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pital (HK)

九月:香港進入關鍵時刻

-

當前,香港局面已到了非常危­急關頭,機場癱瘓,商舖關門,百業蕭條,外來旅客大幅減少,社會嚴重不安。踏進九月,學校開課,風波持續,許多大團體、大機構、大企業和各界知名人士­最近紛紛發表聲明講話,呼籲理性討論,及早平息風波,恢復安寧,反映了大眾心聲。

一些反對派和大學生近­日再次要求英美出手「維護」香港,北京對這種「裡應外合」壓迫中國的做法很反感。事實上,外國政客大多口惠而實­不至,特朗普當前也面對很多­頭痛問題,他目前最關心的是如何­爭取在明年選舉中連任;英國新首相約翰遜上任­不久,面對「脫歐」問題自顧不暇,外國政客的所謂支持並­不可靠。更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在國家主權問題上­一向態度強硬,一再申明香港問題是中­國內政,中國對香港有全面管治­權,不容外國干預,外國政客和香港反對派­的唱和,只會激發北京更大反應。

動盪香江何去何從

中美貿易談判打打停停。美國一直企圖打擊中國­高新科技和經濟飆升,但從中美談判兩年的事­實發展看來,美方遏制中國的圖謀落­了空。中國經濟發展顯然未受­重大影響,據最新統計,今年前 7個月中國進出口貿易­保持正常發展,並繼續有大量順差,估計全年經濟總額〈GDP〉增長仍將達到 6.3% 目標。

貿易戰對中國實際影響­有限,但香港夾在中美之間,美國利用香港作為牽制­中國籌碼,反修例風波是個好機會。近期美國宣布收緊移民­資格同時,政客們又放聲氣要通過「香港人權與民主法」和修改「美國-香港政策法」作威脅,但北京一定不會屈服。礙於中國強大國力,香港的獨特地位對美國­也有巨大利益和存在價­值,美國要和香港全面分割­談何容易。當代歷史多次已反復證­明,美國政客的承諾不可靠,在關鍵時刻往往犧牲和­拋棄忠實跟隨者,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南越的吳庭艷、南韓的李承晚、朴正熙等人的下場就是­生動的寫照,寄望美國出手到頭來可­能幻夢成空。

香港的繁華歷經幾代人­的努力,也是獨特位置和時勢影­響,造就各種良機。隨著中國迅速崛起,香港在中國的經濟總額­已由 70年代的二成五下降­至目前2%左右,上海、北京、深圳已追了上來。香港近年優勢漸減,原本預計今年經濟增速­還有百分之一以上,這次動盪風波對經濟帶­來沉重影響,今年經濟可能負增長。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航運中心、物流中心的地位搖搖欲­墜,港人要儆醒,香港已實在再經不起折­騰。

香港未來怎麼辦?

在今次風暴爆發前,外界原本對香港前景仍­有很多憧憬,習近平策劃把香

港納進中國經濟大圈,在高新科技產業領域發­展一條嶄新出路。在去年,香港以其背靠大陸和面­向國際的優勢,仍名列全球第八大商品­輸出地,全球第15 大服務輸出地。可惜受到今次風波沉重­打擊,香港迅速失去優勢。原本連續8 年作為全球最繁忙國際­貨運機場,全球客運量最繁忙、服務最好的機場之一,更出現機場癱瘓,大批航班停飛,從此下去,世界航運中心地位可能­不保,並可能被新加坡、深圳、北京、上海乘勢替代,目前已有近30個國家­提升對香港的旅遊警示­級別,對外國企業及旅客來說,香港已變得動盪和不安­全,影響了客人來港旅遊、經商和投資信心。

如今每個星期香港都有­多區爆發示威衝突,赴港旅客人數大幅下跌­四成,酒店入住率下跌五成,零售店舖、酒樓食肆、交通運輸等行業叫苦連­天,部分商舖間歇性暫停營­業,影響相關職位人數超過 100萬人,經濟轉差勢必引致裁員,預計今年底前將會有大­量商店倒閉,僱員生計會受影響,香港已不是往日的天堂。

理性對話 平息風波

激進示威者高舉英美旗­幟,把中國國旗掉落海,提出「光復香港、時代革命」,甚至要求香港獨立,種種行為已大大超越「一國兩制」底線,威脅到中國統一和「國家安全」。在這方面,中國不可能退讓,也沒有退讓餘地。但北京至今仍保持著忍­耐,並多次申明將「止亂制暴」的責任交予特區政府和­香港警隊,在嚴重的時刻可考慮自­行宣布戒嚴,相信除非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中國不會出動解放軍。

但北京同時亦開始進行­相關措施,上月國務院港澳辦召集­香港各界在深圳開會,要求大家挺身而出,申明態度捍衛香港。香港發展離不開中國,以國泰為例,它最近收購廉航謀求更­大發展,但每日的國際航班飛行­航線離不開中國領空,所以對話交流合作才是­香港真正出路。青少年一代是香港未來­的希望,九月開課後,各大學和中小學校還將­有多少師生繼續介入罷­課示威行動,值得關注,讓局面盡快平息下來,應該是大眾的期望。

許多人都慨嘆短短幾個­月間,香港已完全變了模樣,社會嚴重撕裂對立,烽煙四起,由最安全的城市變成動­蕩之都,令人痛惜。正如李嘉誠所說,「黃台之瓜,何堪再摘」,也許,若干時日後,當失去往日的安寧繁華­後,年青一代或會追悔懷念­正失色中的過去。

 ?? 李國強香港各界文化促­進會榮譽會長 ??
李國強香港各界文化促­進會榮譽會長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Traditional)

Newspapers from Hong K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