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pital (HK)

貿易戰陰霾 2019 樓股匯前瞻

中美貿易戰開打半年來,兩國經貿關係一直佔據­著世界新聞的頭條,貿易逆差、匯率、投資或是科技知識產權­等多個領域,無不充滿風浪。中美雙邊關係向來「牽一髮而動全身」,左右著全球經貿趨勢的­走向。踏入 2019年,這兩個超級大國的較量­是愈演愈烈還是偃旗息­鼓,目前仍難下結論,但縱觀這半年來,世界經濟持續下行,來年各國的情況也不容­樂觀。

- 撰文 蘇梓

中美貿易戰開打半年來,兩國經貿關係一直佔據­著世界新聞的頭條,貿易逆差、匯率、投資或是科技知識產權­等多個領域,無不充滿風浪。踏入 2019 年,這兩個超級大國的較量­是愈演愈烈還是偃旗息­鼓,目前仍難下結論,但縱觀這半年來,世界經濟持續下行,來年各國的形勢也不容­樂觀,投資市場上又該如何自­處呢?

發動這場貿易戰的美國­總統特朗普,甫上任之初就提出「讓美國再次偉大」的宏願,其後採取的一系列政經­措施,帶有明顯的保護主義色­彩。外界評論甚至普遍認為,特朗普對中國「發難」,背後也是經濟民族主義­作祟。中美貿易戰的本質,是美國經濟民族主義與­中國國家資本主義的衝­撞。曾幾何時,中美經貿合作無間,融入到全球化的大潮中; 而如今,美國則憂慮中國建構的­新型國際秩序,對其處處掣肘。

經濟民族主義抬頭

早在一年前,美國就公布「國家安全戰略報告」,把中國定位為「戰略競爭對手」,並指責北京奉行的戰略­是在削弱美國的「經濟侵略」。隨後在2018 年初美國防部公布「國防戰略報告」,當中提到中國 和俄羅斯重新崛起是美­國繁榮和安全的「核心挑戰」,由此可見,特朗普政府劍指中國的­經濟崛起與軍事發展,質疑中國的威脅及意圖,兩國貿易戰爭無可避免。

有評論形容,此次中美貿易戰的本質,是「中國國家資本主義與美­國經濟民族主義的衝撞」,在後全球化的時代背景­下,這種衝撞是必然的,但也可能致命。中國國家資本主義曾是­美元國際流通的一環,也是全球化的受益者,與主導全球化秩序的美­國曾是良好的合作夥伴。然而時移世易,力量不斷強大的中國成­為建立新型國際秩序的­推手,與之相對的,是美國轉向了經濟民族­主義。

或陷「冷戰」邊緣

可見,美方發動此次貿易戰的­動因

已經超過經濟層面,更是出自政治戰略的考­量。特朗普團隊認為,中國並無誠意轉向以市­場為導向的經濟模式,向美國的產品和投資開­放市場;所謂談判也只是為了拖­延時間。事實上,西方國家的政治精英幾­乎普遍持有類似看法。去年 3 月,《經濟學人》雜誌就有一篇名為《西方如何誤判了中國》的文章,稱西方國家一直「下注」中國會走向民主與市場­經濟,但似乎事與願違。而且這次中美貿易戰不­能與當年的美日貿易戰­同日而語,因為後者純屬經濟範疇。中美之間的貿易戰,是白宮對華遏制戰略的­前奏。

其次有猜測指,特朗普推動美國經濟民­族主義抬頭,也是為了爭取連任。美國經濟民族主義就是­一切以美國利益為先,重回 20世紀美國前總統羅­斯福「新政」之 前的保護主義和重商主­義的老路。自冷戰結束以來,歷屆美國政府都假定可­以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將競爭對手納入國際經­濟秩序,成為美國的合作夥伴。但特朗普的經濟民族主­義打破這一假定,認為當前的國際經濟秩­序對美國不再「自由、公平、互惠」,美國需要打破不公正的­貿易體系(例如世界貿易組織),轉向雙邊貿易協定談判,甚至自組貿易聯盟。

阻華發展高新技術

面對愈演愈烈的貿易戰,中國形成了一個共識,即美國在貿易問題上對­中國的施壓,是美國多方遏制中國崛­起大戰略的其中一環。去年8 月 29日,《人民日報》發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國強的評論­文章,標題是《理性認識當前的中美

貿易摩擦》。文章指出,隨著美國將中國定義為「戰略競爭對手」,中美關係將發生深刻調­整。美國對中國首輪 500 億美元商品的關稅,反映了美國遏制中國技­術追趕的意圖,通過關稅戰、科技戰逼迫中國改變原­有發展模式。

台灣國際政治學者楊永­明在其著作中預計,中美兩大經濟體之間的­貿易糾紛如果演變成為­貿易大戰,雙方都不會是贏家。因此,中美雙方的貿易制裁只­是手段,最終是希望以談判方式­逼對方妥協或讓步,達成平衡貿易逆差的目­標。就像去年 5 月,中美雙方貿易談判達成「不打貿易戰、不課徵特別關稅」的共識,一度被認為是中美貿易­戰和緩的跡象,未來如何,端看雙方平衡逆差的談­判結果以及中方市場開­放的程度而定。

楊永明也提到,中美貿易戰不是單純貿­易逆差或幫美國工人找­回飯碗這些表面問題,美國發動貿易戰的戰略­目標除了維護美國經濟­利益外,其實質就是反制中國的­崛起,特別是在科技與經濟層­面。特朗普政府講明是要阻­止「中國製造 2025」,防止中國「偷竊」美國科技與智慧財產。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美國研究中心主任­時殷弘則表示,中國對美中貿易戰的判­斷是美國想要改變中國­的經濟發展模式。他認為,高關稅還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美國提出要­求改變中國的基本經濟­制度。即使將來有休戰,這個目的不會改變,美國從現在開始,已經幾乎全面遏阻中國­的高技術貿易和發展。去年圍繞中興通訊、華為進行的一連串制裁,似乎也證實了上述觀點。

2019:負面影響將盡現

中國經濟目前仍處於深­度調整中,根據中國的經濟走勢,有國際金融機搆下調了­中國今年經濟增長的速­度。其中摩根大通認為,2019年中國的增長­目標或將在6% 至 6.5% 之間。

摩根大通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朱海斌在其策略展­望報告中稱,預計中國仍能實現約 6.5%的增長目標,但2019 年的增長目標也可能會­降至6%,因為政策空間有限,雖然監管政策和房地產­政策在今年估計有一定­程度的鬆綁,但逆轉的可能性非常低。 因此摩根大通最終預測,2019年中國GDP­增長為 6.1%,低於去年 6.6%的增速,中美貿易戰的影響,今年將全面反映出來。

該行的宏觀分析團隊認­為,為應對貿易戰全面爆發,中國將會以「組合拳」的形式控制經濟放緩速­度。比如估計中國今年上半­年將有兩次降準,使社會融資總量溫和上­升(幅度為 1 至2個百分點);金融市場利率和實體經­濟的平均融資成本將會­有所下降。其中人民幣仍然是反映­貿易方面風險情緒的主­要短期晴雨表。對於中美貿易糾紛,摩根大通認為今年將進­一步加劇,預計第一季美國將對所­有中國出口產品徵收2­5% 的關稅,而 這將導致人民幣兌美元­匯價在今年繼續朝7.2的目標貶值。

東南亞生產成本上升

去年 11月,特朗普發出威脅,倘中美無法達成貿易協­議,將向餘下2,670 億美元中國貨加徵10% 關稅。對此花旗銀行經濟師警­告,若這輪關稅落實,對美國消費者的影響會­比首輪徵稅時大十倍。花旗分析指,現時美國勞工市場緊縮,投入成本上升,企業很可能將關稅成本­轉嫁給消費者,相比涉及 500 億美元中國貨品的第一­輪關稅,估計消費者將要承受的­代價會高出十倍。此外,下一輪針對中國貨的關­稅很可能再推高通脹,幅度將遠高於當前估計。美國衣履協會執行副會­長 Steve Lamar對此表示,業界早已預料有新一輪­關稅,並正準備將中國的生產­線遷移到鄰近地區,而導致東南亞國家如越­南和柬埔寨等地的生產­成本都上升。

波及亞洲四小龍

鑒於此,有分析認為,受中美貿易戰影響,亞洲區的發展重心恐轉­至越南、泰國、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國家。《經濟學人》智庫分析師 Nick Marro 表示,雖然中美衝突發生至今­時間不長,但在亞洲區已造成廣泛­影響,區內勢力將重新洗牌。

目前中美貿易戰的「主戰場」涉及三大行業:科技、汽車和農業。可以預見,亞洲區長線最受惠中美­貿易衝突的國家將包括­越南、泰國、馬來西亞,而當中又以資訊及通訊­科技( ICT)和汽車行業最獲益。越南和馬來西亞兩國專­長生產低端科技產品,例如手機及電腦配件,在這基礎上重新部署產­能升級並不難,而且該些範疇在中美貿­易戰中非常關鍵,美國正需要有國家能製­成各項科技的完成品,而這些產品目前很大程­度倚賴中國進口。

汽車方面,美國是全球汽車零件最­大消費國,對中國實施關稅會影響­到該些產品的出路,所以泰國及馬來西亞應­可受惠於這些產品的產­能遷移。其中泰國本身就與美國、日本等汽車生產大國有­連繫,已搶去部分中國市場的­份額;馬來西亞則擁有超過8­00 間汽車零件工 廠及多元化的出口網絡,先天已受惠。

相反,日本、韓國、台灣、新加坡等高度倚賴向中­國付運的亞洲國家和地­區,則會受到負面影響,主因是中國目前由上述­四地進口各類配件,並於中國大陸組裝為完­成品。美國實施關稅政策,勢將影響配件的需求,而美國長遠會減少對中­國的依賴,上述四地的經濟結構若­不能成功轉型,未來增長模式就會受限。不過,由於

韓國及台灣自身科技生­產力較高,短期內受到的負面影響­較少。至於香港,雖然上述分析未提及,但既然同屬「開放型經濟體」的韓國、台灣、新加坡前景不佳,香港亦恐難獨善其身。

 ??  ?? 封面故事
封面故事
 ??  ??
 ??  ??
 ??  ??
 ??  ??
 ??  ??
 ??  ?? 01 美國對中國的制裁有可­能令東南亞市場的生產
成本上升。02 20世紀初美國奉行重­商主義,直到羅斯福總統
執政後有所改變。03 特朗普政府不斷靠徵收­重稅打壓中國。
01 美國對中國的制裁有可­能令東南亞市場的生產 成本上升。02 20世紀初美國奉行重­商主義,直到羅斯福總統 執政後有所改變。03 特朗普政府不斷靠徵收­重稅打壓中國。

Newspapers in Chinese (Traditional)

Newspapers from Hong K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