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pital (HK)

商界共建綠色香港BE­C籲企業按產業減碳

中國在內的全球197 個國家於 2015 年 12 月簽署通過《巴黎協定》,其中一項目標是控制全­球溫室排放,而有關的協議亦適用於­香港。商界環保協會( BEC)最近發表報告,提出適用於香港企業的「產業分類去碳化方案」( Sectoral Decarbonis­ation Approach),鼓勵商界參與,並構思設立產業小組,將此方案推展至香港的­主要行業。

- 撰文 王馬 | 攝影 鄺銘漢

創新環保紡織技術

因應全球消費者愈來愈­重視商品的個性化、健康與環保元素,葛儀文認為香港業界可­從醫療、個性消費、低污染甚至無污等角度,加強產品競爭力。他介紹,研發中心的研發針對業­界、經濟和社會的需要,提供新方案及帶來顛覆­性發展的技術,拓展社會邁向可持續的­未來。

在今年4月舉行的第四­十五屆「日內瓦國際發明展」, HKRITA 的七個項目共獲兩個評­審團特別嘉許金獎、一金、四銀及兩個特別獎項。其中一項評審團特別嘉­許金獎由「新型生物可降解功能紡­織品」奪得,並獲頒羅馬尼亞科學部­特別獎。此新型紡織品亦被稱為­綠色紡織品,在無需添加任何化學品­下具天然抗菌及驅蟎功­能,對保護環境極為有利。

獲得另一項評審團特別­嘉許金獎的 「細支牦牛絨紗綫及織物」可大大改善針織物的柔­軟度、條幹均勻度及透氣功能,為本地紡織業界帶來優­質的新型織品。「睡眠熱濕舒適評價系統」則獲得金獎,此系統能夠評估床上用­品的效能,從而改善用家的睡眠質­素。

而在去年「日內瓦國際發明展」獲取評審團特別嘉許金­獎的「溶劑輔助棉纖維染色」, HKRITA 開發的創新染色工藝的­用水量只佔目前市場染­色方法用水量的十分之­一,節省用水之餘,所採用的環保溶劑亦可­以回收。

葛儀文指出,現時全球很多研發中心­都有無水漂染研發,但都牽涉複雜的技術,成本昂貴,過程繁複。「傳統漂染將染料加開水,從而滲透到衣物達到漂­染效果,問題是染料和輔助劑留­在水中,產生大量污水需要處理。我們的方法比較簡單,利用大量的輔助劑取代­水,將 水的用量減了90%,而 99%輔助劑都可以回收,過程中沒有污染物排出,是環保的漂染方法。這其實是採用了乾洗的­概念,好處是可以有效清潔而­不用排污,同時可以在現有的機器­改裝,無需投資大量成本安裝,提高市場應用的誘因。」

廚餘轉化原材料

另一獲評審團特別嘉許­金獎的是「廚餘生物轉化聚乳酸纖­維」,這個生物轉化過程利用­廚餘作為原材料,製作聚乳酸纖維,經過發酵過程獲取乳酸,再進行聚合作用,通過熔融紡絲製成纖維。由於聚乳酸可被生物降­解,所以製成的紡織品最終­可以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葛儀文說:「這技術利用發酵技術,比較天然,節省再生產處理的資源。另外,這一運作原理除了可用­在廚餘,亦可以到其他廢物處理,而且廚餘是香港主要的

垃圾,處理得好可以令整體社­會得益。」

「新型殼聚醣紗線紡紗技­術系統」亦獲得去年「日內瓦國際發明展」金獎,這個紡紗技術系統可有­效保持纖維的機械特性,並維持其 99%的抗菌功效,解決紡紗時容易出現的­靜電問題,減低生產時的嚴重物料­浪費,提升生產成本的競爭力,系統所生產的殼聚醣產­品具有促進傷口癒合、抗菌和保護皮膚的功能。葛儀文透露已經與兩家­內地公司授權,其中一家將生產具自動­消毒功能的童裝衣服。

隨著人口老化,社會對健康護理的需求­亦與日供增。研發中心近年與東華三­院合作,為長者開發可穿著電子­器件保安警報系統,在外套內加入 RFID、GPS定位和藍牙等裝­置,對長者進行追綜,確保在長者中心以及外­出活動時的安全。

垃圾徵費與轉廢為能

轉廢為能是循環經濟中­一個重要元素。港府早前公布垃圾徵費­詳情,今年稍後將提交立法會­審議,通過後會設12 至18個月準備期,期望計劃最快於 2019年下半年實施。專用垃圾袋共有9種,包括 3、、5 15、20、35、50、75 和 100公升,垃圾袋每公升徵費水平 0.11 元。以三人家庭為例,如每日用一個10 公升袋,一日約 1.1 元,每月 33 元,至於如每日用 15 公升袋,一日約 1.7 元,一個月垃圾費約51元。環境局局長黃錦星指, 徵費水平分按袋及按量­收費,按袋收費方面,住戶需購買專用垃圾袋­裝載垃圾,垃圾袋每公升徵費水平­0.11 元,水平與台北、首爾相若。

《一本書成為交易高手》為作者傑克施瓦格(Jack Schwager)的最新著作,他透過與星級交易員的­對談,如實呈現其投資面貌,包括過去最慘痛的投資­經歷及失敗的決策,並拆解星級交易員(如「商品大王」羅傑斯及著名基金經理 Paul Tudor Jones等)的獨到理念和投資要訣,藉此說明正確交易的概­念。

以下將會以拉琦克(Linda Raschke)作為例子解構這個道理,拉琦克起初當大堂交易­員時可謂一帆風順,但一次騎馬意外令她要­離開交易大堂,轉到一個辦公室內做買­賣。即使告別交易大堂,拉琦克多年來一直繼續­無往而不利。

在我們訪談中途,拉琦克說:「我永遠不會為輸錢而感­困擾,因為我知道總有一天會­賺回來。」表面上,這聽來像是個既自大又­自負的說法,但這不是拉琦克本性,她並非要自誇交易做得­有多好。實際上拉琦克真正想說­的是:「我有一個我明知到長遠­會贏的方法,過程中是會有些損失,可我現在輸的之後會賺­回來,只要我堅定不移努力不­懈去做,我最終還是會後來居上­的。」她是說挫敗是過程一部­分,交易員要成功的話便得­明白這道理。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締約方大會第 21 屆會議在 2015年月12通過­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新­協議(下稱《巴黎協定》),其中一項目標是控制全­球 溫室排放,務求將與工業化前水平­相比的全球平均溫度升­幅控制在攝氏兩度之內,並繼續爭取把與工業化­前水平相比的溫度升幅­限定在攝氏1.5 度。

商界環保協會上月發表《低碳香港:協助商界制定目標》,該報告由商界環保協會­氣候變化商界論壇諮詢­小組編撰,是一份本地商界牽頭的­低碳報告,以回應 197國簽署通過的《巴黎協定》。報告由 2016 年 1月起經過一年半的時­間編制完成。報告中就控制全球氣溫­升幅在攝氏 2 度之內,商界的角色如何舉足輕­重提出理據;並闡述制定以攝氏兩度­為減碳目標對企業的好­處,及解釋實踐目標的方法。報告同時總結了今年 3 月中

發電與貨運擔綱減排

報告提出適用於香港企­業的「產業分類去碳化方案」( Sectoral Decarbonis­ation Approach),鼓勵商界按自身所屬產­業,減少碳強度水平。當中,電力企業的減碳強度最­高,建議2050年的碳排­放要比2010 年減少95%,其次是貨運( 85%)、私家車及輕型貨車( 78%)、鐵路和重型車輛( 65%)、鋼鐵和商業大廈( 55%)、水泥生產( 38%)。

商界環保協會政策研究­高級經理 Maya De Souza 講解有關報告的重點,她指編撰這份報告的背­景,是因應《巴黎協定》旨在將全球氣溫升幅控­制在攝氏 2 度之內,並在本世紀下半葉達致­碳中和。為何企業應以攝氏 2 度作為減碳目標?因為這是法定要求。根據《巴黎協定》,中國致力將氣溫升幅控­制在攝氏2度之內,同時制定減碳目標,務求在本世紀下半葉實­現淨零碳排放的目標。

於 2017 年 1 月,香港政府正式表示已加­入《巴黎協定》,並承諾遵照「4T」 框架在香港執行《巴黎協定》。 訂 立 目 標 方 面( target), 政府承諾於2030 年前將碳強度從 2005 年的水平降低 65% 至 70%,與中國提出的國家自主­貢獻文件同步。政府指出《巴黎協定》的目標是將全球氣溫升­幅控制在攝氏2 度內,並致力追求控制在攝氏 1.5 度內;而現有的國家自主貢獻­文件將會逐步提升。政府同時制定《香港都市節能藍圖20­15~2025+》,收緊相關守則及規例。

切合道德與商業利益

Maya De Souza 指這是正確的一 步,避免暑熱壓力、水浸風險、山泥傾瀉及海平面上升­等氣候變化帶來的威脅。另外,這亦保障後世及受氣候­變化影響的貧困社群。她又指,每個國家都扮演重要角­色,否則會導致「公地悲劇」( tragedy of the commons)。

而對於企業而言,減少碳排放其實亦符合­營商之道。除了基於法律及道德 考慮,此舉亦符合商業利益,能協助企業:提升效率/減省成本;修改策略,善用廣大商機;把握投資機會,因為投資者益發關注企­業應對氣候變化及與碳­強度相關的財務風險的­能力;鼓勵制定進取的長遠目­標及創新,令員工、客戶及供應鏈作出改變;提高企業聲譽。

商界環保協會於今年3­月中舉行跨產業工作坊,吸引近30位來自不同­行業的行政人員參與。從參與者的分享中,反映企業制定減碳目標­面對多項實際問題,其中之一是在機構內設­立制定目標的機制,並制定實際可行的目標,逐步付諸實行。

企業面對的難題包括: 1.缺乏「合規」( compliance)的推動者,但這是香港大部分環保­活動的主要動力。2.制定目標(特別是極長期的長遠目­標)涉及複雜的技術,而香港企業的相關專業­知識不足。3.企業職責有欠清晰(如控股企業及附屬公司)。4.公司對減碳行動的好處­及重要性缺乏共識。

然而,儘管障礙重重,參與者深信

 ??  ??
 ??  ?? 01主題一的講者包括(左起)莊宏曦博士、Alexander Verbeek、Rachel Fleishman、黃煥忠教授及鄭文聰教­授。
02 左起:商界環保協會行政總裁­顧志翔、環境局局長黃錦星,及商界環保協會主席藍­凌志。
03 香港紡織及成衣研發中­心行政總裁葛儀文
04 新技術有助將傳統高污­染的紡織業,轉化為可持續發展行業。 03 02 04
01主題一的講者包括(左起)莊宏曦博士、Alexander Verbeek、Rachel Fleishman、黃煥忠教授及鄭文聰教­授。 02 左起:商界環保協會行政總裁­顧志翔、環境局局長黃錦星,及商界環保協會主席藍­凌志。 03 香港紡織及成衣研發中­心行政總裁葛儀文 04 新技術有助將傳統高污­染的紡織業,轉化為可持續發展行業。 03 02 04
 ??  ??
 ??  ??
 ??  ??
 ??  ?? 01
01
 ??  ?? 02
02

Newspapers in Chinese (Traditional)

Newspapers from Hong K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