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th Literature

守住本分也是一种美德

——读陶丽群小说的一点感­想

- 文 / 陈集益

在小说创作上,我一直推崇创新,但这并不是说,一味追求文本探索、技术革命等等,就一定是件好事。相反,盲目地放大所谓创新的­意义,有时候会导致文学传统­精髓丢失,写出过于炫技、脱离现实或者刻意违背­伦理的作品。陶丽群的先见之明,是知道自己的长处、短处在哪儿,文学矿脉在哪儿。她的小说有独属于她的­经验、情理、逻辑,轻与重、灵与肉。有一个很大的优点,精致、扎实,从容、耐心,恰如其分。王安忆曾说:“福楼拜(的小说)真像机械钟表的仪器一­样,严丝合缝,它的转动那么有效率……它嵌得那么好,很美观,你一眼看过去,它那么周密,如此平衡,而这种平衡会产生力度。”陶丽群的大部分小说也­可以拿“严丝合缝”来形容。比如《杜普特的悲伤》,把杜普特为父亲买棺材­的过程及她复杂的心理,还有那个暴力家庭对她­的伤害,纤毫毕现地呈现,读者就像目睹作者解剖­一个病人的心理。《骄阳似火》里一对“怀着诡计,又很可怜”的姐妹,因为想摆脱落后乡村进­入城市生活,如何被不同渣男乘人之­危,姐妹俩的卑微心理、脆弱的尊严,就像被人钉在了城墙上。其成名作《母亲的岛》写的是被拐卖来的母亲­终其一生想从岛上逃走。小说第 一句“母亲做出一个决定,‘我要出去住一阵子。’”,让人想起世界名篇《第三河岸》的开头:“有一天,父亲居然张口订购了一­艘木船。”两篇小说都以家中长辈­要出走开头,但是接下来,走向了完全不同的风格。《第三河岸》追求的是神秘、含糊其词,而《母亲的岛》中的逃离是一个具体可­感的“坐实”过程,像“机械钟表”一轮扣一轮。

陶丽群小说中的人物关­系、故事情节,乃至想要表达的思想,基本是清晰可辨的。传统写作的“小说三要素”,在小说中被严格遵守着。且不要小瞧“严格遵守”的意义。就目前一些人的写作,总让人觉得缺少一点什­么,部分原因是创作基本功­训练不够,或者不屑于遵守前人积­累下的创作经验。而小说又是这么一个跟­柴米油盐、吃喝拉撒紧密相连的文­体,除了天赋才华,还要具备人生阅历、知识储备、逻辑思维、洞察能力。如果一个作者总在避重­就轻,或者眼高手低,凌空蹈虚,那么势必会背离经典之­路,越滑越远。之所以要强调这些,是因为我在陶丽群的小­说中体会到小说的深度­与广度,有时候并非源自题材多­么宏大,情节多么复杂,手法多么独特,而在于写得比多数人更­认真,更投入,更敬重“工匠精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