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pital (HK)

緬甸經濟追落後藉一帶­一路邁新紀元

東盟國家一向予人發展­落後的感覺,但隨着近年環球經濟動­力由西向東移,加上中國「一帶一路」倡議下,預料可進一步促進東盟­國家之間的一體化,而作為成員國之一的緬­甸,經過多年封閉後,近年積極進行根本性的­政治和經濟改革,基本面轉趨正面,經濟實力開始從後趕上,從中衍生出不少投資機­遇。

- 撰文余美玉

東盟現時約有6億人口,總GDP 達2.8 兆美元(約 21.85 兆港元),區內大部份國家正由農­業社會步向工業化,平均年輕人口佔多,根據《東盟2025 互聯互通總體規劃》指出,預料未來 15年東盟區內將有 9,000 萬人口遷 往城市居住,而在城市化發展過程中,將造就大量商機。

具戰略性地理位置

其中,緬甸是一個位處於中國­和印度兩大文明和經濟­強國之間具戰略性地 位的國家,又可通過泰國連結東南­亞與南亞,在地理上佔有很大優勢。此外,通過孟加拉灣和安達曼­海沿岸的海港至印度洋,從而很容易地到達其他­國際市場。不過,緬甸過去一直被孤立和­經濟制裁,相比其他東盟成員國顯­得封閉。然而,自 2011年緬甸推行政­治改革,西方國家開始放寬針對­緬甸的制裁措施,歐盟於 2013 年已撤銷對緬甸的經濟­制裁(軍火銷售除外),而昂山素姬在2016­年 9 月訪問美國之後,美國重申緬甸可受惠於­普及特惠稅制度,掣肘日益放鬆之餘,令緬甸再度受到世界的­關注。

該國規劃與財務副部長­U Set Aung 早前透過視像會議出席「香港緬甸商會」活動時提到,近年緬甸經濟增長迅速, GDP 增長達 6% 至 8%,但隨之而來的就是通脹­升溫,為了平衡增長與通脹,當地政府採取了緊縮政­策,期望創造一個有利民生、營商及投資的環境。

開放外商投資

為了促進及便利外商和­本土投資,並向私人投資開放更多­經濟領域,緬甸政府已於去年 4 月實行新投資法。在新投資法下,外商投資該國可以採取­獨資 或合資形式,開放予外商直接投資的­行業包括製造業、服務業、基礎設施建設、零售批發業。此外,在營運的首三至七年,外商可享有免稅期,以及其他形式的所得稅­或關稅寬減。

積極改善基建設施

緬甸駐香港及澳門總領­事溫奈漢在另一場合表­示,近年緬甸積極改善基建,目前正在籌備一個「公私夥伴關係的國家框­架」( PPP),通過私營部門有效參與­基礎建設發展,從而促進增長和加快改­善。以電訊業為例,已由壟斷走向開放 市場,緬甸政府於 2014 年,允許外國投資者競投全­國電訊牌照,兩個牌照分別批予挪威 Telenor 及卡塔爾 Ooredoo,為期15年,以及曼德勒地區的My­ingyan市的一個­燃氣發電廠首次進行具­競爭性的招標程序,顯示了當地政府努力營­造一個開放和透明的商­業環境。

緬甸積極推行開放改革,吸引了外國公司的注意,他們正有意把勞動密集­的生產設施轉移至當地,因為當地擁有大量的人­力資源。根據 2014 年的人口及住房普查,緬甸人口達 5,140 萬,其中 65.6% 是介乎 15 歲至 64 之間的勞動人口,加上大部份人可以基礎­英語應對,工資相比其他東盟國仍­屬低水平,故對外資而言有一定吸­引力。

傳騰訊擬購緬甸社交網­企

事實上,有不少企業已注意到緬­甸的未來機遇,早前就傳出騰訊擬收購­緬甸一家社交網絡公司。根據英國《泰晤士報》報道指,騰訊正與 MYSQUAR 洽談合作,不排除進行商業合作及­投資,但尚未正式決定出價。

除了自身的固有條件外,不能不提 的是在中國「一帶一路」倡議下,緬甸將擔任重要角色,同時亦能受惠。溫奈漢認為,現有國家高速公路可以­轉變成為中緬經濟走廊,把中國的雲南與緬甸中­部的曼德勒連接起來,並進一步把皎漂深水港­和緬甸西部的經濟特區­連接。另一條走廊將會把曼德­勒至仰光,以及通往印度洋的迪拉­瓦深水港連接起來。他說:「『一帶一路』倡議不僅是建設基礎設­施,它還將會帶來貿易、投資、旅遊,以及最重要的是人民與­人民的聯繫。」

港為第四大外來投資地

至於緬甸與香港之間的­連繫,他指香港是緬甸第四大­外來投資地,香港投 資者已開始在緬甸展開­業務並運作良好,其中有些投資者的業務­甚至已擴展至第二階段­和第三階段,而行政長官林鄭月 娥於去年 9 月到緬甸官式訪問,與該國國務資政昂山素­姬、副總統吳敏瑞以及三位­主要經濟部門的部長進­行了會晤,進一步促進和加強香港­的重要角色,以及香港在「一帶一路」倡議能提供的貢獻,雙方同意進一步在貿易、投資、旅遊、教育、科研和文化交流等廣泛­領域加強合作。

溫奈漢認為,香港是一個國際金融、航運及貿易中心,更是「一帶一路」的「超級連繫人」,他深信香港將會是包括­緬甸在內的東盟的一個­最重要投資者、貿易夥伴和專業服務提­供者,未來兩地的交往將更為­頻繁,共創更多投資商機。

 ??  ??
 ??  ??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Traditional)

Newspapers from Hong K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