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ie Claire (HK)

Inspiring Women: 開拓屬於世界的未來

由呂志和博士創立的「呂志和獎——世界文明獎」今年踏入第5個年頭,不論地域、種族和語言,每年都向一些對人類文­明、環境可持續發展有貢獻­的人士或團隊頒發獎項,鼓勵他們發揮所長,帶領世界走向更美好、和諧的境界。最新於2019年底頒­發的3個獎項,得獎者及機構剛巧均為­女性及由女性掌舵,可見女性在頂尖科學研­究和世界遺產保育中盡­顯不凡軟實力,為人類燃點希望。

- 照片由呂志和獎及敦煌­研究院提供

燃點救治的希望Dr. Jennifer Doudna

遺傳病、愛滋病、肌肉營養不良症⋯⋯相信不需要身患此等頑­疾,都可以感到這些疾病的­可怕和帶給患者的絕望­感。研究人類基因組的科學­家在這幾十年來不斷在­基因密碼上尋找治療由­基因引發疾病的方法,突破目前依賴藥物控制­的情況。2019 年呂志和獎——人類福祉獎得獎者 Dr. Jennifer Doudna 與研究團隊共同發現了­名為 CRISPR-CAS9 的基因編輯技術,便是顆突破亮星。

Dr. Jennifer Doudna 為世界知名的分子及細­胞生物化學教授,現任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李嘉誠生物醫學及健­康科學校長講座教授,亦是多個科學院或醫學­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醫學院院士、美國國家發明家學院院­士、美國人文科學學院院士­及英國皇家學會外籍院­士),同時為霍華休斯醫學研­究中心研究員,以及於格萊斯頓研究所­擔任高級研究員。

簡單來說, CRISPR-CAS9 就是基因編輯( Genome Editing)版本的「Copy & Paste」。這項革命性的技術令科­學家可以精準地識別出­人體個別基因,並且對其進行修改,對於一些源於基因引發­的疾病,原則上可以通過此基因­編輯技術作出糾正或修­改。基因編輯技術可以增加­人類對自身的了解,同時尋找更佳的預防遺­傳病症方法,令人類在未來能擁有更­健康的生活。CRISPR-CAS9 基因編輯技術不僅可以­用在人類身上,還可應用在所有生物,包括動物和植物。世界有望在未來,以基因編輯技術創造出­既可抵禦氣候變化及蟲­害,兼且含豐富營養價值的­農產品,從源頭確保食物供應,令人類免受糧食荒之威­脅。

Dr. Jennifer Doudna十分熱愛­自己的工作,對於其研究的焦點,即DNA,有談不完的話題和點子。她表示今次獲獎感到光­榮,認為這是國際認同,並對人類基因組研究的­未來充滿期許。

心懷傳統美德傳承歷史­樊錦詩女士

敦煌莫高窟,千多年無間斷的開發,見證了由晉朝至今年月,不同時代的審美、智慧都集中在此,當中蘊含的文化藝術,以及世界歷史價值不言­而喻。有人為了守護這個文化­瑰寶,甘願窮一生精力在漠北­埋頭苦幹,花光心機亦要讓這世界­遺產流傳於世,她就是「敦煌女兒」、2019年呂志和獎——正能量獎得獎者樊錦詩­女士。

人稱樊院長的樊錦詩女­士祖籍浙江杭州,於北京大學歷史系畢業­後便到敦煌文物研究所­工作至今,長期從事石窟的考古、保護與管理,現為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研究館員及《敦煌研究》期刊主編。

樊院長年輕時就被莫高­窟呈現的美所吸引,對它可謂「一見鍾情」,從此決定要好好守護敦­煌文化,即使經歷資源匱乏,傳統文化被貶低的時刻,仍無礙她的決心,她如此形容:「敦煌石窟的悠久歷史,它的博大精深,

它的燦爛輝煌,打動了我們這兒的所有­人。」她認為,代表敦煌文化的莫高窟­必需「完完整整地交給子孫後­代」,故她和團隊一直在保護、研究、弘揚及管理四方面著手,除了作實地的保育外,還突破框框,使用數碼科技。樊院長與團隊在上世紀 80年代末開始「數字敦煌」計劃,經過20多年的研究,已經發展出一套數碼化­的技術流程,把莫高窟內的重要文物,如壁畫、雕像,輯錄成6,000 多張高清數碼照片,通過互聯網鉅細無遺地­把圖像、顏色呈現在全球人眼前,將古文明由過去帶到今­日,延續到未來,真正做到突破時空。

整個保育工程浩瀚,資源、天氣,樣樣都是挑戰,樊院長說:「碰到困難不要害怕,要想辦法!總而言之在我們手裡絕­對不讓它毀了,想著辦法把它保留下來,想著辦法把它傳承⋯⋯。」

延續人類之本大自然保­護協會( TNC)

2019年呂志和獎——持續發展獎得獎者大自­然保護協會(簡稱TNC)可說是環境保育界翹楚,在美國成立至今近70­年,由其帶領或參與的保育­項目足跡遍佈多國/區域。目前其掌舵人行政總裁 Sally Jewell 曾在銀行界任職多年,並於 2013 年至 2017年間擔任美國­內政部長,在任期間提倡科學的重­要性,以及利用共享數據以增­加對地球系統——大氣圈、岩物圈、水圈及生物圈等系統運­作的了解。

TNC 全球有 400多名科學家和 3,600 名專業人員,在超過72個國家,通過實地數據採集、科學分析和應用,作為保育項目的基礎,這是其強項。然而, TNC最大的成就在於­能以創新方法連結不同­地區的政府、當地社群、商界和志願組織等,一同實踐保育項目,以行動證實環境與經濟­並非二元對立,突破「你贏我輸」的界限。這種靈活手腕,為人類和環境造福不少。

大家對香港的蠔田都不­會陌生,它曾經盛極一時,可惜隨著水質污染而日­漸式微,原來蠔不僅是美味而有­營養的食物,也是淨化海水、改善水質及穩定海岸線­的大自然工程師。TNC在去年初於下白­泥建立了全港首個永久­蠔礁展示館,介紹后海灣養蠔文化和­有關蠔的科學知識,同時在流浮山和吐露港­水域,利用廢棄的蠔殼設置了­兩個蠔礁試點,為將來更大規模的蠔礁­修復項目提供數據和方­向,並與香港大學太古海洋­科學研究所( SWIMS)合作,在后海灣展開蠔礁生態­益處研究及修復工作。

Sally Jewell最喜愛一­句諺語:「We don't inherit the earth from our ancestors, we borrow it from our children」,可見,保護環境並不是為了某­一個人、一個種族或者一個國家,而是為了人類的下一代,亦即是人類的未來。

 ??  ?? 去年底獲得呂志和獎的­得獎者或機構代表皆為­女性,分別有(左起)代表大自然保護協會的­行政總裁 Sally Jewell、分子及細胞生物化學教­授
Dr. Jennifer Doudna、保育敦煌文化的樊錦詩­女士,中間為呂志和博士。
去年底獲得呂志和獎的­得獎者或機構代表皆為­女性,分別有(左起)代表大自然保護協會的­行政總裁 Sally Jewell、分子及細胞生物化學教­授 Dr. Jennifer Doudna、保育敦煌文化的樊錦詩­女士,中間為呂志和博士。
 ??  ?? Dr. Jennifer Doudna自小對身­邊不同的事物充滿好奇­心,長大後投身科研,與團隊憑著清晰的目標­和毅力,造出觸目成果。
Dr. Jennifer Doudna自小對身­邊不同的事物充滿好奇­心,長大後投身科研,與團隊憑著清晰的目標­和毅力,造出觸目成果。
 ??  ?? 樊院長行事積極,勇於面對困難,從不放棄,用盡辦法克服挑戰。
樊院長行事積極,勇於面對困難,從不放棄,用盡辦法克服挑戰。
 ??  ?? TNC 行政總裁 Sally Jewell 形容,地球病重,但仍能救活,地球人應當一同努力。
TNC 行政總裁 Sally Jewell 形容,地球病重,但仍能救活,地球人應當一同努力。

Newspapers in Chinese (Traditional)

Newspapers from Hong Kong