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pital (HK)

香港老齡化加劇 社會衍生問題多

香港是全球平均預期壽­命最長的地區。有統計還指出,由2015年起,香港連續3年成為環球­最長壽的地區。然而壽命的增加和生活­質素的提升未必成正比,在很多情況下,長壽可能是一種負累。事實上,老齡化在世界發達地區­是普遍現象,它固然反映了生活的高­水平,但同時,也為社會帶來沉重的負­擔以及多種問題。

- 撰文蘇梓

早在 2017 年,港府就預測,全港65歲或以上的長­者比例在未來20年內­將會顯著上升,由百多萬增至200 多萬;到 2040 年,長者佔總人口的 30%;推算本港在 2066 年,總體人口會掉頭下跌,減至 772 萬,其中長者人口的比例更­佔近四成。而這種人口老化的情況­會持續至少卅年,使人口老化問題成為香­港社會的一大難題。

出生率維持低水平

根據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的定義, 65歲或以上的人便稱­為老年人,當一個地區或國家的人­口中,老年人的比率超過 7%,便會稱為老化社會,這個現象就是人口老化。政府統計處不久前公布­數據,推算到 2066 年,香港每 1.4 人就要撫養一名長者。而且香港人口老化的步­伐不斷在加快。為何會如此?除了因為本港醫療系統­發達,出生率持續低水平是主­因。根據衛生署的網頁資料­顯示,香港的出生率由 1961 年按每千人口計算的 35人,顯著下跌至 2015 年的只有8.2 人; 2017年香港的嬰兒­出生率僅為7.7%,較 1986 年跌近一半。

去年底,香港家庭計劃指會調查­顯 示,受訪婦女育有一個孩子­的百分比持續 20 年上升至 38.5%;而 67.4% 受訪則女性表示「不想生育或再生」,主要因為經濟負擔太重­及責任太大。

經濟民生受衝擊

老齡化的加劇帶來的最­直接影響就是勞動人口­下跌。去年年初,統計處數據顯示,本港勞動人口參與率約­有59.2%,但預計由 2043 開始,本港人口平均每年下跌 0.3%,此情況至少持續到 2066 年,到時候,整體勞動人口參與率便­會跌破50%以下,整體勞動人口人數只剩 313 萬。

香港出生率低迷,單靠本地新增人口根本­不能滿足本地勞動巿場­的需求,加上本地高等教育漸趨­普及,青年人通常擁有副學位­或以上的學歷,普遍不願投身基層工種,例如飲食與保安等等。這導致該等工種長期未­能僱用足夠的人手,影響行業發展。

人口老化也為政府的財­政收入帶來壓力,因勞動人口下降導致薪­俸稅的收入下降,人口加劇老齡化,也令香港處於青壯年時­期的「上班族」撫養長者的重擔百上加­斤,按年有惡化的趨勢。

此外長者的家居照顧也­是非常重要的環節。但在本港,這方面偏偏最不理想,除了因為生活空間所限,無法容納子女或外傭照­顧老人,更大的問題在於並非所­有長者都有子女或外傭­照顧。而 大部分老人院舍都不得­不設在喧鬧逼仄的市區,環境都差強人意。政府在這方面提供的支­持向來也不足夠,從而令許多長者未能安­享晚年。看來在目前香港,中國老話所說的「老有所依,老有所養」,仍然是一種理想。

公共醫療負荷重

更嚴重的是,伴隨著勞動力供應不足,使社會整體福利開支增­加。在人口老化加劇的同時,香港的外來人口也不斷­上升,增加了醫療系統的負荷。現今本港公立醫院急症­輪候的時間越來越長,動輒十幾二十小時,病床佔用率幾乎全部超­過 100%,可謂觸目驚心。

事實上,本港公共醫療系統近年­備受衝擊,除卻公立醫院醫生、護士和護理人員不足的­問題,醫管局轄下的醫院病床­數目在過去4年只增加­不到700 張,根本難以滿足長者對公­共醫療的需求。《醫院管理局年報 2016-17》內病人統計 數 據 顯 示, 長 者 病 人 住 院 日 次 在2016/17 年已升至 4.45 百萬次,較 4年前的 4.06 百萬次多了 0.39 百萬次。如果以長者病人住院日­次佔所有年齡組別病人­作比較,其百分比在 2016/17 年上升至 52%,但同期的長者佔總人口­只是 16%。若以現時政府在未來1­0 至 20年內預計興建的公­立醫院數量來看,本地的公共醫療實難應­付急速上升的長者病人­數量,這最終只會拖累公共醫­療質素,而整個社會也要付出代­價。

與其他發達地區相比,香港對長者的醫療和家­居照顧一直不足。儘管政府已向年滿 65歲的長者每年發放 2,000元的醫療券,但對一般長者來說,這無疑是杯水車薪。尤其是當長者年齡愈來­愈大,醫療支出也隨之上升,原因是長者出現慢性疾­病的機會只會愈來愈高,由於長者的醫療開支有­增無減,每年2,000 元(或累積金額上限 5,000 元)根本沒有太大的幫助。

釀成發達國家「社會病」上述問題並非香港獨有,日本作為亞洲乃至全球­最長壽的國家,同樣面臨

諸多的挑戰。 去年年底,日本厚生勞動省公布 2018年人口統計估­算數據,顯示 2018年日本出生的­嬰兒數目只有92.1 萬,是自 1899 年有紀錄以來最低。日本政府將 2025 年生育率目標訂於1.8,即是每名女性終生平均­生育 1.8 名孩子,首相安倍晉三更承諾加­強對幼兒托管和教育的­支持。但有報道指,隨著人口減少趨勢顯著,加上出生率逐年下降,日本恐怕難以實現 2025 年生育率達到 1.8 的目標。

而許多年事已高的日本­獨居老人,處於自尊不願向社區求­救,因家中意外,或是心臟病發作無法及­時向外界求救所導致死­亡的案例與日俱增,這個被稱作「孤獨死」的問題,嚴重困擾著日本社會。

並且在該國,老年失智症比例越來越­高。根據日本的《高齡社會白皮書》指 出, 2015 年罹患失智症的高齡人­口約520 萬人,平均有 14% 患有失智症,而到 2025 年比例更將成長近 20%,佔總人口近 7%。目前因老年失智而變相­被凍結的資產將近 143萬億日圓,在到2030 年恐達 215 萬億。尤其當年長者因失智症­住進長照中心,但卻不能使用其儲蓄來­支付龐大的治療費時,將會造成很直接的社會­衝擊,且這些資產是否可能會­被濫用或吞沒也都是值­得探討的議題。

無獨有偶,全球其他國家也都面臨­老齡化帶來的嚴峻挑戰。以比例來說,歐洲國家老年人口所佔­比重一直高於世界其他­地區;若以數量來說,則全球老年人口多半分­布在人口稠密的亞洲國­家,只是這些地區青壯人口­又相對更多。

有報告指出,歐盟區內長期缺乏年輕­勞動力。2013 年起,歐元區創造了960萬­個職位,當中每 4 個新職位,差不多有 3 個都是請 55 至 74 歲員工。在 2008年金融海嘯前 10 年,該比例不到三分之一,但在 2008 年至今,相關比例已經跌至僅五­分之一。

隨著「戰後嬰兒潮」一代漸老,歐盟當地人口迅速老化,未來幾十年勞動力可能­會萎縮。目前有不少人退而不休,是因為他們根本不夠資­本退休,久而久之,就會有越來越多的人領­取養老金,使政府的財政負擔愈來­愈大。歐洲央行預測,現時勞動者與養老金領­取者比例為三比一,比例已經為史上最低。然而這還不夠,歐盟預計到本世紀中期,該比例將會變至二比一,即兩名勞動人口對比一­名養老金領取者,這意味著,每兩名勞力,就要供養一名長者。

多管齊下增加人口

再回頭看香港。有不少研究均指出,為應對人口老化對社會­和經濟等方面的影響,政府需要盡快加強基層­醫療服務和檢討安老服­務,加強社區照顧和醫社合­作,為老人提供全面的社會­支援。比如針對解決人口老化­帶來的勞動力下降問題,輸入外勞是其中一個辦­法。

關於這方面,坊間有意見認為香港可­參考新加坡做法。同樣面臨人口老化問題­的新加坡,每年引進 15,000 名至25,000 名新移民,以減緩人口老齡化現象;故香港如果增加每日獲­批「前往港澳地區通行證」,即俗稱「單程證」來港的人數,或可為香港注入新的勞­動力。

但也有聲音質疑,香港對單程證並無審批­權,新來港人士的年齡、性別、教育程度及財政狀況都­不需要得到香港 的同意,因此難以保證新移民均­為適齡和適合的勞動人­口,因此,輸入新移民為本港增加­勞動力的有效性,仍有待仔細探討。

近年香港在引進青年人­才方面,其實有不少新舉措。譬如為進一步吸引非本­地畢業生留港及回港就­業,港府於2008 年 推 出 了「Iang(immigratio­n Arrangemen­ts for Non-local Graduates)」計劃,令赴港讀書的外地學生­有機會留港就業。有統計顯示,目前在香港累計約有 16 萬「港漂」透過此計劃取得留港工­作資格。不過根據香港集思會調­查顯示,這其中只有不足三成人­計劃長期留港,目前香港主要的新移民­政策還是單程證制度。

鑒於此,有學者指出,香港亟待改善的是社會­環境,以鼓勵生育。根據香 港青年協會有關提高香­港生育率的研究報告,受訪者不想生育的主要­原因是養育子女需要花­費很多金錢( 71.4%),此外就是房屋問題( 54.9%)。這表明,港人不想生育的主要原­因是生活成本高與居住­環境欠佳。故此,政府應加快解決房屋問­題,並考慮為生養子女的家­庭提供充裕的補貼,或可提高港人生養子女­的意欲。若要解決人口老化的問­題,政府可推行多項「家庭友善」政策,例如延長婦女的產假與­男士的侍產假,以及提高子女免稅額等­等。

 ??  ??
 ??  ??
 ??  ??
 ??  ??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Traditional)

Newspapers from Hong K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