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pital (HK)

七大自貿區一周年經濟­效應輻射全國

2013 年 9 月,中國首個自由貿易試驗­區(「自貿區」)在上海成立;隨後,天津、廣東和福建也成立自貿­區,均被外界認為試驗成功。在此基礎上,2017年 3月,國家又批准重慶、四川、遼寧、浙江、河南、湖北、陝西7個自貿區總體方­案。截至目前,中國共有11個自貿區。一年來,這7個自貿區又取得了­哪些成果?本刊對此一一回顧。

- 撰文蘇梓

七個自貿區中,四川及重慶—截至今年 3月底,四川自貿區成都區域啟­動了 155 項改革任務,84項試驗任務和 133 個試驗項目落地實施。一年來,成都建立服務貿易發展­聯席會議制度,加速推進中韓創新創業­園、新川創新科技園等對外­經貿平台和園區的建設­工作;成立「一帶一路」法律聯盟服務中心等。去年,「中國—歐洲中心」啟動運行,成都站在國家對歐開放­合作的前沿;中德、中法等國別產業合作平­台加快建設,德國贏瑞科技公司中國­技術支持總部等一批帶­動型項 目成功落戶。

截至今年2月,重慶自貿區全域新增企­業註冊 13,055 戶,佔全市 9.5%;落戶重大項目 799 個,協議投資總額達308­6.5 億元(人民幣,下同),重慶自貿區產業聚集效­應初步顯現。該自貿區已初步形成產­業聚集效應。檢測維修順利起步,總部貿易、轉口貿易放量增長,跨境電商、汽車整車進口規模不斷­擴大,在中西部地區處於前列。智能產業加速聚集,商湯科技人工智能、阿里巴巴「智能重慶」中心、SK海力士芯片二期等­標志性項目 落地。醫療、教育領域實現突破,新加坡萊佛士集團獨資­醫院、美國石溪中 學相繼落戶。

遼寧—截至今年 4 月底,遼寧自貿試驗區大連片­區完成166 項自貿試驗區創新經驗­複製推廣,出台 225 項制度創新措施,形成 134項制度創新成果, 吸引外商投資 19.8 億美元,企業進出口貿易實現 1,461 億元,新註冊企業 6,636家,註冊資本873 億元。

該自貿區率先試行企業­投資承諾制,出台 28項改革措施。實施「互聯網+ 政務服務」,上線「網上辦事大廳」,打造24 小時電子政府。此外還建設國際物流大­通道。國內首條直達斯洛伐克­中歐班列開通,「俄羅斯新西伯利亞- 大連」回程班列常態化運行,全市過境班列完成2.3 萬標箱,增長 121%,全年海鐵聯運完成41.2萬標箱,位居全國之首。

浙江— 2017年,浙江自貿試驗區已實現­保稅燃料油交易300 萬噸、LNG 交易達 138 萬噸,鐵礦石交易平台運作也­已起步,成品油、化工品的貿易和交易也­由浙江石油化工交易中­心承載,去年貿易交易量超過 1,000 萬噸。另外,去年召開首屆世界油商­大會,包括英國石油公司、荷蘭皇家殼牌等世界石­油巨頭都來考察自貿區­建設。在現行體制下,舟山對大宗商品貿易交­易已進行了有益、有效的探索,為在自貿試驗區背景下­發展大宗商品貿易交易­一體化奠定了基礎。

河南—掛牌一年來,河南自貿試驗區新入駐­企業超過 30,000 家,註冊資本3,828億元,新註冊企業數約佔全省­同期新增企業數的 1/10。外資企業 172 家,合同利用外資 10.8 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 8.1 億美元。入區的國內外 500 強企業 137家,佔全省的 48.1%。

湖北—截至今年1月底,湖北自貿區 實現進出口 804.28 億元,其中進口279.16 億元,出口 525.12 億元,佔湖北0.065%的土地面積,實現了全省31.4%的合同利用外資和29.6% 的進出口。

一年來,湖北自貿區先後實施「中歐班列(武漢)運單歸併」、「減免稅申請電 子數據批量導入」等28項通關監管創新,大幅降低企業工作量及­物流成本,促進貿易便利化;搭建服務貿易促進平台,支持引導優勢企業走出­國門,帶動裝備、技術、標准、服務出口。目前,湖北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建成開通關檢聯合驗放、鐵路拆拼箱、水運平台、空運艙單系統等 19個功能應用項目,累計辦理通關業務超過 5 萬單(票),使用企業超過2,000 家,成為華中地區應用項目­最多,功能最齊全的省域電子­口岸平台。

陝西—截至今年 2 月,陝西自貿試驗區進出口­總額 1,983.58 億元,佔全省進出口總額 73.1%,其中,進口 757.21 億 元, 佔 全 省 進 口 的 74.3%, 出口1,226.37 億元,佔全省出口總額的72.4%。截至3月底,自貿試驗區新增註冊市­場主體 14,811 戶,新增註冊資本3,478.05 億元,其中,新增註冊資本 1億元以上企業306 家。

在加快推進「放管服」改革中,213項省級管理事權­下放(委托)自貿試驗區辦理。制定了「陝西自貿試驗區開展證­照分離改革試點方案」,「證照分離」改革試點全面推開。商事制度改革不斷深化,建立自貿試驗區市場准­入「多證合一、多項聯辦」服務平台,企業工商登記註冊實現「一口受理、并聯審批」和全程電子化,辦結時限縮短至3個工­作日以內。

 ??  ??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Traditional)

Newspapers from Hong K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