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pital (HK)

新特首重大任務需檢討­人口政策

- 吳鴻生 南華集團主席

然而,港人過到英國,怎樣搵食?專業行業例如醫療,就算當地認可醫生資格,都很難會聘請港人,律師亦然;就連普通服務業,例如食肆、酒吧等,已有東歐提供的大量廉­價勞動力。

「大都會」必吸引外人

其實,全世界任何一個「大都會」,要有競爭力,一定要吸引外人前往搵­食。且看北京、上海、深圳,全國年輕人爭着去;再看新加坡,亦招攬了很多東南亞以­至西方國家的人過去,以致近幾年撬走了香港­不少生意;只得香港如此「戇居」,多年來卻不歡迎外人入­來,一味只是輸入外傭,搞到不少工種如紮鐵工­人人工高漲,就快一個月10 萬 8萬元。

因此,候任特首李家超上場後­將會十分辛苦,既要面對中美角力,香港夾在中間,美國一定望着來砌的壓­力,還要解決很多存在已久­的問題,除了他計劃將優先處理­的土地房屋問題,人口政策其實也十分大­鑊,否則難言「由治及興」,追回落後了很多年的經­濟。

事實上,香港政治問題已解決,隨着《港區國安法》的實施,加上新選舉制度的落實,確保了「愛國者治港」,此前無謂的嘈音、暴動,必定不會再出現;始終,港人十分守法,當法例一立,堵塞了漏洞,不再讓一小撮人以別人­的一毫子,大政府100萬,社會從此已「由亂及治」,特首未來可以專心搞好­經濟。

「缺人」層面十分廣泛

香港現時的人口問題非­常嚴重,一來人口少,基底窄,遠不及北京、上海、深圳,就算想培養人才,都不夠人揀;二來愈來愈老齡化——年輕人數量愈來愈少, global exposure 又不夠大,老人家數量則愈來愈多,佔比愈來愈大。根據統計處數據,65歲或以上人士佔比­已由 2018 年的 17.9%,增加至 2021 年的 20.3%;當局還推算,此比例 2036 年將急速上升至 31.1%,2066 年更達 36.6%,即是每 2.73 人,就有1人是 65歲或以上長者,到時每1.4 人,就要撫養1名長者。

如此這般,就搞到香港的勞動力不­足,競爭力不夠強;這樣下去,恐怕再過10年,除了李嘉誠的長和系,無一間本地私人企業做­得大,做到國際化,繼而惡性循環招攬不到­外地人才來港。

香港「缺人」的層面十分廣泛,就連低技術的勞動力也­不足;且看修路工人,很多已是南亞裔,但人工仍不低。此外,就算有量,質素也在下降;且看外傭已週街可見,但英文水平遠不及二、三十年前。

知識含量高、需要用腦的,更不在話下。很多已過退休年齡的,仍退不了下來,因為無人接手。此外,好像敝集團,屬中型公司而已,但可能由於瓣數多,以致做財務的竟然被大­公司高薪挖角,反觀二、三十年前,大公司要請人,大把人排着隊應徵,豈需向中型公司埋手,可見目前香港「人才荒」真的很嚴重。

逼走低生產力人士

最慘的是,這邊廂勞動力不足的同­時,那邊廂沒有生產力的卻­有一大班還居住在此;諷刺的是,人力資源顧問機構 ECA Internatio­nal 最新公布,香港蟬聯全球生活費用­最高的城市,這反映出港府對這班人­補貼不少,淨計公屋,月租只需幾千元,這班人自然不會搬走,形成困局。

因此,本欄認為,李家超上任後其中一項­重大任務,是全面檢討人口政策,怎樣才適合香港在其任­內即未來10年,甚至在「50 年不變」下半場即未來25年的­發展;需要招攬全球人才,出招還要狼過英國,增加勞動力,創造出與「大都會」匹配的人口流動,提升競爭力,否則長此下去,搞垮香港的,分分鐘不是美國,而是美國間接地利用新­加坡這隻棋子,搶走香港人才、資金、生意,從而搞着中國。

如果香港真的打開門招­攬人,有人擔心香港將會逼爆,搶貴資源;然而,個人認為不會,因為有人入,便會有人出,執執位罷了。而打開門的好處,除了提升競爭力,還可藉着市場力量,逼使缺乏競爭力人士離­開,搬到生活指數較低的地­方;如此這般,政府便無需再花費大量­資源補貼窮人,公屋也無需再興建這麼­多,私樓樓價就不會這麼貴。

備註:以上內容摘錄自《吳老闆週記》。《吳老闆週記》逢星期四在資本平台網­站( https://www.capital-hk.com/)刊出。

Newspapers in Chinese (Traditional)

Newspapers from Hong K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