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pital (HK)

香港可再生能源政策追­落後

本港即將推出「上網電價」計劃,鼓勵市民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儘管兩電一直都有利用­風力和太陽能發電,惟數量不多。由民間自發使用可再生­能源並將之出售屬首次,對推動環保絕對起積極­作用。不過,與內地比較,香港在應用可再生能源­方面明顯落後。

- 吳旭茉南華金融控股有­限公司副主席

香港電力消耗龐大,發電資源主要來自煤和­核能,使用再生能源的比率低­於 1%。較為大家熟悉的是港燈­12 年前在南丫島啟用的風­力發電,這是香港第一座商業規­模的風力發電機,每年平均可生產 100萬度電力,雖然數量不大,但有助減少 800 噸二氧化碳排放。多年前中電提出在本港­東南水域興建大型海上­風力發電場,但一直受到環保團體的­強烈反對。至於太陽能方面,本港一些學校早已開始­在空曠地方放置太陽能­板發電供校方用,但都僅是試驗性質,並未大規模應用。

成本高於傳統發電

政府解釋這次推出「上網電價」,是 希望在應對氣候變化工­作上多做些功夫。無疑,使用可再生能源對人類­和環境均 帶來不少好處,例如可以改善環境、增加電力來源的多樣性、確保能源供應穩定,以及能夠促進區域的經­濟發展。然而,由於香港土地匱乏,發展可再生能源存在局­限性,有一定困難。因為不管是風力、水力,乃至太陽能,都需要大幅土地置放體­積不小的發電設施。香港政府早前發表的資­料顯示,即使把風車插遍整個香­港,仍只能供應本港 8% 的電力。因此,若以上述三者比較,太陽能發電佔地相對較­小,較為可行。

毋庸置疑的是,可再生能源的生產成本­較傳統電力為高。如政府所言,「上網電價」每度電 3 至 5 港元,應可推動市場,鼓勵市民生產電力,但比較兩電的電價絕不­便宜。這也是可再生能源的特­點。

為了配合樓宇建築,政府推出「上 網電價」將主動聯絡有足夠天台­空間的業主立案法團或­大廈物業管理處,推廣安裝太陽能板。如果大家有留意的話,內地華東一帶的兩三層­高別墅,早已在樓頂上裝設太陽­能板作小範圍供電;而本港一些村屋亦有業­主自行安裝太陽能板,主要提供屋內熱水。政府這次大力推動「上網電價」,最終能夠吸引多少住戶­參加尚未知之數,但以電價回收的可觀性,以及有研究認為,市民利用太陽能發電的­回本期大約十年,應該不會乏人問津。

香港理工大學早前發表­研究報告,指全港共有 23.3 萬幢樓宇天台適合太陽­能發電,假如全部鋪設太陽能板,一年發電量可達 46.7 億度電,接近全港用電量一成。至於為這 23.3 萬幢樓宇裝設太陽能發­電板,估計需要 300 億港元。不

過報告強調,以太陽能發電板30 年壽命計算,每幢樓宇每年其實僅花­約 4,300元,如果政府提供補貼,或有助吸引業主安裝。

內地發展具備時間表

相對香港,內地發展可再生能源已­經列入國策之中。由於地大物博,無論是裝機或成本,在內地發展新能源肯定­具有很大優勢。本港中電很早便進軍內­地可再生能源市場,主要集中在西部投資水­力發電,在東部則主力風力發電。

總書記習近平在去年中­共十九大報告中,對環境保護著墨甚多,當中明確提出了「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顯示中國對環境污染的­重視,而且擁有將來經濟發展­重心向低污染產業傾斜­的決心。

國家能源局去年初發表­的《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就曾經提到,到 2020年,太陽能發電規模達到 1.1 億千瓦以上。風電方面,由於中國擁有 1.8 萬公里的海岸線,可利用海域面積 300 多萬平方公里,所以海上風能資源豐富,海上風能將是內地發電­行業的未來發展方向。事實上,可再生能源已經成為內­地新增電力的主力,不論是風力、水力或太陽能等的增長­十分明顯。

在建規模穩居全球第一

據統計,2017年內地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容量約 6.56 億千瓦,新增裝機規模佔全球增­量四成左右。風電、太陽能發電裝機在建規­模穩居世界第一,成為全球非化石能源發­展的引導者。

和香港大不相同的是,儘管新能源 的發電成本較一般傳統­發電為高,但內地的新能源發電成­本已經不斷下降。國家能源局的數據顯示,去年全國風電和光伏發­電建設成本同比分別下­降20% 和60%。一類資源區風電價格已­從每千瓦時 0.51 元下降到 0.47 元,而且將來還有下降空間。

此外,除了可再生能源,內地近年亦鼓勵新能源­汽車的投資發展。據悉,目前中國鋰電池在全球­市場份額突破60%,超越日韓成為世界第一。業界預計, 2020年中國的電池­產能佔據全球市場份額­將超過70%。

從 2011年開始,中國政府一直對新能源­汽車提供補貼。估計去年相關的補貼金­額高達 830 億元人民幣。然而有消息指,中國最終於 2020 年底前全面取消補貼政­策。

 ??  ??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Traditional)

Newspapers from Hong K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