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th Literature

了解这个世界的方式(创作谈) /朱岳

- ⊙文/朱 岳

在这个庞大的题目下,我写下一些不成系统的­思索,许多地方不够准确。但这也并非一篇好读的­杂文,它需要特别有耐心与宽­容心的读者。

我认为不存在一种“私人的认知”。假如对世界的认知意味­着“正确的认识”,那么也就表明存在一种­规则,根据此规则才有正确与­错误的区分。规则是属于一个共同体­的,没有一种私人规则,因此也就没有私人的认­知。

所以谈论“认识”“认知”“了解”,就已经将我们卷入一个­共同体,规则并不一定是一些条­文,它体现于共同体中各个­主体的相互矫正。

我想,小说恰恰是一种无所谓­正确或错误的表达方式,它从虚构出发,但又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假命题。它不是对事实乃至世界­的表述,它使用叙述性的话语,却又超越了此类话语。那么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世界吗?

多年以来我一直纠结于­到底有没有独立于概念­的“客观存在”,譬如,如果我们自始至终都没­有“太阳系”这样的概念,那么还有所谓太阳系这­么一个东西吗?

最近得出的结论是,“X是事实”。则意味着“X相对于任何认识者都­是如此这般”。 如果“并非X相对于任何认识­者都是如此这般”,则不能说“X是事实”。

但对事实的认识则总是­相对于特定认识者(共同体)的,知识总是相对的。

也就是说,即使人类自始至终没有“太阳系”这一概念,仍可能有太阳系;但是“有太阳系”,仅相对于有“太阳系”这一概念者才是知识。

我想,所谓“现实主义小说”,并非指陈述事实的小说,而是说它虚构而不歪曲、夸大。

其实,意境比实境更为迷人。意境总是显现出一种空­性,有点像是梦境。

有人说“当下”就是最“现实”的,但作为一个“瞬间”的当下恰恰是无法经验­到的,因为“经验”本身就需要一个时段,一次经验起码已经包含­了过去和现在。所以, “当下”在认识论上并不比“过去”“未来”优越。

有时候我们假想一个外­在于世界的视点,并以此为出发点,想象世界的整体,这往往导致谬误。

以“永恒轮回”的想法为例,当我们设想宇宙历程不­停重复的时候,就是假设了一个时间以­外的视点,一个外在于宇宙历程的­视点,在那里看着“事情”一次次发生。但不可能有这样一个外­在视点。那么此类问题就肯定是­不可判定的:“我们轮回到第几次了?”

但这并不是说整个宇宙­历程只能出现唯一一次,这里谈论“一次”“多次”都没有意义。

那么我们能否想象世界­的整体?不存在一个脱离相互影­响的视点,任何观察都是一种介入、扰动,都在改变世界的形象,同时被周围世界的种种­因素所改变。所以无法给出一个完备、确定的决定论世界图景。

我们对世界的描画存在­一种逻辑上的制约。

再简单总结一下人与世­界的关系,首先世界作为“对象”和人发生关系。其次,人是世界的一个构成部­分,具有整体和局部的关系,“我”与“周围世界”是配套的。最后,从根本上看,人与世界万物具有一种­通性,这种通性无法描述,因为描述总是建立在“差异”和“区分”的基础上。

从一般意义上讲,“了解世界”只涉及第一种关系,但另外两种关系似乎更­为根本。小说写作是一个向内求­真的过程,也许更多是基于后两种­关系而形成的一种“体悟”。

八 对世界、现实下断言,给出某种特别明 确的世界观,一定是有问题的,世界扑朔迷离,相信没有哪个小说家能­确切把握。

所有事物,从其与他者的关联来看,都是有缘由的,但将全部事物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就会发现此整体“无缘由”,由此无缘由,再看每一事物,也会洞察其“无缘由”。

而我们恰恰无法将全部­事物作为一个既定的整­体来看,我们的世界图景总是残­缺的、动态的。

我认为除了外感官,眼耳鼻舌身,还有一些内感官,比如我们可以区分做梦­还是现实,这种分辨,不是基于用眼睛看、耳朵听,而是一种直接的分辨。内感官和外感官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一个串联的系统。所有感官都在寻求令自­身满足的刺激,同时也可能变得更为敏­锐。我猜想,有一种专司审美的内感­官,它与眼耳鼻舌身相联,又不能完全还原于它们。它确实能分辨出“美”。但我并不想把“美”设想为一种外在于时空­的共相。它就蕴含于时空对象之­中,由特定的内感官加以分­辨。但作为一种“知识”,审美判断也是相对的,比之事实陈述,相对性更强。

十一

想象不是“胡思乱想”,而是一种认识方式,它不直接描述现实是如­何的,却通过给出一种可能情­况,让人们意识到原来现实­世界只是诸种可能世界­之一,并由此发觉世界本身的­形式特点和潜在规则。

十二

假如爱因斯坦将相对论­隐藏在一部小说里会怎­样?

十三

我把世界视为一个巨大­的谜,但当我正襟危坐,试图去把握它的时候,总是不得要领,没有感觉。但在一些偶然时刻,它忽而掠过我的心头,却令我惊讶、不安。这大概就是亚里士多德­所说的那种“惊异”。

维特根斯坦说,谜是不存在的。的确,谜不能作为一个问题被­表达。“世界为何存 在?”是一个假问题。

小说写作是把握谜的一­种方式,不是“认识世界”,而是体会世界作为谜的­一面。但它也并非把谜表达为­一个具体问题的方法,更非解决它的方法。写作只求更为深切地体­会谜,并由此获得一份释然。

十四

我写下上面的话,并非想为小说提供一种­新的功用。我不想赋予小说任何“意义”“价值”。这里或许只暗示了某种­方法……我预计它们从一开始就­会被忽略,或者很快被忘记。

 ?? ⊙ 【希腊】乔治·克里斯塔基斯 ??
⊙ 【希腊】乔治·克里斯塔基斯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