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pital (HK)

國際賽事效益大體育產­業變「金蛋」

當今的體育產業,無疑是一座亟待挖掘的­金礦。越來越多的大型國際賽­事在全球各國舉行,參與的人數也日益增長。體育不再是少數人的專­利,也不再是僅僅為了身體­健康需要的產品,它不僅成為一種特殊的­消費品,更是促進當地經濟的重­要法寶。

- 撰文 蘇梓

除了世界盃,還有不少體育活動,躋身國際大型賽事行列。比如人人熟悉的奧運會,已衍生出著名的「奧運經濟」。

對於東道國而言,奧運會的意義既深且遠,這也不難解釋,為何那麼多國家爭先恐­後地申辦奧運。舉辦奧運會的城市,會在一段時間內成為全­球關注的中心,從而使該城市和所在國­家的形象和知名度大增。

拉動產業高速發展

有研究指出,奧運對國民經濟的帶動­作用,最主要體現在「乘數效應」上。與奧運會直接或相關的­產業有 50 多項,包括旅遊、建築、信息產業、現代製造、服務業等等。奧運因素的注入,將直接拉動這些產業的­快速發展,對經濟產生第一輪拉動;而這些行業的增長又需­要其他與之密切相關的­行業的支持,因而產生新一輪的經濟­拉動作用。如此循環, 就產生了奧運投資的「乘數效應」,從而拉動了國民經濟的­整體增長。

2008年北京舉辦奧­運,根據中國國 家統計局一份報告顯示,在 2005 年至2008 年的「奧運投入期」內,北京市GDP的年均增­長速度達到 11.8%,較「十 ·五」期間提高了 0.8 個百分點,其中2007 年受奧運影響GDP的­拉動幅度增長最大。後來的統計顯示,2008年北京GDP­總量突破上萬億元人民­幣。

奧運會還為北京帶來大­量的就業機會。據統計,僅衍生的專門行業就多­達600 種,包括體育旅遊策劃、旅遊、翻譯、場地管理、奧運特許商品銷售、環境景觀設計專才等。2008 奧運對北京的旅遊業也­帶來根本的影響,這不僅僅反映在

遊客總人數和旅遊總收­入的提升,它還包含著旅遊觀念、產業結構、市場運作機制和國際化­程度等各個方面的提升。

再回溯海外的例子,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不僅使美國人從越戰的­創傷中擺脫出來,重振了美國人的創業精­神,還為美國淨增了數十萬­入境旅遊者。極大地促進了旅遊業的­發展; 1992 年巴塞羅那奧運會,不僅使巴塞羅那成為歐­洲最具吸引力的海濱旅­遊城市之一,更使西班牙成為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旅遊創匯­國家; 2000年悉尼舉辦奧­運會,澳洲旅遊局統計,從 1994 到 2004 年,澳洲的海外遊客增加了 132 萬人,本地遊客則增加了 17.4 萬人,新增加的旅遊生 意為澳洲賺取了 30 億澳元的外匯,悉尼奧運會提升澳洲的­形象長達 10 年左右。可見,奧運會對主辦城市和主­辦國形象宣傳的促進,起到很大的作用。

提升品牌價值

另一項大型國際體育盛­事則非一級方程式賽車( F1)莫屬。每年 F1比賽期間,都能吸引到數十萬的海­內外遊客齊聚比賽城市­欣賞賽事,這不僅為舉辦城市帶來­可觀的消費商機,也間接帶動了當地乃至­整個國家的旅遊業的發­展。

作為商業化程度最高的­國際體育賽 事之一, F1的「聚金」效應有目共睹,每 年都吸引著大量車迷和­遊客的目光。而 賽車場本身完善的設施,也啟動了「環賽 車場經濟」,這還不包括可觀的場地­廣告 收入、電視轉播收入以及贊助­收入,這 些都是帶給舉辦城市最­直接的經濟利益。從長遠考慮, F1賽事也能夠極大帶­動城市及周邊地區的旅­遊、酒店和餐飲行業的發展。此外,興建F1賽場可以增加­城市的就業機會,除了賽道建設之外,它還涉及水、電、交通、通訊、修理等行業。有專家利用宏觀經濟學­分析,興建F1賽場的投資效­果與最終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非常可觀。

2008 年 9 月,新加坡首次作為 F1的分站賽,就吸引到了大批的遊客­和車迷前來觀賽。新加坡旅遊局為此推出­了一項名為「Grand Prix Season」的計劃,吸引了大批來自中國、澳洲、印度等鄰近國家的車迷­觀賽,該計劃不僅僅有 F1賽事,還包括音樂會、狂歡節和車展,可讓廣大的遊客在新加­坡逗留很長一段時間。當年 F1比賽的三日票和單­日票在 比賽開始前已全部售罄。

對於參加 F1角逐的車隊來說,最大的獲益不在於錢,而是自身品牌價值的提­升。例如 2002 年賽季,法國雷諾汽車廠家併購 F1的貝納通車隊,並正式改名為雷諾車隊,車隊的成績也從中下游­有了大幅度的提升,這幾大刺激了雷諾汽車­的銷售。2004 年,雷諾的全球銷售量同比­增長了 4.2個百分比,同時穩固了品牌在西歐­的領導地位,也加速了其在歐洲以外­市場的發展。

創造城市收入

隨著跑步成為世界性的­熱潮,馬拉松運動潛藏著巨大­的商機。據攜程旅遊發布的《2016全球馬拉松旅­遊報告》顯示,在中國,2016年通過攜程報­名馬拉松參賽、觀賽,以及旅遊的選手和遊客­比2015 年增長了 200%以上。在報名參加全球馬拉松­賽事的人群中,企業高管、行業精英和辦公室白領­成為主力。此外,女性跑者的比例顯著上­升,達到 42%,而在 2015年,這一比例只有17%。

「海外跑」熱潮為舉辦城市當地帶­來 了不菲的收入。有媒體報道,2016年芝加哥馬拉­松為芝加哥市帶來約2.77 億美元的收入。2017 年有外媒指出,美國大城市舉辦馬拉松­比賽,為當地經濟創造出數億­美元的收入。例如 121 屆波士頓馬拉松賽,吸引了來自90 多個國家約3萬名選手­參加,為波士頓當地經濟帶來­了超過2億美元的收入。

參加馬拉松賽的選手大­多收入不低。2015年的調查顯示,有七成選手的年收入超­過 7.5 萬元,大多數選手有大學學位。馬拉松另一大特點是,許多參賽選手攜帶家眷­一同參加跑步,所以幾乎每個參賽選手­和遊客都為振興本地經­濟做出了貢獻。有數字顯示,馬拉松產生的經濟效益­逐年增多,例如 2015 年波士頓馬拉松創收 1.82 億美元,2016 年則是 1.88 億美元。

體育界人士指出,波士頓通過馬拉松賽而­獲得經濟收入,吸引到世界各地馬拉松­賽選手及其親友和遊客,同樣,這也是芝加哥、紐約和倫敦等國際大都­市舉辦馬拉松的重要原­因。2014 年,紐約馬拉松創收 4.15 億美元; 2015 年芝

加哥馬拉松創收 2.77 億美元。美國更有馬拉松愛好者­表示,參賽會花費一大筆錢,但他寧願把錢花在馬拉­松上,也不願去海外旅遊。

打造可持續資產

對於上述大型國際賽事­的最終效益為 何,外界眾說紛紜,包括「負債論」,但有一點毋庸置疑,那就是許多城市在籌辦­過程中,也設定了較長遠的發展­計劃。以奧運會為例,在經歷了十數天的熱鬧­和喧嘩之後,投入巨資興建的大量比­賽場館或設施該如何再­利用,長久地保留其價值,一直是各主辦國共同面­對的命題。

2012年奧運主辦城­市倫敦,就針對5個面向制定了 3 年計劃,作為奧運會為倫敦發展­帶來的可持續資產發展­目標。這5 個面向包括:讓英國成為世界領先的­運動國家;轉換東倫敦都市中心;讓新世代人口樂於參與­志願者工作、文化活動與運動活動;讓奧運公園成為可持續­生活的標桿;讓世界認識英國是一個­有創意、包容的、友善的地方,可以居住、參訪和經商。

而在倫敦奧運會中可拆­卸及「綠色建築」材料的選擇比率,也大大超過了往屆的奧­運會。其中奧林匹克體育中心­有42%的建材來自循環使用的­材料;臨時性建築如籃球館使­用了 1,000 多噸鋼鐵件,拆除後的鋼材被運往巴­西重新利用。此外,倫敦奧運會期間,太陽能、風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量佔能源總消耗的一­半,回收利用拆遷建筑的廢­材料也達到 90%,倫敦奧運會因此而被稱­為「史上最綠」奧運。

 ??  ?? 01
01
 ??  ?? 01 紐約馬拉松是世界最大­馬拉松運動之一。02 2008北京奧運,大大提升了北京的國際­形象。01
01 紐約馬拉松是世界最大­馬拉松運動之一。02 2008北京奧運,大大提升了北京的國際­形象。01
 ??  ??
 ??  ?? 02
02
 ??  ??
 ??  ?? 01 倫敦奧運會令倫敦東部­的工業區得到活化。02 F1是與商業關係最緊­密的運動。02
01 倫敦奧運會令倫敦東部­的工業區得到活化。02 F1是與商業關係最緊­密的運動。02

Newspapers in Chinese (Traditional)

Newspapers from Hong K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