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pital (HK)

二百年後還有金庸嗎?

今年以來,香港文化界多位名星殞­落,饒宗頤、陳復禮、林燕妮、吳君麗、劉以鬯、金庸、鄒文懷相繼離世。當中金庸逝世海內外反­響最大,被認為是傳統武俠文化­一個時代終結。

- 李國強香港各界文化促­進會榮譽會長

金庸 1955年開始創作武­俠小說,六十年來,一枝妙筆吸引了幾代讀­者,從鄧小平到蔣經國,從香港到全球五大洲,凡有華人地區就有金庸­作品和大量讀者,他的小說一部部被改編­成電視劇和電影,成為全球華人著作再版­最多、發行量最大的一代文壇。

曾為金庸介紹點穴高手

金庸身家幾十億港元,成為以文學文化致富的­典型。金庸對中國武功探究一­直很認真、很謙謹。2001 年 5月,我應邀與金庸伉儷及其­好友、浙江大學張浚生書記一­起前往嵩山少林寺。返港後他問我有關點穴­功夫是否真有其事? 我說我真的見過。金庸先生就約我請一位­高手來表演點穴功夫作­示範,從而亦間接證明他寫的­功夫小說並非虛構。事實 上,有關點穴絕技,據我所知當世傳人真的­沒有幾個,我有幸認識名家蔡玉建­師傅。表演當晚,金庸特別在港島香格里­拉酒店訂了一個貴賓房,並請夫人林樂怡、好友蔡瀾連我共八人出­席。高手當場示範,被點穴者即時動彈不得,幾分鐘後解穴,恢復活動。金庸親眼看到整個歷程,很驚奇很高興,還送了親筆墨寶給表演­者。

有人問我,武術能賺大錢嗎 ? 點穴絕技為甚麼沒有像­八段錦、易筋經那樣推廣 ? 事實上,由於點穴殺傷力很大,因此選擇徒弟要特別小­心,中國一些傳統秘技真的­有失傳危機,畢竟冷兵器時代已過去。金庸逝世正象徵著傳統­武俠小說風行歲月的一­個終結,香港經濟文化包括電影­事業不可避免要逐步融­入中國大市場。

網絡文化改變閱讀習慣

當代科技文化巨大衝擊­著青年一代,這是從事文化藝術和媒­體工作者必須把握的新­趨勢。中國是傳統文化大市場, 2017年中國圖書零­售市場總規模達到80­3.2億元人民幣,當中少兒圖書佔圖書零­售市場的比重高達 24.64%,但扣除通脹成本和定價­升幅,隱現著看書人士實際在­萎縮。互聯網的發展不斷,大量佔據著人們的生活­空間,除非十分有吸引力,否則能有多少人有閒情­花錢追看報刊連載小說?金庸在世時曾經希望死­後一、二百年後仍然有人看他­的小說,他的願望應該沒有問題,由於他的影響力大,相信二百年後至少還有­學者會研究金庸。但時代轉變太快,文化領域轉型,網絡文化在發展,傳統文字領域在收縮,我們必須在現實追上新­發展。

據統計,2017年中國網絡文­學市場營收規模 129.2億元人民幣,網文作者達 1,400 萬人,各類網文作品累計一年­發表 1,647 萬部,網絡文學讀者規模已突­破 4 億人。當中既有受歡迎的作家­作品,也包括大批改編的電視­電影製作,例如熱播的《步步驚心》、《鬼吹燈》、《琅琊榜》等等,可見品牌效應十分重要。值得注意的是,全球瀏覽中文網站人數­也正逐年增加,在泰國、越南等東南亞國家的書­店,中文網絡文學翻譯作品­幾佔暢銷區一半位置以­上;在歐美的中國網文翻譯­網站,也有大批外籍網絡文學­讀者。由網絡作品改編成的影­視劇,大量打進了全球一百多­個國家。不久前美國世界最大的­收費視頻網站 Netflix 也買下中國網文改編網­劇《白夜追兇》的播放權,計劃在 190多個國家地區播­出。

最近十年,中國躍升成為世界電影­大國,龐大市場急劇影響著業­界的改變和轉型。不少香港影視歌唱界名­星在中國內地的日子比­香港多。網紅、KOL、主播等新興視頻產業應­運而生,現時中國網紅「粉絲」總人數已接近 6 億人。一度號稱「中國第一網紅」的 Papi 醬敏銳地把握著這個特­點,成功融資 1,200 萬元人民幣,並創下 2,200 萬元的單一廣告拍賣紀­錄,這個趨勢也值得港人注­意。

影視產業應運而生

中國電影產業持續高速­發展,電影票房從 2010 年的 101 億元人民幣猛增到 2017 年的 559 億元,增長率高達453%。2017 年全球電影票房 400 億美元,中國電影票房就佔了當­中的四分之一。中國電影借助本土觀眾­龐大的消費 需求,擁有全球最多3D和數­字銀幕,在眾多技術領域和資金­方面都具有領先優勢。2017 年,國內 80% 的電影票均在線上銷售。反觀香港原本是「東方荷里活」,但回看香港近年的電影­業弱化,就會產生很多感慨。剛逝世電影業鉅子鄒文­懷的嘉禾娛樂,在 2008 年出售給橙天娛樂成為­橙天嘉禾,其後連年虧蝕的橙天嘉­禾最終在 2017 年以 32.86 億元人民幣出售了在中­國院線絕大部分業務予­南海控股。

互聯網也為傳統文化包­括書畫藝術品產業帶來­大改變,從初期的網上畫廊、網上拍賣、網上展覽發展到通過互­聯網平台展示流通,在書畫愛好者開設了新­平台。一切都在變化,把握中國大市場和時代­需要,發揮香港所長,我們要急起直追!

 ??  ??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Traditional)

Newspapers from Hong K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