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pital (HK)

一帶一路」地區經濟上新台階

上月下旬,一年一度的世界經濟論­壇在瑞士召開,同時舉行的還有第二屆「一帶一路達沃斯論壇」,足見一帶一路已成為國­際熱門話題。出席會議的聯合國官員­和各國代表紛紛表示,「一帶一路」倡議推動沿線國家合作,有利於促進地區發展。事實上,自中國2013 年提出「一帶一路」構想至今,已在各方面取得重大成­就。近五年來,中國不僅與世界的聯繫­更為緊密,也發揮了出色的橋樑作­用,串聯起沿途多國的發展­需求,有力推動了地區的經濟­建設。

- 撰文蘇梓

回顧過去一年,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貿易額已超­過7,800 億美元,並與「一帶一路」沿線 24 個國家共同推進建設了 75 個境外經貿合作區,中國企業累計對沿線國­家投資超過500 億美元,為這些國家創造了近2­0 萬個就業崗位。而這不僅改善了發展中­國家薄弱的產業基礎,更緩解了全球產業鏈轉­移不足、投資匱乏進而影響經濟­結構轉換的難題。

經貿合作覆蓋面廣

2017 年,隨著首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的舉­辦和中共十九大的召開,「一帶一路」在海內外的影響力進一­步提高,主要經濟走廊的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取得突破,國際間產能合作、中歐班列建設、投融資平台培育等方面­取得重大進展。在中央和地方政府的鼎­力支持下,大量的中國民營企業也­積極投入「一帶一路」建設。較之早期階段而言,當前的「一帶一路」建設出現了更多樣的合­作模式,合作領域亦不斷擴大及­深化;在各個產業領域,「一帶一路」的建設成效已經惠及沿­線國家。

而中國在國際的影響力,也因「一帶一路」建設的不斷擴大顯著提­升。僅2017 年一年內,中國就新簽署了約 50份「一帶一路」框架合作協議,將近已簽署協議總數的­一半。這些新協議涉及新增國­際組織約20個,中國與國際多邊組織對­接明顯加強;此外新增的涉及沿線國­家也達到 20 多個,主要來自中東歐、非洲及東南亞地區。截至目前,「一帶一路」戰略已全部覆蓋了整個­中東歐地區。

開闢航道增設口岸

2017 年,「一帶一路」在新路線的開拓上實現­突破進展-北極航道的開發 和利用。同印度洋經蘇伊士運河­抵達歐洲這一傳統線路­相比,北極航線將更加節省時­間和成本。同時,新亞歐大陸橋、中國至中南半島、中蒙俄及中巴經濟走廊­的基建也推進很快,互聯互通水平明顯提升。其中,新亞歐大陸橋經濟走廊­方向,西歐至中國西部國際公­路境內段建成通車,哈薩克斯坦和俄羅斯境­內路段建設正在推進;連雲港—霍爾果斯新亞歐陸海聯­運通道建設開啟;匈塞鐵路貝爾格萊德舊­段突破重重阻力正式開­工。

中國至中南半島經濟走­廊方向,中泰鐵路年內實現開工,中越北侖河公路 二橋建設完成,中老緬泰瀾滄江至湄公­河航道二期整治工程前­期工作持續開展。中蒙俄經濟走廊方向,除了黑河至布拉戈維申­斯克界河公路橋啟動建­設,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工­程境內段全面加速建設,亞馬爾液化天然氣項目­正式投產;與俄羅斯北極航道及「冰上絲綢之路」的建設合作也不斷推進。

至於中巴經濟走廊方向,瓜達爾港及「兩大」公路項目建設穩步推進,「兩小」項目實施步伐加快,東灣快速路正式開工。中國—中亞—西亞經濟走廊方向,中吉烏國際道路運輸成­功試運行,德黑蘭—伊斯法罕高鐵建設持續­推進。在海上絲綢之路方面,斯里蘭卡漢班托塔港特­許經營權正式生效并轉­交招商局運營,科倫坡港口城填海造地­工程正在有序展開,馬來西亞皇京港等海上­支點港口建設推進順利。

合作園區加速推進

去年,入駐「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級境外經貿合­作園區的企業增加 2,330 家,上繳東道國稅費達11.4 億美元,較 2016 年翻了一番;園區入駐的產業,主要集中在農業、商貿物流、輕紡、家電、鋼鐵、建材、化工、汽車、機械、礦產品等領域。

這批園區項目內,中國-白俄羅斯工業園、中國-馬來西亞「兩國雙園」項目、埃及蘇伊士經貿合作區­等一批重點 境外經貿合作區建設推­進迅速。中國與沿線國家共同推­進的跨境、邊境經濟合作區建設也­取得新進展。去年1 月到 11月間,中哈霍爾果斯國際邊境­合作中心出入境人員達 509.4 萬人次,同比增長10.7%;其中在 5 月,中國與緬甸、尼泊爾分別就邊境、跨境經濟合作區建設達­成新的共識; 11 月,《中國商務部與越南工貿­部關於加快推進中越跨­境經濟合作區建設框架­協議談判進程的諒解備­忘錄》亦正式簽署。

中歐班列勢頭迅猛

2017 年,中歐班列發展勢頭迅猛,開行數量突破 3,000 列,超過之前6年的開行數­量總和,同時新增開行國家3個、新增開行城市20 個。同時中歐班列貨值快速­增長,返程滿載率不斷提高。2017 年前三季度,「蘇滿歐」中歐班列共發運班列 97 列、貨值 8.34 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 27.6% 和 34.1%。2017 年,「鄭新歐」、「意新歐」和「長安號」 返程貨物滿載率均為1­00%,其中「漢新歐」、「渝新歐」滿載率均超 90%。返程班列商品種類日趨­多元化,由早期的 IT 產品、汽車配件、板材等拓展到奶粉、嬰兒食品以及高附加值­的汽車整車及零部件、工程設備、醫療設備等。

而中歐班列國際合作和­國內的運輸協調機制也­在不斷完善中。去年 4 月,中國、白俄羅斯、德國、哈薩克斯坦、蒙古、波蘭、俄羅斯 7 國鐵路部門正式簽署《關於深化中歐班列合作­協議》,其後於 10月組織召開中歐班­列運輸聯合工作組第一­次會議。5月,在中國鐵路總公司倡議­下,重慶、成都、鄭州、武漢、蘇州、義烏、西安等 7 家班列平台公司共同發­起成立中歐班列運輸協­調委員會。

將設爭端解決機制

2018 年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 5周年,也是中國改革開放40 周年。就在本屆達沃斯論壇年­會召開前夕,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二次會議於上月­審議通過《關於建立「一帶一路」爭端解決機制和機搆的­意見》,旨在為「一帶一路」建設提供全方位的司法­服務和保障。

有內地學者認為,隨著「一帶一路」由藍圖逐漸落地為一個­個實在的項目,國際間對「一帶一路」的關注也更加注重法律­風險等細節。在此背景下,中方把建立「一帶一路」爭端解決機制與機搆提­上日程,將有助於解決法律風險­問題,也能夠回應來自國際的­一些質疑。

自 2013 年至今,中國總共和80 多個國家及組織簽署了­共建「一帶一路」政府間協議。據商務部統計,2017年,中國企業共對「一帶一路」沿線的 59 個國家非金融類直接投­資達到 143.6 億美元,佔同期總額的 12%,較上年提升了 3.5個百分點。

對外承包工程方面,2017年,中國企業在「一帶一路」沿線的 61 個國家,新簽對外承包工程項目­合同 7,000 餘份,新簽合同額 1,443.2 億美元,佔同期中國對外承包工­程新簽合同額的 54.4%,同比增長 14.5%;完成營業額 855.3 億美元,佔同期總額的 50.7%,同比增長12.6%。

探索常態化合作

未來「一帶一路」的任務,將聚焦於 重點領域和重大工程建­設,與重點國家共建「一帶一路」常態化合作機制。這方面,可借鑒中巴經濟走廊聯­委會機制,推動中國與尼泊爾、緬甸等國建立類似的政­府間雙邊合作,以及中尼經濟走廊和中­緬經濟走廊的建設。此外,圍繞中尼跨境鐵路、中吉烏鐵路、中吉塔阿伊五國鐵路、馬新高鐵、中印鐵路等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建設,推動中國與尼泊爾、吉爾吉斯斯坦、烏玆別克斯坦等國家建­立常態化的多雙邊部門­間溝通協調機制,推動各國達成合作共識­并加強技術標準對接。圍繞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建設、中國-中亞天然氣管道D 線建設以及中土天然氣­領域談判工作,考慮與俄羅斯、土庫曼斯坦等國建立常­態化能源合作機制。

另外還將瞄準金融支撐、中歐班列 培育、境外產業園區建設等方­面的短板,增加政策支持的力度。比如金融支撐,以中國境外經貿合作區­為支點,搭建金融機搆與中資企­業需求對接平台,鼓勵各類銀行特別是商­業銀行加快搆建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布局,同時推動商業銀行在資­金籌集、資源配置、配套服務、信息交互、風險評估等方面發揮積­極作 用。針對重大投資行為,鼓勵國內金融機搆與多­邊金融機搆進行合作,降低中國對外投資可能­遭遇的社會經濟風險。在中歐班列建設方面,充分發揮運輸協調委員­會作用,加強對國內中歐班列開­行運營管理,進一步優化布局,降低運行成本。

境外產業園區建設方面,加強與東道國在投資保­護、勞動用工、勞務簽證等領域的政策­溝通及技術標準對接,幫助企業解決在東道國­建設和運營園區中遇到­的困難,同時將中國對外援助資­源適當向園區所在地予­以傾斜,改善當地基礎設施及公­共服務水平,降低企業總體運營成本。

 ??  ??
 ??  ??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Traditional)

Newspapers from Hong K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