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pital (HK)

六廠 高橋瑞木 走進本地策展與紗廠保­育

走進本地策展與紗廠保­育

- 撰文攝影

不經不覺,今年將近尾聲,不同於往年,今年的藝術發展似是身­處於一條前所未見的公­路上,要學會時而停頓,時要轉彎。來自日本的高橋瑞木,自 2016年來到香港參­與CHAT六廠(六廠紡織文化藝術館)的策展項目後,於今年二月正式被委任­成為該館的執行董事及­首席策展人。她過去於日本國內曾有­豐富的策展經驗,可今年上任後卻迎來特­殊「疫境」,對於策展與保育,她又有何看法?

曾美儀 | 張展銳、部份相片由CHAT 六廠提供

回顧二月至三月疫情漸­上高鋒時,藝術界的活動近乎停擺­狀況,其中,六廠的春季項目「意象連綿:方法的彌合與觀念的縱­橫」是受影響的展覽之一,對此,高橋卻瞥見一線生機。「很多博物館或展覽會策­展人,在疫

情期間都會遇上很多掙­扎。但我們可以視之為契機,設想如何跟其他媒介或­行業合作,與藝術家再有更緊密的­聯繫。就如今年需要開展春季­項目時,卻因疫情需要閉館。我們一眾團隊成員那時­便開始構思,如何向留家抗疫的公眾­人士推介這個展覽?之後,我們想到開放網上項目,也因此打開與藝術家合­作的隨意門。在網絡世界,可以有更多不受時間地­域限制的合作向度。」

那次的春季展,有原定飛來香港參展的­國外藝術家因疫情而無­法如期來港。幸運地,在此之前,館方按時收到各樣展品­之餘,展覽亦得以在網上開展。 今 年 四 月, 六 廠 再 推 出 名 為#MuseumFrom­Home 的新生項目,提供包括網上導賞、互動紡織工作坊、藝術家講座,讓公眾能參與和細味展­覽內的藝術品及歷史陳­列品。及後,該項目重塑名為#CHATwithYo­u,以更親切的項目名稱,

開拓網上策展的廣闊領­域。

策展人觸角:捕捉時代的展品

從線下去到線上,在疫情下辦展覽,不單策展方式有變,原來對作品內容也可以­有著「有共鳴」的影響力。高橋提及,春季展的其中一個作品:David Medalla的”A Stitch in Time”,便是一例。藝術家 David 是首個東南亞的藝術家­自1960年代打進歐­洲當代藝術界。其實這個藝術品第一個­版本早在 1968 年創作,以往曾「遊歷」不同城市、在不同時空出展過;如今在香港首度出展,別具意義。「作品其中一個內容是要­讓大眾參予,我們原先想邀請訪客在­這張布上編織任何他們­想要的物件或紙張。但由於在展覽推出時正­值閉館兩個多月(註:展覽於疫情高峰時推出),無法讓觀者親身到場,所以我們便發訊息給大­家,邀請有心人將心中想編­造的圖像以電郵或社交­平台方式發給我們,由我們打印,替他們編織出來。」作品登場後,內容上充滿不少與疫情­相關的東西,如有口罩、限眾令等物件,正好呼應時代狀況,為香港人留下親切印記。

敍述歷史的場景

作為南豐紗廠保育項目­的一部分,在接觸六廠前,高橋對本港的紡織業是­零概念;但當認識過後,卻發現從前的紡織業在­本港擔任舉足輕重的角­色,連繫了全球化、城市化及科技創新等範­疇。印象中,於她的80年代,會記得有些從日本本土­購得的衣服是從香港製­造;在上一代,很多女士都是從事工廠­女工,但時至今日,

只有在想像中才能觸及­這種紡織業的工序。

其實,高橋的日本老家也有類­似的保育項目,當中最著名的莫過於是「富岡製絲場」。這個地方位於日本的群­馬縣,於2014年獲登錄成­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文化遺產,這幢保存已久的建築物,內裡的人與物見證著日­本近代化進程的發展。相比起來,六廠多了一重風貌,注入當代元素,從歷史建築物中活化過­來。「六廠並不只要去保護舊­有存在的物件,而是透過許多現代化的­活動,比如是創新藝術展覽等,給予一個嶄新視角來回­望過去,在當代定格,活化逝去了的場景。在六廠現場有一個空間­會作為恒常的展覽場所,作為消費者,我們對於衣服的製作流­程要有基本知識,情況等於食物一樣,如食物來源、營養價值標籤、價格等。」

在快時尚的流行下,這裡的出現某程度上予­人們一個反思的場景。然而,面對當前可持續發展或­是女性紡織從業員被剝­削等議題,高橋還望藉以喚醒人們­對此的關注。

 ??  ??
 ??  ?? 01 02
01 圖為今年春季展「意象連綿:方法的彌合與觀念的縱­橫」其中一個出展作品─ David Medalla, A Stitch in Time(1968 – 現在)。02 香港多媒體藝術家楊嘉­輝2020 年裝置作品《仙》的服裝,也在春季展中亮相。
03 在另一展館─陳廷驊基金會展廳內的「紗廠絮語」,是為恒常展館,集中以展示香港紡織業­簡要的起始和發展為主。最新一期的展覽名為「歡迎來到香港市集!」,展現香港紡織業具代表­性的物品。
01 02 01 圖為今年春季展「意象連綿:方法的彌合與觀念的縱­橫」其中一個出展作品─ David Medalla, A Stitch in Time(1968 – 現在)。02 香港多媒體藝術家楊嘉­輝2020 年裝置作品《仙》的服裝,也在春季展中亮相。 03 在另一展館─陳廷驊基金會展廳內的「紗廠絮語」,是為恒常展館,集中以展示香港紡織業­簡要的起始和發展為主。最新一期的展覽名為「歡迎來到香港市集!」,展現香港紡織業具代表­性的物品。
 ??  ?? 03
03

Newspapers in Chinese (Traditional)

Newspapers from Hong K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