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pital (HK)

消費指數高 挑戰香港商務競爭力

「開源」和「節流」,是企業營運的重要組成­部分。尤其對於中小企業,後者更關乎成敗。如何節省開支、控制企業運作成本成為­一門學問,而降低差旅費的支出,將很大程度上節省企業­開支,提高利潤率。近日有不同機構分別就­海外城市的公幹費用和­商務水平發表調查報告,為企業計算赴海外出差­或進行商務活動所需成­本提供參考。

- 撰文蘇梓

香港是公幹費用最昂貴­的亞太區城市,這是人力資源管理顧問­機構ECA Internatio­nal 的調查結果。其《海外公幹每日成本報告》還顯示,公幹成本第二至第四昂­貴的亞太區城市,分別為孟加拉的達卡、韓國的首爾及日本的東­京;香港於區內的競爭對手­新加坡則排名第五,上海排名第九,北京排名第 十一,而吉隆坡則是區內最便­宜的城市。

酒店開支佔最多

ECA 亞洲區域總監 Lee Quane 在發布會上指出,2015年派員來港出­差每日成本高達約 496 美元,貴絕亞太區,其中酒店住宿佔比最大。他表示,本港地價高企,加上商務酒店供應稀少,推高酒店房價。按四星級酒店計,香港相比首爾、新加坡及東京等地,酒店房租貴約 20%;單計酒店房租成本,香港每日達 301 美元,比排第二的首爾足足高­出了 47 美元。

而報告所列的有關海外­公幹平均成本,主要按酒店住宿、膳食、飲品(包

酒精飲品)、洗衣、雜費及的士開支計算。Lee特別提到,調查以四星酒店為基準,乃因四星酒店最適合商­務客要求,最能反映出差亞太區城­市的酒店費用。

至於香港區內競爭對手­新加坡,今年在榜內佔據第五位。Lee 表示,雖然新加坡的外出用膳­支出和雜費較高,酒店住宿卻不及香港昂­貴;而以四星酒店住宿來說,只有孟加拉的達卡比香­港更昂貴,原因是當地合適的住宿­供應十分短缺,使整體酒店房租居高不­下。

此外,亞太區公幹成本最低的­地點則是吉隆坡,同樣為東南亞著名商務­和消閒旅遊熱點的泰國­曼谷,亦排倒數十大之內。對於這兩個城市出差成­本意外 地低, Lee 解釋,這兩個城市一般生活指­數本來就較低,所以有相對較廉宜的商­務住宿選擇,加上當地貨幣兌美元呈­弱勢,因此排在最廉宜地點之­列。

高指數或損本港經濟

他續稱,本港酒店房價居高不下,源於地價高企及市場缺­乏商務酒店供應。此外美元過去一年強勢,反觀日圓和新加坡元疲­弱,都令海外員工到港公幹­的開支相對提高。Lee 也聞悉有外資企業舉辦­會議時,會先考慮吉隆坡、曼谷、廣州等城市,因這些地方公幹成本較­低。

因此,近年不乏企業將需時較­長的 員工進修及聯誼等活動,遷往星、馬、泰等地,以節省成本。雖然 Lee 尚未見跨國企業縮減海­外公幹預算,但亦有趨勢選擇公幹以­外的方式與客戶聯絡,例如視像會議等。若香港因地價貴導致酒­店房價高居不下,有可能會影響企業派員­到港意欲,對香港經濟和旅遊競爭­力有負面影響。即使一定要派員來港,企業亦會考慮縮短行程,或多或少影響工作成效。

籲企業勤作檢討

但若不計算酒店成本,亞太區最昂貴出差成本­城市的排名則完全不同。韓國的首爾將成為海外­公幹支出最昂貴的亞太­區城市,隨後是日本東京、澳洲悉尼、新加坡和中國上海,而香港則會跌至第 8 位。Lee對此解釋道,首爾和東京位置提升,反映出這兩個城市的貨­品 和服務費用普遍較高,加上語言不通等問題,或會令商務旅客外出用­膳的選擇受到局限。

他又表示,雖然企業普遍提供很多­措施,以確保員工在海外公幹­時的支出得到補償,例如實報實銷或提供日­常津貼,然而亞太各地的公幹支­出高低不一,因此建議企業應該定時­檢討安排,以配合每年皆有變化的­市場情況。

商務城市歐美較佳

會計師事務所羅兵咸永­道近日也有研究報告顯­示,倫敦是全球最佳的商務­城市,新加坡在全球最佳商務­中心排名,取代紐約上升至第二位,至於香港排名則下跌一­位至第九。該所透露,有關研究採用英國公投­脫歐前已發表的社會及­經濟數據來統計。排名在香港之前的地區,依次分別為多倫多、巴黎、阿姆斯特丹、紐約、斯德哥爾摩和三藩市。至於北京和上海的位次­則分別為19 和 21。

該所表示,新加坡在排名中表現卓­越,與該國的高技術、低稅率、高效的運輸和基礎設施­體系分不開,甚至超越美國紐約。至於香港的排名下滑,主要是因為人才資源減­少,以及創新評分下降所致。而香港低稅率優勢可與­新加坡及杜拜媲美。

同其他基於競爭力對金­融中心進行排名的調查­不同,本次調查還針對各城市­的社會和經濟健康狀況­進行評估,並考察經商便利、人口統計和技術準備等­指標。研究還指出,英國脫歐對倫敦的影響­將隨著時間演進,而非「一夜間」發生,影響的範疇包括人才流­動及遷移、貿易、投資及規管等。 01 02 ECA Internatio­nal 03

 ??  ??
 ??  ??
 ??  ??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Traditional)

Newspapers from Hong K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