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pital (HK)

穗港金融合作新時代推­動大灣區發展

素有「千年商都」美譽的廣州近年金融業­發展迅速,並已成為當地第五大支­柱產業。隨着「一帶一路」合作、粵港澳大灣區、廣東自貿試驗區等國家­戰略的實施,將進一步深化穗港合作,推動兩地競合有序、協同發展,共同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國際金融中心,捕捉更大商機。

- 撰文余美玉 | 攝影鄺銘漢

近年廣州金融綜合實力­穩步提升,國際影響力不斷增強,金融的核心作用越來越­突出。根據數據顯示,廣州的金融業對 GDP 的貢獻率超過10%,金融業增加值在過去五­年增長了 133%,增速高踞全國大城市第­一位。目前,廣州的金融地位在全球­排名約32位,並首次入選「穩定發展的 40 個金融中心」,足以證明其金融國際化­程度不斷提高。再加上中共十九大報告­明確 提出要以粵港澳大灣區、粵港澳合作、泛珠三角區域合作為重­點,全面推進內地與港澳互­利互動,因此可以預視2018 年將會是粵港金融創新­合作發展的重要一年。

為了加強與香港的合作,早前由廣 州市人民政府、廣東省人民政府金融工 作辦公室指導,廣州市金融工作局主辦 了一場「穗港金融合作推介會」,主辦方 期望通過是次推介會,加強穗港兩地聯 動及推進金融創新,促進科技金融、綠

色金融、普惠金融等新業態成長,推動 金融與產業深度融合發­展,開啟金融創 新發展與開放的新時代。推介會上,廣 州市越秀區、海珠區、荔灣區、天河區、白雲區、黃埔區廣州開發區、花都區、番禺區、南沙區、從化區、增城區等 11區代表分別就各區­金融功能區建設經驗、金融發展特色與未來規­劃作為主題,展示廣州金融的發展成­果與政策優勢,吸引各類國際化的金融­機構和人才到廣州發展,以建全球金融中心為目­標。

政策催化兩地對接互通

廣州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陳志英發言­時指出,近年廣州按照「三中心一體系」的戰略部署,以全球金融資源配置中­心為發展目標,現時金融業已成為廣州­第五大支柱產業。他認為,隨着「一國兩制」方針的不斷貫徹,泛珠三角框架協議、《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深化粵港澳合作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的落實,兩地合作迎來嶄新機遇,交流交往更趨頻繁。陳志英 道:「我冀望能借助香港作為­國家『引進來、走出去』的雙向服務平台優勢,以機構互設、體系對接、市場聯通為核心,推進兩地共同發展。」

香港交易所首席經濟學­家巴曙松表示,從經濟質量方面看,粵港澳大灣區的 GPD 總量與紐約灣區、舊金山灣區、東京灣區這世界三大灣­區旗鼓相當(見表) ,而且產業分佈存在共同­特徵,世界三大灣區的產業分­布基本上以第三產業為­主,其中服務業佔比達八成­以上,而金融業更是在這些灣­區中擔當主導角色。他說:「粵港澳大灣區的體系也­開始以科技和金融共同­驅動,而且在交通樞紐、物流及產業分工方面具­有獨特優勢,這也是金融業的重要基­礎。」

新經濟成動力火車頭

巴曙松又提到,香港的金融業在發展之­初都是以本地投資為主,而在最近30 年間卻把握到關鍵性的­一步,就是實現了與國際主要­金融中心之間的資本自­由流動,為國內的企業與國外的­流動性進行配對,因此晉身為國際金融中­心。 近年新經濟正成為支撐­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新動­力,香港資本市場亦將改革­上市架構,有望吸引極需資金的新­經濟行業,例如生物科技,加上香港在知識產權方­面有完善的法律保障,將為粵港澳的新經濟企­業提供很大支持。

此外,中國過往是以吸引國際­資本流入為主,但現時對外投資規模也­漸漸增加,因為國內資產配置的工­具有限,未來粵港澳大灣區的客­戶可以透過香港這個「家門口」進行海外資產配置,也是粵港澳大灣區的增­長點之一。巴曙松續稱,在中央的政策支持下,香港現已成為人民幣國­際化的創新中心,滬港通和深港通運作順­暢,初步實現了二級市場的­資本流動。香港與廣州的金融業各­具優勢,在粵港澳大灣區的產業­協同中,如果能實現優勢互補,各走前一步,大灣區有望形成「國際金融雙子星」。 金融合作,是次推介會主辦方希望­通過加強跨境金融業務、金融機構、綠色金融、「一帶一路」金融,以及粵港澳大灣區金融­等五大領域合作,三地攜手將粵港澳大灣­區打造成為可與紐約灣­區比肩的國際金融中心。

加強跨境金融業務合作

首先,在加強跨境金融業務合­作方面,廣州將推動跨境人民幣­雙向融資、跨境雙向人民幣資金池、跨境發行人民幣債券、跨境人民幣結算等跨境­人民幣業務合作;完善NRA帳戶功能,在南沙自貿區內以「NRA+」為特殊記號開展本外幣­跨境業務創新,促進穗港兩地離岸、在岸人民幣資金互通;拓展移動金融在兩地的­應用,提升跨境支付服務水平。

與此同時,在中央「一帶一路」及粵港澳大灣區的政策­催化下,廣州亦在這兩大框架下,從多方面開拓兩地合作­機

萬億美元)

人均 GDP(

美元)

遇,包括爭取支持穗港機構­合作設立面向「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的人民幣海­外投貸基金,為企業「走出去」開展投資、並提供投融資服務,同時探索設立跨境金融­資產交易平台,以私募方式開展面向港­澳地區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的股­票、基金、債券等金融證券產品發­行和轉讓交易。

至於在粵港澳大灣區的­命題下,廣州當局則會大力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國際商業­銀行、廣州期貨交易所等重大­項目

資料來源: 穗港金融合作推介會

儘快落地,充分利用國際金融論壇( IFF)、中國(廣州)國際金融交易‧博覽會等平台促進穗港­金融業界的交流,加強兩地在金融科技、數字普惠金融等金融新­業態方面的合作,實現粵港澳大灣區金融­大數據的互聯共用。

支持綠色金融改革

最後,綠色金融是近年冒起得­最快的話題之一,而廣州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是全國五個綠­色金融試驗區,同時也是 唯一一個在一線城市設­立的綠色金融試驗區。因此,廣州將大力支持符合條­件的港資金融機構在廣­州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設立合資證券、基金、期貨和保險公司,支持港資金融機構在試­驗區開展合格境外有限­合夥人( QFLP)業務,參與境內綠色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和綠色創業投­資基金投資,以及發行綠色債券等等。

展望未來,主辦方期望穗港兩地將­繼續圍繞金融創新的機­遇進行交流,促進兩地更寬領域和更­高層次的深度合作,推進廣州金融開放和國­際化步伐,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先的國際金融中心。

香港交易所首席經濟學­家巴曙松表示,未來粵港澳大灣區的客­戶可以透過香港進行更­多海外資產配置。近年新經濟行業如生物­科技,正成為支撐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新動力。在中央的政策支持下,繼滬港通後香港迎來了­深港通。未來,穗港兩地將加強跨境金­融業務合作方面,人民幣就是其一。

 ??  ??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Traditional)

Newspapers from Hong K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