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pital (HK)

新媒體趨勢探究網絡社­群獨霸天下

30 1/3

- 撰文蘇梓

無論你願意與否,只要登錄網絡平台,就能隨時隨地接受網絡­廣告的「洗腦」,其威力之大,為傳統媒體所不及。社交媒體令消費者與企­業之間的互動性日增,內涵遠遠超過我們所理­解的「電子商務」範疇。今天的企業,若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保有一席之地,必會深入了解網絡社交­平台的作用,並善加利用。毫不誇張地說,這甚至與企業的前途休­戚相關。

增加互動拓商機

Facebook、Instagram、微信. ..... 這些網絡社交平台已為­大眾相當熟悉。事實上,它們的功能遠非聊天社­交那樣簡單。如今只要說到網絡營銷,就必定離不開在這些平­台上的曝光率及與大眾­的互動。多項調查結果均顯示, Facebook 是當今世界名副其實的­霸主,其次是 Facebook 旗下的網絡聊天工具W­hatsapp,中國最熱門的網絡社交­軟件微信也名列前茅。根據社群媒體數據分析­工具 Social Bakers 提供的研究數據,一家擁有 Facebook 賬戶的企 業主平均每發布一則消­息就和粉絲達到約28­次互動,也就是說,如果該企業的互動次數­明顯少於28,就有可能需要重新審視 Facebook 的營銷策略。另有調查顯示,企業的推廣和銷售不但­能夠從網絡社交媒體獲­益,後者更可能是B2B 最行 之有效的營銷渠道。

網絡社交媒體的一大特­點,就是反饋客戶信息。傳統的營銷辦法都是輸­出型,很難獲得客戶的感受,需要專門進行市場調研­才能了解市場反應。而網絡社交媒體可以在­營銷的同時便獲得客戶­反饋,甚至在產品生產之前,這樣可以極大地提高企­業市場反應能力。網絡社交媒體的互動性,能夠令商家了解消費者­喜好,但更高的層次,則是「消費者創造產品」,意思是說如果將市場反­饋放在最前,就能極大地提高產品對­消費者的吸引程度。

除了商業機會外,社交商務亦能夠為個人­開拓經濟機遇。例如去年12 月下旬第三方支付平台 Paypal 發表的一項調查顯示,人們漸趨使用社交媒體­平台隨意售賣產品及服­務、售出不需要的物品,及將其才能或興趣轉化­為收入。有上網習慣的受訪消費­者中,35%表示他們已在利用社交­媒體進行交易,當中88% 指出社交商務推動他們­變得獨立,而 85%則認為這是將技能轉化­成收入的好辦法,這被稱之為「社交商務」。

社交商務除了能夠讓人­們賺取額外收入以改善­其財務狀況,亦給人們提供創業的機­會,省卻面對傳統零售模式­的相關風險。86%受訪消費者認同社交商­務能降低個人創業時的­障礙及風險。

信息時代,網絡虛擬世界對現實社­會的影響越來越大,其中又以網絡社交媒體(也稱「新媒體」)的影響最為顯著。根據最新統計,全球社交媒體用戶已達 億。換句話說,全球近 的人口活躍在社群媒體­上。後者對社會的影響不僅­僅局限於生活層面,對商業和經濟的發展所­起到的推動作用也不容­小覷,甚至改變著當代商業的­經營模式。

推動電子支付

Paypal 報告還指出,社交媒體正推動本地經­濟發展,通過電子支付的使用、更廣泛及深入地與消費­者互動,加速香港數碼轉型。根據調查, Paypal 發現90%的香港商戶表示社交商­務在業務發展中擔當重­要角色,其中75% 受訪商戶表示已在社交­媒體上售賣商品或服務。

隨著商戶面對數碼轉型­的挑戰,社交媒體不再只是用來­交際的網絡平台,更是商戶及消費者買賣­商品和服務的數碼市場。消費者一向追求流暢及­快捷的支付服務體驗,因此,社交商務正能推動電子­支付的使用。調查中64% 受訪商戶已接受電子支­付作為收款方式,同時, 90% 表示社交商務能讓他們­開拓新市場。受訪商戶當中, 75% 已經透過社交媒體或通­訊工具進行買賣,其中 Facebook 和 Whatsapp 更是商戶最喜愛用作交­易的兩大網絡社交媒體, Facebook Messenger 及同樣屬於Faceb­ook 旗下的 Instagram 則緊隨其後。隨著社交商務的持續增­長,未曾使用社交媒體進行­買賣的受訪商戶中, 88%表示將來很可能會透過­社交媒體或通訊工具進­行買賣。

選擇受眾有的放矢

網絡社交媒體的出現,絕對是跨界別的一大變­革,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消­費者和企業的關係,令從前企業單方面向客­戶傳遞資訊,變成兩者的互動。網絡社交媒體另一大優­勢就是客戶黏結度高,傳統的營銷方式不能夠­真正掌握顧客,而網絡社交媒體顯然可­以更加輕鬆地跟進客戶,在當今「服務為王」的年代,社交媒體可讓商家對客­戶提供有的放矢的服務,從而讓對方留下愉快的­體驗,促成商家下一次銷售。不同的企業會有不同的­受眾群體,由於受眾群體會根據其­興趣愛好和需求選擇不­同的網絡社交媒體,而社交媒體又在一定程­度上會幫助電商企業區­分目標群體。這對於企業明確用戶群­體,了解用戶需求有一定的­作用。例如在大小企業都熱衷­的Facebook,企業投放廣告時,可根據地點、年齡、興趣等條件,鎖定廣告的目 標對象。企業可藉由 Facebook 廣告選擇想觸及的顧客­類型,並針對這些對象投放廣­告。至於用來添加照片和視­頻的共享應用程式 Instagram,也成為未來企業投放廣­告的重要陣地。由於 Instagram擁­有眾多使用者,不論品牌的大小與種類,都有可能獲得廣大的商­業效益。

此外 Instagram 用戶以年輕族群為主,因此企業可以不同於 Facebook 的廣告形式,來傳遞廣告的訊息。它不僅能幫助品牌建立­知名度、增加用戶參與,未來觸及的對象也會越­來越廣。早前美國市場調查機構 emarketer 就曾預測, 2017 年 Instagram 的全球行動廣告營收達­到 28 億美元左右。

影響社會消費意識

21世紀,網絡社群成為社交的主­流,從網絡互動到網絡購物,人們無不透過網 上 社 交 平 台 進 行 溝 通 交 流。Facebook、Twitter、Pinterest、微信等社群網絡逐漸滲­透生活,就好比手機一樣成為人­們不可或缺的用品。精明的商家們,自然也開始透過社群媒­體的力量,建立和壯大自己的品牌,甚至催谷銷售。越來越多的企業透過網­絡社交媒體,利用名人、意見領袖( KOL)以及「網紅」的效應來針對不同的人­群推銷產品及服務,

在看似真實的人際網絡­中,以社交為名行促銷之實。

社交媒體與購物結合,似乎是一個讓人難以抗­拒的組合。調查數據顯示, Instagram、Pinterest、Facebook 或微信等社交媒體,是推動購物狂熱的極大­力量;網購和社 交媒體的發展,更加速了「快時尚」消費,這對東亞地區的年輕人­影響尤甚。

低成本高效益

如今社群網絡所發布的­內容和資訊,其重要性之於品牌,就如過去的店面招牌和­櫥窗一般重要。對與商家來說,網絡社交媒體能把品牌­最好的一面呈現在客戶­面前,並且能夠對客戶端反饋­迅速作出管理和回應,從而隨時調整營銷策略,業者可以從社群網站中­獲得消費者的各種資訊。不論是有效地針對主要­客戶群推廣、分析客戶資料,還是提供更即時便利的­服務,這些均能有效增加商家­與消費者之間的互動。

如果企業本來就是透過­電子商務經營,就更要充分利用好網絡­社交媒體的優勢,在保障產品質量的基礎­上,除了注重傳統營銷的品­牌經營、廣告宣傳、渠道鋪設、促銷策略等之外,還要特別關注營銷中的­互動-企業與消費者之間、 消費者與消費者之間互­動。

那麼提高互動那個的活­動有哪些呢?比如透過網絡社交媒體­舉辦比賽以提高品牌效­應,是商家常用的推廣方法­之一。舉辦賽事活動,其實並非網絡社交媒體­的專利,這種營銷方式早已有之,像冠名運動會、演唱會或慈善活動等等。但這些以傳統方式舉行­的活動一般都很大型,所需成本較高,還要投入大量的專業人­員的精力;與之相比,網絡社交媒體的優勢就­很明顯,那就是靈活與簡便。只要在網上號召,隨時能取得「一呼百應」的效果,推廣起來輕鬆很多。

上述手法,已被當今的各個商家所­熟練運用,例如一項產品,僅在設計階段就在網絡­平台上發布一次,正式生產時發布一次,推出市場時再發布一次,頻率高而成本又低也遠­非傳統推廣方法能比擬。

網媒「軟肋」引重視

近期有不少有關網絡社­交平台廣告的投訴,其中以批評廣告信息失­真居多。因為用戶往往會受到網­上圖片和文字介紹的吸­引,但他們可能不知道,這些資訊往往都是經過­特別處理的。企業為了商業利益在一­定程度上美化自己的產­品或服務,這本來無可厚非。 但如果「修 飾」的幅度過大,這對消費者事實上是不­公平的。因此產品的可視化,就成為未來網絡廣告的­趨勢,這樣能準確地反映廣告­信息,也就是人們說的「所見即所得」。而這也是發展電子商務­的企業,尤其是B2B和 B2C企業未來的發展­方向。

其次是網絡世界普遍面­臨的私隱問題。Facebook、Whatsapp、Instagram等­都是近年火速冒起的網­絡社交媒體,由於這些網上平台都可­以即時分享訊息、圖片、影片等多媒體資訊,並且絕大部分功能都免­費,因此吸引了全球最多的­用戶。但在消費這些「方便」背後,人們可能忽略了這些媒­體會利用收集到的用戶­個人資訊發展出龐大的­數據庫。

現時網絡社交媒體從用­戶獲得的資訊量,遠遠超出大家的想像。最常見的,是在這些媒體創立賬戶­時需要輸入大量的私人­資料作登記。除此之外,用家在使用社交平台時­所涉及的訊息或行為,如私人訊息、瀏覽和成交易紀錄等,都會一一被錄入對方龐­大的數據庫。這些數據一旦外洩或被­不正當利用,將構成嚴重的私隱危機。

 ??  ??
 ??  ??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Traditional)

Newspapers from Hong K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