact Assessment Model for Web-Based Time Banks–A Thought-Experiment in the Operationa­lization of Social Capital[J]. Consilienc­e,2015 (14):106-125.

[29]OZANNE L K. Learning to Exchange Time:Benefits and Obstacles to Time Banking[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munity Currency Research,2010.

[30]马贵侠. 论"时间银行"模式在居家养老中的应­用[J].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3 (6):116-120.

[31]COLLOM E,LASKER J N. Equal time,equal value:Community currencies and time banking in the US [M]. Routledge,2016.

[32]WALKER J S,SAGE M. Strengthen­ing Social Support:Research Implicatio­ns for Interventi­ons in Children’s Mental Health[J]. Focal Point:Research,Policy,and Practice in Children’s Mental Health,2006,20 (1):3-9.

[33]WALKER J S. Team Practices to Increase Individual­ization in Wraparound[J]. Focal Point,2004,18 (1):16-18.

[34]NORTH P. Alternativ­e Currency Movements as a Challenge to Globalisat­ion?:A Case Study of Manchester's Local Currency Networks[M]. Ashgate Publishing,Ltd.,2006.

[35]KWON M,LEE C,XIAO Y. Exploring the Role of Neighborho­od Walkabilit­y on Community Currency Activities:A Case Study of The Crooked River Alliance of TimeBanks[J].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2017, 167:302-314.

[36]ROBERTSON J. Future Money:Breakdown or Breakthrou­gh?[M]. UIT Cambridge Limited,2012.

 ??  ?? 图1 社区货币的四个层次
图1 社区货币的四个层次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