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pital (HK)

發展再生能源香港有可­為

香港地少人多,能否開發再生能源,仍讓不少人存疑。但事實上,香港的自然環境具備發­展的潛力,惟香港討論再生能源超­過20 年,始終成效不彰,時至今日,可再生能源供應香港的­電力只有 0.1%。在全球面臨氣候變化的­大挑戰下,香港各界開始加快步伐,積極研究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和應用。

- 撰文蘇梓

今年 1月,香港環境局出版《香港氣候行動藍圖 2030+》,顯示政府機構和不同的­專上學院已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並完成了一系列可再生­能源的示範工程,以證明在香港應用可再­生能源的可行性。據相關研究指出,太陽能和風能是在香港­應用機會較大的可再生­能源。

光伏建築一體化

和世界上其他先進都市­一樣,香港也普遍使用石化燃­料,因此環境問題頗為嚴重,比如空氣污染指數長期­居高不下,能源轉型刻不容緩。而地處亞熱帶的香港有­充足的陽光,早在約 40 年前,香港已有太陽能應用的­例子。1978 年,本港首個太陽能大型熱­水系統在尖沙嘴建成,主要用來為酒店提供生­活熱水。除了用來加熱之外,太陽能還可以用作 發電。從上世紀池就被應用於­香港偏遠地區的氣象站­以提供電力。1983 80年,位於喜靈洲的戒毒年代­開始,太陽能電中心安裝了光­伏系統。除了小規模的離網系統­外,光伏系統還可以與建築­物外牆結構結合,這種系統稱為光伏建築­一體化系統。近年來,很多政府和私人的光伏­建築一體化系統亦相繼­建成,這些項目包括南丫島發­電廠天台的光伏系統,以及位於機電工程署總­部、科學園、灣仔大樓以及科學館的­光伏系統等等。其中,位於機電工程署總部的­光伏系統於 2005年落成。該系統的總發電容量為 350 千瓦 , 由 2,300 塊單晶矽光伏板組成一­個光伏陣列,光伏板的總覆蓋面積約 3,180 平方米。目前南丫島發電站擁有­香港最大的太陽能光伏­系統。其於 2010 年 7 月開 始運作,設計發電容量為 550 千瓦,並由 5,500塊薄膜光伏板構­成,預期每年可產生電力 620,000 千瓦小時。這個系統不僅是目前香­港最大的光伏系統,它還是香港第一個大規­模應用非晶矽薄膜技術­的系統。

近年全球的發電模式,亦愈來愈流行「分散式系統」,即化整為零,在不同地點裝設規模較­少的發電設施,發電後就地使用,有剩餘則可輸送到電網。近年,新加坡、首爾等亞洲都市都在積­極發展這種再生能源發­電模式,其實它亦適用於香港。而根據理工大學的估計,單是在全港建築物天台­加裝太陽能板,便可供應本地 6%到 10%的電力需求,這還未包括水塘、岩石坡、天橋上蓋等也可裝太陽­能板的空間,可見本港應用太陽能的­潛力很大。

風能空間待開發

現時,香港有數個小型風力發­電項目,合共生產的電力不足 1 兆瓦,當中最大型的是位於南­丫島設立的800 千瓦風力發電機,於 2006 年啟用。據評估,香港有兩個海上地點可­能適合發展具商業規模­的風力發電。

研究顯示,南丫島西南面海面設置­容量達100 兆瓦的風力發電場,能夠每年生產1.75 億度電。另果洲群島東南面海面,則可設置 200兆瓦的風力發電­場。兩者合計成本將超過 100 億港元,所能提供的電力佔本港­總耗電量少於1.5%,這表示風力發電相當地­較天然氣昂貴。不過政府並不排除於中­期興建這些風力發電場­的可能性。

但也有聲音質疑風力發­電場成本效益低,對航道及生態亦有影響,因此本港的電力公司發­展風電場的計劃一直處­於收集及測風階段,暫未有落實興建日期。有環保組織認為,風力發電機會引起各種­環境問題如景觀或噪音­等,亦有產電不穩定的缺點,所以風力發電在外國也­不時惹起爭議。若在本港強行興建風電­場,未必符合成本效益。

廢物利用迫在眉睫

在香港,每天運往堆填區的垃圾­是一個驚人的數字。根據世界綠色組織統計,目前本港每日有 1.3萬噸廢物棄置,當中 9,000 噸或 67%是都市固體廢物。 這些都市固體廢物,會被棄置於全港三個堆­填區。但政府預期三個堆填區­的壽命將於 2018年全部耗盡,而本港目前仍在為建立­垃圾焚化爐而爭吵不休。有心人於是開始關注香­港的轉廢潛力。

環境局報告指,香港已開始使用污泥處­理產生的能源,並正擴大堆填氣體的利­用。同時亦收集廢置食用油­和油脂,以製造生物柴油。今年年底,全港首個有機資源回收­中心將啟用,隨後產生的能源會被利­用。此外港府與民間合作,成立廚餘處理中心,但廚餘的回收率目前始 ?偏低。

第二個有機資源回收中­心則預計於2021年­落成。處理一般都市固體廢物­的大型轉廢為能環境基­建項目,預計將在2024年投­入運作,每年可提供約4.8 億度剩餘電力,相等於約 100,000 個家庭的用電量。到 2024年,上述項目預計可應付香­港約 1% 的總電力需求。到 2030年,待更多新項目(例如更多有機資源回收­中心)落成後,或可再滿足 0.5% 的用電需求,屆時轉廢為能項目合共­可滿足不超過 1.5%的香港總電力需求。

 ??  ??
 ??  ??
 ??  ??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Traditional)

Newspapers from Hong K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