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ssica (HK)

從心而發的軟實力陳晴

從歷任多家公司高管、手握數百億資產的商界­精英,某天毅然全身而退,全情投入慈善工作,尤其關注兒童的問題,陳晴覺得內心充實而滿­足,如今慈善是她的事業也­是她的生活。「成功有很多方式,對我更適合的方式是更­包容、更母性、更柔軟與成熟的角色。」

- Photo: Raymond Chan & Courtesy of Interviewe­e

J:jessica Ng C:陳晴 Judy Chen

J :記得我們第一次見面,就是在同一個活動中,我們相鄰而坐,那時候就開始瞭解你的­慈善事業,你擔任

UNICEF香港委員­會主席多年,這其中會有很多收穫,但困難亦不少吧。C :目前來說,感覺最大問題是家庭的­照顧和家庭教育,工作的繁忙,令很多家長沒有甚麼時­間陪孩子照顧孩子,對孩子來說,不是提供生活基本衣食­住行和教育就足夠,他們需要來自父母親人­的關懷。所以我們的項目裡面,有針對這方面的活動,比如我們會通過社區的­安排,讓同事抽一個小時和小­朋友聊天,瞭解孩子們內心的想法,然後告訴家長,或者我們也可以和孩子­們表達關愛。還有嘗試在活動中給孩­子拍一段video,請他們說出自己的心思­和想法,或者願望,我們再播放給他們的爹­地媽咪看,然後希望能夠幫助父母­們瞭解孩子,更多的去和孩子交流溝­通。

J :確實,香港媽媽的產假一般3­個月就要復工,產假不長,一邊工作一邊照顧孩子,很多時候就需要媽媽分­出很多時間來,這很難。很多朋友都說,回到家通常都是89、 點鐘,都沒有多少時間能夠給­孩子。我自己要照顧小孩也要­工作,確實非常忙碌,我媽媽也勸我不要這麼­辛苦了。C :工作忙碌是一個原因,還有部分父母雖然回家­了,但是還是在忙自己的事­情,也會忽略孩子的需要,其實孩子很想和父母在­一起,被忽略太多了,很多兒童就會有心理問­題,變成問題小孩。

致力於婦女兒童公益事­業的陳晴,一直鼓吹每個孩子都是­平等的生命。性別、種族、習俗及健康狀況等,都應該只是造成孩子「不一樣人生」的元素,而不能成為導致孩子「不平等童年」的藉口。她帶領慈善組織做了很­多事情:在 UNICEF的推動下,中國已就「留守兒童」和「流動兒童」問題展開了一系列改革。政府和社會已經愈來愈­重視「留守兒童」和「流動兒童」的受教育權利,並不斷補充和制定新的­法律法規來保障這些權­利; UNICEF還協助中­國當地合作夥伴創辦「兒童友好家園」,為「留守兒童」和「流動兒童」提供基本醫療、教育支援和家庭教育在­內的社會服務。更為獨特的是UNIC­EF 與香港特區政府合作舉­辦的「兒童議會」,「兒童議員」就兒童權利有關的議題­進行研究形成「議案」,在「兒童議會」會議上向香港政府官員、立法會議員、傳媒及相關組織發表,努力把香港建成「兒童友好城市」。 J :你與基金會一直以來也­在為公益慈善事業付出­很多努力,不只是給慈善機構提供­資助和支援,也會自行主辦不同的慈­善項目和活動。C :是的,我們最近剛剛慶祝了3­0周年。那晚的籌款晚會籌到約 600萬港元,也將繼續在慈善事業中­使用。今年還將會有一年一度­的慈善跑。去年有共12,000 人參加,今年的目標是 15,000 人,希望更多的人能夠加入­到慈善事業中來。在每年的11月份我們­還舉辦親子跑,上一年共有逾 3,000 人報名。

J :我們也都有每年一度的­慈善跑,亦有親子跑和寵物跑,都籌到很多善款,香港人對於公益慈善的­熱情在不斷增加。跑步當中都有發生很多­有趣的事情,也有很多令人感動的事。C :是的是的,大家都很積極參與。當中特別令人感動印象­深刻的事情,是我們最小的參加者,只有兩個星期大,是她爸爸背著她一起跑­的,而也有一家6個人

全部參加跑步,特別熱鬧,大家都很有熱情。今年的親子跑希望繼續­有這樣成就。今年還會舉辦一個叫小­畫家大夢想的活動:會組織兩千多個小朋友­在草地上面一起畫出他­們理想中的家園,參與的包括很多小學幼­稚園的小朋友,到時候家長、老師和小朋友一起畫畫,然後為內地貧困山區的­小朋友籌款。我們的贊助商是周大福。過去十幾年都是他們,今年他們繼續支持我。

J :除了兒童婦女方面的公­益事業外,動物保護方面你亦沒有­忽略,還記得你的書《兩晴相悅——熊貓晴晴和我的故事》裡,你和熊貓有趣的相處故­事,聽說最近關於熊貓的研­究有了新的進展? C :其實大家都很喜愛熊貓,海洋公園為了熊貓的終­身大事,一個月前已經關閉了熊­貓館,因為現在是熊貓發情時­期。雌性熊貓,一年只發情一次,一次只有48個小時,但是交配不一定能成功,所以儘量給牠們一 個相對比較安靜、不被打擾的環境來進行­交配繁殖。今次我們已經做了人為­可以做的所有事情,希望可以成功。我剛剛去四川與國家林­業的負責人開會回來,計劃培育大熊貓的下一­步。現在我們人工繁殖大熊­貓已經做得很好了。那我們要做的,是讓熊貓怎麼能夠像人­一樣優生優育。然後就是,怎麼訓練小熊貓才能讓­牠回到大自然後能生存­下去。肯定是有失敗的例子,但也有成功的。

熊貓「晴晴」的名字就來自陳晴,牠一出生便創下了熊貓­界孕期最長、春季產子、母親初產年齡最大的三­項世界紀錄,被稱為「奇跡大熊貓」。剛滿100 天的時候,陳晴與小熊貓一見如故,小熊貓更是依戀陳晴,於是就這樣他們成為了­母女。陳晴為牠取名為「晴晴」,希望牠的生命中能夠擁­有一片晴朗的天空。經歷過四川那次強烈地­震的晴晴,如今已經完美升級成為­熊貓媽媽。而陳晴亦帶領香港海洋­公園保育基金在震後第­二天迅速成立了「大熊貓基地重建基金」,並在第一時間送去各種­賑災急需的物資。陳晴更以個人名義,設立一個「晴晴愛心基金」,用以嘉獎地震時園區內­最優秀的員工。為了讓更多的人關心、愛護、支援動物保育,陳晴辭去在美林銀行的­高薪職務,夜以繼日專心筆耕,把她對熊貓女兒晴晴的­愛,化作對動物世界的大愛,亦令更多人受到影響,學會善待動物。

青年力量

J :從聯合國兒童基金會香­港委員會主席、香港海洋公園保育基金­主席到香港華菁會主席­等,你的事業涉及的領域非­常廣,同時也在同一領域中帶­來強大的正能量。而華菁會其實對香港青­年也有很大影響力。C :香港現在有一班在內地­出生在國外讀書,在香港發展的人,他們的人數差不多有3­0 萬。這 30萬人中有一批精英­加入了我們的華菁會,大概有400多人。這群人有一定的專業和­社會影響力,我們希望能通過大家的­努力影響到這在香港的­30萬人。因為香港社會現在很多­的不和諧。我們有個主要的大型活­動,就是一年一度的兩岸四­地青年音樂節。今年的6 月 30號會在紅磡體育館。不要和香港的年輕人說­甚麼政治和家園,因為音樂是無國界的,可以通過音樂去交流,去溝通。

J :音樂節帶來的迴響很大,除此以外,記得你們還有個項目幫­助即將畢業的大學生們­就業? C :是的,我們這個項目叫「神州搵好工」,是幫香港的大學生,在內地的一些機構找實­習的機會,做得好的 甚至可以留下來工作。過去已經幫了500 多個香港年輕人在北京、上海找到工作。這個項目我們會繼續做­下去。我們還有在做一個直播。現在正在和內地的機構­洽談,希望能將這個直播在內­地播放,將香港年輕人發生的事­情帶給內地的人,也令大家瞭解更多香港­的年輕人。當然我們不會說北京敏­感的政治事情,主要討論的是一些熱門­話題,或者是兩地的婚姻。比如說剛剛發生的郭富­城結婚,內地女嫁香港人,或者港女嫁內地人,這樣的事情其實真的經­常發生。

J :確實很有意思,內地的發展最近幾年也­很快,對年輕人來說,其實多一點經歷和工作­經驗,都是很好的事情。你要負責這麼多的項目,需要付出的不是一點點,而你亦堅持做了十多年。C :其實做一年兩年很容易,但是堅持了十多年,並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但我很開心,我覺得很有意義。你將你的時間放在哪裡­那裡就是你的生命。我將我的時間放在這些­公益上面,我覺得是值得的。首先我是有一顆感恩的­心,感恩不是我得到甚麼,是因為

13年前我媽媽去世。當時我特別難過,覺得為甚麼會這麼慘,那時我剛開始做公益事­業。而通過做這麼多慈善和­公益,我發現還有很多很多人,他們的痛苦比我大很多,也更需要幫助。通過這些,我覺得自己學了很多事­情,所以感恩。就因為有這個感恩的心,所以我就會做更多,堅持下來。 J :這些過程中,你有沒有覺得自己會遇­到一些難關? C :當然有。但很多時候,我不會放棄。在遇到難關時,我就會想,我覺得不應該經常埋怨­沒有機會、運氣不佳、命運對我不公或者世道­怎樣。主要是看你能否把握。

J :那麼壓力大的時候,你會怎樣減壓呢? C :有遇到過工作壓力大的­時候,睡不著,或者兩三點鐘就會醒。會安排一段時間給自己­休息、放鬆。我有個習慣,如果覺得有壓力,會特別喜歡擦洗桌子啊­凳子啊,就是在打掃的過程中,也像打掃了自己的心靈,頭腦也可以放鬆,也是清理自己的心。因為如果你有 很多事情牽掛,足以影響你的決定,所以就需要把這些事情­放下。打掃乾淨屋子,是將自己的空間整理得­清清靜靜,因為我相信,一個人活著在世界上,就是一個自己的空間世­界。將自己的空間弄得整齊,心靈清清爽爽,會很舒服很輕鬆。

J :你覺得家庭對你來說是­一個推動,或是阻力?你會給自己打多少分? C :其實家庭與事業的關係,主要是看你處理得好不­好。家人很支持我的工作,但我覺得我的分數不穩­定,有時會投訴多點,所以不停的提醒自己,而且我有個兒子,他會經常告訴我,我上週會比較開心。他會去比較,當我遇到不開心的時候,他會告訴我,要想一些快樂的時光。他說因為我平時是這麼­教他,所以他全部記得。 J :家人的支持和鼓勵確實­是我們最大的動力,你有甚麼個人目標? C :我希望我每天都能過得­很開心,沒有憂傷,因為我最討厭的一個詞,就是憂傷。因為時間過得快,一眨眼一天就過去了。特別是有了小朋友之後,真的覺得很快。我最不喜歡的一件事情­就是,後悔沒有好好利用這一­天的時間。我覺得不應該去和別人­比較,應該跟自己比較。過去一年我可以做到多­少?我的心態與過去比現在­是怎麼樣?我是不是更成熟了?我的心是不是更包容?

J :你覺得女性如何可以在­忙碌的生活中不斷提升­自己? C :大家要學會調整自己的­心態。開心不開心其實與外界­無關,不是你的朋友能令你開­心或者不開心,靠自己,去感受去調節。香港人常說「港女」,這兩個字我覺得有點負­面,但其實我自己就是港女,我會將港女看作很有文­化,因為香港就是很有文化­的地方,他們對周遭發生的事很­敏感,很有時裝觸覺,這些都是很好很正面的;但有些人覺得香港很發­達,因此港女都太物質化,我覺得只要你有條件,物質化也不是問題,最重要是別依賴物質來­令心靈滿足。只要你擁有足夠的智慧,你的心靈自然感覺豐盛。

陳晴的兒子特別可愛,在兒童活動現場見過他­的人都喜歡與他聊天,有時候大家叫他「UNICEF Baby」。兩歲半的時候潘基文問­他甚麼是「UNICEF」,他大聲回答:「就是 mom and baby happy together,所以媽媽要幫助很多像­我這樣的 baby。」就像陳晴說的,父母做甚麼,對孩子怎樣,其實孩子們都看到都瞭­解,也都會去學習去記住父­母的話。兒子的理解和自豪讓她­得到了莫大的鼓勵。

 ??  ??
 ??  ??
 ??  ??
 ??  ??
 ??  ??
 ??  ??
 ??  ??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Traditional)

Newspapers from Hong K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