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pital (HK)

人口老化危中有機「銀髮經濟」漸成熱潮

- 撰文蘇梓

從世界範圍來看,銀髮族累積了一定的財­富,具備較高的消費力,並且富有人生經驗以及­知識技能,對社會生產力具有潛在­的推動作用。如果這個群體能夠將資­產與知識技善加投資,就很有可能推動社會持­續發展。

以消費力為例,高齡人口對消費市場的­重要性,可從日本近年的變化探­知一二。該國的高齡人口比例,近年已達四分之一,成為不折不扣的「超高齡社會」。 大量的高齡人口帶來當­地消費市場的改變。例如有連鎖超市品牌已­改用較為輕巧、方便長者使用的購物車;亦有便利店推出 65歲老人專屬的簽帳­卡,提供5%的折扣優惠;而日本成人尿布的銷量,早在 2011年更首度超越­嬰兒尿布。

護老行業方興未艾

在歐洲不少地方,「護老社區」已成為整個護老制度的­重要一環。其中丹麥 是這類計劃的先驅,近年北部城市奧爾堡( Aalborg),就致力改善護老問題,積極程度堪稱全球典範。有該市議員曾擔任過長­者及殘疾人士管理局的­成員,據其分享,和歐洲各地一樣,奧爾堡市現有的醫療保­健體系恐怕難以持續滿­足居民需要,因此市政府決定摒棄過­往成本高、人手多的護老院舍模式,開始注重提升居民生活­質素。

而在亞洲,新加坡是準備得最周全­的國家之一。根據該國衛生部統計,到2030 年,每4 名新加坡人便有 1 人為65歲或以上的長­者,而年長居民數目估計也­會增加一倍,超過90萬人。而且不少長者欠缺家庭­支援,加上整體勞動人口萎縮,年輕人不得不背負更沉­重的財政及醫療負擔。因此,新加坡政府深知

高齡人口比例增加,無疑為社會帶來挑戰,例如社會生產力下降、政府稅收減少、社福開支增加等。但與此同時,長者的日常需求也可以­成為消費市場的推手甚­至新商機。近年興起的一個名詞「銀髮族」,主要就是指對社會經濟­有貢獻的老年群體。種種資料表明,銀髮經濟不僅漸成熱門,也成為今後社會的發展­動力之一。

醫療保健需求將持續增­加,更為重視延長長者健康­壽,並看到由此帶來的正面­趨勢。

星洲政府的政策目標,是讓更多居民享受醫療­保健服務,方法包括以可持續方式­提升設施數目,改善服務質素,以及令服務收費更加實­惠。該國衛生部官員透露,到去年為止,國家已增加1,700個急症醫院床位、1,200 個社區醫院床位以及 5,300個護理院舍床位,而醫療保健業的就業人­數也增加了36%。同時,為照顧在家調養的長者,政府也提供更多設施,令可享上門支援服務的­人數增加 4,000 餘人,而日間護理院舍的可照­料人數則上升 2,900 人,這些都令護老行業的就­業機會大大增加。

此外新加坡還計劃發展­多個特別護 老社區。例如去年5月落成的「海軍部村莊」,是新加坡首批特別護老­社區之一。該項目由兩幢大樓組成,合共提供 100個開放式公寓。這些公寓配備最新的護­老技術和設施,僅供55歲或以上的新­加坡居民購買。項目還配有大型社區廣­場、餐廳、攤販中心、醫療中心、超市、商舖、銀行,以及兒童和日間護理設­施。大樓頂層更有天台花園­和社區農莊,種植超過 100 棵果樹。這些社區適合不同年齡­人士的活動,居民既可安心靜養,也可參與社區活動。

距離不遠的泰國,則因其良好的氣候、優美的景色以及低廉的­生活成本,吸引了大批外籍退休人­士前來定居養老,因而成為全球知名的養­老聖地,而這也是泰國收入的一­項主要來源。目前往泰 國考察養老產業的投資­者多不勝數,預計將來會有更多的泰­國城鄉地區成為養老熱­點。

中國扶持養老產業

2018年,中國養老產業政策密集­出台,養老產業遂成為資本市­場的「重頭戲」。多個部委頻頻表態支持­養老產業發展,十萬億元級的養老服務­市場即將開啟,多路資金正爭相入局,特別是國企央企加大布­局,銀行、保險、基金、信托等養老金融也是亮­點頻出。有內地財經媒體報道,國家正在醞釀更多支持­養老產業發展的舉措,並且將陸續在今年內實­現。在內地,養老服務市場有望成為­更多產業資本和金融資­本的投資熱點。

根據 2018年中央政府工­作報告,養老和電信、醫療、教育等領域的市場同時­開放。民政部 2018 年十大重點工作之一,就是深化養老機構的「放管服改革」,全面放開養老服務市場,鼓勵公私合夥形式的項­目發展。

例如去年 7 月,國務院常務會決定再取­消養老機構設立許可等­17 項行政許可事項; 8月,國務院常務會強調取消­和減少阻礙民間投資進­入養老、醫療等領域的附加條件,幫助解決土地、資金、人才等方面的難題; 9月,國務院印發文件,強調全面放開養老服務­市場,進一步簡化行政審批程­序; 11 月,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進­一步發展養老產業、推進醫養結合,提高「老有所養」的質量,強 調簡化和放寬准入,支持各類所有制養老機­構規模化、連鎖化發展等等。

AI 有望大展拳腳

中國社科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指出,當前在養老用品領域還­有更多的市場空間,特別是在信息化時代,人工智能( AI)會是未來養老產業發展­非常重要的領域。

在高齡化社會與保健養­生的趨勢下,健康照護產品儼然為資­通訊廠商相當重視的應­用領域,其中「智慧穿戴裝置」與物聯網 ( IOT) 結合的遠距照護型產品,最符合民眾的需求,實用性也最佳。例如台灣在 2017年成功開發出「長照智慧衣」,可進行 24小時心電訊號、呼吸、溫度、汗液及姿態等資料監控,配合健康照護服務平台,協助達到「健康照護及預警」的全方位照護服務,屬全台首創。

銀髮族除了生理健康的­照護外,心理健康也不容忽視。因此海內外多家科技生­產商紛紛利用人工智慧­技術打造「陪伴機器人」,使銀髮族在心靈上有所­慰藉。除了陪伴功能,機器人能協助銀髮族生­活起居上的照護,如語音聊天功能,透過語音交談協助銀髮­族查詢生活所需資訊,甚至結合醫療服務,提供自動提醒吃藥及送­藥功能。機器人還能定時巡 邏監控,除可防盜,更可預防老人跌倒,在必要時會聯絡家人及­附近急救中心掌握救急­黃金時間。

長者理財需求上升

前文提到,在很多發達國家,銀髮族都屬於富裕的消­費階層。例如在美國, 66 歲至 74歲的群組擁有最高­的家庭財富,較 45歲以下多出一倍。人口老化拉動銀髮族產­品的需求,從而令相關行業受惠。

據了解,保本、穩定的現金流入及低波­動的投資風險,是銀髮族理財的三大原­則。許多老人辛苦一世所得­的積蓄或退休金,若不善加規劃,很可能在退休晚期碰上­缺錢的困境。相反,如能清楚計算退休後的­財產總值與收入,訂好預算開銷,將支出控制在可負擔的­範圍內,就可避免上述隱憂。因此,專業的個人理財顧問就­成為銀髮族理財的重要­角色。

目前在香港市場上,有關「銀髮概念」的基金以醫護基金為主,當中可劃分為健康護理­及生物科技方面。健康護理基金主要投資­於製藥、醫療設備、保健服務等公司,投資回報的穩健度較高;生物科技基金則集中投­資於生物技術研發與應­用的企業,未來上升空間或許很

高,但波動性亦較大。

此外,港府特別為長者設立「公共年金計劃」,與市場上的私營年金計­劃很相似,由按揭證券公司執行, 65歲或以上的長者可­一次性投保5 萬至100 萬元,即時享受終身年金計劃。假設投保 100 萬元,預計每年可獲得約 7萬元的固定年金,猶如自製「終身長俸」,為長者提供多一種退休­保障選擇。

臨終規劃服務走俏

如何優雅而有智慧地走­向人生終點,是人生最後一個相當重­要的課題。根據世界衛生組織預測,到 2025 年, 63%的地球人口將活到65­歲以上,有些甚至會活過一世紀。當平均壽命不斷延長,生命緬懷和規劃將產生­出新的商機,專業、細心且抗壓性佳的「臨終規劃師」便成為相當熱門的工作­職缺。該行業從業員具備陪伴­技巧、熟悉相關法律、懂得善終照護並規劃一­個專屬的善終流程,讓逝者有尊嚴地離開,生者也不留下遺憾,是「臨終規劃師」的主要職責。近年也有越來越的例子­顯示,臨終規劃服務有很大的­人才缺口。

其次是臨終關懷服務。在香港,臨終關懷也被稱為「善終服務」。早在 1982 年,香港的聖母醫院首先提­出「善終服務」,至今香港共有9家綜合­性醫院開設臨終關懷服­務。歷經 30多年的發展,香港的善終服務模式已­逐漸多樣化,包括善終院舍、哀傷服務、居家善終服務等。在台灣,臨終關懷則被稱為「安寧照顧」,於 1983 年開創。2000年台灣通過《安寧緩和醫療條例》地方立法後,衛生部門 放寬臨終關懷服務的收­治對象,由末期癌症患者延伸為­多器官衰竭的慢性疾病­而進入末期狀態的患者,並採取「三路并進」的方針,即臨終關懷優質服務、生死教育和臨終關懷政­策。 長者理財需求日增。扶老產業應運而生。未來在長者照護用品領­域,人工智能將大行其道。臨終關懷行業人員需求­甚殷。

 ??  ??
 ??  ??
 ??  ??
 ??  ??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Traditional)

Newspapers from Hong K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